导读:本文包含了汉民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琵琶记》,《秋胡戏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汉民族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函阳[1](2019)在《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两部作品,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差异,了解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本文先简要介绍了两部作品中处境相同但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引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并深入剖析女真族与汉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琵琶记》与《秋胡戏妻》不同的美学风貌。(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8期)
吴爱华,徐杰舜[2](2019)在《筷子与汉民族的历史并肩同行——兼论筷子是汉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是多样性的。汉民族的历史有气壮山河的大手笔、大叙事,也有涓涓细流的小手笔、小叙事。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历史上气吞山河,波澜壮阔,而筷子的起源和演化在世界民族风俗史上也独树一帜,精巧无比。这一大一小,绝妙地建构了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绚丽多彩。泰山、长城、大运河可以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那亿万汉民族及汉文化圈的人们一日叁餐都离不开手的筷子就成了汉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姝[3](2019)在《浅析汉语语法与汉民族文化的互为关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心态特征,包括思维模式,意识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等。在现在已知的语言体系中,汉语具有独特的,且与其他民族语言所难以理解的面貌,这同汉民族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本论文以汉语语法为视角,浅析汉语语法与汉民族文化间血肉交融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4期)
高哲琳,成若飞,张昀竹[4](2019)在《媒介在瑶汉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作用探究——以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福溪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融离不开媒介的推动,福溪村中主要依靠建筑、民俗、信仰等偏重于时间的媒介进行民族文化的维系和传承。同时,在"四大姓氏"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瑶族文化的繁荣以及瑶汉文化的兼容并蓄。(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邓昶[5](2019)在《湖南江永勾蓝瑶水龙祠壁画的“汉化”特征阐释——兼论瑶汉民族文化的互动及其调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江永水龙祠瑶族壁画是2015年6月发现的大型古代壁画遗存,共有五铺,描绘了勾蓝瑶历史上祭祀水龙神的宏大场景。作为宗教祭祀题材的壁画,它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和独特,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珍贵遗产。然而,由于壁画呈现出一定的"汉化"特征,引起了关于壁画性质的质疑。其实,瑶族的"汉化",既与宋以降国家在瑶族地区推行的汉化政策密切相关,也是长期以来瑶汉民间交往,特别是宗教之间互动的结果。瑶汉民族文化的双向互动及其调适,不仅涉及民族政策、经贸交流,也包括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族群互动的诸多因素。(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01期)
李秋梅[6](2018)在《青海汉民族文化采撷》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汉代起民族成分开始增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和生活的地区,并形成了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汉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关系密切,同时又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形式独特且内容丰富的青海汉族文化。(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35期)
李文秀[7](2018)在《四字格成语的构词搭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汉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四字格成语的构成成语的产生与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语具有民族性,它在汉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受汉民族文化心理的规范和制约,汉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对成语的结构相当大的影响,其中305篇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四言,它以凝练典雅的语言,齐整的韵律奠定了四字格雅言范式的基础,后面《论语》等着作对四字格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自身(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8年17期)
文慧[8](2018)在《汉民族文化对朝鲜语语汇及其文字创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对朝鲜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朝鲜民族根据汉民族的阴阳学说原理创制了朝鲜语的阴阳性文字字母体系,使诸多固有语汇拥有了阴阳性特点;其次,根据汉语的反切注音方法,创制了朝鲜语的表音文字;另外,根据汉字方块字的特点,创制了朝鲜语表音方块字,使朝鲜语文字拥有了民族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特点;还有,朝鲜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借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的语言,所以诸多汉语词语成为朝鲜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常丹菲[9](2017)在《对偶修辞建构与汉民族文化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偶既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现象,它的形成与汉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密切相关。本文拟从汉民族喜偶、尚和、整齐有序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对偶修辞整齐、和谐的建构两方面,对两者之间互为动因的双重作用做浅要的论述。(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7年20期)
周倩[10](2017)在《文史的建构与汉民族文化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西汉到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汉民族的迁移流入,奇台地区逐渐成为汉民族在新疆地区的主要聚集地。清末民初奇台地区商贸活动兴盛,商业的发达、汉民族文化的传承,推动了奇台地区汉语文学的萌芽,促使奇台自发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平民文学。进入当代,奇台县汉语文学发展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运动的过程,五十到七十年代,奇台县汉语文学以官方为主导,伴随着文化运动的普及,这个过程体现了平民阶层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八十年代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奇台地区的汉语文学活动开始向市场化转向;九十年代以后,文学发展与市场、商业相结合,具有企业文化特征;近些年,官方文化建设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共同推进了奇台地区的文艺创作,奇台汉语文学活动步入繁荣向上的新阶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解读奇台县当代汉语文学活动的发展情况。本文首先概述了奇台县地域文化特征及现代文学发展状貌,其次整理了1949年以后奇台县文学刊物及出版物的创办情况,考察了当代奇台县文化交流活动与文学创作情况;结合文本细读,探析本土散文、诗歌、小说、话剧等创作的特点,最后,探究了具有戍边文学特征和一定的精英文化色彩的奇台县汉语文学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7)
汉民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是多样性的。汉民族的历史有气壮山河的大手笔、大叙事,也有涓涓细流的小手笔、小叙事。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历史上气吞山河,波澜壮阔,而筷子的起源和演化在世界民族风俗史上也独树一帜,精巧无比。这一大一小,绝妙地建构了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绚丽多彩。泰山、长城、大运河可以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那亿万汉民族及汉文化圈的人们一日叁餐都离不开手的筷子就成了汉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民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函阳.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为例[J].名作欣赏.2019
[2].吴爱华,徐杰舜.筷子与汉民族的历史并肩同行——兼论筷子是汉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张姝.浅析汉语语法与汉民族文化的互为关照[J].大众文艺.2019
[4].高哲琳,成若飞,张昀竹.媒介在瑶汉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作用探究——以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福溪村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
[5].邓昶.湖南江永勾蓝瑶水龙祠壁画的“汉化”特征阐释——兼论瑶汉民族文化的互动及其调适机制[J].装饰.2019
[6].李秋梅.青海汉民族文化采撷[J].智库时代.2018
[7].李文秀.四字格成语的构词搭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
[8].文慧.汉民族文化对朝鲜语语汇及其文字创制的影响[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常丹菲.对偶修辞建构与汉民族文化心理[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10].周倩.文史的建构与汉民族文化的传承[D].新疆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