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可图形论文-刘茜

两可图形论文-刘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可图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可图形,知觉转换,注意

两可图形论文文献综述

刘茜[1](2018)在《注意对两可图形知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两可图形可以更清晰探究视知觉的机制。两可图形(ambiguous figure)通常定义为可以被知觉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知觉对象的图形。有证据表明两可图形的知觉加工受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的共同影响。不变的视觉刺激产生了不同的认知结果,那么这两种加工的影响因素是哪些呢?两可图形的知觉过程具有转换性和互斥性特征,是否受到注意的稳定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从注意的角度对两可图形知觉进行研究,探究两可图形知觉的内在机制。本研究认为,两可图形可以被知觉成两种知觉对象是因为它包含了两种知觉对象的所有线索。注意在两可图形知觉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两可图形知觉转换有两种可能,一是注意起伏使得观察者注意到不同线索,因而知觉成不同对象;二是注意转移导致知觉加工内容的改变。实验一通过不同呈现时长来探究注意起伏规律被打断后两可图形知觉转换的变化;实验二通过指导语引导被试注意两可图形的不同知觉对象,探究注意转移对两可图形知觉的影响,同时考察认知控制能力与知觉转换的关系;实验叁通过引入次任务来考察注意分散对两可图形知觉加工的影响,以及不同强度的认知负荷对不同呈现方式下知觉转换的不同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两可图形包含了识别成两种知觉对象的所有线索,两可图形知觉转换与注意起伏、注意转移有关。2.两可图形知觉需要消耗注意资源。注意在两可图形知觉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两可图形的知觉转换及知觉偏好。一方面注意能影响两可图形知觉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被知觉到的对象及其保持时间会随着注意的转移而发生相应变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03)

李婧[2](2014)在《视敏度、特质愤怒与两可图形知觉转换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可图形是可以产生两种图像知觉的图形。当向观察者呈现两可图形视觉刺激时,观察者会产生两个互相竞争的视知觉,观察者在任何时刻只能感知到其中的一种,并在两种知觉间发生自发的转换,这种过程被称为知觉转换。影响知觉转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意志力、刺激时间、熟悉程度、学习效果、期望、注意力、个体属性、刺激材料属性等。虽然知觉转换时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研究表明它是一个人的固有属性,目前其机制仍不清楚。以往有研究表明视敏度会影响双眼竞争引起的知觉转换,而视敏度是否对两可图形中的知觉转换存在影响则未见相关报道;另外,我们前期的研究提示人的特质愤怒与两可图形的知觉转换可能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检测62例大学生的两可图形知觉转换时间和视敏度,并利用量表评定他们的特质愤怒,观察两可图形知觉转换时间与视敏度以及特质愤怒是否相关,为双稳态知觉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在本课题中,我们检测被试视敏度,利用愤怒自评量表评估被试的特质愤怒,选取Necker立方体作为两可图形检测被试的知觉转换时间,观察视敏度、特质愤怒与两可图形知觉转换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如下:1.左右眼视敏度相差小于0.2度的被试,左眼、右眼、双眼的平均知觉转换时间没有差异。2.左右眼视敏度相差大于0.2度的被试,左眼、右眼、双眼的平均知觉转换时间有极显着差异,视敏度对知觉转换有影响,视敏度高的,转换时间短,视敏度低的,转换时间长。3.个体的特质愤怒与平均知觉转换时间呈负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杜冬梅[3](2011)在《“两可图形”在广告图形中的视觉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可图形在图形设计中脱颖而出,既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又有很巧妙的组合构成,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分析了两可图形的视觉特征及表现方式,揭示了两可图形在广告图形中视觉传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鹏[4](2008)在《两可图形知觉加工中的转换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可图形也称双关图形,是指同一幅图形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被知觉成两种不同对象的图形,但图片本身并没有变化。对两可图形的知觉过程主要从自下而上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互作用叁个方面进行解释,目前这几种解释都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在知觉加工的过程中,眼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两可图形知觉加工的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眼动与知觉转换的关系上。对于知觉转换与眼动存在怎样的关系却引起争论,即知觉转换是否与眼动有关,如果有关系,那么是由于眼动引起知觉转换,还是知觉转换引起了特定的眼动?基于前人的研究,特定指导语的倾向性可能对被试在观看两可图形时的知觉转换产生特定影响。所以本研究采用两可图形中的耐克尔方块作为实验材料,使用交替呈现的偏好方块作为练习和对比,使用实时眼动记录技术对被试观看耐克尔方块时发生知觉转换的眼动过程进行记录,分析知觉转换过程的眼动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两可图形知觉转换的基本原理。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耐克尔方块与偏好方块两个阶段,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眼跳次数等眼动指标上存在显着的差异,耐克尔方块部分的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显着多于偏好方块部分;偏好方块部分的平均注视持续时间显着长于于耐克尔方块部分;两个部分在眨眼次数、平均瞳孔直径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在耐克尔方块部分,知觉转换发生时,注视点持续时间显着增长,之后又返回到之前的低水平;知觉转换发生时,眼跳速率和眼跳振幅明显降低,之后又迅速回升。3.在某种知觉状态向另一种知觉状态转换时,存在注视点在某个位置附近的集中趋势,即知觉转换的过程与眼动位置存在相关。4.眼动与知觉转换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双向的联系,眼动可以引起知觉的转换,而知觉转换也可以引发相应的眼动变化,转换之后的眼动可以提供反馈信息;两可图形的知觉转换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混合加工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6-01)

两可图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可图形是可以产生两种图像知觉的图形。当向观察者呈现两可图形视觉刺激时,观察者会产生两个互相竞争的视知觉,观察者在任何时刻只能感知到其中的一种,并在两种知觉间发生自发的转换,这种过程被称为知觉转换。影响知觉转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意志力、刺激时间、熟悉程度、学习效果、期望、注意力、个体属性、刺激材料属性等。虽然知觉转换时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研究表明它是一个人的固有属性,目前其机制仍不清楚。以往有研究表明视敏度会影响双眼竞争引起的知觉转换,而视敏度是否对两可图形中的知觉转换存在影响则未见相关报道;另外,我们前期的研究提示人的特质愤怒与两可图形的知觉转换可能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检测62例大学生的两可图形知觉转换时间和视敏度,并利用量表评定他们的特质愤怒,观察两可图形知觉转换时间与视敏度以及特质愤怒是否相关,为双稳态知觉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在本课题中,我们检测被试视敏度,利用愤怒自评量表评估被试的特质愤怒,选取Necker立方体作为两可图形检测被试的知觉转换时间,观察视敏度、特质愤怒与两可图形知觉转换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如下:1.左右眼视敏度相差小于0.2度的被试,左眼、右眼、双眼的平均知觉转换时间没有差异。2.左右眼视敏度相差大于0.2度的被试,左眼、右眼、双眼的平均知觉转换时间有极显着差异,视敏度对知觉转换有影响,视敏度高的,转换时间短,视敏度低的,转换时间长。3.个体的特质愤怒与平均知觉转换时间呈负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可图形论文参考文献

[1].刘茜.注意对两可图形知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

[2].李婧.视敏度、特质愤怒与两可图形知觉转换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杜冬梅.“两可图形”在广告图形中的视觉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4].张鹏.两可图形知觉加工中的转换过程[D].河北大学.2008

标签:;  ;  ;  

两可图形论文-刘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