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新政论文-郑云波

洋务新政论文-郑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洋务新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绪年间,言官,洋务新政

洋务新政论文文献综述

郑云波[1](2016)在《试论光绪年间言官对洋务新政的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清洋务派掀起的洋务新政中,言官的态度冷漠。作为保守势力阵营中的代表,言官在整饬纲纪的旗号下,对洋务运动提出批评甚至否定。他们故步自封,老调重弹,认为中国传统的封建治术才是治国根本。(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13期)

杨柏岭[2](2015)在《洋务新政时期普通士人的思想转型——以江顺诒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清洋务新政背景下,江顺诒虽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时务、达事权为奋斗目标。在中外文明比较中,除了对基督教有所批评外,对西洋商业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态度。虽给人"抑中而扬外"的印象,然实则是以"西学中源"为底色的一种"尊西方——超西方"的路径。在古今之变上,并非由"泥古"到"求新"的简单转型,而是务求实用,主张"泥古"、"背古"皆非,以富强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观。他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回应了洋务新政所带给人们价值观的新变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5年01期)

成淑君,任吉东[3](2014)在《全景展示 立体解读:新政时期的天津近代化历程——“近代天津的文明建构:从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推动洋务新政、北洋新政与天津城市史的研究,2013年11月7日至9日"近代天津的文明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6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津门,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物等方面,全方位地研究近代天津城市发展及其与北京、华北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当前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目标,明确天津城市的区域定位和前景规划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史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马勇[4](2014)在《“洋务新政”叁十年——中国人的富强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数千年农业文明长时期独占鳌头,引领世界。然而自从西方新社会生产力出现后,中国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原本并不艰难的选择:如何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的、商业的文明?大梦初醒,寻求富强之路商业因子在中国文明中一直潜藏着。两千年来,为了维护农业文明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始终实行"重农抑商"的(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4年17期)

丁芮[5](2014)在《“近代天津的文明建构——从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时期是近代中国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天津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这些方面的进展共同推进了天津近代文明的建构。2013年11月8-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与通用地产(天津)有限公司协办的"近代天津的文明建构——从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办,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60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4年02期)

马勇[6](2012)在《洋务新政的加减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明之所以大,就是因为中国文明从来不拒绝外来的东西。中国自1870年代开始,也吸收了不少西方思想,乃至法律、体制,西学之用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只是清廷统治者不愿这样说,以为只有坚守祖宗老路才是中国正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周刊》期刊2012年44期)

徐明君[7](2009)在《洋务派在洋务新政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忧外患迫使中国人冷静地思考和反省,终于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发达,感受到了不如西方的地方。由于西方文化首先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残酷的军事侵略,所以人们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物质文明的优长方面。出于维护大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需要,地主阶级改革派组成的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和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等,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新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09年23期)

蔡佑林,吴明堂[8](2009)在《“洋务新政”推进武汉早期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之洞以湖北武汉为经邦济世、推行"洋务新政"的舞台,为武汉的早期现代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归纳起来,张之洞在武汉地区的现代化(也有学者称近代化)建设业绩主要有如下诸端:(本文来源于《武汉文史资料》期刊2009年10期)

程伟[9](2009)在《李鸿章洋务新政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鸿章洋务新政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迫切要求变革的客观需要,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洋务思潮的发展趋向。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导致洋务派的出现。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人物,积极主张学习西方,创建了淮军集团,聚集了一大批洋务人才,建立了晚清历史上有名的幕府组织。李鸿章深受传统“经世致用”和“西学中源”思想的影响,在洋务运动中坚持以“中体西用”和“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思想为指导,先后进行了经济、军政、学政和官制等方面的改革,其涉及之广,影响之远非他人所能及。李鸿章洋务新政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不仅促进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我们看到,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李鸿章洋务新政思想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积极意义,毕竟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并在开展近代教育等领域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9-05-01)

杨全顺[10](2008)在《从洋务新政看李鸿章其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鸿章是洋务新政的主要代表。他兴办洋务新政动机的主导方面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其实践所发挥出的客观作用是对中国强大和进步的有力推动。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洋务新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晚清洋务新政背景下,江顺诒虽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时务、达事权为奋斗目标。在中外文明比较中,除了对基督教有所批评外,对西洋商业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态度。虽给人"抑中而扬外"的印象,然实则是以"西学中源"为底色的一种"尊西方——超西方"的路径。在古今之变上,并非由"泥古"到"求新"的简单转型,而是务求实用,主张"泥古"、"背古"皆非,以富强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观。他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回应了洋务新政所带给人们价值观的新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洋务新政论文参考文献

[1].郑云波.试论光绪年间言官对洋务新政的态度[J].兰台世界.2016

[2].杨柏岭.洋务新政时期普通士人的思想转型——以江顺诒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5

[3].成淑君,任吉东.全景展示立体解读:新政时期的天津近代化历程——“近代天津的文明建构:从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学术研讨会综述[J].城市史研究.2014

[4].马勇.“洋务新政”叁十年——中国人的富强梦[J].百科知识.2014

[5].丁芮.“近代天津的文明建构——从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学术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

[6].马勇.洋务新政的加减法[J].中国新闻周刊.2012

[7].徐明君.洋务派在洋务新政中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09

[8].蔡佑林,吴明堂.“洋务新政”推进武汉早期现代化[J].武汉文史资料.2009

[9].程伟.李鸿章洋务新政思想研究[D].东北大学.2009

[10].杨全顺.从洋务新政看李鸿章其人[J].枣庄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洋务新政论文-郑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