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田径运动员论文-孙一,裴晶晶,李丹,朴忠淑

青年田径运动员论文-孙一,裴晶晶,李丹,朴忠淑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年田径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恢复方式,能量代谢,肌氧含量

青年田径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孙一,裴晶晶,李丹,朴忠淑[1](2018)在《积极性和消极性恢复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 s,间歇15 s和30 s)和长间歇HIT(运动15 s,间歇60 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_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 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_(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_(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 O_(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_(rate))在PR低于AR(P<0.05)。2)30 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_(mean))、EMR以及△HHb_(rate)、△Hb O_(2rate)和△TSI_(rate)在PR低于AR(P<0.05)。3)60 s长间歇HIT时:ET、VO_(2mean)、HR_(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_(rate)、△Hb O_(2rate)和△TSI_(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 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 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朱晓兰,杨辉[2](2008)在《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不同载荷下足部叁维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接触式激光叁维足型扫描仪对97名足部无疾病和损伤史的田径运动员进行足部扫描,获取受试者在0体重负重(简称0BW)、单足站立1/2体重负重(简称1/2BW)、单足站立全部体重负重(简称1BW)和单足站立全部体重加20 kg负重(简称1BW+20 kg)四个不同载荷情况下的足部外形特征及变化。研究认为不同载荷压力对足部外形变化有一定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长、足宽、内踝高、外踝高、内侧纵弓高等指标容易因载荷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变化;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面长、足跟宽、跖趾斜宽角、自然前翘角等指标不易受到载荷变化的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内侧纵弓长、外侧纵弓长、第一跖趾高、足背高、拇趾偏角、足跟面积等指标在一定载荷范围内变化明显,但超过承重范围则不再因载荷增大而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朱晓兰[3](2008)在《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不同载荷下的足部外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制鞋工业技术的成熟,相关测量技术的发展,足部外形的研究将为各类人群尤其是运动员的足部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作为运动生物力学日益重要的研究方向,足部外形特征与鞋的研制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运动、医疗和工程等各领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则主要针对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足型研究,测试分析出不同载荷下青年田径运动员足型指标的各项数据,得出一套青年田径运动员足部外形指标数据,(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11-01)

朱晓兰[4](2008)在《不同载荷下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足部叁维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无接触式激光叁维足型扫描仪对97名足部无疾病和损伤史的田径运动员进行足部扫描,获取受试者在0体重负重(简称0BW)、单足站立1/2体重负重(简称1/2BW)、单足站立全部体重负重(简称1BW)和单足站立全部体重加20kg负重(简称1BW+20kg)四个不同载荷情况下的足部外形特征及变化。本研究设计并提取了足长、足宽、足围、足趾高、足弓高、足背高、足面长、内踝高、外踝高和足跟面积等18个指标,对青年田径运动员在四种不同载荷下的足部外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载荷压力对足部外形变化有一定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长、足宽、内踝高、外踝高、内侧纵弓高等指标容易因载荷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变化;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面长、足跟宽、跖趾斜宽角、自然前翘角等指标不易受到载荷变化的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内侧纵弓长、外侧纵弓长、第一跖趾高、足背高、拇趾偏角、足跟面积等指标在一定载荷范围内变化明显,但超过承重范围则不再因载荷增大而变化。(本文来源于《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朱晓兰[5](2008)在《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不同载荷压力下的足部外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无接触式激光叁维足型扫描仪对北京体育大学97名足部无疾病和损伤史的田径运动员以及清华大学60名普通青年大学生进行足部扫描,获取受试者在0体重负重(简称OBW)、单足站立1/2体重负重(简称1/2BW)、单足站立全部体重负重(简称1BW)和单足站立全部体重加20kg负重(简称IBW+20kg)四个不同载荷情况下的足部外形特征及变化。本研究设计并提取了足长、足宽、足围、足趾高、足弓高、足背高、足面长、内踝高、外踝高和足跟面积等18个指标,对青年田径运动员在四种不同载荷下的足部外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一套青年田径运动员在不同载荷下的足部外形特征数据,此套数据可以为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足部外形指标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实验操作经验及数据支持。通过对不同载荷承重下的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部外形指标的差异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载荷压力对足部外形变化有一定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在不同载荷下的足部外形指标与普通青年大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长、足宽、内踝高、外踝高、内侧纵弓高等指标容易因载荷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变化;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面长、足跟宽、跖趾斜宽角、自然前翘角等指标不易受到载荷变化的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内侧纵弓长、外侧纵弓长、第一跖趾高、足背高、拇趾偏角、足跟面积等指标在一定载荷范围内变化明显,但超过承重范围则不再因载荷增大而变化;不同专项的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部外形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以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差异最为突出;足长度指标、跖趾部指标、足弓部指标、足跟部指标、足踝部指标共15项内容为代表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足部外形特征的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8-06-04)

高伟[6](2003)在《浅谈青年少田径运动员的水中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中训练除了被作为一种恢复体能的手段外,运用得当还可能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提供更加多样、更富有娱乐性的训练内容。本文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水中训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方法,使之有组织、有计划地得以实施。(本文来源于《田径》期刊2003年06期)

周二叁[7](2001)在《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营养调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机体所消耗的能量、物质与摄入的食物营养成分应保持平衡 ,并提供了“食物热价表”、“进行各种项目活动所消耗能量表”来帮助计算以达到这种平衡。(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B.茹克,李海萍[8](1989)在《青年田径运动员发展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左右脚轮换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虽然积累了大量用以解决发展田径运动员的力量和快速力量素质课题的手段,然而,可以有把握地说,训练田径运动员的最佳方法还远未找到。例如,大多数跳跃项目的踏跳都是有用一只脚来完成的。在这一瞬间,踏跳腿所承受的负荷超过体重5~7倍。对这种超负荷的训练应从幼年开始按计划地进行,这是非常合理的。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准备练习都是用双脚完成的,不仅新手如此,甚至有良好训练的运动员也是这样。我们对发展力量和快速力量素质积20年之实际工作经验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本文来源于《贵州体育科技》期刊1989年01期)

青年田径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无接触式激光叁维足型扫描仪对97名足部无疾病和损伤史的田径运动员进行足部扫描,获取受试者在0体重负重(简称0BW)、单足站立1/2体重负重(简称1/2BW)、单足站立全部体重负重(简称1BW)和单足站立全部体重加20 kg负重(简称1BW+20 kg)四个不同载荷情况下的足部外形特征及变化。研究认为不同载荷压力对足部外形变化有一定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长、足宽、内踝高、外踝高、内侧纵弓高等指标容易因载荷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变化;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足面长、足跟宽、跖趾斜宽角、自然前翘角等指标不易受到载荷变化的影响;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的内侧纵弓长、外侧纵弓长、第一跖趾高、足背高、拇趾偏角、足跟面积等指标在一定载荷范围内变化明显,但超过承重范围则不再因载荷增大而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年田径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一,裴晶晶,李丹,朴忠淑.积极性和消极性恢复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8

[2].朱晓兰,杨辉.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不同载荷下足部叁维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3].朱晓兰.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不同载荷下的足部外形特征[C].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

[4].朱晓兰.不同载荷下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足部叁维特征的研究[C].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8

[5].朱晓兰.我国青年田径运动员不同载荷压力下的足部外形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8

[6].高伟.浅谈青年少田径运动员的水中训练[J].田径.2003

[7].周二叁.青年田径运动员的营养调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

[8].B.茹克,李海萍.青年田径运动员发展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左右脚轮换法[J].贵州体育科技.1989

标签:;  ;  ;  ;  

青年田径运动员论文-孙一,裴晶晶,李丹,朴忠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