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论文-黄新苹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论文-黄新苹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黄新苹[1](2018)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城乡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二孩"政策无疑将加剧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以河南省为例,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前教育以民办园为主体,质量参差不齐;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使用不协调,导致城市中小学长期存在的大班额和超大班额与农村大量校舍闲置并存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农村大量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会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更加突出,迫切需要政府根据适龄教育人口的变动情况,以县(区)为单位,及时做好新增人口的统计,科学预测本地区学龄儿童相应的学位数和对各类学校的新需求,前瞻性地规划和调整本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布局,增加、重组、整合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索》期刊2018年03期)

查吉德[2](2018)在《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优质教育机构组建办学联合体、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对薄弱区域或学校给予政策性倾斜或帮扶等改革探索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对"优质教育"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千校一面"、新的不均衡、"削峰填谷"等问题。建议树立"适宜的"就是"优质的"教育理念,政府确保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推进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多元改革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论丛》期刊2018年03期)

张卓[3](2015)在《德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和欧洲最大的经济体,2014年GDP总量排世界第四,几十年来,德国贸易出口额都高居世界前列。谈起德国经济发展的奥秘,人们自然把它同教育联系起来。完善的教育体制,大规模的教育投资,这是德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个秘诀,而德国在发展教育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发展基础教育。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大量综合型教育改革,以公立教育为主体的德国在其中率先垂范,在很多方面的实践都取得了成功,吸取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思路,这对引导我国制定以“人人享有优质教育”为指向的基础教育政策大有益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近一百年来德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评价了各项政策的作用和实施效果,指出了德国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的方向: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本文又借助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德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诸多因素: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政党政策、家长和教师团体等;总结了德国制定基础教育政策的各项特点:采取自上而下、多方合作的渐进式模式,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影响因素众多、注重实证研究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6-15)

杨登伟,刘义兵[4](2014)在《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为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样面临着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每所学校都成功,每个孩子都优秀"的全纳教育目标,英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不同的教育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对英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4年31期)

薛二勇[5](2014)在《基础教育名校办分校的政策分析——基于北京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名校办分校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模式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转移或向区域薄弱学校扩散。调查发现,名校办分校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但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合作受制于管理体制、交流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为此,亟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制定支撑性政策,促进名校、分校共赢互利的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7期)

杨登伟[6](2013)在《9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的"主心骨"。英国将教育改革的重心放在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上,先后制定实施了多个专项计划,意在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对英国基础教育的研究较为深入,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10期)

何水,马琳[7](2013)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政策选择——基于郑州市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郑州市城乡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郑州市城乡基础教育存在非均衡的状况,并提出了均衡教育资源、均衡师资、均衡生源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4期)

周鹏程[8](2013)在《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与实践范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的最后十年,基础教育实现“两基”目标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大事,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1世纪的头十年,“两基”目标在历经艰难之后,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础教育“均衡”问题又成为举国上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自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今又快十年时间。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费希尔政策评估框架及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检视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在湖北省的实践情况,期望在严谨客观研究基础上,对其做出恰当评价,并为政策的再优化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内容结构由叁大块组成,即导论、主体、尾论。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文主体。本文主体部分共五章,在对新世纪以来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美国拉特格尔斯大学政治学教授、公共政策评估专家弗兰克·费希尔创立的“政策辩论的逻辑”分析框架,从经验主义的定量分析与规范分析两个层次、四个方面,展开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评估。其中:第一章:政策梳理——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本章通过文献收集方法,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进行了梳理,为后续政策分析和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章:项目验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实施。项目验证是费希尔政策评估方法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要通过经验主义的定量研究方法,检测某个项目(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探究该项目(政策)的出发点或目的以及政策假设。本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假设、政策执行情况及其效果,重点运用实证调查与权威统计资料对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整体执行情况良好,特别是在学校标准化、教师质量与教学质量方面贯彻实施得力。资源配置以补充农村地区学校为重点,教师资源在县域之间、预算经费与硬件设施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状况有了显着改善。第叁章:情景确认——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问题与政策标准。从本质上讲,情景确认是要从分析某个项目(政策)的政策标准出发,追溯政策问题情景。在确认政策问题情景的基础上,依次检验政策问题认定是否准确、政策方案设计是否科学、政策评估标准(项目实施效果衡量标准)是否恰当等问题。其目的是要证明某个项目或政策是否与政策问题情景相匹配,或者说项目结果的衡量标准是否有效。依据情景确认的逻辑,本章重点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标准及其正当性进行论证。通过分析论证,本文认为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的“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选择、“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设定与“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阶段目标确定,叁个方面整体上都是正当的。不过应当注意到,资源配置均衡虽然是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关键,但并不是全部,与“人的全面发展与均衡发展”终极目标相比,它毕竟只是手段。因此,以“学生”为本,推进深层次均衡,是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推进的方向。第四章:社会论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成本与收益。社会论证的主要任务是表明政策目标为现存的社会安排提供有价值的功能,其具体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成本与收益法。本章重点考察了近年来湖北省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财务成本即基础教育经费支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湖北省用于基础教育发展的财政经费呈逐年增长态势,财政经费在城市与农村的分配状态有明显改善,甚至某些年份出现了农村高于城市的状况。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仍处于不均衡状态,突出表现为基础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收益角度看,由于教育的收益具有周期性、隐蔽性与无法用货币或实物衡量的特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收益也很难实证考察。不过,其对提高劳动力整体水平、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精神文明传承,特别是在化解因不均衡导致的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五章:社会选择——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意识形态功能。费希尔政策评估方法在社会选择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构成社会顺序的)组织的基本理念或意识形态为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合理的基础吗?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理解为解决政策问题的必要性有何意识形态根据。本章认为,加强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里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社会建设的目标诉求是和谐。和谐社会的理念与追求是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的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湖北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及其实践,能够有效推动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最终为社会和谐有序做出积极贡献。第叁部分:尾论——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再优化。本部分主要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介绍湖北省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成功经验,重点讨论了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的再优化问题。整体而言,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是合理可行的,也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但是不可否认,不论是政策目标还是政策实施,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依然存在较大的再优化空间。在今后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进程中,政策再优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主题。政策评估的归宿在于检视现行政策。本文写作的初衷也是为了通过正当性与有效性评价,寻找达到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进行客观检视的目的,并为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的再优化提供方向性选择。缘此初衷,本文选择了费希尔政策评估框架作为分析工具,力图通过“科学”的经验主义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既严谨科学又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尽管方法运用的结果远非完美,但采用费希尔政策评估作为分析工具,并且按其要求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方面对某项公共政策进行的评估研究比较少见。同时,本文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湖北省为个案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无论在方法运用方面还是研究内容方面,都是本文创新之处。遗憾的是,由于本人工作繁忙,写作的精力十分有限,加之对费希尔政策评估框架可能存在理解偏差,种种因素共同限制了理想研究效果的获得。唯有将完善本论证的努力任务纳入以后的学习与研究计划之中,同时也期待本文能为更多学者的研究抛砖引玉,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盛真真[9](2013)在《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浪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及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基础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自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经过15年的努力,突破性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任。然而基础教育的发展因为种种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表现出了非均衡的态势。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各级政府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不遗余力,宏观战略性指导政策和微观执行性政策层出不穷,促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逐渐成为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的新热点。本研究立足于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变迁历程,选用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动因、路径、方式叁个方面建立起论文的理论框架。并针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中存在的制度供需不平衡、路径依赖、变迁方式选择等问题来追溯根源,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从制度变迁这一崭新的视角来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既是理论研究创新的需要,也是治理地区、学校间基础教育失衡问题的迫切要求。文章的导论部分交待了研究论题的缘起,并具体阐述了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则是对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制度变迁理论的重点阐释,围绕制度变迁理论的动因、路径和方式,为全文奠定一个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从管理与办学体制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叁方面对湖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进行了政策梳理和政策文本的解读。本文的第四部分,主要从制度变迁动因、路径依赖和方式选择叁个角度,较深入地探讨和解读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的制度因素。本文的第五部分对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意见。从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导向、提高政策供给有效性、减小路径依赖阻力以及选择合适变迁方式等方面来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王莉[10](2013)在《美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教育财政政策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几次转变。1971年加利福尼亚州塞拉诺案(Serrano)是美国教育财政政策改革的重要转折点。该案判决之后美国其他各州纷纷效仿,自此美国展开了一场基于公平的教育财政改革。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改革改善了教育财政不公平现象,州政府承担的教育经费比例逐年增加,生均经费也有了大幅提高。促进教育均衡是这段时期教育财政改革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财政改革都停滞不前,直到1989年肯塔基州罗斯诉讼案的爆发,教育财政改革又重新成为公众的焦点,而这次教育财政诉讼案的爆发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教育财政充足性问题。美国教育财政改革的焦点从公平性转向了充足性。以充足性为导向的教育财政政策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公平,更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教育财政政策的演进历程,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各级政府、法院、学校等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第二部分首先对美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中的两个核心原则,即公平性原则和充足性原则进行了阐述,重点阐述了当前美国教育财政政策中充足性原则的概念。客观地分析了公平性和充足性的联系和区别。第叁部分介绍了测量充足性的方法。分别对成本函数法、成功学区法、专家评议法、证据法做了详细介绍。第四部分以阿肯色州为例,介绍了该州实施教育财政充足性政策的具体情况,包括如何使用充足性测量标准,以及实施充足性政策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第五部总结了几点美国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对我国解决当前义务教育财政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优质教育机构组建办学联合体、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对薄弱区域或学校给予政策性倾斜或帮扶等改革探索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对"优质教育"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千校一面"、新的不均衡、"削峰填谷"等问题。建议树立"适宜的"就是"优质的"教育理念,政府确保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推进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多元改革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新苹.“全面二孩”政策下城乡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教育探索.2018

[2].查吉德.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政策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8

[3].张卓.德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杨登伟,刘义兵.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透视[J].教学与管理.2014

[5].薛二勇.基础教育名校办分校的政策分析——基于北京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

[6].杨登伟.9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综述[J].青春岁月.2013

[7].何水,马琳.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政策选择——基于郑州市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

[8].周鹏程.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政策与实践范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9].盛真真.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王莉.美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论文-黄新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