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型并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伏逆变器,无缝切换,下垂控制,小信号分析
电流型并网论文文献综述
孙柏楠[1](2017)在《基于电流型控制的光伏并联系统离并网无缝切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当下国际社会的大力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其中,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最为热门以及成熟的技术手段,具有应用灵活、零污染及高回报率等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光伏利用率,光伏微网整合了光伏逆变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其它形式的分布式单元,具有一定的自治性以及与传统电网之间良好的兼容性。本文对光伏微网的控制策略和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传统模式切换控制策略,从控制器差异角度分析了瞬态冲击产生的成因。进而,对目前主流无缝切换技术进行比较综述,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之处。其中,详细分析下垂控制的原理,并对应用下垂控制的无缝切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基于传统下垂控制无缝切换技术的动态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统一电流型控制器的新型无缝切换控制技术。基于下垂控制理念,提出新型电流型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集成下垂控制对于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特点的同时,实现逆变器单元在离并网切换前后控制器的高度统一,最大程度上保证运行模式的平滑过渡。根据逆变器并联系统拓扑以及提出的新型无缝切换控制策略,建立相应的小信号数学模型。通过根轨迹分析,验证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并整定了控制参数的稳定区间。基于Matlab/PLECS仿真软件建立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离散化仿真模型,对实际运行工况进行模拟。最后,基于DSP28335控制器建立两台并联逆变器系统实验平台,完成课题中提出控制算法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新型电流型无缝切换控制策略在模式切换瞬态的有效性,保证并联逆变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森,臧越,丁涛,杨艳[2](2016)在《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单相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将导抗变换器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结合,使电网电压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大大降低,谐波抑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高功率因数电流型并网。采用高频变换进行功率传输,在减小隔离变压器及输出滤波器中电感的体积的同时有效减少系统开关损耗,提高光伏逆变效率,实现装置小型化。该逆变器具有装置体积小、并网谐波含量低、功率因数高、控制简单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22期)
茆美琴,郑亚军[3](2017)在《一种单级高增益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范围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温度、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在并网时光伏阵列较低的输出电压很难满足系统对电压的要求,因此,光伏并网逆变器需要具备较好的升压逆变能力。在传统叁态电流型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级电流型升压逆变器。该逆变器采用了含有2个分别对称的电感和二极管的无源网络,在直流输入电压较低时仍能够实现中间母线电压幅值的较大提升,输出稳定的交流电压。分析了对该逆变器高增益的工作方式,并给出了调制策略的具体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新型逆变器拓扑具有良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鲍建宇,鲍卫兵,李玉玲[4](2016)在《光伏并网叁相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拓扑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光伏电池具有电流源输出特性,因此电流型变流器非常适合于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多电平结构,具有输出电流波形正弦度好、输出电流控制直接、开关器件电流应力低以及等效开关频率高等优点。提出一种叁相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光伏并网系统,采用两组光伏电池阵列供电。通过插入一级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独立控制。网侧采用一种新型叁相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通过移植电压型多电平变流器的PD-PWM技术,有效减小入网电流谐波畸变。结合锁相环与功率解耦控制,提出基于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的并网控制策略,实现网侧的任意功率因数运行。基于PSIM仿真环境搭建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说明了光伏并网叁相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拓扑与控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楚冰清[5](2016)在《基于移相控制的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电压型逆变器需增加中间升压环节的缺点,并达到扩大输出功率的目的,以电流型多重化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电流型逆变器多重迭加的原理和移相控制方法对输出电流进行调节,并研究了整个系统的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对并网电流进行了FFT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可以实现不同功率因数条件下的并网,验证了基于移相控制技术所设计的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黄少辉,林培杰,程树英,孙占东[6](2015)在《电流型并网逆变器的模糊滞环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滞环控制应用在并网逆变器中会出现系统开关频率不固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模糊控制器与滞环比较器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并网逆变器的建模和滞环电流控制原理的分析,可知开关频率与滞环环宽之间的关系。以电网电压及指令电流的偏微分为输入变量建立模糊控制规则,经过一定的模糊运算输出滞环环宽,从而动态地控制环宽达到稳定频率的目的。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开关频率,减小电流谐波。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稳定滞环开关频率是有效的,尤其是在过零点与顶点处,同时能够改善谐波特性。(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5年13期)
楚冰清[7](2015)在《基于移相控制的叁相电流型多重化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光伏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多重迭加技术是并网逆变器扩容的主要方法之一,使用这种技术的逆变器具有开关频率低、电路结构简单、易于模块化的优点,且通过模块冗余方式可保证供电可靠性。目前并网逆变器的研究多以电压型逆变器为主,而电流型逆变器可以更好地适应光伏电池的电流源特性,因而电流型逆变器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其并网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叁相电流型逆变器的多重迭加原理,推导了通过变压器并联迭加的叁相电流型叁重化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傅里叶表达式并对其谐波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用来调节输出电流的移相调流方法。基于移相调流技术,采用两组叁相电流型叁重化逆变器建立了并网逆变器主电路。其次,建立了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对光伏电池的电气特性进行了测试;推导了叁相静止坐标系、两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下CL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再次,通过分析得到了基于两相旋转坐标系的并网控制框图,采用基于滤波电容电压内环和并网电流外环的双闭环控制完成了电流调节器的设计,根据移相调流原理进行了移相角的计算,结合滤波器的性质实现了电网相位的追踪,通过编写S函数设计了基于移相控制技术的电流型多重化逆变器的脉冲发生器模块。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对不同功率因数条件下的光伏并网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的波形图,并对并网电流进行了FFT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可以实现不同功率因数条件下的并网,验证了基于移相控制技术所设计的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楚冰清,田立欣,陈升[8](2015)在《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中,针对太阳能电池的电流源特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采用电流型逆变器可以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为了适应大功率的应用场合,以电流型多重化逆变器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电流型逆变器多重迭加的原理,并采用移相控制的方法对输出电流的进行调节。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系统的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通过FFT分析了并网电流,仿真结果证明了改进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为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03期)
王静[9](2014)在《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具有储量大、易获得、无污染等优点,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光伏发电系统中通常采用具有降压特性的电压型逆变器,需要增加额外的升压环节才能实现并网目标,导致拓扑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功率损耗增加。而电流型逆变器本身具有升压特性,不需要额外的升压环节即可实现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和并网目标。本文主要对单相电流型逆变器(Current Source Inverter, CSI)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了单相电流型逆变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应用的优越性,建立其小信号数学模型,并对其调制策略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单相电流型逆变器并网系统中应用典型PI调节器,构成直流侧电流内环和交流侧电流外环,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性能。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电流型逆变器交流侧具有暂态震荡的缺点,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引入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 LQ)最优控制,应用遗传算法对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加权矩阵进行设计,以实现系统稳态最优的控制目标;研究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以及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算法,将单相电流型逆变器应用到光伏并网系统中,使光伏系统的输出达到并网指标要求。最后,本文对主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硬件进行了设计,并对软件部分进行说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400W单相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实验平台,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4-05-01)
闫新远[10](2014)在《小型风力发电机电流型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能源的需求,风能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在诸多风力发电机中,大电感永磁风力发电机具有工作风速范围宽、输出电流近似恒定和易于并网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到小型风力发电的场合。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的关键是并网逆变控制器,其性能决定了风能的利用率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以适用于小型大电感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并网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对并网逆变控制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风电发展状况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小型大电感永磁风力发电机电流型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意义。其次建立了大电感永磁风力发电并网逆变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数字式PI控制结合输入电流扰动前馈控制,消除输入电流扰动对并网电流的影响,提高控制效果。根据整体的控制框图和数学模型在PSIM中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明确的控制方案基础上,本文选用dsPIC30F4011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大电感永磁风力发电机并网逆变器的硬件电路。在MPLAB IDEv7.62环境下编写和调试了控制程序,并给出控制系统软件流程图。最后搭建了系统实验平台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频率和相位可以快速跟随电网电压,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4-05-01)
电流型并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新型单相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将导抗变换器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结合,使电网电压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大大降低,谐波抑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高功率因数电流型并网。采用高频变换进行功率传输,在减小隔离变压器及输出滤波器中电感的体积的同时有效减少系统开关损耗,提高光伏逆变效率,实现装置小型化。该逆变器具有装置体积小、并网谐波含量低、功率因数高、控制简单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型并网论文参考文献
[1].孙柏楠.基于电流型控制的光伏并联系统离并网无缝切换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2].李森,臧越,丁涛,杨艳.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6
[3].茆美琴,郑亚军.一种单级高增益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J].电源学报.2017
[4].鲍建宇,鲍卫兵,李玉玲.光伏并网叁相电流型多电平变流器拓扑与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6
[5].楚冰清.基于移相控制的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J].商洛学院学报.2016
[6].黄少辉,林培杰,程树英,孙占东.电流型并网逆变器的模糊滞环控制[J].微型机与应用.2015
[7].楚冰清.基于移相控制的叁相电流型多重化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8].楚冰清,田立欣,陈升.电流型多重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5
[9].王静.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4
[10].闫新远.小型风力发电机电流型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