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应对”的历史渊源

“洒扫应对”的历史渊源

周忠迪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一中学530200

摘要:“洒扫应对”是中央文明办王世明同志提出的广西南宁市文明办、教育局对未成年人开展的行为素养教育主题。这一主题在当今社会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有着深厚的悠久的历史渊源。“洒扫应对”意为洒水扫地,应对宾客,是儒家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洒扫应对”的教育就是对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素养教育,要求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洒扫应对”的传统自古有之,《诗经》早有相关记载和要求,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确定为小学教育(8至15岁的启蒙教育)的内容,众多有志之士把它定为治家格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把这一传统作为儿童少年修身养性的必修功课,社会和家庭对这一传统教育也予以了关注与厚望。

关键词:洒扫应对洒扫应对行为素养教育传统

“洒扫应对”的教育是中央文明办王世明同志2011年初夏在南宁进行工作调研时提出的,南宁市文明办、教育局顺势而要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未成年人开展“洒扫应对”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下发了《南宁市开展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这一倡导马上得到了南宁市各中小学的积极响应,而且很快引起社会的深切共鸣。

“洒扫应对”是两个方面,一是“洒扫”,二是“应对”,两者都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技能。关于“洒扫”与“应对”,在我国的传统教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凝结出众多简洁明快、寓意深远的句式。

“洒扫”,洒,濯也,涤水也;扫,古称埽,除也。“洒扫”的本意是“洒水扫地”,指“用水喷洒地面,然后进行打扫”,或除去旧尘,或保持干净,或准备迎客,表示人干净、利索、勤奋、明理。西周时期,征战东山的将士想家而写的诗文:“鹳鸣於垤,妇叹於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诗经·国风·豳风·东山》)。鹳鸟在土堆上鸣叫,妻子在房屋里唉叹;别叹息了,赶紧打扫、收拾屋子吧,我(心)正在赶路,就要到家了。几千年前的国人早已知礼,要以干净整洁的面貌来款待远归的征人,以喜悦的心情迎接归来的丈夫。这个时候的“洒扫”已是成文的礼节,应该说,没有文字记载的,更加久远。

战国时期有一官方学府的学则叫《弟子职》。据郭沫若考证,《弟子职》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讲述弟子受业、应客、坐作、洒扫、馔馈、仪节等。它的细则首先就强调“既拚盥潄,执事有恪”,就是早晨起来,先要整理清扫铺位,洗手漱口,做每件事情都要恭敬谨慎。吃饱饭后,要“循咡覆手,振衽扫席”,就是饭后要提起衣裳离开座位,大家都吃完饭后,再回到席前,各自收拾饭案。紧接着,《弟子职》用一整段文字详细规范“洒扫”的一举一动,称为“凡拚之道”。“凡拚之道”对洒水的方法、畚箕的方向、工具的存放、打扫后的检查等等,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可谓“巨细无遗,安详恭敬”。

“应对”,应,当也;对,遂也,答也。“应对”的本义是“对答”。“应对”要求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应对”。“(屈平)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有“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之功底,方能接待宾客、应酬诸侯。除了这一出处,还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颜氏家训·后娶第四》:“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唐朝苏鹗《苏氏演义》卷下:“(侯白)博闻多知,谐谑辩论,应对不穷,人皆悦之。”《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恪字元逊,身长七尺,极聪明,善应对。”……这些都说明能“应对”之人知书达理,善对答,能应酬,受人喜欢,受人敬仰。

“洒扫应对”意为洒水扫地,应对宾客,是儒家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洒扫应对”的教育就是对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素养教育,要求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洒扫应对”的主题教育,立足于传统,来源于传统,又与当今学校德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活动的开展既弘扬了传统,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性。这得益于几千年丰厚养料的滋养,它才得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味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对今后中小学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发展,具有“示以准绳,匡其趋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0,1。

2.陈才俊主编《弟子规全集》.北京:海潮出版社,2011,2。

3.程登吉著邹圣脉增补《幼学琼林》.长沙:岳麓书社,1986,3。

4.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管仲著卫绍生注译《弟子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6.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9。

7.孔丘《论语:外二种》.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7。

8.郦道元著王先谦点校《水经注》.成都:巴蜀书社,1985,9。

9.罗贯中《三国演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标签:;  ;  ;  

“洒扫应对”的历史渊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