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锚固论文-张功会

边坡锚固论文-张功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边坡锚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震,锚杆,振动台模型试验,FLAC~(3D)

边坡锚固论文文献综述

张功会[1](2019)在《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顺倾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支护构件,可提高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但由于地震作用下锚固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今仍未明确地震作用下锚固力学传递规律,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研究更是鲜有涉及。鉴于此,设计并完成了相似比为1:8的含软弱夹层顺倾岩体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针对岩土锚固的核心问题也是关键问题——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进行了研究。这也是首次利用大型振动台对地震作用下锚固界面剪切作用进行研究。不仅如此,本文还通过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试验工况S-23进行了模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试验得出的结论。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配制出了具有较好流动性和固结性的可用于浇筑的岩石相似材料,并提供了适用于浇筑的锚杆两锚固界面应变片粘贴方法。(2)分析了 S-23工况下含软弱夹层顺倾锚固岩体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得到了其破坏模式和加速度响应规律。不仅如此,通过监测锚杆应变获取了锚固两界面剪应力,并以0.125s为间隔详细分析了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应力沿杆长的分布形态和随时间的发展规律。(3)利用FLAC3D模拟了试验S-23工况,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获取了锚固两界面剪应力,并通过FISH语言编程实现了锚固界面脱黏效果,即界面剪应力达到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时降至界面残余黏结强度。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相互印证,数值模拟结果对试验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本研究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了锚固系统的作用机理,对于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94]表[17]参[84]。(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9)

张铭修[2](2019)在《围压及冻融条件下边坡锚固结构破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常遇到边坡失稳问题,锚固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边坡加固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季冻区的边坡锚固结构受到围压及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其稳定性及力学特性发生变化,影响边坡稳定。所以研究围压和冻融循环作用对边坡锚固结构的影响,对季冻区岩土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围压和冻融循环对锚固结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分别采用不同材料的锚杆制成砂浆—锚杆、砂岩—锚杆试件,进行围压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冻结期和重复荷载叁种情况下的模型试验,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在围压与冻融循环条件下,对砂浆—锚杆试件进行拉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在0kN~100kN的范围内,随着围压的不断增大,锚固力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围压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时,锚固力随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且围压对冻融循环的影响有抑制作用。GFRP和CFRP复合筋试件受冻融循环和围压耦合作用时,锚固力变化曲线较为相似,且小于同条件下普通钢筋锚杆试件的锚固力。(2)用砂岩锚杆试件代替岩质边坡,采用拉拔试验的方式,对砂岩锚杆试件在围压及冻融条件下进行试验,发现锚固结构锚固力随围压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波浪形曲线。(3)在冻结作用、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条件下,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重复荷载次数和冻结状态下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重复加载次数的增多,锚固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逐渐变缓;在冻融循环与重复荷载耦合作用时,锚固结构锚固力下降更加剧烈。冻结期,试件锚固力为常温时的1.3倍。在冻结期,锚固结构的锚固力也会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且破坏形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针对砂浆锚杆试件和砂岩锚杆试件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大量结论,对岩质边坡锚固结构受冻融、围压、疲劳荷载等因素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刘可定,王军,曹平,周军[3](2019)在《边坡锚固结构的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土体蠕变特性对锚固性能和受锚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据砂浆锚固体与土体的协调变形特征,建立土锚结构的元件蠕变模型。通过分析锚固结构的承载特征,建立砂浆锚固体与土体界面剪应力时变计算式,根据算例验证了边坡中上部是锚杆重点加固范围。(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俞强山[4](2019)在《运营期边坡锚固工程性状评价及补强加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由于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质结构复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边坡工程。而预应力锚固结构由于施工快、对岩土体扰动小、加固效果明显,已成为边坡工程主要的支护措施。虽然边坡锚固技术已相当成熟,大量的边坡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候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边坡锚固结构的工作性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价这些运营期锚固结构的工作性状和锚固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补强加固,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研究运营期边坡锚固工程的病害模式、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特别对锚固结构预应力损失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锚固结构安全性的评价理论模型。然后,在分析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锚固结构的评价结果,完善了运营期边坡锚固工程的模糊层次评价方法。最后,针对病害工程提出了补强加固原则和方法,研究了不同张拉方式对锚固工程长期性能的影响。综合全文,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现有的锚固理论和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场调查检测资料,归纳提出了运营期边坡锚固结构的8种病害模式。(2)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运营期边坡锚固结构安全性的模糊层次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得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3)在分析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锚固结构评价结果和运营期锚固边坡的特点,引入模糊层次评价理论,完善了运营边坡性状评价体系和模糊层次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后期的补强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4)提出了锚固边坡病害工程的补强加固原则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基于锚固工程破坏模式影响因素的总结,指出了边坡锚固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期间的关键技术措施。(5)通过对一高速公路边坡锚索预应力连续2年多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拟合了其长期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拟合结果进行反分析,推导出了强风化花岗岩的蠕变参数,并得出锚索长期预应力变化的预测模型,对该种岩层边坡工作性状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6)通过对预应力锚索不同张拉锁定工艺对比试验的研究,发现多循环张拉方式可提前消除部分由于岩土体蠕变导致的预应力损失,能够显着降低锚索结构运营期的长期预应力损失,是提高长期锚固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5-01)

李亚鹏,言志信[5](2019)在《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参数对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夹层的锚固岩质边坡数值模型,研究了软弱夹层参数对边坡位移响应和锚固界面剪切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软弱夹层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锚固界面上的剪应力随时间呈阶梯式变化,且与地震动能量密切相关;随着软弱夹层厚度增加,边坡永久位移和峰值剪应力都增大,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二者减小,随着倾角增大,二者则先增大后减小;软弱夹层参数对界面剪应力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是软弱夹层倾角、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厚度。(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8期)

杨小珠[6](2019)在《湄潭至石阡高速公路路基高边坡锚固防护的施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际工程为例,针对湄潭至石阡高速公路总承包XZLLX-2合同段实际情况,对其路基高边坡锚固防护施工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对路基高边坡锚固防护施工控制进行研究,主要对锚杆与锚索两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以此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参开借鉴,保证工程安全。(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黄尧[7](2019)在《边坡锚固参数优化及支护方案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现有边坡支护设计相对保守及可能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从锚固参数设置、强度材料参数衰减形式及本构模型叁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基于正交试验优化了锚杆长度、锚固角度、预应力值等锚固参数及设计方案,论述了强度参数折减过程中的材料衰减情况,并依据Drucker-Prager模型,推导出基于Drucker-Prager系列准则(简称D-P系列准则)的非等比例折减系数公式。除此之外,简述了非等比例折减法在D-P系列准则中的实现过程,并基于Drucker-Prager模型对锚固参数优化后的支护方案给予评价。论文完成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正交试验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有效锚杆长度和最佳锚固角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边坡的不同作用位置存在不同的有效锚杆(索)长度和最佳锚固角度,当锚杆锚固位置固定时,随锚杆(索)长度的增加,最佳锚固角度呈现出由大变小的变化,两者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2)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预应力锚索,分析锚索预应力值与边坡加固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预应力值增加到一定程度,边坡加固效果开始减弱,主要原因为预应力锚索的主动受力特征改变了原有的边坡塑性破坏区域,此时再增大预应力值并不会改变边坡已局部破坏的事实。(3)与原支护方案比较,新支护方案的总锚杆用量减少了8.9%,锚索用量减少了31.2%,预应力值总量降低了16.7%,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支护方案具有同样的边坡加固效果。(4)建立下官坊边坡开挖未支护时的叁维模型,基于D-P系列准则分析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基于D-P系列准则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差异明显,基于DP1准则获得的边坡安全系数值最大,且相较于M-C强度准则增大了16%左右,而DP4准则与M-C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最为接近,其最大差值仅为1.2%。(5)为研究本文推导的非等比例强度折减法对边坡加固效果的影响,基于不同的强度准则,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强度折减法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发现基于M-C强度准则与DP4准则,采用非等比例折减法获取的边坡安全系数值较传统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结果偏小,而临界失稳位移值偏大,本文推导的非等比例折减法获取的结果更加保守。(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5)

李国维,汪井秋,郑诚,吴建涛,于威[8](2019)在《引江济淮工程软岩及膨胀土边坡锚固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引江济淮试验工程河道边坡存在膨胀土及软岩,考虑耐久性引入GFRP锚杆加固边坡。为了比较GFRP锚杆和钢筋锚杆的锚固效果,开展现场水位升降试验,观测相同地质条件、不同加固方式下锚杆荷载和边坡位移差异。结果表明:GFRP筋和钢筋框架锚杆加固河道边坡时,水位升降导致的边坡位移相近且均小于2.2 mm,锚杆应力峰值远小于各自抗拉强度,两种锚杆的锚固效果相近;GFRP锚杆承担荷载小于钢筋锚杆,且无水期荷载表现更稳定;在无锚固条件下,水位升降10 m仅影响边坡1 m深度内的软岩,加长锚杆对提高软岩边坡稳定性无明显作用;水位骤降时,5 m长GFRP无框架锚杆应力和加固区边坡位移增量分别为1.21 MPa和1.38 mm,而8 m长GFRP框架锚杆应力和加固区边坡位移无明显变化,框架锚杆加固形式效果显着占优。具有低模量特征的GFRP锚杆与膨胀土和软岩具有较好的变形协调性,控制相同变形量需要承担的荷载较小,更有利于边坡耐久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言志信,龙哲,屈文瑞,张森,江平[9](2019)在《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并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且均在中性点附近发生突变;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危岩中的锚固界面率先脱黏,基岩中的锚固界面紧随脱黏,且脱黏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发展,直至拉拔段或锚固段全部脱黏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黏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言志信,屈文瑞,龙哲,董建华,江平[10](2018)在《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砂浆层厚度增加,砂浆–岩体界面脱黏增长,杆体–砂浆界面脱黏减小;随锚杆横截面积增大,锚固界面剪应力向锚头和锚根转移,脱黏增长;适当增加锚固段长度和减小锚杆间距均有利于边坡稳定;一定的锚固段长度下宜适当增大锚杆倾角。揭示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和锚固机理的影响,对边坡锚固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边坡锚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常遇到边坡失稳问题,锚固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边坡加固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季冻区的边坡锚固结构受到围压及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其稳定性及力学特性发生变化,影响边坡稳定。所以研究围压和冻融循环作用对边坡锚固结构的影响,对季冻区岩土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围压和冻融循环对锚固结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分别采用不同材料的锚杆制成砂浆—锚杆、砂岩—锚杆试件,进行围压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冻结期和重复荷载叁种情况下的模型试验,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在围压与冻融循环条件下,对砂浆—锚杆试件进行拉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在0kN~100kN的范围内,随着围压的不断增大,锚固力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围压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时,锚固力随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且围压对冻融循环的影响有抑制作用。GFRP和CFRP复合筋试件受冻融循环和围压耦合作用时,锚固力变化曲线较为相似,且小于同条件下普通钢筋锚杆试件的锚固力。(2)用砂岩锚杆试件代替岩质边坡,采用拉拔试验的方式,对砂岩锚杆试件在围压及冻融条件下进行试验,发现锚固结构锚固力随围压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波浪形曲线。(3)在冻结作用、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条件下,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重复荷载次数和冻结状态下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重复加载次数的增多,锚固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逐渐变缓;在冻融循环与重复荷载耦合作用时,锚固结构锚固力下降更加剧烈。冻结期,试件锚固力为常温时的1.3倍。在冻结期,锚固结构的锚固力也会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且破坏形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针对砂浆锚杆试件和砂岩锚杆试件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大量结论,对岩质边坡锚固结构受冻融、围压、疲劳荷载等因素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坡锚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功会.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顺倾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9

[2].张铭修.围压及冻融条件下边坡锚固结构破坏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3].刘可定,王军,曹平,周军.边坡锚固结构的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分析[J].建筑技术.2019

[4].俞强山.运营期边坡锚固工程性状评价及补强加固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5].李亚鹏,言志信.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参数对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9

[6].杨小珠.湄潭至石阡高速公路路基高边坡锚固防护的施工控制[J].交通世界.2019

[7].黄尧.边坡锚固参数优化及支护方案效果评价[D].长安大学.2019

[8].李国维,汪井秋,郑诚,吴建涛,于威.引江济淮工程软岩及膨胀土边坡锚固现场试验[J].水利水电技术.2019

[9].言志信,龙哲,屈文瑞,张森,江平.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J].岩土力学.2019

[10].言志信,屈文瑞,龙哲,董建华,江平.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8

标签:;  ;  ;  ;  

边坡锚固论文-张功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