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完成语文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由于技工学校自身的特点,如何提高技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切的摆在了各位教师的面前。
〔关键词〕中专技校语文教学有效性
不少人认为,技工教育是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往往被忽视。特别是技校学生的生源构成、个性特征、人际心理偏差等实际情况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多数技校生在初中饱尝失意与失败的滋味,因长期不得志而产生逆反厌学情绪,加上相当部分学生是因为基础差考不上好学校被迫来技校学习的,他们对学习语文是既无基础又无兴趣。此外,当前技校语文课程本身也有许多不足,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时数不足等。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改变当前技校语文教学现状呢?本人根据在技校十年的教学实践及技校语文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研究教材和学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
1.1潜心解读学生。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潜心解读学生,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现有的生活体验等,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同时还要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
1.2细心钻研文本。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更是要细心钻研。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实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如《青山不老》一课的结尾这样写: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应这样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是因为人类没有权力,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土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是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只有爱护大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不受到破坏,从而使生命延续。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这样,教师读懂了教材,教学中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教材,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我个人认为技校语文教材应以能力训练和实用的说明文、应用文写作为主,同时兼顾各种文体内容。能力训练,如:普通话训练、听说训练、模拟面试等;说明文,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一些实用的范文,如:汽修专业课程对汽车构造、零件等介绍,主要是教会学生看懂专业内容中的相关介绍说明;应用文写作,主要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如:请假条、条据、启事、申请书、求职信、感谢信、计划、总结等。各种文体内容也要兼顾,但不能过多,可以选用一些经典名篇,让学生掌握每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技校语文教学课时很少,我们要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故而每一个课时我们都要精心设计,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如:能力训练和应用写作,主要是以实用为主,注重实践;而其他文体应以了解写作特点为主,通过习题分析掌握做各类题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3凸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3.1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3.1.1创设民主,讲求效率。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
3.1.2激发兴趣,增加效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线。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3.1.3重视指导,提高效率。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没有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狭窄割裂的、缺乏生命力的。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效应的影响,而不是背离教学目标,甚至自相矛盾的负效应。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3.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2.1自主学习,勤思善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可见,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3.2.2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