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上海市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之研究*

构建上海市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之研究*

【摘要】安全教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安全教育的滞后已经带来了诸多教育和社会后果,是当前社会发展与深化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建设以体育课程为依托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注重相关法规的落实监督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一、前言

本研究旨在通过上海市中小学安全教育状况调查,在了解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探索与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为解决我国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同时,本研究尝试提出依托学校体育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融合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并从师资、教材、课程目标等方面与学校体育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教育、学校体育一体化教育体系是一种有益探索。

二、结果与分析

1.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状况

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黄浦、杨浦、浦东三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高中、初中和小学各2所,共18所学校发放问卷1080份,有效回收1043份,有效回收率96.6%,以SPSS1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对调查班级的课任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1)学生安全相关知识来源途径

学校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仍然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首要途径,而同时“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报刊”和“同学之间了解”两个选择项也分别达到了49.9%和40.1%。说明学生从自我途径了解仍然占较大比例。这从反面说明了学校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方面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为主,与家庭等其他途径相配合,形成多元互为补充的安全知识来源途径,无疑将能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成效。

(2)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有437名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的简单灭火装置,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救知识技能,占调查学生的41.9%。只有33.9%的学生进行了正确的选择。火灾现场的有毒烟雾以及火灾伤害特点使迅速“用潮湿织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为逃生和救援赢得时间成为首先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这些并不复杂的知识技一经掌握就能使学生在万一出现的意外事故中能降低甚至避免本可避免的人身伤害。

安全教育知识内容涉及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如家庭领域的安全用电、煤气,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生活中轻微外伤的处理、室内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家庭生活安全等;学校领域的校内集体活动安全,如集会、集体学习等活动的安全、实践课程中的安全、课外活动中的安全、化学实验中的学校范围内的安全;社会领域的校外大型集会活动、登山探险等集体活动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远离毒品烟酒;以及性健康等卫生安全;心理疾病及防自杀的干预及包括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安全等。

从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安全教育应该与其身心特点相结合。小学阶段努力增强对各种危险的辨别能力,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求助的意识等。初中阶段:自觉做到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学会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事件;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学习健康成长必需的性知识形成健康性观念,构筑起健康积极的自我心理防线等。高中阶段:了解相关法律常识;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的牢固意识;学习紧急自我救护和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等。

(3)交通安全

调查发现有597名中小学学生曾经在上学或放学途中遭遇过危险情况,占调查学生的57.2%。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导致伤亡人数最多,占全年伤亡总人数的45.74%。中小学学生对交通规则的不熟悉、道路边玩耍等都会增加学生交通事故伤亡的机率。避免学生的交通意外伤害最佳的应对措施就是增强中小学学生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当中小学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增强防范意识,交通安全伤害将大大降低。

(4)学生心理安全方面

有32.3%的中小学学生有或者曾经有过心理方面的问题,实际的比例也许还要高,出于顾虑有些学生可能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过心理问题,这从18.0%的学生未做出选择就可以看出。而更令人不安的则是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方式,442名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占调查人数的42.4%,这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导致更严重后果的原因所在,应引起足够重视。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和主动的心理干预是避免学生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事故的积极有效应对之策。

教育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中小学学生群体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学习成绩、情感、升学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使许多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恰当的生命安全教育等干预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摆脱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发现,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1]

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完善干预措施。学校可以在学生安全教育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健康积极的心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原因,安全教育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人格教育、应对挫折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等内容,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避免更为严重的中小学学生心理安全事故。

(5)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初中以上年级学生性知识以及获得途径调查的状况,“知道自己青春期身体变化和生殖健康关系”的仅占调查学生的50.1%,比例不可谓高,28.2%和16.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知道”或“说不清楚”,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中,“电视书刊”和“同学朋友”选择项也有较高的比例。这些说明了安全教育相关课程的性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性教育的形式以及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结合的不够应是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曾是一个传统的封建气息浓厚的国度,以前人们给性教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随之变化,加之各种媒体充斥的大量与性相关的信息导致了青少年实际性知识需求与教育提供途径之间的突出矛盾。这些对学校性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性健康教育形式内容与青少年身心特点及社会发展间脱节使得青少年对必要的性安全知识较为缺乏,这种教育环节的缺失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安全也造成了损害。例如自从2005年7月8日上海市首条“少女意外求助热线”在解放军411医院开设以来,接到的求助电话已经超过2万个,平时每日20人次以上求助电话,寒假、暑假等则多达40人以上,求助少女平均年龄17.2岁,最小的仅13周岁,1500多名早孕少女得到了及时救治。[2]这从侧面反映出性安全教育的缺位,不难设想,如果这些未成年人得到了应有的性健康和安全教育,有许多身心伤害是本可以避免的。

性安全教育形式内容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安全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性才是健康的、安全的,性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性与自身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性安全意识,避免应该避免的身心健康伤害。

(6)中小学学生网络安全

调查发现,平均每周上网两次以上的中小学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67.7%,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中小学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上网主要目的中“辅助学习”以36.0%占据首位,可见网络已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同时,以“聊天”、“博客”为目的的也分别达到了19.8%和18.5%,令人担忧的是“玩游戏”成为了21.1%调查对象的主要上网目的。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为高效便利的条件。网络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青少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其同样包含着诸多对青少年身心有害的不安全因素,如包含暴力和色情内容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没有足够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较容易受到影响。一些中小学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这种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它使这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精神萎靡、体质衰退等,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隐患之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家庭生活安全

家庭是学生的生活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有很大影响。家庭生活安全主要指家庭生活范围内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用电、煤气,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生活中轻微外伤的处理、室内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我国生育政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原因带来了独生子女教育的共性问题,生活能力缺乏便是这一问题的衍生,学生中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生子女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家庭范围的生活安全必须知识也需要进行强化和补充。同时,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协同一致,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才能够收到更大的效果,如家长结合学校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检查和配合等,可以发挥其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效果。

3.安全教育的课程与师资

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效果难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缺乏系统性,课程的定位和实施不够明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安全教育相对缺乏,而与安全教育较接近的是中小学健康类等课程,其中的部分内容与现今意义上的安全教育接近但与安全教育存在很大不同,中小学健康教育侧重于进行青春期卫生,饮食卫生与习惯、常见疾病的预防等教育,而安全教育则注重从学生的生命安全,强调在各种环境下的实施生命安全、自救,避免各种人身伤害等,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显然有很大区别。当前,中小学学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7年3月转发了由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要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对全面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以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为主的健康类型课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安全教育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重视并有步骤地实施学校安全教育无疑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身心安全和健康成长有价值,对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乃至一生的健康安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标签:;  ;  ;  

构建上海市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