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救助论文-寇明婷,杨海珍,杨晓光

危机救助论文-寇明婷,杨海珍,杨晓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危机救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危机,政府救助,国际协调

危机救助论文文献综述

寇明婷,杨海珍,杨晓光[1](2019)在《金融危机的政府救助与国际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历史上重大金融危机政府救助实践的归纳总结,针对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总结梳理了金融危机的政府救助与国际协调模式的演变,并对不同危机背景下的救助措施和对象效果进行分类评析。分析表明,政府始终是危机救助的主角,传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危机救助最有效的措施,非常规政策在短期内促进了金融稳定,政策的最终选择需要在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综合平衡的原则下全盘权衡;金融危机救助与国际协调模式呈现主体多样化、领域扩大化、工具创新化以及方式扩展多样化的演变趋势;国际协调救助已成为降低跨国负向溢出效应的关键,高效主动的国际协调和跨国协作的退出战略是危机救助效果的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10期)

潘懿敏[2](2019)在《器官捐献家庭救助模式与危机干预理论视角下的社工介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正处于大力推进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器官捐献结束后,一些捐献者的家庭陷入危机亟需救助。中国器官捐献救助体系的建设总体滞后,社工与志愿者成为介入器官捐献家庭救助的重要力量。试图通过将上海市某大型公立医院的器官捐献社工介入情况作为案例,以社会工作中的危机干预作为理论视角,具体分析目前社会工作者介入器官捐献后的器官捐献家庭救助式现状,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别,社工通过不同的救助模式进行危机干预,对家庭成员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事业的整体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10期)

苏京春,王琰[3](2019)在《危机后美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供给侧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后,美国经历了自1929年—1933年大萧条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挑战。针对这种经济实践现状,由美国联邦政府牵头采取的供给侧改革措施实际上为美国宏观经济争取了止损的时间和扭转局面的空间。从后危机时代美国供给侧改(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9-09-16)

白仲琪[4](2019)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救助中学校——医院联动机制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与医院的联动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救助工作的主要困扰,使得危机个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干预,对学校的平安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构建学校-医院联动的心理危机救助工作机制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健全学校心理危机救助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发展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机制建设、队伍培养和深化研究方面,探索建立学校-医院联动机制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14期)

武海宝[5](2019)在《金融危机救助中的国家“道德”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了避免发生系统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对陷入困境的私人金融机构进行救助,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私人金融机构的投机性积累,但救助成本却要由全体社会公众来承担。这种用纳税人的"公款"拯救私人金融机构的行为使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一种"道德"悖论。这种"道德"悖论困境的形成根源于金融资本的社会化。金融资本作为资本演化的高级形态,获得了强大的支配和控制国家的权力,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共权力属性单纯地表现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使国家陷入"公共权力"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公共权力"危机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的集中表现。(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赵峰,吴绍丽[6](2019)在《学生应急心理危机的救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学生应急心理危机的救助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某地区200例存在心理危机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心理救助性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精神病性、敌对、抑郁、人际敏感、强迫、躯体化、阳性症状分数以及总平均分数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对于存在心理危机的高中生,开展心理救助性干预,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可帮助其尽快转归,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吴婷婷,杨丹茜[7](2019)在《美国次贷危机救助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金融与贸易传导的双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因采用合理救助政策而快速复苏,对于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长期的理论意义和战略需要。危机救助不仅仅作用于金融本身,贸易也是发挥救助作用的重要渠道。故而,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救助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入手,梳理了美国次贷危机救助手段,更将次贷危机救助政策的传导渠道分为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分别进行研究。笔者采用VAR模型,以2008~2018年间的月度美国国债利率、M2、财政支出、道琼斯指数、汇率、进出口量以及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其救助政策传递渠道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能够通过金融与贸易双向渠道发挥作用,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更快显现;同时,财政政策由前期贸易情况决定,并且仅能通过贸易渠道发挥救助作用,两种救助政策具有长期影响。鉴于美国使用上述政策的效果,笔者认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当建立研究框架,采用大数据等手段支持金融压力指数等实时检测指标,合理救助,明确部门分工,以便危机爆发时有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应对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19年04期)

苏京春,王琰[8](2019)在《美国次贷危机后供给侧改革政策实践、评价与启示——基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后改革措施的集中体现就是紧急经济应对法案(EESA)和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这两项均明显作用于供给侧的措施,与经济学教科书上通常强调和阐述的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有所区别。问题资产救助计划从横向来看包括银行业支持计划、信贷市场计划、其他计划、住房救援计划和额外的财政部控股五大部分,从纵向来看包括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反映了美国政府在救市时对行业与企业的选择,以及应对经济危机时的参与模式,对中国供给侧改革和危机管理具有一定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地方财政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匡亚林[9](2018)在《网络公益众筹中个人救助的参与效果何以评价?——兼论认同性危机的消弭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网络公益众筹以其便捷性、可及性、延展性等优势激活了社会网络"差序格局"中的社会资本,为生活困难、深陷困境的个体提供了"弱有所扶"的防护线和安全网,但"互联网+"公益众筹中屡屡出现的诈捐、骗捐行为以致网络公益救助面临认同危机。文章从完善网络公益众筹的信息等级筛选机制、构建网络公益众筹认同性的参与效果评价机制入手,以轻松筹平台的公益众筹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嵌入式"互联网+"公益众筹信息等级的评估方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的制度安排以及完善慈善相关立法等治理对策,针对公益众筹中的诈捐、骗捐现象提出风险防范与危机消弭之道。(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胥爱欢[10](2018)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主权信用风险的防控——来自欧债危机救助的经验与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许多合作项目建设实质上都是资本输出,东道国主权信用状况对合作项目资金的安全收回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沿线国家中,位于欧洲、中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相对比较高,其他国家受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资本外流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因素的影响,主权信用级别相对较低,容易在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之间出现风险交叉传染的现象,从而增加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难度。因此,对于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的有效防控,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防范其他各类风险的基石,也是成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欧债危机救助对主权信用风险防控带来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一带一路"建设中主权信用风险的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18年08期)

危机救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正处于大力推进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器官捐献结束后,一些捐献者的家庭陷入危机亟需救助。中国器官捐献救助体系的建设总体滞后,社工与志愿者成为介入器官捐献家庭救助的重要力量。试图通过将上海市某大型公立医院的器官捐献社工介入情况作为案例,以社会工作中的危机干预作为理论视角,具体分析目前社会工作者介入器官捐献后的器官捐献家庭救助式现状,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别,社工通过不同的救助模式进行危机干预,对家庭成员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事业的整体与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危机救助论文参考文献

[1].寇明婷,杨海珍,杨晓光.金融危机的政府救助与国际协调[J].管理评论.2019

[2].潘懿敏.器官捐献家庭救助模式与危机干预理论视角下的社工介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3].苏京春,王琰.危机后美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供给侧实践[N].中国经济时报.2019

[4].白仲琪.大学生心理危机救助中学校——医院联动机制的探索[J].今日财富.2019

[5].武海宝.金融危机救助中的国家“道德”悖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9

[6].赵峰,吴绍丽.学生应急心理危机的救助分析[J].心理月刊.2019

[7].吴婷婷,杨丹茜.美国次贷危机救助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金融与贸易传导的双重视角[J].西南金融.2019

[8].苏京春,王琰.美国次贷危机后供给侧改革政策实践、评价与启示——基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9

[9].匡亚林.网络公益众筹中个人救助的参与效果何以评价?——兼论认同性危机的消弭之道[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胥爱欢.“一带一路”建设中主权信用风险的防控——来自欧债危机救助的经验与教训[J].西南金融.2018

标签:;  ;  ;  

危机救助论文-寇明婷,杨海珍,杨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