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吞噬抑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氧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肺动脉内皮细胞,自体吞噬
自吞噬抑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顾镭,王嫱,梅焕平,沈友轩,张缪佳[1](2012)在《自体吞噬抑制剂3-MA对低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质粒转染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采用hochest染色及A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同时采用自噬抑制剂3-MA对低氧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肺动脉内皮细胞在缺氧24 h时自噬活性显着增强,3-MA处理后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人肺动脉内皮细胞活性。低氧促进自体吞噬特异性标(本文来源于《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05-17)
徐立华[2](2008)在《新型小分子自吞噬抑制剂的合成及活性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噬是细胞依靠溶酶体降解胞内物质的统称。研究发现,它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本论文简要介绍了自噬的定义、自噬的形态学特点及分类,自噬在生理过程中、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并简要概述了自吞噬抑制剂的发展情况。本课题组对千余种化合物进行高内涵筛选得到MBCQ,其EC_(50)=0.778μM,电子显微镜下观察MBCQ对rapamycin诱导的自噬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以MBCQ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运用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不同取代基的喹唑啉化合物共计36个,所有的目标化合物及重要中间体都经过MS、~1HNMR的确证,部分化合物经过~(13)CNMR和HR-MS的确证。通过初步的药理筛选,得到了一些Autophagy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XLH29的EC_(50)=0.083μM,是目前筛选得到的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8-06-01)
刘军力,张立红,于佳,胡萍,郝妍[3](2007)在《新型小分子自吞噬抑制剂的合成及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吞噬是细胞降解自身可溶性蛋白和变性坏死的细胞器的过程。它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在发育、生长、衰老、疾病、死亡等过程中至关重要,已日益成为生物学研究热点。在研究中,高效、特异、低毒的自吞噬抑制剂不可或缺,然而,目前常用的 PI(3)K 抑制剂3 -MA,wortamannin 等却存在效果差、毒性强等缺陷,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本研究在筛选(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自吞噬抑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噬是细胞依靠溶酶体降解胞内物质的统称。研究发现,它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本论文简要介绍了自噬的定义、自噬的形态学特点及分类,自噬在生理过程中、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并简要概述了自吞噬抑制剂的发展情况。本课题组对千余种化合物进行高内涵筛选得到MBCQ,其EC_(50)=0.778μM,电子显微镜下观察MBCQ对rapamycin诱导的自噬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以MBCQ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运用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不同取代基的喹唑啉化合物共计36个,所有的目标化合物及重要中间体都经过MS、~1HNMR的确证,部分化合物经过~(13)CNMR和HR-MS的确证。通过初步的药理筛选,得到了一些Autophagy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XLH29的EC_(50)=0.083μM,是目前筛选得到的活性最好的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吞噬抑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1].顾镭,王嫱,梅焕平,沈友轩,张缪佳.自体吞噬抑制剂3-MA对低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C].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2].徐立华.新型小分子自吞噬抑制剂的合成及活性筛选[D].沈阳药科大学.2008
[3].刘军力,张立红,于佳,胡萍,郝妍.新型小分子自吞噬抑制剂的合成及筛选[C].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