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蚕蛹蛋白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蚕蛹蛋白肽,面包,品质,影响
蚕蛹蛋白肽论文文献综述
沈璐,石飞虹,郑玉秀,王楠[1](2017)在《蚕蛹蛋白肽面包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蚕蛹蛋白肽,分析蚕蛹蛋白肽添加对面包比容、保水性、面包芯硬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蛹蛋白肽添加量在0~5%范围内,面包比容随着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面包的保水性和面包芯硬度随着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蚕蛹蛋白肽添加量3%,糖添加量15%,水添加量50%,酵母添加量1.2%时,面包的品质和口感最佳.(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曾艺涛,罗金凤,丁晓雯,黄先智[2](2015)在《超滤对缫丝蚕蛹蛋白肽感官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所得肽经超滤处理后的性质,为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超滤分离酶解缫丝蚕蛹蛋白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结果:缫丝蚕蛹蛋白肽经超滤后各组分(5.0 mg/m L)的明度(L*值)、偏向绿程度(a*值)、偏向黄程度(b*值)均为大于3 000 D组分>酶解原液>200~3 000 D组分,且颜色由中黄色(酶解原液)变为深黄色(大于3 000 D组分)和浅黄色(200~3 000 D组分);121℃灭菌处理对它们的色泽无显着影响(P>0.05);各组分吸湿性强度为200~3 000 D组分>酶解原液>大于3 000 D组分,其中200~3 000 D组分的最高吸湿率达到42.24%;超滤后缫丝蚕蛹蛋白肽的气味由刺激性难闻气味(脱脂蚕蛹蛋白粉)转变为有肉香(200~3 000 D组分)、果香及甜香味(大于3 000 D组分)。结论:超滤提升了缫丝蚕蛹蛋白肽的感官品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15期)
王贤玉,王丽,刘国,底佳芳,聂月美[3](2012)在《蚕蛹蛋白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蚕蛹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氨基酸含量全面且富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宝贵资源,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饲用价值。介绍蚕蛹蛋白肽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蚕蛹油的提取及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和应用。综合利用蚕蛹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2年07期)
陈静,郑明珠,王浩[4](2009)在《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及其运动饮料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临界提取油脂后的蚕蛹蛋白粉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蚕蛹蛋白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蚕蛹蛋白肽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5h,固液比1:7(m/m),pH8,酶用量7%([E]/[S]),此条件下水解度29.97%。并进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蚕蛹蛋白肽运动饮料的研制,得到最佳工艺为:蛋白肽与水比例1:5(V/V),蔗糖量6%,柠檬酸量0.15%。(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9年14期)
王浩[5](2007)在《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相互联接而构成的具有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直接相联系。蛋白质改性就是用生化因素或物理因素使氨基酸和多肽链发生某种变化,引起蛋白质大分子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获得较好功能特性和营养特性的蛋白质。肽是由两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联结而成,是构成蛋白质的结构片段,也是蛋白质发挥作用的活性基因部分,是机体完成免疫功能和进行免疫调节的重要活性物质。生物活性肽指能够调节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具有某些生理活性作用的一类肽的总称,大多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蛋白质长链中,当被酶解成适当的长度时,它们的生理活性才会表现出来。蚕蛹(silkworm pupa)是家蚕(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蚕蛹蛋白与蚕蛹肽含有60%以上的人体必须氨基酸,还富含多种营养素,具有补充机体营养、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本文主要对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蚕蛹油制备蚕蛹蛋白粉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得到的蚕蛹蛋白粉为原料进行蚕蛹蛋白肽的最佳酶解条件研究,并对蚕蛹蛋白肽进行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及功能活性研究。首先进行蚕蛹蛋白粉的制备,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蚕蛹进行脱脂处理,以蚕蛹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压力25MPa,时间180min。蚕蛹油提取率为95.99%。蚕蛹蛋白肽的水解过程中,首先进行酶的筛选,在各自的最适条件下进行酶解,以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了最佳酶制剂为2709碱性蛋白酶。试验考察了pH值、时间、温度、固液比、加酶量对水解蚕蛹蛋白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蚕蛹蛋白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5℃,时间为2.5h,固液比为1:7,pH值为8,酶与底物比为7%。蚕蛹蛋白肽的水解度为29.97%。由于在酶解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在最适pH值范围内,需加入酸、碱,产生了大量的盐,而且得到的蚕蛹蛋白肽颜色较深,蚕蛹蛋白肽需精制处理。通过添加3%活性碳进行脱色、脱苦,可获得色清、味好的蚕蛹蛋白肽。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91.20%的盐分。试验对精制后的蚕蛹蛋白肽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技术得到蚕蛹蛋白水解液的洗脱曲线为一单一对称峰,说明水解液的多肽纯度较高、是由分子量接近的多肽组成的。通过SDS-PAGE电泳法检测分子量分布,发现蚕蛹肽分子量在3000道尔顿左右。抗疲劳动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蚕蛹蛋白肽具有抗疲劳的活性功能,在功能性食品的应用中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蚕蛹蛋白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所得肽经超滤处理后的性质,为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超滤分离酶解缫丝蚕蛹蛋白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结果:缫丝蚕蛹蛋白肽经超滤后各组分(5.0 mg/m L)的明度(L*值)、偏向绿程度(a*值)、偏向黄程度(b*值)均为大于3 000 D组分>酶解原液>200~3 000 D组分,且颜色由中黄色(酶解原液)变为深黄色(大于3 000 D组分)和浅黄色(200~3 000 D组分);121℃灭菌处理对它们的色泽无显着影响(P>0.05);各组分吸湿性强度为200~3 000 D组分>酶解原液>大于3 000 D组分,其中200~3 000 D组分的最高吸湿率达到42.24%;超滤后缫丝蚕蛹蛋白肽的气味由刺激性难闻气味(脱脂蚕蛹蛋白粉)转变为有肉香(200~3 000 D组分)、果香及甜香味(大于3 000 D组分)。结论:超滤提升了缫丝蚕蛹蛋白肽的感官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蚕蛹蛋白肽论文参考文献
[1].沈璐,石飞虹,郑玉秀,王楠.蚕蛹蛋白肽面包的研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曾艺涛,罗金凤,丁晓雯,黄先智.超滤对缫丝蚕蛹蛋白肽感官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
[3].王贤玉,王丽,刘国,底佳芳,聂月美.蚕蛹蛋白肽的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12
[4].陈静,郑明珠,王浩.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及其运动饮料研制[J].食品科学.2009
[5].王浩.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