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控制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控制动,简易操作,安全性
电控制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健宇,梅耀匀,刘乃渤[1](2019)在《基于stm32硬件控制的电动自行车电控制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刹车系统通过stm32硬件控制电磁铁吸引碟刹片来实现制动,全程一个按钮控制,按下刹车,电磁铁通工作,松开后断电,电磁铁消磁回位,简易操作,不费一丝力气,老少皆宜,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容易检修,系统老化慢,而且不受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电控刹车,通过对stm32的编程,通向电磁铁的电流能有效控制,所以不会因为紧急刹车而出现意外,提高安全性。材料容易获取,整套装置花费不了多少,适用各种型号的电动车,会普及很快。(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任政焰[2](2019)在《基于电控制动系统的铰接式列车制动控制策略开发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商用车质量大、载客量多,是公路运输的重要载体,发生事故往往较为严重,因此其主动安全性十分重要。制动系统的低效会严重影响汽车列车的制动性能,制动力的不合理分配会使某些车轮过早地抱死或激活制动防抱死系统,车轮的抱死可能会导致车辆失去转向能力、使挂车甩尾或发生“折迭”,即使在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作用下能够避免车轮的抱死,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地面制动力,导致制动距离受到影响。此外,转向过程中,由于商用车惯量大、质心高,在低附着路面上可能会发生甩尾或“折迭”,失去稳定性难以操纵,在高附着路面上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横向载荷转移,导致侧翻的发生。基于上述原因,提高商用车的制动效率以及进行主动的稳定性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Electro-pneumatic Braking System,EBS)利用电控单元对制动系统气压回路部件进行控制。与传统制动系统相比,能够缩短响应时间并实现对制动力的灵活调整,进而集成更多的制动功能。本文基于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对铰接式列车的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与验证,基于Simulink模型化地实现了制动强度控制、制动力分配、制动防抱死、稳定性控制、防侧翻控制以及自动紧急制动策略,并结合Truck Sim进行了模型在环的仿真验证。由于气压制动系统所具有的非线性特性,搭建了包含气压回路硬件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台,在执行系统响应能力受限的条件下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半挂式汽车列车制动过程中的纵向受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理想的制动力分配关系。通过对轮胎纵向力学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制动力与滑移率以及垂直载荷的关系。确认了6*4牵引车与叁轴半挂车电控制动系统中轮速传感器与压力调节模块的布置型式。基于Simulink对制动力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采用双层反馈计算各轴目标制动压力,外层反馈基于减速度偏差实现制动强度控制,内层反馈基于滑移率偏差使得各轴车轮滑移率跟随牵引车前轴车轮滑移率,从而实现制动力分配。利用Truck Sim中半挂式汽车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载荷状态、路面坡度及附着条件下对制动力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此外也对前桥制动回路失效这一非常态工况下控制策略实现应急制动的性能进行了验证。(2)建立了半挂式汽车列车的线性叁自由度模型,得到了转向过程中的期望横摆响应。通过车辆的侧向受力分析对侧翻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轮胎的纵、侧向力学特性分析提出了基于滑移率的车辆侧翻判断与控制方法。基于Simulink对主动安全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根据期望横摆响应与实际横摆响应的偏差计算不对称制动压力调整量进行差动制动实现横摆稳定性控制,根据较高侧向加速度制动时内侧车轮是否有发生抱死的趋势来判断横向载荷转移程度,并使车辆按照目标制动强度进行制动实现防侧翻控制,根据本车与前车的相对距离与相对速度计算目标制动强度实现自动紧急制动。通过闭环操纵与开环转向输入的工况对稳定性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本车接近前方车辆的工况对自动紧急制动策略进行了验证。(3)搭建了电控制动系统气压回路-实时车辆动力学模型-实时控制策略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台。利用NI PXI系统采集制动系统气压回路的压力并实时求解Truck Sim RT车辆模型,从而将气压回路嵌入实时动力学模型构成被控对象,在被控对象中充分地体现气压制动系统的迟滞与惯性特性。利用d SPACE Micro Auto Box实时对控制策略进行运算获得目标制动压力,并输出信号对气压回路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最后,基于半实物仿真试验台,通过直线制动工况、转向工况与高速接近前方车辆的工况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邬松,李刚炎,杨凡,刘子豪,黄凡[3](2019)在《复合制动系统的电控制动阀设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气压制动回路时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复合制动回路;对复合制动回路中关键元件——电控制动阀进行功能与性能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开关电磁阀的电控制动阀,建立了其动态特性响应解析模型,用Simulink对其进行了性能仿真测试。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电控制动阀结构满足调压范围、压力响应时间、流量特性、压力特性与稳态误差、制动完全释放时间等性能指标。复合制动回路及电控制动阀的提出可减小制动过程中的压力响应时延,对实现差动制动,促进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3期)
崔金明[4](2018)在《轿车电控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ABS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为基础,详细的介绍了轿车电控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发展;详述了ASR驱动防滑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的构成和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04期)
张雪碧[5](2017)在《某轿车集成电控制动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再生制动功能及自适应巡航和自动紧急制动等智能驾驶辅助技术都对汽车制动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开发具有高可靠性、集成化、电控化的集成电控制动系统成为汽车开发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某轿车为目标车型进行了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围绕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方案及执行机构控制器设计、仿真模型建立、参数辨识、仿真分析与硬件在环试验等关键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某轿车集成电控制动系统设计。本文在总结分析电控液压制动系统典型构型的基础上,对文中采用的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构型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研究分析了集成电控制动系统执行机构控制器的总体架构,针对执行机构设计了无刷直流电机叁环控制器和压力调节阀的模糊PID控制器。(2)某轿车集成电控制动系统仿真平台建立。本文分析总结了集成电控制动系统中各元件的模型及其之间的关系,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了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配置各模块参数,进行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仿真。(3)某轿车集成电控制动系统参数辨识。本文基于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完成了不同增减压工况下的制动轮缸压力响应试验,并根据试验得到的压力数据,对集成电控制动系统前后轴的增减压过程进行参数辨识,完善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4)某轿车集成电控制动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本文构建了包括软件在环仿真平台及硬件在环试验平台的集成电控制动系统试验平台。分别基于集成电控制动系统软件在环仿真平台和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完成了阶跃增减压工况和ABS典型工况下的集成电控制动系统仿真与试验分析,验证了集成电控制动系统及执行机构控制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少鹏,靳权[6](2017)在《浅析电控制动在JZ-7型制动机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对于行车安全来说,制动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部件。而将电控制动装置增加到JZ-7型制动机上,必须要在不影响正常的制动系统运转为前提下而进行。该文着重阐述了JZ-7型制动机与电控制动装置两者作为相互补充的制动控制系统在机车上的应用,并深入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并作了相关总结。(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7年11期)
王莹,王博,郭睿,管欣,徐亮[7](2017)在《基于MAP的汽车电控制动系统变工况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汽车电控制动系统(ECBS)在变工况条件下的实时控制精度,提出了基于MAP图的ECBS控制参数自寻优方法。首先建立基于部件特性的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和ECBS控制器,在不同的车速下进行制动阶跃试验,应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SAPSO)自寻各工况下最优的PID控制参数,形成MAP图,车辆可根据实际车速和制动踏板力在线查MAP图获得控制参数。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AP图的ECBS系统可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并改善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李卫[8](2016)在《基于底盘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新型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人机一体化的智能主动安全技术充分考察各个方面和多种因素,达到人和汽车共同判断、共同决策和协调统一,实现人机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包括机械、计算机、信息、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技术领域,以及人机耦合与接口的现代高新技术。智能化前期工作是用汽车的驾驶辅助系统弥补人的感知、判断、操纵方面的不足。该技术将来一旦成熟,就可以进一步推进汽车主动安全智能化。(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6年03期)
苏磊,葛友华,王斌[9](2016)在《电控制动遗传退火算法的收敛性和寻优能力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在电动汽车制动控制中还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制动控制的遗传算子优化模糊退火算法,首先对遗传算法的遗传算子进行优化,对交叉算子进行算术交叉,自适应原算法的变异算子,提高了原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然后采用蚁群算法对传统算法进行种群的关联优化、信息素更新优化和种群多样性优化,接着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融合,用复制操作、交叉退火操作和变异退火操作提高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电动汽车制动控制的蚁群遗传算法优化模糊退火算法收敛性更好,并且能耗更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瑞琳[10](2016)在《自动驾驶车辆电控制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无论在民用领域还是军用领域都已经发展到了可应用于真实道路环境的阶段,但是自动驾驶车辆产品化并普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自动驾驶车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人机共驾的阶段,即驾驶员驾驶-自动驾驶系统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系统驾驶-驾驶员辅助驾驶,制动系统是车辆重要的安全保障,人机共驾系统对车辆的制动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功能分析、理论分析、系统设计和实车试验对自动驾驶车辆的电控制动技术展开研究,以实现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人机共驾系统的电控制动。依据车辆动力学参数,分析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行驶动力学,以及液压助力器和制动主缸的制动过程动力学。针对原车辆平台进行D档滑行试验和人工制动试验,获取制动过程的参数。针对试验车辆设计一套双回路电控液压制动系统,在保留该车人工驾驶模式下踩踏板制动功能的同时,实现其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电控制动,车辆的两种模式能够无缝切换且相互独立,并保证驾驶员对制动系统控制的优先权。确定搭建实车试验平台所需的零部件型号并设计安装部件,针对动力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并验证其可行性,完成实车试验平台的机械结构和油路系统改造。分析系统控制器所需的接口资源,选择控制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部分电路改造。设计软件系统,包括人工踩踏板制动和电控制动的切换控制、电控制动的制动量控制、车辆遥控操作制动控制、故障诊断与保护、串口通信、CAN通信、油门量的控制、油门和制动的互锁控制等功能,并基于VB语言设计制动控制器的数据采集与调试软件。针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实车试验,包括车辆的静态与实车道路占空比标定试验、电控制动系统的静态与实车道路压强控制试验、油门控制标定试验等。应用增量式PID算法进行了车辆的速度跟随试验,试验证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车辆电控制动的使用要求。最后,充分利用课题中的标定数据提出了前馈加反馈的速度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电控制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商用车质量大、载客量多,是公路运输的重要载体,发生事故往往较为严重,因此其主动安全性十分重要。制动系统的低效会严重影响汽车列车的制动性能,制动力的不合理分配会使某些车轮过早地抱死或激活制动防抱死系统,车轮的抱死可能会导致车辆失去转向能力、使挂车甩尾或发生“折迭”,即使在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作用下能够避免车轮的抱死,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地面制动力,导致制动距离受到影响。此外,转向过程中,由于商用车惯量大、质心高,在低附着路面上可能会发生甩尾或“折迭”,失去稳定性难以操纵,在高附着路面上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横向载荷转移,导致侧翻的发生。基于上述原因,提高商用车的制动效率以及进行主动的稳定性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Electro-pneumatic Braking System,EBS)利用电控单元对制动系统气压回路部件进行控制。与传统制动系统相比,能够缩短响应时间并实现对制动力的灵活调整,进而集成更多的制动功能。本文基于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对铰接式列车的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与验证,基于Simulink模型化地实现了制动强度控制、制动力分配、制动防抱死、稳定性控制、防侧翻控制以及自动紧急制动策略,并结合Truck Sim进行了模型在环的仿真验证。由于气压制动系统所具有的非线性特性,搭建了包含气压回路硬件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台,在执行系统响应能力受限的条件下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半挂式汽车列车制动过程中的纵向受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理想的制动力分配关系。通过对轮胎纵向力学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制动力与滑移率以及垂直载荷的关系。确认了6*4牵引车与叁轴半挂车电控制动系统中轮速传感器与压力调节模块的布置型式。基于Simulink对制动力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采用双层反馈计算各轴目标制动压力,外层反馈基于减速度偏差实现制动强度控制,内层反馈基于滑移率偏差使得各轴车轮滑移率跟随牵引车前轴车轮滑移率,从而实现制动力分配。利用Truck Sim中半挂式汽车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载荷状态、路面坡度及附着条件下对制动力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此外也对前桥制动回路失效这一非常态工况下控制策略实现应急制动的性能进行了验证。(2)建立了半挂式汽车列车的线性叁自由度模型,得到了转向过程中的期望横摆响应。通过车辆的侧向受力分析对侧翻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轮胎的纵、侧向力学特性分析提出了基于滑移率的车辆侧翻判断与控制方法。基于Simulink对主动安全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根据期望横摆响应与实际横摆响应的偏差计算不对称制动压力调整量进行差动制动实现横摆稳定性控制,根据较高侧向加速度制动时内侧车轮是否有发生抱死的趋势来判断横向载荷转移程度,并使车辆按照目标制动强度进行制动实现防侧翻控制,根据本车与前车的相对距离与相对速度计算目标制动强度实现自动紧急制动。通过闭环操纵与开环转向输入的工况对稳定性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本车接近前方车辆的工况对自动紧急制动策略进行了验证。(3)搭建了电控制动系统气压回路-实时车辆动力学模型-实时控制策略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台。利用NI PXI系统采集制动系统气压回路的压力并实时求解Truck Sim RT车辆模型,从而将气压回路嵌入实时动力学模型构成被控对象,在被控对象中充分地体现气压制动系统的迟滞与惯性特性。利用d SPACE Micro Auto Box实时对控制策略进行运算获得目标制动压力,并输出信号对气压回路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最后,基于半实物仿真试验台,通过直线制动工况、转向工况与高速接近前方车辆的工况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控制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健宇,梅耀匀,刘乃渤.基于stm32硬件控制的电动自行车电控制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2].任政焰.基于电控制动系统的铰接式列车制动控制策略开发与验证[D].吉林大学.2019
[3].邬松,李刚炎,杨凡,刘子豪,黄凡.复合制动系统的电控制动阀设计与仿真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4].崔金明.轿车电控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发展[J].科技风.2018
[5].张雪碧.某轿车集成电控制动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7
[6].王少鹏,靳权.浅析电控制动在JZ-7型制动机上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
[7].王莹,王博,郭睿,管欣,徐亮.基于MAP的汽车电控制动系统变工况控制研究[J].汽车技术.2017
[8].李卫.基于底盘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新型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综述[J].时代农机.2016
[9].苏磊,葛友华,王斌.电控制动遗传退火算法的收敛性和寻优能力优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
[10].张瑞琳.自动驾驶车辆电控制动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