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衬砌喷射混凝土,中性化,多因素作用,硝酸侵蚀
中性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滨,牛荻涛,何晖[1](2019)在《多因素作用衬砌喷射混凝土中性化及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喷射混凝土单层永久衬砌长大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快速碳化法、硝酸浸泡法和气冻气融法开展衬砌喷射混凝土中性化试验,研究多因素作用喷射混凝土的中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因素作用喷射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符合Fick第一定律,硝酸侵蚀和冻融损伤均会加速混凝土的中性化。低水胶比喷射混凝土及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小。随粉煤灰掺量增大,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先减小后增大。在硝酸侵蚀累积作用下,喷射混凝土中性化深度与碳化深度差值随等效碳化龄期的延长而增大;冻融损伤喷射混凝土中性化深度与未损伤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差值随龄期延长而减小。喷射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与中性化深度之间呈正指数关系。本工作还建立了考虑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成型方式、硝酸侵蚀及冻融损伤的中性化深度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4期)
刘健羽,王永谦,王维平[2](2019)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动态变化及预后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入院后7 d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特点并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预测6个月预后的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治疗的261例sTBI患者,收集sTBI患者入院后7 d内的NLR。根据出院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分)及预后较差组(GOS评分<4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NLR变化特点及水平,分析出院后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联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准确性。结果 261例sTBI患者均在出院后6个月获得随访,随访率100%,其中预后较差组59例,预后良好组202例。在入院后的6 d内,预后较差组患者N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组患者NLR峰值均出现在入院后第3天。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低)、第1天NLR和第3天NLR(越高)是sTBI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1),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1天NLR和第3天NLR预测sTBI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95%置信区间:0.665~0.772)、0.796(95%置信区间:0.745~0.841)、0.760(95%置信区间:0.708~0.809)、0.780(95%置信区间:0.727~0.829)。根据本研究所得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模型1: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模型2: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1天NLR;模型3: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3天NLR;模型4: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1天NLR+第3天NLR。模型1、2、3、4的AUC分别为0.824、0.853、0.932、0.978,其中模型4的AUC最大,表明其预测预后的准确度最高。结论入院时NLR和入院后第3天出现峰值的NLR是sTBI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NLR结合年龄及入院时GCS评分共同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刘在栓,刘雨欣,胡静,罗俐梅,黄卓春[3](2019)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荧光模型与其抗体谱对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与ANCA谱检测结果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669例ANCA荧光模型阳性患者ANCA荧光模型与ANCA谱6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对应关系。ANCA荧光模型采用IIF检测;ANCA谱中的6种特异性抗体采用ELISA检测,靶抗原包括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抗原、组织蛋白酶G(CAT-G)抗原、乳铁蛋白(LF)抗原、弹性蛋白酶(EL)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抗原、蛋白酶3(PR3)抗原。结果核周型(P-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MPO(67.91%)、抗LF(9.79%)和抗EL(7.83%);胞浆型(C-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PR3(44.58%)、抗MPO(25.30%)和抗BPI(10.84%);不典型(A-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MPO(56.00%)、抗PR3(13.33%)和抗LF(12.00%);单纯抗MPO、抗EL、抗LF阳性时出现P-ANCA的概率分别为84.73%、90.91%、82.35%;单纯抗PR3、抗BPI、抗EL抗体阳性时出现C-ANCA的概率分别为58.18%、20.69%、9.09%;单纯抗BPI、抗LF、抗PR3抗体阳性时出现A-ANCA的概率分别为20.69%、17.65%、14.55%;此外,当所有抗体检测为阴性时出现97例荧光模型阳性患者,分别为P-ANCA(69.07%)、C-ANCA(17.53%)、A-ANCA(13.40%)。结论 ANCA荧光模型可对应出现所有的靶抗体,P-ANCA对应的抗体主要为抗MPO;C-ANCA主要为抗PR3;A-ANCA主要为抗MPO;抗MPO、抗EL、抗LF主要对应P-ANCA,抗PR3主要对应C-ANCA,抗BPI、抗LF主要对应A-ANCA,ANCA荧光模型结果仅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为实验室结果双向核对提供依据,具体疾病需参照ANCA谱靶抗体进行诊断。(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4期)
郅彬,李戈,武李和乐,郭洁,任兴[4](2019)在《基于叁次曲线模型CFG桩复合地基中性点位置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的体现桩侧摩阻力变化,将桩侧摩阻力随深度的关系变化曲线用叁次曲线方程z=kτ~3+C代替,考虑桩土变形协调,建立平衡方程推导出CFG桩复合地基含有中性点位置的表达式与极限承载力表达式;依据现场CFG桩复合地基高应力静载荷试验数据对表达式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叁次曲线模型并考虑桩土变形协调下计算结果具有合理性;结合表达式,探究不同褥垫层厚度与桩径对中性点位置的影响并讨论其影响机制.结论可为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孙璐,谭静,阳仁达,李双艳,廖宗力[5](2019)在《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PMN)的影响,以阐明其作用机制,为隔药饼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核酪口服液组、穴位隔药饼灸4组,每组12只。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位隔药饼灸和核酪口服液组PMN吞噬指数均有降低(P<0.05),且穴位隔药饼灸组降低效果更优(P<0.05)。结论:穴位隔药饼灸能改善慢支大鼠肺与气管组织损伤情况并控制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PMN吞噬指数,起到有效控制炎症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阳[6](2019)在《基于中性网络模型的制盐结晶粒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盐结晶粒径测量值与理论值间的相符程度,提出基于中性网络模型的制盐结晶粒度控制方法。从中性网络模型构筑、稳定化系数计算两个方面入手,完成制盐结晶粒度控制的前期准备。在此基础上,通过制盐结晶设备选型、结晶操作过程分析两个步骤,为结晶粒度的动态梯度条件计算提供物理支持,并达到离散化处理控制向量的目的,完成基于中性网络模型的制盐结晶粒度控制方法搭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新型控制方法后,盐结晶粒径测量值、理论值的变化幅度均不超过10μm,实现二者的良性相符。(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杰[7](2019)在《中性粒细胞在PRRSV感染猪肺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移植猪肺PRRSV感染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猪传染病,每年给我国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病死猪剖检常常可见肺部出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大量出血点。但是PRRSV感染猪肺损伤的分子机制却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在PRRSV感染7天后的炎症期猪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显着增加。中性粒细胞是重要的先天免疫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过多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的募集可能造成肺损伤。为了探明中性粒细胞在PRRSV感染猪肺中募集的分子机制以及确认病毒感染导致肺损伤的生物标记物,本研究一部分工作收集了一批人工攻毒的猪肺以及临床自然感染的猪肺,并对一些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相关的分子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进行了检测。这部分工作对探索PRRSV感染是如何导致肺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猪等大型动物不易像小鼠一样进行单个基因的敲除,也不适用于小批量生物试剂的干扰应用,比如使用抗体或者siRNA来中和或者耗竭掉某个细胞因子或蛋白,所以无法更深入的研究PRRSV感染的分子机理。因此第二部分工作主要是在免疫缺陷小鼠上构建移植猪肺的PRRSV感染模型,这部分工作将对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PRRSV感染导致肺损伤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中性粒细胞在PRRSV感染猪肺中募集首先,PRRSV感染显着激活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发现无论是人工攻毒还是自然感染样本都存在着显着的间质性肺炎、肺泡隔增厚并伴随着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等组织病变,diff-quik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证实在这些炎性细胞中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并且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发现,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标志性酶类MPO以及其趋化因子IL-8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与中性粒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相关的黏附因子VCAM-1的蛋白表达显着上调,而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人工攻毒组中微微下调,在自然感染组中显着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在PRRSV感染猪肺中募集。另一方面,调节中性粒细胞分化的IL-23→IL-17A→G-CSF轴的mRNA表达显着上调,说明PRRSV感染促使中性粒细胞源源不断的分化成熟进入血液中,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2.移植猪肺PRRSV感染模型的构建利用免疫缺陷小鼠,将刚出生仔猪的猪肺移植到小鼠肾包膜下。移植手术过后7天和14天,移植物的面积和体积有显着的增加,HE染色显示移植的肺组织保留了正常猪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说明移植物在小鼠肾包膜下正常生长。接下来本研究选择了叁种方式对移植的猪肺组织进行PRRSV攻毒。感染两周后,无论是腹腔注射组、手术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都能够通过qPCR检测到PRRSV,HE染色显示叁种攻毒方式猪肺组织结构均发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也检测到显着的PRRSV阳性信号,并且炎症相关因子IL-6以及CXCR3的mRNA表达显着上调,以上结果表明移植猪肺PRRSV感染模型构建成功。最后利用该感染模型在体内注射CXCR3的拮抗剂AMG487发现用药过后PRRSV感染受到了显着的抑制,HE染色显示肺组织形态和结构有了明显的好转,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几乎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PRRSV阳性信号,说明AMG487能够明显抑制PRRSV的感染,减缓猪肺的损伤,以上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用来筛选和验证治疗PRRSV感染的药物。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PRRSV感染后显着激活炎症因子的表达,组织学试验和MPO活性试验证实了中性粒细胞在PRRSV感染猪肺中募集,VCAM-1和IL-8的联合表达可以作为病毒感染诱导肺损伤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而中性粒细胞过度募集导致的炎症反应是PRRSV感染猪肺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还创新型的构建了一种免疫缺陷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猪肺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成功感染PRRSV,在此基础上药物注射AMG487成功的抑制了PRRSV在移植的猪肺组织中的感染,减缓了肺损伤,证明该模型切实可行用于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在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从而为能够更好的深入到分子致病机理研究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强丽,吴刚,秦娇[8](2019)在《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新型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身炎症反应与肝衰竭的发展和预后相关。本实验拟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新型预测模型。方法 1.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4.01月-2018.10月421例HBV-ACLF就诊患者为模型推导队列。回顾性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并随访其离入院至少3个月后的预后情(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5-16)
王鹏博[9](2019)在《最小味破缺双Higgs二重态模型下研究中性介子混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物理学分支。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把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统一起来进行描述,经受住了高能实验的检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有一些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因此需要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双Higgs二重态模型(2HDM)是众多新物理模型中的一个,它是在标准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标量Higgs二重态。在最小味破缺(MFV)方案下,双Higgs二重态模型可分为type-III模型和type-C模型。许多中性介子混合物理量已经被实验测量,这些实验测量可以用于检验标准模型和各种新物理模型。本文是在最小味破缺双Higgs二重态模型中,研究B_s~0-(?)_s~0,B_d~0-(?)_d~0,D~0-(?)~0和K~0-(?)~0介子混合,利用已有的实验测量,考虑耦合参数为实数和复数两种情况下,对type-Ⅲ和type-C两种模型的耦合参数给出限制。我们可以得到:(1)当耦合参数为实数时,B~0混合、B_d~0混合和K~0混合可能对|Au|的上限给出明显的限制,D,混合可以对|A_d|给出上限。type-Ⅲ模型中B_s~0混合、B_d~0混合和D~0混合,type-C模型中B_s~0混合,D~0混合和K~0混合对各自模型参数的允许空间给出有效限制。在type-III和type-C模型中的新物理耦合对于还没有被测量或没有被很好测量的物理量(A_(SL)~(s,d),?ΓBd,yBd,φ_d~(c(?)d),φ_(12)~s和φ_(12)~d的新物理效应不是很明显。(2)当耦合参数为复数时,B~0混合,D~0混合和K~0混合的2σ实验测量对新物理耦合给出了最终有效限制,且允许的新物理耦合还能对B~0混合和B_d~0混合的CP破坏相位φ_q~(c(?)q),混合相位φ_(12)~q和CP不对称性A_(SL)~q有很大贡献。我们发现这些相位都对相对相位θ很敏感,但是type-III与type-C模型对于θ变化有相反趋势。(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01)
陈晨[10](2019)在《一维双极稳态HD模型的拟中性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半导体物理中,经典的HD模型被用于描述半导体器件中带电粒子流的输运现象.从数学观点看,它是由带阻尼的Euler方程组和电场位势所满足的Poisson方程耦合而成的.本文旨在将Peng[19]对一维等熵的单极稳态HD模型的拟中性极限问题的研究结果推广到双极情形.因此我们考虑等熵的双极稳态HD模型的拟中性极限问题,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第一,基于渐近展开的思想,我们首先在给定区域的内部和边界附近对上述问题的无旋流做关于Debye长度λ的形式展开.然后利用标准的匹配技巧,推导出内函数和边界层函数所满足的方程组.第二,对于一维情形,我们分别应用了动力系统理论中的中心流形定理和着名的Schauder不动点定理,成功地建立了具有指数衰减性质的零阶边界层函数以及零阶误差函数的存在唯一性.在此基础上,经细致演算我们证明:当 λ → 0时,亚音速无旋流在L∞模意义下强收敛到零阶近似解,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估计.(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中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入院后7 d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特点并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预测6个月预后的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治疗的261例sTBI患者,收集sTBI患者入院后7 d内的NLR。根据出院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分)及预后较差组(GOS评分<4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NLR变化特点及水平,分析出院后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联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准确性。结果 261例sTBI患者均在出院后6个月获得随访,随访率100%,其中预后较差组59例,预后良好组202例。在入院后的6 d内,预后较差组患者N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组患者NLR峰值均出现在入院后第3天。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低)、第1天NLR和第3天NLR(越高)是sTBI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1),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1天NLR和第3天NLR预测sTBI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95%置信区间:0.665~0.772)、0.796(95%置信区间:0.745~0.841)、0.760(95%置信区间:0.708~0.809)、0.780(95%置信区间:0.727~0.829)。根据本研究所得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模型1: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模型2: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1天NLR;模型3: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3天NLR;模型4: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第1天NLR+第3天NLR。模型1、2、3、4的AUC分别为0.824、0.853、0.932、0.978,其中模型4的AUC最大,表明其预测预后的准确度最高。结论入院时NLR和入院后第3天出现峰值的NLR是sTBI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NLR结合年龄及入院时GCS评分共同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显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性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家滨,牛荻涛,何晖.多因素作用衬砌喷射混凝土中性化及预测模型[J].材料导报.2019
[2].刘健羽,王永谦,王维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动态变化及预后模型的构建[J].中国医药.2019
[3].刘在栓,刘雨欣,胡静,罗俐梅,黄卓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荧光模型与其抗体谱对应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4].郅彬,李戈,武李和乐,郭洁,任兴.基于叁次曲线模型CFG桩复合地基中性点位置计算[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孙璐,谭静,阳仁达,李双艳,廖宗力.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
[6].李阳.基于中性网络模型的制盐结晶粒度控制方法[J].盐科学与化工.2019
[7].刘杰.中性粒细胞在PRRSV感染猪肺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移植猪肺PRRSV感染模型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9
[8].强丽,吴刚,秦娇.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新型预测模型[C].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2019
[9].王鹏博.最小味破缺双Higgs二重态模型下研究中性介子混合[D].信阳师范学院.2019
[10].陈晨.一维双极稳态HD模型的拟中性极限[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