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世俗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会法,基督徒,罗马城,罗马教会
世俗政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平[1](2018)在《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对世俗政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侯建新老师提议我讲讲基督教,可以说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因为历史的原因,直到上个世纪末,国内学界几乎不触及这个题目,现在这个题目炙手可热,但也不乏偏颇的观点,甚至夸大了基督教的社会影响,我认为应该对此有所纠正。基督教如果离开了西欧社会的政治环境不可能有所发展。基督教是个很大的题目,今天我仅归纳一下中世纪的史实,谈谈基督教教会的政治权力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8年03期)
张经纬[2](2018)在《穆巴拉克执政以来埃及世俗政治和宗教政治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的关系是穆巴拉克执政以来埃及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埃及世俗政治主要包括穆巴拉克威权政府和世俗反对党,宗教政治是以穆斯林兄弟会为首的政治伊斯兰势力,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政治局势的变动和走向以及政治发展的进程。世俗威权政府与政治伊斯兰穆斯林兄弟会之间的关系是世俗与宗教政治关系的核心,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穆巴拉克威权政治和穆斯林兄弟会的兴衰,可以建立起世俗与宗教政治关系的基本框架。一方面,穆巴拉克威权政府具有绝对优势,能够利用总统权力、人民议会、执政党民族民主党、军队和紧急法案等方式取得绝对权威,能够控制其他世俗反对党和伊斯兰势力;另一方面,穆斯林兄弟会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代表,在埃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穆兄会从成立至今经历了数次镇压,但其强大的动员与组织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根据政府而适度走向温和化的主张保证了穆兄会的生存,成为穆巴拉克时期与政府抗衡的主力。在穆巴拉克威权主义政治中,世俗反对派和政治伊斯兰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在合作与对抗中共同面对穆巴拉克政府,构成了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关系的另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一,世俗反对派作为世俗政治的一部分,在受到穆巴拉克政府压制的同时,还面临在民众支持和政治动员上远超过自己的伊斯兰主义的挑战,导致世俗派在一段时间里被迫选择与伊斯兰主义走向战略联盟,但意识形态与实力的差距容易让双方反目成仇;其二,穆巴拉克政府在其中扮演平衡制约甚至利用的角色,世俗反对派与穆斯林兄弟会之间合作上的分歧及彼此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两个阵营各自的分裂与衰弱,从而让本来就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政府强化了威权统治,政府腐败问题严重,社会问题不断。概而观之,穆巴拉克执政以来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的上述关系呈现出以下显着内在的特征:即威权政府处在主导地位,威权政府试图引导宗教适应世俗化,世俗与宗教政治双方相互对立又彼此共存。导致出现这些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近代以来世俗势力作为政治传统一直是主导因素;第二,世俗政权控制军队,并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紧急法案,限制甚至剥夺民众的权利,约束反对派的壮大;第叁,两者间关系受地缘政治与大国因素的影响颇深;第四,伊斯兰主义拥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社会经济危机中吸引普通民众的支持,拥有反对威权政府的资本;最后,穆巴拉克时期经济改革失败造成的贫富悬殊和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严重的民生问题,以及执政党和穆巴拉克家族的贪污腐化,引发民众的极大不满,为伊斯兰等反对派势力趁机挑战现体制提供了充实理由和社会基础,这反过来促使执政者强化权力掌控,从而使威权政治陷入困境。纵观穆巴拉克执政以来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矛盾关系的发展演变和交互作用,可以看出:当代埃及社会陷入危机并最终引发革命,其根源在于威权政治体制下权力的高度垄断与社会发展失效的矛盾;而穆巴拉克时期推行的有限民主制为伊斯兰反对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但又严重制约其实质性的政治参与,从而使民主流于形式,双方之间的斗争消耗了国家大量的政治和社会资源,造成上述社会发展失效问题久拖不决,严重销蚀着民众对于民主的信心。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世俗反对派的无能,穆兄会政权的昙花一现,都表明无论世俗还是宗教政治力量在执掌权力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在实现社会稳定的条件下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紧迫问题,都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其所推行的体制,无论是世俗的还是伊斯兰的,都将丧失合法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阿纳·比莱茨基,俞丽霞[3](2017)在《尊严源自何处?一个世俗、政治、康德式的回答》一文中研究指出尊严被假定为或者为我们拥有的人权提供基础,或者至少规范地伴随人权。然而,人的尊严的固有性即其本质问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尽管一些(亚伯拉罕)宗教提供了一种关于与生俱来的尊严的解释,提出人类是根据"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但是,世俗的哲学解释尽管似乎更错综复杂,却仍然有力。作者求助于康德,将手段-目的观念——以及人决不仅仅是手段——视为恰好使人的固有尊严扎了根。作者提出一种关于康德式方法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尊严和人权之间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本质上政治的关联,可以适合我们的窘境。(本文来源于《第欧根尼》期刊2017年02期)
李艳枝[4](2017)在《晚期奥斯曼帝国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博弈及其历史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伊斯兰文明演进序列中的重要一环,奥斯曼帝国通常被界定为政教合一抑或教俗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对抗博弈和此消彼长是帝国晚期政治生活的突出特征。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冲击的奥斯曼帝国通过现代化改革和宪政运动以救亡图存,奥斯曼苏丹通过世俗化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和弱化乌莱玛对教育司法权威的垄断;青年奥斯曼党和青年土耳其党引入西方宪政制度和民族主义理念来弱化君主权威和教界特权,导致宗教政治逐渐让步于世俗政治。晚期奥斯曼帝国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博弈促进了现代中东诸国西方式宪政制度的确立,影响了民族主义认同的形成和基于世俗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的选择,造成了中东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精英与民众的二元对立。(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张悦[5](2016)在《宋代道教驱邪模式与世俗政治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某些仪式对世俗政治的模仿,自其发展早期就有所体现。通过对宋代道教驱邪活动的考察,可将道教驱邪的一般过程概括为:申状、上奏、变神、请兵、立狱、考召、奏醮,也就是宋代道教的驱邪模式。将其与宋代世俗政治比照可以发现,一方面道教驱邪机构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官僚化色彩,另一方面道教在驱邪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宋代司法的特色。这种对世俗政治的模仿,其目的,一是要将道教的驱邪思想按照世俗审判过程进行模拟,以传递其宗教理念,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同时,道教驱邪模式中的这种对世俗司法体系的借鉴及严格执行,使得"法律意识"在宋人观念中得以传播,也体现了"程序正义"在驱邪活动中权威性的建立。(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6年05期)
尤李[6](2016)在《宗教空间与世俗政治的交汇:圆明园正觉寺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清代档案材料和民国时期的地方志《成府村志》进行参校推证,考察了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正觉寺的陈设、布局和装饰,阐释其宗教内涵,驻庙喇嘛及其佛事活动,并揭示出这座寺庙在处理清廷与蒙藏关系和巩固统一的多族群国家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哈全安[7](2016)在《中东现代化进程中的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相关概念的认知与历史经验的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世界的历史传统在于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错综交织,中东现代化进程在政治层面的运动轨迹普遍表现为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此消彼长。中东诸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世俗化改革通常与自上而下之威权政治的强化呈同步趋势,所谓"发展的独裁模式"和威权政治的膨胀导致民众参与和民主政治的缺失,致使世俗国家与宗教社会形成明显的悖论倾向。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消长,具有宗教社会对抗世俗国家的浓厚色彩,其特定内涵在于政治发展进程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剧烈转换,所谓"伊斯兰是出路"则是现代伊斯兰主义代表民众意志和动员民众政治参与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外国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尼玛仓觉,才项卓玛[8](2016)在《论18世纪前期西藏世俗政治力量的崛起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噶伦联合执政与郡王制的推行,不仅仅是清朝治藏史的重大转折,同时也是西藏政局内部僧俗之间主导力量的转变,它为西藏世俗政治权威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也为其在历史上的演变及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这一时期西藏世俗力量的崛起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西藏政局内部僧俗间的矛盾,同时也为清朝前期加强对西藏地方治理从探索到成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通过世俗政治力量在甘丹颇章各个时期不同的政治角色扮演,阐析其世俗政治权威的构建以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希望以此探索西藏世俗政治力量的社会演变。(本文来源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唐少莲[9](2015)在《世俗政治的解构与理想国的建构——庄子“外王”观的致思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外王"理想的建构是从解构儒学入手的。其"罪在好知"的政治批判通过对儒家话语体系、对"圣贤—民众"这一二元结构"有为"政治的解构,反衬出其"虚己无为"的明君形象之现实合理性。以此为端,庄子连同治理本身也一并解构了,提出了"顺物自然"的政治方略,从而建构起"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一种君主虚位的社会形态、一种破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生态和一种前理论、前知性的原初状态。(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罗丹[10](2014)在《世俗政治主导下伊斯兰主义对埃及政治现代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伯之春”后,埃及政局持续动荡。执政30年的穆巴拉克被迫下台,具有强烈宗教背景的民选总统穆尔西上台一年又因政变被罢黜,军人出身的塞西在政变后成功当选总统,引起了学术界对于埃及威权政治转型以及伊斯兰主义与政治现代化关系的激烈争论。是历经60余年的威权政体就此谢幕?是结合现代民主政治的伊斯兰主义顺应民意上台?还是教俗分离的世俗自由主义最终胜利?埃及的政治变迁方向仍扑朔迷离。本文以埃及前总统穆尔西民选上台执政一年又被军方罢黜为切入点,在考察埃及政治现代化曲折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世俗政治势力如何在埃及取得主导地位。而伊斯兰主义又如何在埃及生长并成为埃及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深入剖析在世俗政治势力和伊斯兰主义两种势力持续博弈的背景下。埃及政治现代化演进的叁种可能:世俗威权主义、伊斯兰主义和世俗自由主义,并尝试前瞻埃及政治变迁的最终归宿。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论及本论题的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世俗政治势力在埃及政坛主导地位的形成及影响。从埃及近代社会世俗化开始,世俗政治势力在反侵略、民族独立的特殊背景下成为埃及政治生活的中流砥柱,直到今日,埃及仍然不能摆脱世俗威权统治的影响。第叁章为文章的重要部分,通过伊斯兰主义与政治权威合理化、政治参与扩大化和埃及社会叁个方面关系分析伊斯兰主义对埃及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影响。第四章是本文的重中之重,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指出埃及政治现代化在世俗政治的主导下不可能完全排除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因而其演变有叁种可能:世俗威权主义、伊斯兰主义和世俗自由主义。通过对比叁者,重点分析伊斯兰主义的政治前途。作者认为,埃及政治变迁的最终归宿将可能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埃及很可能继续实行世俗威权主义统治,但在经历自上而下的改革或自下而上的革命以及较长时期的博弈后,埃及有可能走上世俗自由主义道路,将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和伊斯兰传统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后是结论部分。(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11-01)
世俗政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的关系是穆巴拉克执政以来埃及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埃及世俗政治主要包括穆巴拉克威权政府和世俗反对党,宗教政治是以穆斯林兄弟会为首的政治伊斯兰势力,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政治局势的变动和走向以及政治发展的进程。世俗威权政府与政治伊斯兰穆斯林兄弟会之间的关系是世俗与宗教政治关系的核心,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穆巴拉克威权政治和穆斯林兄弟会的兴衰,可以建立起世俗与宗教政治关系的基本框架。一方面,穆巴拉克威权政府具有绝对优势,能够利用总统权力、人民议会、执政党民族民主党、军队和紧急法案等方式取得绝对权威,能够控制其他世俗反对党和伊斯兰势力;另一方面,穆斯林兄弟会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代表,在埃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穆兄会从成立至今经历了数次镇压,但其强大的动员与组织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根据政府而适度走向温和化的主张保证了穆兄会的生存,成为穆巴拉克时期与政府抗衡的主力。在穆巴拉克威权主义政治中,世俗反对派和政治伊斯兰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在合作与对抗中共同面对穆巴拉克政府,构成了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关系的另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一,世俗反对派作为世俗政治的一部分,在受到穆巴拉克政府压制的同时,还面临在民众支持和政治动员上远超过自己的伊斯兰主义的挑战,导致世俗派在一段时间里被迫选择与伊斯兰主义走向战略联盟,但意识形态与实力的差距容易让双方反目成仇;其二,穆巴拉克政府在其中扮演平衡制约甚至利用的角色,世俗反对派与穆斯林兄弟会之间合作上的分歧及彼此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两个阵营各自的分裂与衰弱,从而让本来就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政府强化了威权统治,政府腐败问题严重,社会问题不断。概而观之,穆巴拉克执政以来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的上述关系呈现出以下显着内在的特征:即威权政府处在主导地位,威权政府试图引导宗教适应世俗化,世俗与宗教政治双方相互对立又彼此共存。导致出现这些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近代以来世俗势力作为政治传统一直是主导因素;第二,世俗政权控制军队,并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紧急法案,限制甚至剥夺民众的权利,约束反对派的壮大;第叁,两者间关系受地缘政治与大国因素的影响颇深;第四,伊斯兰主义拥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社会经济危机中吸引普通民众的支持,拥有反对威权政府的资本;最后,穆巴拉克时期经济改革失败造成的贫富悬殊和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严重的民生问题,以及执政党和穆巴拉克家族的贪污腐化,引发民众的极大不满,为伊斯兰等反对派势力趁机挑战现体制提供了充实理由和社会基础,这反过来促使执政者强化权力掌控,从而使威权政治陷入困境。纵观穆巴拉克执政以来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之间矛盾关系的发展演变和交互作用,可以看出:当代埃及社会陷入危机并最终引发革命,其根源在于威权政治体制下权力的高度垄断与社会发展失效的矛盾;而穆巴拉克时期推行的有限民主制为伊斯兰反对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但又严重制约其实质性的政治参与,从而使民主流于形式,双方之间的斗争消耗了国家大量的政治和社会资源,造成上述社会发展失效问题久拖不决,严重销蚀着民众对于民主的信心。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世俗反对派的无能,穆兄会政权的昙花一现,都表明无论世俗还是宗教政治力量在执掌权力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在实现社会稳定的条件下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紧迫问题,都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其所推行的体制,无论是世俗的还是伊斯兰的,都将丧失合法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世俗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平.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对世俗政治的影响[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8
[2].张经纬.穆巴拉克执政以来埃及世俗政治和宗教政治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阿纳·比莱茨基,俞丽霞.尊严源自何处?一个世俗、政治、康德式的回答[J].第欧根尼.2017
[4].李艳枝.晚期奥斯曼帝国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博弈及其历史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2017
[5].张悦.宋代道教驱邪模式与世俗政治关系初探[J].史林.2016
[6].尤李.宗教空间与世俗政治的交汇:圆明园正觉寺考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哈全安.中东现代化进程中的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相关概念的认知与历史经验的审视[J].外国问题研究.2016
[8].尼玛仓觉,才项卓玛.论18世纪前期西藏世俗政治力量的崛起和影响[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
[9].唐少莲.世俗政治的解构与理想国的建构——庄子“外王”观的致思路径探析[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
[10].罗丹.世俗政治主导下伊斯兰主义对埃及政治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