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门静脉瘘两次介入封堵治疗分析

肝动脉-门静脉瘘两次介入封堵治疗分析

闫胜利李慧张玲(包头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内蒙古包头014040)

【中图分类号】R322.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073-02

【摘要】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少见疾病,常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累及肝脏,可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体静脉瘘、门静脉肝静脉瘘。同时部分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造影或增强CT检查时动脉期亦多发现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患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腹水。常规检查易漏诊,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本文对同一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诊断及两次栓塞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肝动脉-门静脉瘘致门静脉高压症的思考及认识,同时分析两种栓塞材料对肝动脉-门静脉瘘封堵效果。

【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瘘两次封堵术栓塞材料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于2011年2月11日因“反复腹胀、乏力五年,间断呕血、黑便7月”为主诉就诊。患者平素有齿龈出血、鼻衄症状。五年前因反复腹胀、乏力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胆汁瘀滞性肝硬化,服用熊去氧胆酸及保肝药物维持治疗。其后间断腹胀、乏力、近一年来患者腹胀、乏力等症状加重,7月前出现呕血、黑便一次再次就诊于北京某医院,化验血Hb95g/L,RBC3.49X1012/L,RBC1.94X109/L血小板85X109/L,ALT15.6U/L(正常值0-40U/L),AST82.3U/L(正常值0-40U/L),总蛋白84g/L(正常值55-80g/L),白蛋白36.5g/L(正常值35-50g/L),凝血酶时间18.3s(正常值16-22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4.1s(正常值30-45s),乙肝、丙肝抗体、AFP/CEA/CA199/CA125均正常,行CT检查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右叶动脉-门静脉瘘。血管造影所见:(1)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显示:肝动脉从腹腔动脉发出,管径增粗、迂曲,末梢分支紊乱,动脉早期可见门静脉右支分支早显影(见图1),实质期肝脏染色不均匀。(2)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未见明显异常,可见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显影。诊断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肝右叶动脉-门静脉瘘。治疗过程:将3F微型导管超选择性插至肝右动脉分支进行栓塞,栓塞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瘘,用微型钢圈7对(3/2,5对;4/2,2对,明胶海绵碎粒10余粒),栓塞结束复查造影肝动脉、门静脉瘘消失(见图2)。其后病情相对平稳,无呕便血,腹胀、乏力症状改善,本次因恶心,呕鲜红色血一次量约300-400ml,大汗,继而出现黑便两次量约300g入院。患者精神、睡眠差,无腹胀、浮肿,小便正常,近期体质无明显消瘦。既往史:有剖腹产及卵巢囊肿手术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病。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T36.3℃,R22次/分,P88次/分,BP109/52mmHg,慢性肝病容,贫血貌,神情语利,皮肤巩膜无黄染,未及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鼻腔及齿龈无出血,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8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腹部无明显压痛,肝大,剑下5cm,肋下3cm,脾未触及,陶贝氏区叩诊缩小,肠鸣音活跃,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化验:Hb12g/L,RBC0.45X1012/L,WBC1.94X109/L血小板25X109/L,ALT33U/L(正常值0-38U/L),AST60U/L(正常值0-38U/L),总蛋白63.9g/L(正常值62-85g/L),白蛋白27.5g/L(正常值35-53g/L),凝血酶时间14.9s(正常值11-14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0,20s(正常值22-33s),乙肝、丙肝抗体、AFP/CEA/CA199/CA125均正常,初步诊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肝动脉-门静脉瘘封堵术后复发。入院后予患者禁食水、降门脉压、抑酸、止血、输血、扩容、支持等治疗,出血止。之后我们决定再次行肝动脉造影明确有否肝动脉-门静脉瘘封堵术后复发并决定下一步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入5F导管鞘,将4F肝动脉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行DSA造影,于DSA下肝动脉造影发现动脉期门静脉右支显影,并可见胃冠状静脉及食道静脉重度曲张。2支新生细血管跨过原封堵处(见图3),考虑为侧支血管形成。肠系膜上静脉造影未发现异常。以此证实前次封堵之肝右动脉分支处肝动脉-门静脉瘘复发,门脉高压症考虑与肝动脉-门静脉瘘有关遂决定再次行肝动脉-门静脉封堵术。DSA下将导管在导丝引导下超选插至发生瘘的供血动脉,导管头尽量靠近瘘口,造影证实无其他血管支显影后,经导管用微型钢圈2对封堵,再次造影见2处小侧支消失,动脉期门静脉不显影。为预防其复发,先经导管推注2%利多卡因3-5ml后,用无水酒精2-3ml缓慢灌注,再次行DSA造影动静脉瘘完全闭塞消失,瘘口处无造影剂通过,门静脉不显影。后于脾静脉延时造影见胃冠状静脉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较前减小(见图4)。术中、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术后予抗炎、抑酸、对症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随访4月患者再未出现消化道出血。

2讨论

肝血管畸形分为先天性和特发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血管异常多为先天性,特发性仅为肝血管畸形,而无其他部位或脏器血管畸形[1]。肝动脉-门静脉瘘多见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a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HHT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见于ALK1基因的突变。合并肝病变表现为肝动脉畸形(Ⅰ型)、肝动脉-门静脉畸形(Ⅱ型)、门静脉-肝静脉畸形(Ⅲ型),流行病学调查HHT合并肝脏病变发病率在8%-31%之间,前瞻性研究利用超声及多排CT发现HHT患者中肝脏病变可能达41%-78%[2]。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临床较常见,在此不作赘述。肝动脉门静脉瘘时大量肝动脉血液进入门静脉,使正常肝组织血流灌注显著减少而影响肝组织氧和营养供应,导致肝功能损害。由于大量动脉血涌入门静脉,使门静脉压力增高,出现难以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同时可伴有大量腹水、蛋白质丢失,肝功能急剧损害导致全身衰竭[3-5]。一般常规检查易漏诊。血管造影是诊断HHT合并肝脏病变的金标准。HHT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症状和家族史,根据Planchu等在1989年和Shovlin等在200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以下三项或以上符合可明确诊断,有二项视为可疑诊断:(1)反复鼻出血(2)多发性皮肤或黏膜毛细血管扩张症(3)内脏的动静脉畸形,可表现在肺、脑、肝、肾、胃肠道等部位(4)家族史[6]。本例患者虽无家族史及明显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但根据平素有齿龈出血及鼻衄症状及2次肝动脉造影发现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诊断HHT可能。其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以及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包括减少动静脉分流及肝移植[1]。肝动静脉封堵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为其优点。而栓堵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不锈钢圈适用于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真性与假性动脉瘤的栓塞,是一种局部永久性栓塞材料。被栓的血管及其周围组织有广泛的化脓性和肉芽肿性炎症改变,钢圈的近短与远端有机化性血栓形成,不过侧支循环可能也会沟通近远两端的血液循环[7]。本例患者前次栓塞材料主要为钢圈,栓塞后侧枝循环形成,再次沟通了栓塞部位两端血液循环,使肝动脉-门静脉瘘复发,此已为再次消化道出血后肝动脉造影证实。无水酒精是良好的血管内组织坏死剂,可破坏血液有形成分及蛋白质,使之成为泥浆样阻塞毛细血管床,同时又直接破坏动脉供养的组织器官,栓塞后侧支循环不易建立。局部作用强烈而没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安全可靠。栓塞时导管头尽可能放远一点,要求达供血给病灶的节段动脉,以2ml/秒注入,最大剂量1ml/kg体重。可能的并发症有溶血伴血红蛋白尿、乙醇中毒、门静脉血栓形成[7]。第2次栓塞我们选择微钢圈加用无水酒精作为栓塞材料,综合利用了两种栓塞材料优点,至目前无消化道出血,栓塞效果良好。但是否有再发可能,长期效果尚需继续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汤敏等.先天性或特发性肝血管畸形的CT和MRI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第21卷第11期.912.

[2]高海女.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性肝硬化一例.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年10月第25卷第5期.610.

[3]罗鹏飞,陈晓明,张良明,等.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14-117.

[4]KAMYJ.LEEHG.PARKJM,etal.Polyvinylalcoholembolizationadjuvanttooilychemoembolizationin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einomawitharterioportalahunts[J].Radiology,2007,8(4):311-319.

[5]骆江红,周经兴,江容坚,等.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1):95-97.

[6]谭彬宾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研究现状.内科2009年6月第4卷第3期.435.

[7]李麟荪主编.临床临床介入治疗学[M].第一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7.

标签:;  ;  ;  

肝动脉-门静脉瘘两次介入封堵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