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论文-本报记者,阿克鸠射

彝族服饰论文-本报记者,阿克鸠射

导读:本文包含了彝族服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昭觉,彝族,惊艳,昭觉县,锦绣中华,云梦,彝族传统文化,彝人,少数民族服饰,彝族文化

彝族服饰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阿克鸠射[1](2019)在《昭觉彝族服饰惊艳中国非遗服饰秀》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2日晚,昭觉携手该县彝族服饰传承与设计师阿牛阿呷最新创作的47套彝族服饰“云梦彝山”系列亮相“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的舞台,惊艳全场,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再次在首都展示了昭觉彝族服饰的无穷魅力,这也是色彩斑斓的彝族服饰首次亮(本文来源于《凉山日报(汉)》期刊2019-10-29)

李洵[2](2019)在《凉山彝族服饰加什瓦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毛是凉山彝族传统服装材料,用羊毛可做成百褶裙、批毡、帽子、袜子等服装品类。本文主要研究以羊毛为材质,经过不同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传统凉山彝族服饰种类"加什"和"瓦拉",着重阐述了它们的制作工艺,并总结了工艺形成因素及影响。(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9期)

谌曾灵[3](2019)在《景东县安定乡青云村彝族服饰艺术文化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定乡青云村位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脉,是彝族全覆盖的少数民族村落,属彝族黑彝支系。青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民俗活动氛围浓厚。青云村黑彝服饰不同于其他彝族支系,代表性的满襟大围腰、叁丝银链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服饰所采用的彝族刺绣作为彝族手工艺术的代表,工艺精湛,技法独特,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实地取材青云村彝族服饰及其制作工艺,结合民间神话传说和彝族历史文献资料,浅析青云村彝族服饰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沈叶,郭丽莹[4](2019)在《彝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彝族支系繁多,彝族服饰丰富多彩。文章主要探讨彝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外形、图案、工艺、配饰,在设计中通过不断总结与提炼,希望帮助传统的彝族服饰走进现代生活,被更多人所喜爱。(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李洵[5](2019)在《凉山昭觉布拖彝族服饰田野考察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凉山彝族服饰因地理环境影响,相较于其他地区彝族服饰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服饰特色。本文基于凉山昭觉布拖两个县城的田野考察,阐述了昭觉布拖彝族服饰特点,整理出因服饰区域划分、地方性特点等原因引起的不同地区服饰发展的共通性与差异性,给彝族服饰后续研究作参考。(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3期)

洪元[6](2019)在《双柏县当代彝族服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彝族服饰作为彝族人生活与文化互动的产物,不单单只表现了美的发现与创造,更是彝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折射出彝族文化的内涵。不同时代的彝族服饰体现了不同的审美经验,当代彝族服饰所呈现的并非同一的审美观念,这一点体现于不同情境中,彝族服饰的变换与调适。对于当代彝族服饰的研究,不仅是对彝族服饰本体现状的描绘,更是透过本体阐释服饰所生存的情境以及情境中主体对服饰的认知与选择。笔者运用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以双柏县为田野考察点,彝族服饰为研究对象,对双柏县中当代彝族服饰生存的叁个情境进行描述并对情境中彝族服饰本体、制作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期间发现不同情境中彝族服饰做出了相应的调适,与此同时,不同身份的局内外人在不同情境中对服饰的认知做出差异表态,说明主体对服饰的认知与服饰所生存的情境相关联,且服饰的调适与局内外人的认知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贺先知[7](2019)在《审美视野下的凉山彝族服饰刺绣艺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标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同一个民族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在服饰上也有差异,各民族的地域、生态、方言不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文化也有所不同,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各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彝族刺绣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表述。凉山彝族刺绣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通过材质、图文、工艺等要素承载了凉山彝族最深远的文化特质,是彝族人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文化的物质呈现。通过对凉山彝族刺绣艺术的审美探析,研究彝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审美意蕴,探索古老民族文化精神内核,对当今社会审美认知有引导作用,并且对促进这一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现实意义。本文除绪论外共由四章构成,首先分析凉山彝族服饰刺绣的文化背景,主要从地理环境因素、人文历史背景入手,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彝族风俗习性、文化变迁、气候变化规律、地理特征、宗教信仰等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剖析,企图从彝族刺绣人文环境以及凉山彝族地理历史文化的分析之中,总结归纳出以彝族刺绣为载体,凉山彝族在文化、习性、信仰等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变迁。同时,又深入探究分析了凉山彝族刺绣艺术的文化内涵、形态特征、色彩特征,从多个方面映射出凉山彝族刺绣在特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审美特征,从而总结出该艺术的审美意蕴。凉山彝族刺绣艺术从形式上表现出色彩美、多元整体美、自然美、抽象美、对称美五大形式美表现;凉山彝族服饰又从审美意象上表现出情景相融之美、天人合一之美和中和之美,通过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融合,使凉山彝族刺绣的审美探析对当今时代发展民族艺术提供审美理论依据。最后凉山彝族刺绣具有总要的审美价值,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民俗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彝族服饰刺绣艺术实际发展上具有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音乐学院》期刊2019-06-30)

周广超,何聪聪[8](2019)在《凉山彝族服饰纹样在荞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凉山彝族服饰纹样在荞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及文化审美视觉感,进一步体现荞酒包装的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分析凉山彝族服饰纹样的特点、结构、色彩,运用解构手法中的简化法设计原则和减法叁原色原理,提取图形单位元素和服饰纹样色彩,通过迭加、群化、重复、组合的形式美法则,对单个图形元素进行重组、再设计,并应用在荞酒包装设计中,为凉山彝族的特产包装提供借鉴和参考。将凉山彝族服饰纹样进行解构、提取,重新组成图案形态,使之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视觉的格局,并融入现代消费者对包装的审美视觉感和民族认知感,设计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荞酒包装方案,提升荞酒包装的文化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曾杨[9](2019)在《云南昭通彝族服饰的形式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式美是美学的核心问题和元范畴,“美学上最显着最有特色的问题即是形式美的问题”(1)。服饰作为人们以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来的蕴含着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谱写着一个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是其审美情趣和审美功能的鲜活表现;但服饰作为客体首先呈现于主体面前的外在表现是其形式,没有形式,客体背后的内涵和功能自然也无从谈起。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支系的繁多以至服饰的形式自然也就丰富纷呈,不同的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形式美。本文选取作为彝族聚居区的云南昭通作为研究范围,从美学的角度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昭通彝族地区的实地田调,着重对昭通彝族服饰的色彩、形制、面料及其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和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论述昭通彝族服饰的色彩美,主要从尚黑、尚红和尚黄叁个方面探讨服饰中的色彩及其蕴含的“意味”。黑色、红色与黄色所映射的生命、崇高、自由都紧紧地融入了昭通彝族人民的血液之中,如梦如魂般与之相伴,成为他们灵魂深处刻印的最不朽印记。第叁部分,通过服饰的基本组成部分:首服、上衣、下装、足衣、饰物五个方面对昭通彝族服饰的形制美进行探究。表现出昭通彝族服饰在审美意识中饱含了一种人同神灵、人同审美生境、人同主体自我之间和谐共融的向往与祈愿。第四部分,归纳昭通彝族服饰的面料美,主要以麻布衣、火草褂和羊皮毡呈现出各自面料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感受。面料的质地对昭通彝族服饰的整体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部分,对昭通彝族服饰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总结,于服饰的色彩、形制和面料中归纳出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动感与静感五大法则。这五大法则是其造物之美的根源,是人性中理性与秩序的追求。第六部分,对昭通彝族服饰形式美的悦目功能、悦意功能和悦神功能的阐述,体现出昭通彝族从物质世界到精神境界的审美追求——主体对美的理想、美的本体的信仰和追求;并在宇宙中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追求生命本真的美。昭通彝族服饰独特的形式美的彰显,为我们带来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研究昭通彝族服饰的形式美,不仅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该民族审美意识形成的规律、民族审美理想的追求和探寻到形式所蕴含的“意味”美;而且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少数民族美学理论,对于促进美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王玮,王喆[10](2019)在《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凉山彝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创新思考、开拓且实施凉山彝族文化资源的规划开发,创立彝族文化品牌,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发展新机制的新动能。文章以彝族传统服饰图案田野调研和资料整理为出发点,从符号学的意蕴、程式化的格局、五色审美情趣叁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依托西南交通大学纤维艺术设计产学研平台,从理念到思路、从内容到手段、从策划到运作,进行创新设计实践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继承创新和再生创新设计方法,有助于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06期)

彝族服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羊毛是凉山彝族传统服装材料,用羊毛可做成百褶裙、批毡、帽子、袜子等服装品类。本文主要研究以羊毛为材质,经过不同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传统凉山彝族服饰种类"加什"和"瓦拉",着重阐述了它们的制作工艺,并总结了工艺形成因素及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彝族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阿克鸠射.昭觉彝族服饰惊艳中国非遗服饰秀[N].凉山日报(汉).2019

[2].李洵.凉山彝族服饰加什瓦拉工艺研究[J].西部皮革.2019

[3].谌曾灵.景东县安定乡青云村彝族服饰艺术文化浅探[J].文山学院学报.2019

[4].沈叶,郭丽莹.彝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9

[5].李洵.凉山昭觉布拖彝族服饰田野考察对比研究[J].西部皮革.2019

[6].洪元.双柏县当代彝族服饰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9

[7].贺先知.审美视野下的凉山彝族服饰刺绣艺术探析[D].四川音乐学院.2019

[8].周广超,何聪聪.凉山彝族服饰纹样在荞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19

[9].曾杨.云南昭通彝族服饰的形式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王玮,王喆.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设计[J].丝绸.2019

标签:;  ;  ;  ;  ;  ;  ;  ;  ;  ;  

彝族服饰论文-本报记者,阿克鸠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