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场理论论文-冯鑫,蒋丽梅,周益春

相场理论论文-冯鑫,蒋丽梅,周益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场理论,铁电薄膜,畴壁导电

相场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冯鑫,蒋丽梅,周益春[1](2019)在《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畴壁导电的相场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材料中的畴壁因具有不同于电畴内部的能量及极化分布情况而具有特殊的电磁性能.随着电镜技术的发展,铁电薄膜畴壁的导电性日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畴壁导电是指在绝缘的铁电体材料中,在一定条件下畴壁充当导体传导电流.此传导电流不同于畴结构发生翻转时产生的位移电流.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已经探测到多种铁电材料畴壁中的传导电流,但其导电机理在理论上一直没有达成共识.该文采用相场理论模拟二维铁电薄膜的畴壁,通过在薄膜表面施加均匀电场,构造180°畴壁,然后在畴壁处加载局部电压,从理论上研究畴壁的导电性.结果发现:由于电场的施加,畴壁处电势比畴内电势高,载流子聚集在畴壁处;在畴壁处加载局部电压得到电流,畴壁处的电流值随着加载的局部电压值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庄洛嘉[2](2019)在《基于统一相场损伤理论的混凝土破坏全过程分析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通常是由高度局部化的非均匀变形(即应变局部化)引起的,这种局部失效及其发展被认为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因此,在现如今人们对混凝土结构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预测局部破坏的发生以及量化其对整体结构响应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与计算力学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方法以其效率高、可操作性强和可重复性好的优势,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往往无法满足混凝土结构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的需求。因此,亟需建立和发展能够更为精确地反映混凝土结构全周期响应行为的理论和数值方法。2017年,Wu基于热力学基本理论,探寻到断裂力学领域中的经典相场损伤模型和损伤力学领域中的梯度损伤模型之间的共通点,提出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不仅将相场模型的应用领域由脆性材料推广至准脆性材料,实现了对众多相场模型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而且从理论(数值)上搭建起了断裂力学(离散裂缝模型)与损伤力学(弥散裂缝模型)之间的桥梁,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统一相场损伤理论的数值实现进行研究,在攻克交错求解算法、位移场与相场自由度交替问题等数值实现技术难题后,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在JIVE、OOFEM等开源有限元平台得以实现。随后成功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破坏全过程分析中,旨在为混凝土结构破坏全过程的仿真分析提供新的路径。通过对相场子问题的测试分析,验证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对物理裂缝进行规范化拓扑的合理性。进一步通过对一系列混凝土破坏基准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相场长度尺寸与网格单元尺寸的最优组合比以及建议组合比,并说明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在混凝土I型、混合型破坏中的适用性及优越性。与此同时也验证了交错求解算法具备良好的健壮性。此外,通过两组脆性材料试验的分析,说明统一相场损伤理论不仅适用于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也适用于脆性材料,验证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对经典相场损伤模型进行了规范化和统一化。(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4)

蒋丽梅,明浩,周益春[3](2018)在《基于相场理论的铁电场效应晶体管有限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 FET)的宏观电性能基本上取决于铁电薄膜的畴结构。本文将相场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建立了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多尺度模型,将铁电薄膜的微观畴结构与Fe FET的宏观电学性质联系起来。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讨论了位错和退极化场对铁电薄膜畴结构和Fe FET宏观电学性质的影响。[100]取向内部多位错使其周围的极化易于转变,从而加速新畴的形成。退极化场刺激畴的反转。因此,具有向下栅极电压的增强型n型场效应晶体管,向下的c畴对应于晶体管沟道的导电性,位错将导致在铁电膜中形成更多的向下的c畴,从而加快Fe FET从耗尽模式到反向模式的转变,并最终降低Fe FET的阈值电压和存储窗口。相反,退极化场将导致向下的c畴减小,从而抑制Fe FET沟道的导通,并最终导致转移曲线的右移和晶体管的饱和曲线的减小。(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颜子敏[4](2018)在《结合相场法的热—力—扩散耦合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辅助烧结技术具有升温快速,烧结温度低,烧结时间短的特点,由于烧结成品晶粒均匀细小,致密度高,内部缺陷少的特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各类陶瓷材料,功能梯度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的制备。烧结中,几千甚至上万安培强电流直接通过模具两端的金属压头及石墨模具使烧结粉体在高温和高温度梯度,经过压实的粉体在短时间内(最快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达到较高的致密度并完成烧结。虽然电流辅助快速烧结技术已经在许多新材料的制备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其烧结机理还存在争论,没有取得业界的共识。论文针对非导电粉体,将电流辅助烧结过程归结在外加压力,高温度梯度和高温升率下烧结粉体微结构的演化问题,其中热-力-扩散之间的耦合作用的定量描述与数值计算是问题的关键。论文首先从基本方程出发,推导了适用于热-力-扩散共同作用下的耦合方程。其次,将这一热-力-扩散耦合方程从平衡态扩展到非平衡态,建立了相应的相场计算格式。在这个过程中,模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系数通过相界面分析与传统的尖锐或薄界面方程中的参数相匹配,其解由弱解形式给出。基于以上工作,论文针对四球模型在强热冲击作用下形态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讨论了温度场,应力场与扩散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作为扩散驱动力的化学势梯度在耦合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的,针对non-Fourier热传导条件下扩散界面内的热传导问题,详细研究叁种不同的数值处理方案下扩散界面模型中温度场分布的特点,并与尖锐界面模型的温度场分布相比较,并对不同数值处理方案对微结构演化和扩散驱动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文按以下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电流辅助烧结技术热-力-扩散耦合理论和烧结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工作。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考虑非平衡态的热-弹-扩散理论,并通过数值方法验证了广义热力学相容性。第叁章以烧结粉体中的典型四颗粒模型为例,分析在不同外加压力和温度边界条件条件下,温度,应力和浓度间的耦合效应与对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条件下外加应力场和外加温度场导致的热应力对扩散的影响极小,而扩散行为中浓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变化十分明显;同时微结构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对温度场的演化有显着的影响,而在温度场则对浓度场的变化不敏感。第四章研究了non-Fourier热传导定律下扩散界面两侧为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问题,对比不同的扩散界面数值处理方案求解得到温度场分布特点的前提下,探讨本文中的热-力-扩散耦合理论在不同数值处理方案下的稳定性。non-Fourier热传导定律下不同插值方案对温度场在扩散界面附近的分布有明显改变,从而极大地改变局部的应力分布。而针对本文的热-力-扩散耦合理论,不同的扩散界面数值处理方案对求解的微结构演化过程影响极小,具有较高的求解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胡明君,孙钟良,张言,孙国强,马建民[5](2018)在《基于相场理论的沥青自愈合微观进程与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微观相态结构为呈现相分离现象的"蜂状结构",沥青微观相态结构与其裂缝的萌生、扩展及愈合密切相关。相场理论是以动力学微分方程表示扩散、有序化势和热力学驱动等过程的研究方法。基于相场理论,可实现沥青疲劳与愈合过程中微观相态结构变化模拟,进而揭示沥青自愈合机理。论文介绍了扩散界面、相场变量、自由能函数、相场控制方程等相场理论的基本概念,综述了相场理论在沥青疲劳损伤及自愈合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可考虑进行相场与温度场、结晶场的多场耦合分析,并建立沥青相场模型与流变模型、化学组分间的联系,以深刻理解沥青自愈合微观进程与机理。(本文来源于《石油沥青》期刊2018年01期)

张肖[6](2017)在《二元及多元合金非平衡凝固的相场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平衡凝固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新的亚稳材料不断涌现。非平衡凝固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既包含宏观的传热、传质、液体流动、结晶潜热释放和成分过冷等现象,又有微观的晶粒形核、生长、熟化和界面前沿溶质再分配等过程。凝固一般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直接测量和观察其生长过程参数与形貌相当困难,凝固过程的研究倘若只从实验的角度进行势必会困难重重,计算机模拟方法为研究凝固提供了一条捷径。相场方法作为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相变过程模拟技术,一直被作为凝固过程模拟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相场方法核心的相场模型,却一直存在着较多问题悬而未决,如模型体系中的额外限制条件无法得到解决,非平衡溶质扩散效应无法合理地引入模型当中。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热力学极值原理出发,建立综合考虑上述问题适用于浓溶液合金体系的相场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借助于热力学极值原理,二元合金体系中的额外限制条件得到热力学自洽性地解决,自然地推导出非平衡凝固时非守恒的相场传播和守恒的溶质扩散通量相互依赖的演化方程,即二元合金相场模型。该模型符合Onsager倒易关系。2.在一维稳态生长,固相中溶质扩散忽略情况下,对当前相场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当前相场模型的溶质截留效应与尖锐界面模型相应效应具有相似性;利用有效移动性方法将非平衡溶质扩散效应综合引入到长程溶质扩散和短程溶质再分配当中,可预测从扩散控制型生长到无扩散凝固的转变和溶质拖拽消失的同时发生。3.以Si-9at.%As二元合金为研究对象,将相场模型应用于该合金的非平衡凝固模拟计算。通过分配系数和溶质拖拽因子的计算,得到了与上述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4.将二元合金相场模型拓展至多元浓溶液合金时,得到两种不同表达形式的多元合金相场模型。其中一种相场模型具有比前人模型都要简单的形式。在平衡条件下,模型中的界面和块体相贡献能够完全分离开来,意味着模型能够借助“薄界面极限”分析进一步提高模拟效率。5.将多元浓溶液合金相场模型应用到不同成分的Al-Si-Cu叁元合金非平衡凝固时发现若组元间相互作用较强,会发生反常溶质截留和反常成分分布行为,即对于多元合金体系,组元间相互作用不可忽略。同时通过计算结果对比研究了尖锐界面模型与当前相场模型的物理联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徐向荣,张曙梅,徐浩,周涛,李双[7](2016)在《基于二元相场理论的细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建模及其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生物膜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环境中,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细菌生物膜视为由两种组元构成的不可压缩的粘性流体,结合二元相场理论、物质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溶质场控制方程和生物反应动力方程对细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进行建模.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可以描述细菌在静态环境和动态环境的生长以及营养物质的消耗规律.(本文来源于《生物数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马庆爽[8](2016)在《镍基合金沉淀过程及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微观相场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金的微观组织很大程度上由其沉淀行为和机制决定,包括:合金结构和显微组织形貌,相沉淀机制,合金形核长大粗化全过程,合金原子簇聚和沉淀过程,原子择优占位和反位缺陷,界面结构和迁移性,相析出序列以及预析出相等。与实验方法相比,采用原子层面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具有必要性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是所有原子水平凝聚态物质计算的基础,发展温度、浓度、结构相关的原子间作用势计算模型、方法,对材料的计算机模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是基于微观相场理论模型进行的部分研究,以叁元合金Ni_(75)Al_x Mo_(25-x)为研究对象,依次研究了Ni_(75)Al_(14)Mo_(11)合金的相沉淀过程,四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对合金沉淀过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微观相场理论反演出了L1_2相和DO_(22)相随温度和溶质原子浓度变化的异类原子间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通过模拟计算1073K时效温度下Ni_(75)Al_(14)Mo_(11)合金的相沉淀过程及沉淀相中的原子占位规律,得出:L_(10)过渡相在原子演化图中呈现出两种取向,和二维平面投影图中的Ⅰ-型和Ⅱ-型两种结构相对应;相沉淀过程包括:溶质原子簇聚、早期L_(10)过渡相和L1_2结构的析出、有序化、有序相生成、有序相长大和粗化,几个过程连续进行。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DO_(22)结构的Ni_3Mo相。L10过渡相向L_(12)结构有序相的转变体现为个点颜色和原子占位几率的变化过程:α1格点位置(面心位置)逐步被Ni原子所占据;α2格点位置(面心位置)在很短的一个阶段被Al原子和Mo原子占据,然后Ni原子逐步占据该位置;β格点位置(顶角位置)主要由Al原子和Mo原子共同占据,且在相沉淀的整个过程中Al原子在β格点的占位几率始终高于Mo原子;Mo原子在Ni_3Al中优先占据Al位,最终平衡相为L1_2结构Ni_3(AlMo)复合相。Ni-Al四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改变时,第一、叁近邻N i-Al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增大将促进Al和Mo原子的有序化和簇聚;第二、四近邻Ni-Al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增大抑制Al和Mo原子的有序化和簇聚。Ni-Mo四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改变时,第一、叁近邻Ni-Mo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增大将促进Mo原子的有序化,对Al原子的有序化值几乎没有影响,而同时抑制Al和Mo原子簇聚;第二、四近邻Ni-Mo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增大时,抑制Al和Mo原子的有序化而促进两种原子的簇聚。对比发现Ni-Al和Ni-Mo四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改变时,两者第一、叁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增大将缩短有序相的形核孕育期,而第二、四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增大时延长有序相的形核孕育期。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根据Khachaturyan所给占位几率和能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推导出了L12和DO22结构温度、浓度和结构相关的微观相场反演原子间作用势方程,为:根据推导出的反演方程,计算了Ni_(75)Al_x Mo_(25-x)合金体系中L1_2结构Ni_3Al和DO_(22)结构Ni3Mo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发现Ni-Al和Ni-Mo的最近邻原子间作用势与温度、浓度均呈近似线性变化关系。把计算所得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作为输入参数代入模拟程序,将模拟结果与使用经验值模拟所得的结果作对比,吻合较好。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生成L1_2结构Ni_3Al比生成DO_(22)结构Ni_3Mo要容易,且Ni3Al的稳定性比Ni_3Mo的高,DO_(22)结构Ni_3Mo相属于亚稳相,故在相沉淀的平衡阶段没有出现。(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6-06-03)

徐刚[9](2016)在《相场理论在稠油热采驱替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无法流动,常规的采油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开采。注高温蒸汽热力采油是目前开发稠油资源的主要方法。本文利用相场理论在两相界面处理上的优势,通过模拟蒸汽与稠油之间的界面运动,研究蒸汽的驱油过程。主要工作包括:1、从多孔介质传质传热理论及Darcy渗流定律出发,结合Cahn-Hilliard相场控制方程,同时考虑流场内压力场与温度场相互迭加,建立了多孔介质中两相不可压缩流体驱替的相场理论模型。储层流场被油汽移动界面分割为蒸汽区和油区两个区域,流体流动时带动两相界面移动。考虑蒸汽与稠油粘度、流动性的差异,研究了油汽两相界面部分物性参数的处理方法。2、运用有限差分法离散流场控制方程及相场控制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编制了油汽两相驱替过程模拟的程序;并将模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油汽两相驱替相场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3、利用相场理论对储层中油汽两相流场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以二维直流流场为计算模型,利用相场理论模拟了蒸汽注入储层时的油汽两相驱替过程,研究了两相界面的运动及储层温度的分布情况,并且分析了热力采油对提高稠油开采所起到的作用。热蒸汽注入到储层以后,通过热量传递,不断加热地层稠油,使稠油温度升高,从而降低了稠油的粘度,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进而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4、分析了不同注汽条件下,热采工艺参数对稠油的加热效率及蒸汽对稠油的驱替效果影响:讨论了不同的注汽压力下,蒸汽驱油的最大距离的变化,储层温度的变化以及储层稠油的粘度变化,得到了合理的注汽压力范围,为提高稠油热采效率、优化注汽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郭莉莉[10](2016)在《微观结构对铁电电畴影响机理的相场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因其优良的特性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存储装置。但是铁电存储器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失效问题,主要包括疲劳、印记及保持性能损失。铁电存储器的失效现象本质上与铁电薄膜的极化(畴结构)有关。因此要解决铁电存储器的可靠性问题,就必须要研究影响铁电薄膜畴结构演化的因素及其内在的影响机理。界面失配应变、位错等微观结构会对铁电薄膜的畴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关于界面失配应变,已有的研究表明铁电材料界面的失配应变会对畴壁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内部机理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位错作为一种常见的缺陷,通常会是极化翻转过程中新畴的潜在成核点,这是因为位错附近存在较大的应变梯度,应变梯度与极化通过挠曲电效应发生耦合产生挠曲电极化,从而对铁电薄膜畴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已有的位错相场理论模型中,并没有考虑挠曲电效应,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基于有限元的相场模型。在本文的模型中,失配应变是直接施加于界面处。利用此模型研究了界面失配应变对畴壁移动、倾斜角变化、应变梯度及畴壁能的影响,证明了界面失配应变对畴的形状、畴壁性能具有调控作用。(2)建立了位错相场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考虑挠曲电效应的影响,对已有模型进行修正。研究了不同的挠曲电系数11f、12f、44f单独和组合作用时位错对极化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综合考虑叁种挠曲电耦合方式时,位错对畴结构的作用效果与实验吻合。而不考虑或者只考虑其中一种或两种时,模拟得到的结果要弱于实验结果。(3)以Pb(Zr0.1Ti0.9)O3(PZ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考虑挠曲电效应时单个位错对极化的影响。分别考虑了位错存在于界面处的单畴中、薄膜内的单畴中、90o畴a畴中、90o畴c畴中几种情况。研究表明在位错的位置,新的畴会形成。(4)研究了考虑挠曲电效应时,周期位错对极化和极化响应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处于界面处的单畴中、薄膜内的单畴中、90o畴中的周期位错对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挠曲电效应的影响下,多个位错会对极化产生很大的钉扎作用,从而导致薄膜的极化翻转变得困难以及剩余极化的减小。(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5-01)

相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通常是由高度局部化的非均匀变形(即应变局部化)引起的,这种局部失效及其发展被认为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因此,在现如今人们对混凝土结构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预测局部破坏的发生以及量化其对整体结构响应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与计算力学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方法以其效率高、可操作性强和可重复性好的优势,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往往无法满足混凝土结构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的需求。因此,亟需建立和发展能够更为精确地反映混凝土结构全周期响应行为的理论和数值方法。2017年,Wu基于热力学基本理论,探寻到断裂力学领域中的经典相场损伤模型和损伤力学领域中的梯度损伤模型之间的共通点,提出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不仅将相场模型的应用领域由脆性材料推广至准脆性材料,实现了对众多相场模型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而且从理论(数值)上搭建起了断裂力学(离散裂缝模型)与损伤力学(弥散裂缝模型)之间的桥梁,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统一相场损伤理论的数值实现进行研究,在攻克交错求解算法、位移场与相场自由度交替问题等数值实现技术难题后,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在JIVE、OOFEM等开源有限元平台得以实现。随后成功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破坏全过程分析中,旨在为混凝土结构破坏全过程的仿真分析提供新的路径。通过对相场子问题的测试分析,验证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对物理裂缝进行规范化拓扑的合理性。进一步通过对一系列混凝土破坏基准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相场长度尺寸与网格单元尺寸的最优组合比以及建议组合比,并说明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在混凝土I型、混合型破坏中的适用性及优越性。与此同时也验证了交错求解算法具备良好的健壮性。此外,通过两组脆性材料试验的分析,说明统一相场损伤理论不仅适用于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也适用于脆性材料,验证了统一相场损伤理论对经典相场损伤模型进行了规范化和统一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场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冯鑫,蒋丽梅,周益春.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畴壁导电的相场理论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庄洛嘉.基于统一相场损伤理论的混凝土破坏全过程分析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蒋丽梅,明浩,周益春.基于相场理论的铁电场效应晶体管有限元模型[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4].颜子敏.结合相场法的热—力—扩散耦合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8

[5].胡明君,孙钟良,张言,孙国强,马建民.基于相场理论的沥青自愈合微观进程与机理研究进展[J].石油沥青.2018

[6].张肖.二元及多元合金非平衡凝固的相场理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

[7].徐向荣,张曙梅,徐浩,周涛,李双.基于二元相场理论的细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建模及其数值模拟[J].生物数学学报.2016

[8].马庆爽.镍基合金沉淀过程及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微观相场理论研究[D].中北大学.2016

[9].徐刚.相场理论在稠油热采驱替过程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10].郭莉莉.微观结构对铁电电畴影响机理的相场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6

标签:;  ;  ;  

相场理论论文-冯鑫,蒋丽梅,周益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