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放化疗剂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盆骨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宫颈癌,血液毒性
同步放化疗剂量论文文献综述
黄今[1](2019)在《盆骨剂量限定调强放疗对降低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血液毒性的研究: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骨盆骨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PBMS-IMRT)对接受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血液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单中心纳入164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Ib2-III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PBMS组(82例)行PBMS-IMRT同步顺铂化疗±近距离照射;control组(82例)行单纯IMRT同步顺铂化疗±近距离照射。记录骨盆骨(PB)及其两个子骨骶骨(LSS)、髋骨(HIP)及相应骨髓区域骨盆骨髓(PB Marrow),骶骨骨髓(LSS Marrow)和髋骨骨髓(HIP Marrow)的剂量学参数。主要终点为末次放疗结束之前2级以上血液毒性(HT2+)事件。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HT2+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用于推导最佳的剂量规划计划。结果:PBMS组和control组在治疗期间HT2+发生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LSS V10、LSS Mean、PB V40与HT2+高度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SS V10≥84%、LSS Mean≥38.94Gy及PBM V40≥28%更容易发生HT2+(P<0.01)。结论:PBMS-IMRT可以显着降低同步放化疗初治宫颈癌患者HT2+发生率,剂量同时限定剂量学参数LSS V10<84%,LSS Mean<38.94Gy,PBM V40<28%可以减低HT2+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孙永红,何群育,别俊,杨蜜,秦娟[2](2018)在《小剂量奥氮平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性同步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氮平在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性同步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化疗前用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且治疗组自化疗当天口服奥氮平,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无恶心呕吐反应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出现Ⅰ~Ⅲ度的比例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对预防、控制胃癌根治术后顺铂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恶心呕吐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8年09期)
董明,冷朝辉,周杰[3](2018)在《小剂量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T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试验组采用小剂量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T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显着,能够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15期)
庞学舟[4](2018)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洛铂单药周方案剂量递增临床研究及放射野内椎体受照剂量临床意义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采用不同剂量水平洛铂单药周剂量化疗配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步探讨该方案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及洛铂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2.初步探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照射野内椎体受照剂量水平与骨髓抑制的关系、椎体剂量限制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1.选择病理确诊的Ⅲ、IV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IMRT方式根治性放疗,化疗采用单药每周方案,进行洛铂剂量递增爬坡试验。洛铂的起始剂量为15mg(m2·w)-1,每例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放疗同时完成6周单药化疗,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每个剂量水平完成3例患者而未出现DLT,则进入下一级剂量水平,每一级剂量水平递增5mg(m2·w)-1。如果某一剂量水平出现1例DLT,则追加3例重复同一剂量水平,没有出现DLT则爬坡试验继续,进入下一个剂量水平,如果追加3例后仍然出现1例DLT,则实验终止;某一剂量水平出现2例DLT,则实验直接终止。此剂量水平的上一级剂量就是单药周剂量同步放化疗洛铂的MTD。2.将进行洛铂剂量爬坡实验的患者根据骨髓抑制程度分为两组,组1为出现Ⅱ度及以下骨髓抑制病例,组2为出现III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的病例。勾画两组各病例照射野内椎体(颈椎、部分胸椎),沿用原来计划执行的处方剂量(两组病例靶区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限制剂量无显着差异)制作计划,比较两组椎体照射剂量差异。选取3例已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病例(病例1分期为T1N3M0Ⅳa期,病例2分期为T4N2M0Ⅳa期,病例3分期为T2N2M0Ⅲ期),限定照射野内椎体剂量(D2<45Gy,D10<40Gy)后采用原计划处方重新制作放疗计划,通过分析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参数变化,初步探讨限定椎体剂量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可行性。结果:1.研究共入组9例患者,6例患者顺利完成洛铂15mg(m2·w)-1、20mg(m2·w)-12个剂量水平的同步放化疗。25mg(m2·w)-1组3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Ⅲ度血小板降低,本递增实验终止,确定治疗方案中洛铂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为20mg(m2·w)-1。全部研究对象中未观察到Ⅳ度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3月随访,8例患者鼻咽部原发肿瘤达到完全缓解,缓解率89%;8例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达到完全缓解,缓解率89%2.组1、组2患者椎体剂量学参数V5、V10、V20、V30、V40、V50、V60、Dmean均值分别为:73.9%vs87.4%、71.6%vs84.8%、68.4%vs79.9%、56.6%vs70.1%、25.0%vs35.5%、10.1%vs12.9%、1.8%vs2.8%、2754.6c Gy vs3320.5 c Gy,组1椎体剂量低于组2。采用椎体剂量学限制调强计划的3例鼻咽癌,靶区剂量均能满足计划要求,病例1与病例2出现了危及器官超量,病例3危及器官剂量满足计划要求。结论:1.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洛铂单药每周方案的MTD为20mg(m2·w)-1,DLT为血小板降低。2.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acutehematologic toxicities,HT)可能与射野内椎体受照剂量水平相关;特定解剖亚区受侵的鼻咽癌病例采用限定椎体剂量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临床可能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刘雪[5](2017)在《直肠癌同步放化疗中急性骨髓抑制的照射剂量—体积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中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探讨急性骨髓抑制与患者的一般临床因素及骨盆骨髓的剂量体积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寻找急性骨髓抑制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1~76岁,中位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为59.1岁;已行直肠癌手术患者31例,未行手术患者19例;临床分期:I期2例,Ⅱ期24例,Ⅲ期17例,Ⅳ期7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采用热塑膜对患者进行固定,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利用CT进行定位,勾画GTV、CTV、PTV及危及器官,应用美国CMS-Xio4.4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95%PTV剂量为45Gy~62Gy(中位剂量为48Gy),常规分割照射,1.8~2.0Gy/次/日,5次/周。全组患者均采用同期卡培他滨1650mg/(m2·d),分2次口服,5天/周化疗方案,直到放疗结束。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对急性骨髓抑制进行评估,整个盆腔骨髓(Pelvic Bone Marrow,PBM)勾画分为髂骨、低位骨盆及腰骶椎叁个子区域,骨盆剂量体积参数采集包括髂骨V10、V15、V20、V25、V30、V35、V40,髂骨受照的平均剂量(Dmean)及髂骨体积(Volume);低位骨盆V10、V15、V20、V25、V30、V35、V40,低位骨盆受照的平均剂量及低位骨盆体积;腰骶椎V10、V15、V20、V25、V30、V35、V40,腰骶椎受照的平均剂量及腰骶椎体积;整个骨盆V10、V15、V20、V25、V30、V35、V40,骨盆受照的平均剂量及体积;95%PTV受照剂量(PTV Dose)及PTV受照体积(PTV Volume)。对急性骨髓抑制与临床因素及骨盆骨髓的剂量体积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剂量体积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显着性检验水准为P<0.05;应用ROC曲线对与急性骨髓抑制相关的剂量学因素进行评估,并预测发生急性骨髓抑制的骨盆剂量学界值;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治疗期间血细胞计数最低值与剂量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在治疗期间,全组患者共发生急性骨髓抑制37例,总发生率为74.0%;其中1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46.0%(23例);2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20.0%(10例);3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4例);无4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白细胞抑制率为58.0%(29/50);中性粒细胞抑制率为24.0%(12/50);红细胞抑制率为24.0%(12/50);血小板抑制率为8.0%(4/50)。全组患者白细胞最低值的中位值为3.73×109/L(1.89~8.0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值的中位值为2.34×109/L(0.8~6.8×109/L),血红蛋白浓度最低值的中位值为117g/L(60.3~154.5g/L),血小板计数最低值的中位值为163.5×109/L(57~268×109/L)。2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临床分期、有无手术史等临床因素与≥2级骨髓抑制的发生均无相关性(P>0.05)。3单因素分析发现髂骨V20、V25、V35、Dmean,低位骨盆V20、V25、V30,腰骶椎V15,骨盆V15、V20及PTV体积与≥2级白细胞减低的发生相关,骨盆V20与≥2级中性粒细胞减低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髂骨V20及腰骶椎V15为与≥2级白细胞减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髂骨V20、腰骶椎V15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709,预测界值分别为61.09%、85.2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67与1、0.49;骨盆V2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预测界值为83.5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0.96。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髂骨V10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24(P<0.001);腰骶椎V10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值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73(P=0.001);腰骶椎V25与血红蛋白浓度最低值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65(P=0.006)。结论:在直肠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主要与放射治疗有关,且多为1级~2级。本课题未发现所研究的临床因素与≥2级急性骨髓抑制具有相关性。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与低剂量体积参数有关,髂骨V20、腰骶椎V15与骨盆V20为≥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喻杰,陆园园[6](2016)在《周剂量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周剂量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n=34)和单纯放疗组(n=30),同步放化疗组接受放射治疗,于放疗开始后每周接受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PTX 60 mg/m2,NDP 30 mg/m2,共3周;单纯放疗组仅接受放射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3%和56.7%(χ2=4.32,P<0.05);一年生存率分别为86.5%和65.2%(χ2=3.56,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同步放化疗组仅Ⅰ、Ⅱ度粒细胞下降发生率(76.5%)高于单纯放疗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粒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8%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Ⅰ、Ⅱ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38.2%和26.7%,同步放化疗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Ⅲ度血小板下降。在非血液学毒性方面: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9.4%和76.6%,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26.5%和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同步放化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肝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出现肌肉关节酸痛,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周剂量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较单纯放疗明显提高有效率及长期生存率,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6年09期)
桂芳[7](2016)在《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33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23例出院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治疗前,10例治疗中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3例患者治疗后SDS及SAS评分均显着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较好,尽管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经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对症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缓解,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6年23期)
赵玲,卜明伟,杨筑春,刘士新,曹玲[8](2016)在《VMAT应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剂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动态容积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Pinnacle 9.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10例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行IMRT和VMAT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以及小肠、膀胱、双侧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10例患者的靶区中位体积为2321.25cm~3(2021.19cm~3~2741.65cm~3)。IMRT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计划设计要求。VMAT与IMRT计划靶区的D_(max)、D_(min)、D_(mean)、V_(95%)、V_(100%)和V_(105%)均无统计学差异,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522,P=0.452)。VMAT计划对小肠的保护较好,VMAT计划中小肠受量的D_(max)、D_(mean)、V_(40)及V_(50)较IMRT计划均有明显下降(P=0.014,0.044,0.018和0.043)。两组计划中膀胱及双侧股骨头受量的指标D_(max)、D_(mean)、V_(50)均未见统计学差异。VMAT计划的平均加速器跳数(MU)为507.220,IMRT计划为528.060(P=0.003)。IMRT计划平均治疗时间390s,VMAT计划为157s(P<0.001)。[结论 ]VMAT计划具有降低总MU,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小肠受照射剂量的优势,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期刊2016年07期)
丁剑鸣[9](2016)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解剖形态及放疗剂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在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肿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周围重要组织解剖形态及放疗剂量的变化规律,探索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自适应放疗的意义。研究方法:自2014年5月-2014年9月期间15例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新辅助化疗前、2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放疗过程中(累计放疗剂量达40Gy)及放疗结束同日分别行四次定位CT扫描,根据福建省肿瘤医院靶区勾画标准在这四次CT图像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根据这4次CT图像制定4次放疗计划。将plan1计划复制到2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束定位CT2上获得新计划plan2′,初步比较plan1和plan2′,发现新辅助化疗后解剖形态及放疗剂量明显改变,在新辅助化疗后设计放疗计划plan2,实际放疗实施采用plan2计划,将plan2计划分别复制到放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同日定位的CT3、CT4上获得新计划plan3′及plan4′,比较plan2、plan3′及plan4′,获取同步放化疗期间解剖形态及放疗剂量的变化,进而明确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自适应放疗的意义。研究结果:所有入组病人都按原定计划顺利完成治疗。鼻咽原发灶G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及腮腺体积在治疗过程中明显缩小。肿瘤靶区受照剂量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根据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扫描CT设计放疗计划能够使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大层面最短径≥3cm侧腮腺受照剂量下降,而在后续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腮腺受照剂量明显升高,在放疗累计剂量达40Gy时调整放疗计划能够使腮腺获益。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体积明显缩小,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改变,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设计放疗计划能够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腮腺受照剂量受自身体积变化及空间位置影响较大,需要在同步放化疗期间调整放疗计划,在放疗累计剂量达40Gy时调整放疗计划能够使腮腺获益。(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吴晓华,高超,吴华凌[10](2016)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大剂量甲羟孕酮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剂量甲羟孕酮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为43例病例,在放化疗的同时,给予大剂量甲羟孕酮治疗,对照组同为43例病例,单独给予同期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浆白蛋白、体重、疼痛、食欲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有3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有3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取治疗措施后,观察组的血浆白蛋白、体重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疼痛改善、食欲改善率:65.12%、72.09%,对照组疼痛改善、食欲改善率:45.51%、46.51%,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羟孕酮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同步放化疗剂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氮平在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性同步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化疗前用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且治疗组自化疗当天口服奥氮平,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无恶心呕吐反应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出现Ⅰ~Ⅲ度的比例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对预防、控制胃癌根治术后顺铂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恶心呕吐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放化疗剂量论文参考文献
[1].黄今.盆骨剂量限定调强放疗对降低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血液毒性的研究: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2].孙永红,何群育,别俊,杨蜜,秦娟.小剂量奥氮平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性同步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
[3].董明,冷朝辉,周杰.小剂量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
[4].庞学舟.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洛铂单药周方案剂量递增临床研究及放射野内椎体受照剂量临床意义初探[D].川北医学院.2018
[5].刘雪.直肠癌同步放化疗中急性骨髓抑制的照射剂量—体积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7
[6].喻杰,陆园园.周剂量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
[7].桂芳.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护理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
[8].赵玲,卜明伟,杨筑春,刘士新,曹玲.VMAT应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剂量学研究[J].中国肿瘤.2016
[9].丁剑鸣.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解剖形态及放疗剂量的变化[D].福建医科大学.2016
[10].吴晓华,高超,吴华凌.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大剂量甲羟孕酮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标签:盆骨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 宫颈癌; 血液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