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用药论文-张利利,马凌云,陈超阳,梁雁,袁海龙

阻断用药论文-张利利,马凌云,陈超阳,梁雁,袁海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阻断用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保肝药,局灶节段硬化

阻断用药论文文献综述

张利利,马凌云,陈超阳,梁雁,袁海龙[1](2019)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治疗继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的用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治疗继发性局灶节段性硬化症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ACEI联合ARB治疗继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确认治疗方案合理性并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协助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个体化治疗方案调整并实施药学监护,有效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临床药师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周小华[2](2015)在《孕期联合用药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孕期联合用药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中干预效果。方法:对碧江区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确诊5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分娩婴儿用药情况与婴儿最终感染状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齐多夫定单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克力芝或依非韦伦联合服药方案治疗,分析不同药物的阻断疗效。结果:观察组婴儿18月龄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对照组中有23例婴儿18月龄抗体检测为阴性,2例最后确诊为阳性,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组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面,母亲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好,临床适宜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5年04期)

江荣,程守勤[3](2012)在《第一时间阻断“不良用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江 荣 程守勤近日从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该院从去年5月起推出临床药师预审制,将临床药师职能前移,变以往的事后点评为事前干预。该制度实施一年多来,该院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药物合理使用率显着提高。    记(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2-08-30)

黄暖英,梁燕芬[4](2012)在《不同用药方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73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用药方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维乐命方案(方案1)阻断HIV母婴传播26例,2008~2010年联合应用叁联抗病毒药物方案(方案2)阻断HIV母婴传播47例。所出生的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观察至18月龄。结果两种方案出生的婴儿外观均未见畸形,方案1出现2例婴儿HIV阳性(母儿均服药及仅婴儿服药各1例);方案2出现1例婴儿HIV阳性(仅婴儿服药),母儿均服药均为阴性。结论对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婴儿人工喂养)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2年07期)

杨燕玲[5](2012)在《152例联合用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其新生儿注射HBIG、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仅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孕妇28周前与分娩前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两组HBsAg阳性率及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有效减少HBV的母婴传播,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卫生软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王静[6](2011)在《从源头阻断超范围用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在山东省费县,各家新农合定点医院的医生给就医农民超范围用药时,都得再叁告知患者“没法报销”。因为如今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和人员都已垂直管理,“不好说话了”。  费县卫生局局长金岩介绍说,过去,费县新农合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农合办)人员编制一直未落实(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1-09-22)

平全红[7](2011)在《女性对HIV的易感性及局部用药阻断治疗(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因女性对HIV性传播的易感性,故总结阴道局部应用的药物阻断男性对女性HIV性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余年国内外发表的各类阴道局部应用的杀微生物药物阻断性传播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共有四类药物进行了临床药效的评估,包括:病毒膜破坏类药物,阴道生理环境保护剂,病毒进入细胞的抑制剂,HIV逆转录酸的抑制剂。结果 Tenofovi(rTDF)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评估的局部应用HIV逆转录酸的抑制剂。最终的数据分析表明,相对于安慰剂组,TDF使用组感染HIV的概率降低了39%~54%。结论局部应用微生物杀灭剂阻断HIV的性传播途径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1年01期)

宋金云,牟君,高辉花,杨海峰,曹淑泉[8](2010)在《联合用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防治乙肝病毒(HBV)感染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①孕前抗病毒治疗:对计划怀孕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用安体维康胶囊(ATVC),每次4粒,每日3次,连续用药6~12个月,妊娠后即停药,部分孕妇加用拉米夫定(LAM)0.1 g,每日1次。②孕期免疫防护:孕7、8、9月每月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③新生儿主动和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200 IU,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30μg,出生1、6月时分别再注射乙肝疫苗30μg。结果治疗组27例中有26例新生儿出现抗-HBs;对照组17例中14例新生儿出现抗-HBs。结论对HBV感染者采用孕前抗病毒、孕期免疫防护和新生儿主动被动免疫这一"四联阻断法"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可能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姚莉琴[9](2008)在《联合用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及阻断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药物及相关阻断措施对降低抗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及阻断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实验室快速检测初筛后经云南省疾控中心确诊为抗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31例,其中28例联合用药,选择剖宫产,婴儿出生后72h内一次性服用NVP2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6mg。结果对满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25例婴儿和满3个月的3例幼儿追踪检测,无艾滋病病毒感染;12例3个月的婴儿转氨酶升高,6个月时转氨酶正常;9例孕产妇临产时转氨酶升高。结论孕产妇联合用药、新生儿出生后服艾滋病阻断药物奈韦拉平及采取婴儿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能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药对用药者的转氨酶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08年12期)

汪永忠[10](2008)在《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的规范用药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云南5个艾滋病高、中度流行县(市、区)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现有资料,获得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水平。同时对部分医生和HIV感染产妇进行小组访谈寻找影响因素的线索。对接受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HIV感染母亲和从事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县级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方案的合理选择、服药依从性两个方面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规范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67例HIV感染产妇的抗病毒治疗资料的文献回顾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率为65.9%(110/167);其中方案选择合理率为88.0%(147/167),产时用药合理率81.4%(131/161),依从率为87.4%(146/167)。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应用率为50.9%(85/167)。对158例HIV感染孕产妇和57名医务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8名HIV感染孕产妇、1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的知情者的个人深入访谈。定量与定性研究发现:①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合理主要相关因素为产次顺序(OR=3.135),少数民族(OR=3.393),未知情选择(OR=5.745),方案是医生要求的(OR=0.329),为了孩子不被感染的愿望,医生对方案的认识等。②依从性的主要相关因素为产次顺序(OR=4.451),少数民族(OR=3.733),未知情选择(OR=10.440),方案复杂程度(OR=3.873),阻断成功的没有信心(OR=2.657),为了孩子不被感染的愿望等。结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受医患双方、社区、社会各层面的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针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主要影响因素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8-05-01)

阻断用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孕期联合用药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中干预效果。方法:对碧江区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确诊5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分娩婴儿用药情况与婴儿最终感染状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齐多夫定单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克力芝或依非韦伦联合服药方案治疗,分析不同药物的阻断疗效。结果:观察组婴儿18月龄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对照组中有23例婴儿18月龄抗体检测为阴性,2例最后确诊为阳性,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组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面,母亲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好,临床适宜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断用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利利,马凌云,陈超阳,梁雁,袁海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治疗继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的用药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周小华.孕期联合用药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

[3].江荣,程守勤.第一时间阻断“不良用药”[N].健康报.2012

[4].黄暖英,梁燕芬.不同用药方法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7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

[5].杨燕玲.152例联合用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

[6].王静.从源头阻断超范围用药[N].中国财经报.2011

[7].平全红.女性对HIV的易感性及局部用药阻断治疗(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

[8].宋金云,牟君,高辉花,杨海峰,曹淑泉.联合用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9].姚莉琴.联合用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及阻断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

[10].汪永忠.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

标签:;  ;  ;  ;  

阻断用药论文-张利利,马凌云,陈超阳,梁雁,袁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