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卫生服务体系论文-苏剑楠,邹珺

国民卫生服务体系论文-苏剑楠,邹珺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民卫生服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私人融资计划,卫生服务提供,英国

国民卫生服务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苏剑楠,邹珺[1](2018)在《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PFI项目发展现状及借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访问英国卫生与社会保健部、主流媒体的网站和第叁方独立机构发布研究报告以及文献梳理,获取关于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中私人融资计划(PFI)项目信息。再通过对英国PFI项目发展现状的描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及改进措施,从而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开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涂炯,吴少龙[2](2015)在《政党意识形态与卫生政策: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变迁的政治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改革和转型中,政党意识形态对医疗政策的影响。医疗卫生在英国一直是各届政府执政的核心议题,随着持有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当政,英国的医疗卫生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战后工党在国家福利主义和集体主义指引下建立旨在体现公平正义的NHS;20世纪70年代末保守党当政后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着重提高NHS的运作效率;90年代末工党重新执政,在社群主义和第叁条道路的指导下对NHS进行新的改革。尽管政治体制不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医疗变化大体上也经历了与英国类似的由不同意识形态主导的叁阶段,显示了政府不断自我更新、转变观念和意识的过程,然而,我国医疗政策的讨论与制定在过去二叁十年被经济和科学原则主导,似乎医疗政策与改革是在政治真空的环境中运行的。本文认为分析中国医疗改革需要纳入政治因素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治变为显学。(本文来源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3](2013)在《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正式生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4月1日,英国《健康和社会保健方案》正式生效,未来几个月内将撤销152家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primary care trusts,PCTs),建立211家临床服务委托协会(Clinical Commissioning Groups,CCGs),负责本区域内卫生服务的规划(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姜锋[4](2012)在《布莱尔政府的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1948年7月5日,英国建立了NHS。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机构”,①NHS的宗旨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他们的经济状况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的胜利以及安奈林.贝文被任命为卫生部长直接推动了NHS的成立。作为NHS的创建者,工党在NHS发展改革过程中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角色。成立之初的NHS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很多卫生服务机构依旧独立于NHS体系之外;新建立的NHS运作没多久就遇到了经济问题。艾德礼政府时期,卫生部同财政部关于NHS经费的争吵一直持续到艾德礼政府1951年大选失败。1951年工党大选的失败导致保守党连续执政长达13年之久。到了1964年,威尔逊领导工党重返政坛,除了1970年到1974年一届保守党政府之外,工党基本上连续执政了11年。NHS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除了经费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之外,其结构也亟需调整。威尔逊和卡拉汉政府时期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方面,工党政府通过改革使得NHS的资金来源开始固定,规范了NHS的资金使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HS开支的过度增长;另一方面,工党政府通过对NHS的重组将之前独立于NHS体系之外的学校医疗服务、港口卫生服务、职业卫生服务等其他卫生服务系统纳入了NHS体系之内,并建立了“区域卫生部门”(Area Health Authorities)、“家庭医生委员会”(Family Practitioner Committee)、“地区卫生部门”(Regional Health Authorities)等相关机构,这为之后NHS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79年撒切尔夫人带领保守党打败工党,开始了保守党长达18年的统治。1997年布莱尔带领改革后的“新工党”利用自身的崭新形象、保守党内部分裂以及保守党在NHS政策上的大失人心,重新取得政权,开始了长达10年的布莱尔时期。布莱尔政府以“布莱尔主义”为指导,开始了对NHS的现代化改革。为了区别这次改革同“旧工党”和保守党的改革,布莱尔将这次改革命模式名为“第叁条道路”。“新工党”并没有向他们宣称的那样彻底摒弃保守党的改革措施,相反,布莱尔政府采取的诸多改革措施都与保守党的改革政策存在本质上的延续性。布莱尔政府通过对NHS结构的再调整给NHS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NHS的服务质量与效率都有了很到提高。然而,布莱尔政府的医疗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新工党”通过权力下放改革NHS,在打破旧权力平衡的同时,产生了新权力之间平衡的问题;改革后的NHS仍然没有解决NHS的公平问题;NHS的效率问题和资金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遗留的问题给后来政府带来困难的同时,也给NHS的未来带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张丹,许树强,陈校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5](2012)在《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岗位评价模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岗位评价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岗位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薪酬公平性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的岗位评价模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逐步完善,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英国NHS岗位评价模型产生的背景、构建过程、要素体系以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2年10期)

[6](2011)在《泰晤士报:英国拯救国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在政界、学界、医疗行业和普通民众中引起广泛争议。人们担心,如此剧烈的改革将破坏国民卫生服务系统(NHS)的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呼巾杰[7](2008)在《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为第一个福利国家其国民卫生体系自其建立到70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面对我国医改的重重困惑,本文通过对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介绍和“市场化”改革的剖析,探究其对我国医疗改革的启示。首先本文通过对贝弗里奇报告所建立的原则,提出“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的理念出发,探究其建立的思想基础,认为必须由国家负责对国民的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对原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冲击,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国家干预思想受到西方各国的冷遇,新古典学派、新保守主义以及“第叁条道路”等社会福利思想顺应新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流派,并为其国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在介绍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上,着重分析了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和特点,并对其改革的效果进行的探讨。最后针对中国医疗体制两个部分(城镇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对解决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医疗体系提出几点建议:将公平作为医改的价值理念,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责任;构建医疗相关部门的协调机构;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田双泰[8](2006)在《追寻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9月17日举行的“公立医院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向”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国务院医改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06-09-26)

国民卫生服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改革和转型中,政党意识形态对医疗政策的影响。医疗卫生在英国一直是各届政府执政的核心议题,随着持有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当政,英国的医疗卫生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战后工党在国家福利主义和集体主义指引下建立旨在体现公平正义的NHS;20世纪70年代末保守党当政后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着重提高NHS的运作效率;90年代末工党重新执政,在社群主义和第叁条道路的指导下对NHS进行新的改革。尽管政治体制不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医疗变化大体上也经历了与英国类似的由不同意识形态主导的叁阶段,显示了政府不断自我更新、转变观念和意识的过程,然而,我国医疗政策的讨论与制定在过去二叁十年被经济和科学原则主导,似乎医疗政策与改革是在政治真空的环境中运行的。本文认为分析中国医疗改革需要纳入政治因素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治变为显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民卫生服务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苏剑楠,邹珺.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PFI项目发展现状及借鉴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

[2].涂炯,吴少龙.政党意识形态与卫生政策: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变迁的政治学[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

[3]..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正式生效[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

[4].姜锋.布莱尔政府的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改革[D].南京大学.2012

[5].张丹,许树强,陈校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岗位评价模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2

[6]..泰晤士报:英国拯救国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

[7].呼巾杰.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8

[8].田双泰.追寻公平与效率的平衡[N].中国医药报.2006

标签:;  ;  ;  

国民卫生服务体系论文-苏剑楠,邹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