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论文-张冲,魏宏,张华,庞秋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论文-张冲,魏宏,张华,庞秋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儿结局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论文文献综述

张冲,魏宏,张华,庞秋梅[1](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120例妊娠期慢性HBV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A组),选取同期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115例为对照组(B组),并将A组根据病毒量高低分为高病毒载量组(A1组,55人)及低病毒载量组(A2组,65人)。分别对比A组与B组以及A1组与A2组的母儿结局。结果①A组患者母体并发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早产及产后出血(PPH)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1组患者母体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ICP及PPH以及新生儿并发症SGA、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携带可导致不良母儿结局增加,且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可能与病毒载量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展峰,蔡茂胜,傅阿芬[2](2019)在《初治肺结核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药物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2HRZE/4HR和2HL2LfxE/4HL2两种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最终资料完整的有153例,其中试验组78例,对照组7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相当,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给予2HRZE/4HR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试验组给予2HL2LfxE/4HL2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胸部CT病灶吸收情况、痰检转阴或转阳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症状缓解时间、胸部CT病灶吸收情况和痰菌阴转或阳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1年后胸部CT显示病灶均无复发且痰菌均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肝功能损伤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两种方案疗效相当,但2HL2LfxE/4HL2方案肝损害较轻,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尹盛才[3](2019)在《恩替卡韦对肺结核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改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肺结核伴HBV携带患者108例资料,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损伤的发生率和肝损伤发生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45%vs 79.62%()χ~2=5.252,P<0.05),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水平测得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导致肝损伤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85,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肺结核伴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预防效果较为确切,有效加快肝功能的恢复,延缓了肝损伤出现时间,降低了肝损伤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1期)

严颖,朱肖鸿,傅淑艳,陈丹丹,凌红羽[4](2018)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卫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2.4亿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3]。我国约有1.5亿HBV携带者[4]。HBV感染的扩散主要由无症状携带者所致。宿主的细胞(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周志凌,印倩[5](2018)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ng/ml,均显着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着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105例,G230例,G3~G4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98例,S230例,S3~S4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着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着炎症(OR=1.1,95%CI:1.0~1.1,P<0.05)和显着肝纤维化(OR=2.1,95%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龙玲,姚云清,汪燕,蒋影,陈雪霞[6](2018)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的免疫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c)的疗效,为CHB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CHBc 61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30例为阳性对照组,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CHBc组和CHB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NC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收集初次就诊和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的外周血样本,Treg、Th17细胞频率用流式检测仪进行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IL-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治疗前,CHBc组(18.58±10.79)Treg/Th17比值较NC组(6.26±3.29)、CHB组(2.68±1.39)高(P=0.000),NC组又较CHB组更高(P=0.000)。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CHBc、CHB组Treg/Th17比值均降低(P=0.000),且CHBc组(6.60±5.27)较NC组(6.26±3.29)、CHB组(1.09±0.72)高(P=0.000),NC组、CHB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86)。CHBc组(r=0.827;r=0.353;r=0.391)和CHB组(r=0.826;r=0.529;r=0.580)Treg/Th17比值与HBV-DNA、HBsAg和HBeA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0)。结论:恩替卡韦可以调节CHBc的免疫应答,使Treg/Th17比值下降,从而促进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标志物的清除,远期可能有助于减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本研究证实CHBc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且疗效佳、安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龙玲[7](2018)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免疫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免疫学角度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c)的疗效,为 CHB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CHBc61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30例为阳性对照组,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CHBc和CHB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NC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收集初次就诊和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的外周血样本,Treg、Th17细胞频率用流式检测仪进行检测,IL-10、TGF-β1和IL-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治疗前,CHBc 组(18.58±10.79)Treg/Th17 比值较 NC 组(6.26±3.29)、CHB 组(2.68±1.39)高(=0.000),NC 组又较 CHB组更高(P=0.000)。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CHBc、CHB组Treg/Th17比值均降低(=0.000),且 CHBc 组(6.60±5.27)较 NC 组(6.26±3.29)、CHB组(1.09±0.72)高(P=0.000),NC组、CHB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86)。CHBc组(r=0.827;r=0.353;r=0.391)和CHB组(r=0.826;r=0.529;r=0.580)Treg/Th17 比值与 HBV-DNA、HBsAg 和 HBeAg 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01)。结论恩替卡韦可以调节CHBc的免疫应答,使Treg/Th17比值下降,从而促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标志物的清除,远期可能有助于减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本研究证实CHBc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且疗效佳、安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陈延光,杨爱水,吴昊鹤,周东红,沈瑞南[8](2018)在《足叁里穴位埋线联合维肝福泰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足叁里穴位埋线联合维肝福泰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双足叁里穴位埋线联合维肝福泰片治疗,对照组予维肝福泰片治疗,疗程1年,对比两组治疗后HBVDNA水平变化、e抗原血清转换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下降>2lg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叁里穴位埋线对于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DNA阴转作用疗效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0期)

贾庆宇,邢军彪,聂志红,崔永刚[9](2018)在《从温肾助阳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引发的中医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理论基础。方法:按照温补肾元,扶正解毒辨证,给予温肾解毒方治疗,记录观察其疗效。结果:患者肝功恢复正常,HBV DNA转阴,达到HBe Ag/HBe Ab血清转换,巩固治疗半年病情稳定,半年后复查病情稳定。结论: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循证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1期)

赵红[10](2017)在《超声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10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胆囊长径、胆囊前后径长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脾脏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PV)的流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7年32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2HRZE/4HR和2HL2LfxE/4HL2两种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最终资料完整的有153例,其中试验组78例,对照组7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相当,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给予2HRZE/4HR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试验组给予2HL2LfxE/4HL2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胸部CT病灶吸收情况、痰检转阴或转阳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症状缓解时间、胸部CT病灶吸收情况和痰菌阴转或阳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1年后胸部CT显示病灶均无复发且痰菌均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肝功能损伤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两种方案疗效相当,但2HL2LfxE/4HL2方案肝损害较轻,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冲,魏宏,张华,庞秋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9

[2].陈展峰,蔡茂胜,傅阿芬.初治肺结核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药物的选择[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尹盛才.恩替卡韦对肺结核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改善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

[4].严颖,朱肖鸿,傅淑艳,陈丹丹,凌红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5].周志凌,印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

[6].龙玲,姚云清,汪燕,蒋影,陈雪霞.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的免疫学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

[7].龙玲.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免疫学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8

[8].陈延光,杨爱水,吴昊鹤,周东红,沈瑞南.足叁里穴位埋线联合维肝福泰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

[9].贾庆宇,邢军彪,聂志红,崔永刚.从温肾助阳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引发的中医理论探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10].赵红.超声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

标签:;  ;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论文-张冲,魏宏,张华,庞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