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植物油论文-杨凯

混合植物油论文-杨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植物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燃料,蓖麻油,乙醇,正丁醇

混合植物油论文文献综述

杨凯[1](2019)在《植物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植物油由于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等优点,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的柴油机代用燃料的首选。植物油虽然种类繁多,却普遍具有粘度过大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植物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而代用燃料研究中常见的醇类,也具有可再生等优点,并且粘度相对较低,因此通过醇类来弥补植物油粘度过大的方法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根据不同原料的理化性质,按照不同的体积比配制了四组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根据各种原料的体积分数分别命名为:B20E20、B10E10、B20、B40,在测定了各组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质之后,将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应用于一台高压共轨六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该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并与柴油进行对比,以此研究混合燃料作为柴油代用燃料的可行性。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1)随着蓖麻油掺混比例提高,混合燃料的粘度、密度会有所上升,随着醇类所占比例增大,混合燃料密度、粘度、热值降低,因此混合燃料的粘度基本与柴油持平,室温条件下略高于柴油,能够满足在柴油机上应用的要求;(2)在中、小负荷下采用两阶段喷射,研究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普遍比柴油要长;在预喷射阶段,混合燃料的放热率峰值峰值略低于柴油,并有向后移动的趋势;在主喷射阶段,混合燃料的放热率峰值则要明显大于柴油的峰值,而且随醇类所占比例增大这一趋势更加明显,醇类比例相同时乙醇占比越大这一趋势越明显;(3)混合燃料相对于柴油普遍有效燃料消耗率较高,尤其是处于低速小负荷时这一差距最为明显,当转速升高、负荷增大时,混合燃料与柴油有效燃料消耗率方面的差距会逐渐缩小;而当处在本试验所测定的负荷范围内时,混合燃料的有效热效率则略低于柴油。(4)相对柴油而言,在不同的负荷与转速条件下,燃烧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的废气中NO_X含量会升高,而HC的排放则与柴油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尾气中的CO与碳烟的排放则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同时颗粒物的总数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粒径小于50nm的超细颗粒物相对于柴油却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王重阳,吴小慧,张喆昌,魏鸿媛,金珠[2](2019)在《酶联免疫法检测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提取的抗原及黄曲霉毒素B_1标记物与微孔板上的黄曲霉毒素B_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杂质。将底物加入孵育,产生蓝色产物,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蓝色产物变成黄色产物,450nm处测量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在2h内完成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加标浓度在1.0~20.0μg/kg之间时的回收率为76.5%~120.2%,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仁福,龙晓文,侯文杰,潘桂平,董志国[3](2019)在《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指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1∶1)分别替代饲料中0%、25%、50%、75%和100%的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Diet 1~Diet 5)对生殖蜕壳后的叁疣梭子蟹雌体[初始体质量为(150±25) g]进行45 d的育肥养殖。结果显示:(1)饲料中鱼油替代对雌体成活率(SR)、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和总可食率(TEY)均无显着影响。(2)各组雌蟹肝胰腺中的甘油叁酯(TG)含量,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TG和LPS水平均在Diet 5最高,MDH活性在Diet 1组最高,而LPL活性在Diet 2组最高;血清中甘油叁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在Diet 3和Diet 4组最高。(3)Diet 1组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着高于Diet 2和Diet 3组,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在Diet 4组最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Diet 1组最低,Diet 2组最高,而ALP活性在Diet 1组最高。(4)不同饲料组肌肉中粗蛋白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着,均以Diet 3组最高;Diet 3和Diet 4组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均相对较高;此外,卵巢中的粗蛋白含量在Diet 3组最高。(5)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对叁疣梭子蟹肌肉、卵巢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产生显着影响,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n-3 P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随饲料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雌体成活和卵巢发育等无显着影响,但可提高肝胰腺中甘油叁酯、粗脂肪、n-6 PUFA含量、部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50%的鱼油替代水平可提高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因此,混合植物油可以替代叁疣梭子蟹育肥中50%的鱼油。(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季敏,刘忠义,张剑,阳洋,廖腊梅[4](2018)在《混合植物油加工预制外婆菜及其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棕榈油等几种植物油混合的调和油加工预制湘菜外婆菜,研究了混合植物油配比、外婆菜的氧化稳定性以及胡萝卜素和V_E含量。结果表明:棕榈油和豆油的最适配比为豆油14%、熔点5℃棕榈油9%、熔点18℃棕榈油2%、红棕油0.2%,用该配比加工的外婆菜具有优良的综合感官品质和氧化稳定性,且所加工的外婆菜的胡萝卜素和V_E(总生育酚和生育叁稀酚)含量分别高达1.82μg/g和19.42μg/g。豆油和棕榈油混合的植物油可以作为优质外婆菜工业生产用油。(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于凤[5](2018)在《植物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植物油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再生剂掺量等参数,并对不同旧料比例、不同再生剂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旧料掺量分别为20%和35%时,植物油再生混合料比RPO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分别提升7.8%和7.0%;对于低温性能的改善,旧料掺配比例在20%~35%间,存在最佳掺量值;当旧料掺加量为20%时,植物油再生剂水稳定性比老化前的混合料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4期)

郭树明[6](2017)在《混合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机理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制造、清洁生产是当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对制造业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传统的冷却润滑方式一般采用浇注式润滑,但浇注式润滑用量大、污染严重等缺点促使出现了微量润滑技术。气动式微量润滑技术虽然能减少切削液的用量,但雾化液滴存在飞溅、漂移现象,对操作者的健康造成危害。而静电雾化微量润滑技术能够实现雾化液滴的可控输运,是一种能耗低、清洁、环保的加工工艺。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着重对混合植物油基微量润滑磨削的润滑机理以及在高压静电场中液体的雾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微量润滑以及静电雾化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制造2025》,得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2)研究了微量润滑平面磨削以及磨粒切削工件的机理,并对评价润滑性能的参数如比磨削力、比磨削能、工件表面粗糙度等进行了分析。(3)研究了蓖麻油与其它植物油(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等)混合作为微量润滑磨削基础油的润滑机理,以高温镍基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油的物理、化学特性(粘度、分子结构等)以及运用互相关函数表征方法,得出了润滑性能最优的混合基础油。(4)研究了蓖麻油/大豆油不同体积配比对微量润滑磨削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蓖麻油基润滑与减摩机理。通过多种评价参数-比磨削力、表面粗糙度(Ra、RSm、tp)、分形维数等,研究了不同体积比润滑性能的优劣,得出了最佳蓖麻油/大豆油的体积配比。(5)研究了高压静电场中液体荷电、运动、破碎的机理及雾化影响规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静电雾化的数学及喷嘴模型,模拟了喷嘴下游流场并进行了分析。(6)进行了高压静电场液滴雾化研究,得到了液滴雾化锥角、粒径与射流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及光学显微镜对喷嘴出口的液滴粒径及雾化锥角进行实验验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高压静电场微量润滑磨削润滑性能的实验,通过改变电压幅值、气体压强、喷嘴到目标物的距离参数,得到了静电雾化在微量润滑磨削中的规律。(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刘泽华,吴旭干,龙晓文,赵磊,李嘉尧[7](2016)在《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混合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雄体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脂肪酸代谢产生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研究了河蟹脂肪酸碳链延长酶(Es-FAE)、Δ9脂肪酸去饱和酶(Es-FAD9)、Δ6脂肪酸去饱和酶b(EsFAD6b)、脂肪酸结合蛋白3(Es-FABP3)、脂肪酸结合蛋白9(Es-FABP9)和脂肪酸结合蛋白10(Es-FABP1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育肥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鱼油替代水平分别为0、25%、50%、75%和100%,记为饲料1#—5#组)对河蟹雄体肝胰腺中这些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育肥中鱼油替代对河蟹雄体成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Es-FAE、Es-FAD6b和Es-FAD9均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在心脏和血淋巴中表达水平较低,不同基因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有所不同;Es-FABP3、EsFABP9和Es-FABP10主要在肝胰腺、肌肉、输精管和副性腺中表达水平较高,在胃、肠和心脏中表达水平较低。(2)随着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的提高,肝胰腺中Es-FAE-m RNA有显着增加趋势;就Es-FAD6b而言,饲料3#组显着高于饲料2#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随着饲料中鱼油水平的降低,饲料1#—3#组肝胰腺中EsFAD9-m RNA也有显着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3)就Es-FABP3而言,饲料2#和3#组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且显着高于饲料1#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随着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胰腺中Es-FABP9和EsFABP10-m RNA水平均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综上,河蟹脂肪酸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对肝胰腺中上述基因m RNA表达水平具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满琦[8](2016)在《植物油再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以路面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为原料,能够使其性能重新恢复并达到使用要求。传统的沥青再生剂中通常包含大量的矿物油,但是以矿物油作为沥青再生剂依然存在着诸多缺点。另一方面,我国“地沟油”流回餐桌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食用这种油后影响身心健康,但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地沟油问题的完善管理机制。欧美等国已经开始了对植物油再生技术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方面,植物油如何做到对沥青性能的恢复仍需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初步选取叁种常见的模拟烹饪后植物油即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作为植物油再生剂,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再生剂进行比较选择;采用四组分分析方法研究沥青老化过程中的组分变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提出微观层面的沥青老化指数,结合沥青物理性能指标的变化,对沥青的老化等级进行界定;针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分别进行再生,采用四组分分析方法研究植物油对沥青进行再生时的组分变化,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植物油中的不同基团对沥青再生效果的影响,对传统矿物油再生沥青与植物油再生沥青进行物理性能指标的测试,对比分析植物油再生剂的再生效果,同时得到植物油再生剂的最佳掺配比例,提出植物油再生剂的开发原则;采用了两种旧料掺配比例对两种老化沥青混合料分别以传统矿物油再生剂与植物油再生剂进行再生,测试其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对比分析其再生效果,从沥青混合料的角度验证植物油再生技术的可行性。经过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作为再生剂,模拟烹饪后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的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及再生效果基本没有差别,选用大豆油作为本文中的植物油再生剂。(2)沥青在老化的过程中,在官能团结构上主要发生了亚砜基(S=O)官能团含量的增加,在组分上发生沥青质与胶质含量增加,芳香分与饱和分含量降低,沥青高温与低温性能也发生衰减。(3)提出了界定沥青老化等级的新型指标——老化指数V:1<V≤1.6时为轻度老化;1.6<V≤2.5时为中度老化;2.5<V时为重度老化。(4)植物油再生剂可以恢复甚至改善沥青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完成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恢复,这证明植物油作为再生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植物油再生剂并未完全实现沥青在组分与官能团结构层面上的恢复。(5)对沥青或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时,植物油再生剂的掺量在2%~6%的范围内,远远低于传统的矿物油再生剂,考虑到植物油再生剂广泛的来源、低廉的成本,植物油再生技术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刘亮,胡勤玲,薛伊宏,蔡亮,吴辉辉[9](2016)在《用ω6/ω3 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脂肪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用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中脂肪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3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干预组小鼠给予调整后的高脂饲料并同时以灌胃方式给予ω6/ω3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12周后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及肝脏中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ox-LDL含量分别极显着(P<0.01)降低了53.0%、64.6%、46.8%和25.0%;肝脏组织中ABCA1、ABCG1、ACAT-1、LAL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分别提高了17.0%(P<0.01)、16.0%(P>0.05)、24.0%(P<0.05)和21.0%(P>0.05),而CD36、MSR-1和LOX-1的mRNA表达分别极显着(P<0.01)下调了43.0%、35.0%和40.0%。结果显示,以ω6/ω3 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中脂肪有助于降低血清脂质水平,这可能与PUFA抑制胆固醇吸收、增加胆固醇外排和酯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6年05期)

赵磊,龙晓文,吴旭干,刘泽华,何杰[10](2016)在《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性腺发育、脂质代谢、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性腺发育、脂质代谢、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豆油∶菜籽油=1∶1)替代不同水平(0、25%、50%、75%和100%)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育肥饲料(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9.5%和14.0%),分别记为饲料1#、2#、3#、4#和5#,对5组成体雄蟹(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进行了为期60 d的室外池塘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混合植物油替代不同水平鱼油对雄蟹性腺指数(GSI)及肝胰腺指数(HSI)均无显着影响(P>0.05)。2)饲料4#组肝胰腺中甘油叁酯(TG)含量最低,其余各组肝胰腺中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除游离胆固醇(F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外,饲料2#组血清中其余各项脂质代谢指标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3)对于肝胰腺中的抗氧化指标,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外,饲料1#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肝胰腺中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以饲料1#组最高,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力则以饲料4#组最高,饲料1#组次之,饲料2#组最低。4)饲料3#组血清中ALP活力最高,且显着高于饲料1#和4#组(P<0.05),但血清中ACP活力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饲料2#组血清中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和SOD活力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但该组血清中POD活力和MDA含量最低。综上,育肥饲料中以豆油∶菜籽油=1∶1的混合植物油替代不同水平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性腺发育无显着影响,且适宜的替代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的脂质代谢、抗氧化及免疫性能均无负面影响,其适宜的替代水平为25%~50%。(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混合植物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提取的抗原及黄曲霉毒素B_1标记物与微孔板上的黄曲霉毒素B_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杂质。将底物加入孵育,产生蓝色产物,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蓝色产物变成黄色产物,450nm处测量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在2h内完成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加标浓度在1.0~20.0μg/kg之间时的回收率为76.5%~120.2%,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植物油论文参考文献

[1].杨凯.植物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9

[2].王重阳,吴小慧,张喆昌,魏鸿媛,金珠.酶联免疫法检测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3].吴仁福,龙晓文,侯文杰,潘桂平,董志国.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指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4].季敏,刘忠义,张剑,阳洋,廖腊梅.混合植物油加工预制外婆菜及其品质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18

[5].于凤.植物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J].北方交通.2018

[6].郭树明.混合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机理与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7].刘泽华,吴旭干,龙晓文,赵磊,李嘉尧.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混合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雄体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6

[8].满琦.植物油再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9].刘亮,胡勤玲,薛伊宏,蔡亮,吴辉辉.用ω6/ω3PUFA比例为4∶1的混合植物油部分替代高脂饲料脂肪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6

[10].赵磊,龙晓文,吴旭干,刘泽华,何杰.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性腺发育、脂质代谢、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6

标签:;  ;  ;  ;  

混合植物油论文-杨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