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方幼平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方幼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方幼平[1](2019)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效果及血气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骨科诊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12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显着,既不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又能促进麻醉阻滞,有效减轻麻醉后疼痛,减少呼吸抑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陈金,王光勇,肖宁,周廷玉,李浩[2](2019)在《大粗隆式股骨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大粗隆式股骨柄(GTF)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3月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病人8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GTF组45例,采用大粗隆式股骨柄髋关节置换治疗;PFNA组43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88例病人均得到随访,时间1.2~6年,平均3.3年。GTF组负重下床活动时间较PFNA组短,手术切口长度较PFNA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PFN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F组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F与PFNA均为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术式,GTF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对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尤为适宜。(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汪志中[3](2019)在《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84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DHS内固定治疗组选择DHS内固定,PFNA内固定治疗组选择PFNA内固定。分析切口长、负重和骨折痊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Harris评分值、生活独立能力状态;切口感染情况。结果:PFNA内固定治疗组Harris评分值、生活独立能力状态、切口长、负重和骨折痊愈时间、切口感染和DHS内固定治疗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胡江滔,李选民,张琛,赵邦维[4](2019)在《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11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8例)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9例)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手术前后骨密度水平(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叁角)、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水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治疗满意率等数据。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近,P>0.05,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叁角骨密度水平相当,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PLT、PAgR、D-D水平相当,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PLT、PAgR、D-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12.0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1%)高于对照组(84.48%),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临床价值极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密度水平改善,血栓等并发症率低,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钱剑锋,王达之,郑建银,陈金武[5](2019)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循环系统栓塞等,增加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有相关文献报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3%~4%[1],其中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35%~40%。股骨粗隆间骨折后3月患者死亡率约为15%[2],骨折后3年死亡率可达28%[3]。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外固定、内固定、人工(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靳丹[6](2019)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FIF)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82例骨质疏松性FI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研究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FHR),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R治疗骨质疏松性FIF患者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吴志显,万新宇,许长鹰,张军兴[7](2019)在《两种体位下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侧卧位、仰卧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9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侧卧位,46例)与对照组(仰卧位,4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侧卧位、仰卧位下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均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但前者可进一步缩小切口长度,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孙伟光[8](2019)在《Gamma3钉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Gamma3钉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anti-rotation proximal femoral nail,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跌倒导致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60岁)患者19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Gamma3钉组(103例)和PFNA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Gamma3组的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PFNA组的术中失血量多于Gamma3组,而Gamma3组和PFNA组的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Gamma3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0. 05),术后3个月两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术后1、3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虽然Gamma3钉的术后住院时间短、负重时间稍早,但Gamma3钉和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相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程军,李杰[9](2019)在《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PFNA内固定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于2019年1月~7月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40例患者均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25±15.25)分钟,术中的出血量为(420.15±50.72)mL、住院时间为(13.5±2.5)天;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76±14.24)分钟,术中的出血量为(200.85±27.43)mL、住院时间为(5.4±2.6)天,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均有相对应的适应症,若考虑手术风险,应选择PFNA内固定术,但是对于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为了避免手术风险,应选择传统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8期)

王大伟,张番[10](2019)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LCP)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68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给予对照组LCP治疗,给予观察组PFNA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显着较少(P<0.05);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均显着上升(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显着较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PFNA与LCP应用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均可取得良好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LCP相比,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建议选择PFNA为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大粗隆式股骨柄(GTF)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3月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病人8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GTF组45例,采用大粗隆式股骨柄髋关节置换治疗;PFNA组43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88例病人均得到随访,时间1.2~6年,平均3.3年。GTF组负重下床活动时间较PFNA组短,手术切口长度较PFNA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PFN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F组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F与PFNA均为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术式,GTF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对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尤为适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方幼平.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效果及血气指标分析[J].当代医学.2019

[2].陈金,王光勇,肖宁,周廷玉,李浩.大粗隆式股骨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9

[3].汪志中.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情况分析[J].吉林医学.2019

[4].胡江滔,李选民,张琛,赵邦维.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评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5].钱剑锋,王达之,郑建银,陈金武.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6].靳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7].吴志显,万新宇,许长鹰,张军兴.两种体位下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9

[8].孙伟光.Gamma3钉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9].程军,李杰.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

[10].王大伟,张番.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医学.2019

标签:;  ;  ;  ;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方幼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