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注意论文-车翔,郑超,李杰,张禹

空间注意论文-车翔,郑超,李杰,张禹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注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注意分配,近手效应,Go,No,Go任务

空间注意论文文献综述

车翔,郑超,李杰,张禹[1](2019)在《空间注意近手分配优势的来源:近刺激手还是反应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往一些研究认为,近手或工具条件下的空间注意分配有优势。Reed(2010)等人招募全是右利手的实验参与者进行空间线索提示任务,让他们将右手放到屏幕两个方框的右侧,手掌垂直朝向屏幕,发现对离手掌较近的目标的反应显着快于离手掌较远的目标。这种效应在手持工具且工具的功能侧朝向屏幕时,依然存在。Park(2013, 2015, 2018)等人做了与之类似的研究,他们同样招募全是右利手的实验参与者进行Go/No Go任务,发现对离工具末端方框的反应快于工具中间端和前端。然而,该效应也可能是源于按键手,以往研究中都是利用左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别对左右两个方框进行反应,可能由于左手食指反应速度快于中指而表现出对右侧刺激反应更快。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当控制了反应手的按键差异后,近刺激手是否还会对附近刺激反应更快速。方法:本研究招募了16名右利手实验参与者(M=22.9, SD=1.9)按照以往研究的实验参数,进行类似的Go/No Go任务,即中央注视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正方形方框,方框开口朝向一个位置反应,朝向另一个位置不反应,概率各为50%。参照以往研究的设计,实验设置了3种条件:右手或右手持工具(刷子)置于右方框右侧,及右手置于腿上作为对照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为了控制不同手指的反应时差异,让实验参与者食指放在J键上,按下J键两侧的H、K键分别对左右方框进行反应。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控制组对左右方框的反应时无差异t(15)=0.761,p=.466。以手部条件和刺激位置为自变量,以反应时因变量,通过二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无论是手还是手握刷子放置于屏幕的右侧,对离手掌侧或者手握刷子近的刺激与远的刺激的反应速度无差别(F(1, 15)=0.031, p=.887);手或者手握刷子放置在屏幕右侧时与对照组(无手无刷子)反应速度也无差别(F(2, 30)=0.012, p=.989)且叁者之间也没有交互作用(F(2, 30)=0.392, p=.679)。结论:当控制了反应手的按键差异后,徒手或持工具均未引起对其附近刺激的反应速度优势,说明手与工具的空间注意分配优势效应可能是反应手的中指与食指的本身反应时的差别引起。(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姜路遥,李兵兵[2](2019)在《空间注意对阈下情绪启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阈下情绪启动是指个体先在无意识参与的情况下对具有情绪意义的启动刺激进行加工,之后对目标刺激的情绪进行判断时会受到启动刺激情绪色彩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对字母、单词等词语信息的阈下启动依赖注意的参与,与词语信息相比,阈下情绪信息的加工是否依赖注意的参与还未有定论。本研究使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注意对阈下情绪启动的影响,每一试次中,启动和目标刺激会在上、下两个不同的空间位置呈现,在刺激呈现前,会有空间位置的线索提示。实验采用2(空间线索位置:启动刺激前、目标刺激前)×2(目标刺激效价:高效价、低效价)×2(启动目标效价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被试内设计。实验一、二分别使用面孔和带有情绪色彩的图片作为刺激材料。结果发现,实验一:目标为高效价时,效价一致试次与不一致试次正确率上没有显着差异;线索在目标刺激前时被试对效价一致试次的反应比不一致试次更快,线索在启动刺激前时效价一致和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目标为低效价时,线索在启动刺激前,被试对效价一致试次的判断比不一致试次更准确,线索在目标刺激前时正确率差异不显着;无论线索位置,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时无显着差异。实验二:目标为高效价时,无论线索位置,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无显着差异。目标为低效价时,无论线索在何位置,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的正确率无显着差异;当线索位于目标刺激前时,被试对效价一致试次的反应慢于不一致试次,当线索位于启动刺激前时,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时无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对于面孔和图片都出现了阈下情绪启动。当材料为面孔时,高效价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在注意参与时受到抑制,低效价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依赖于注意;当材料为图片且目标为低效价时,出现了负启动且注意对其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郑超,车翔,张禹,李杰[3](2019)在《握持乒乓球拍对空间注意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空间注意是指我们根据所处的空间位置选择一定的视觉刺激并排除其他视觉刺激的认知过程(Vecera&Rizzo, 2003)。以往研究显示,手持工具会影响空间注意的分配(Reed, 2010; Park, 2013, 2015,2018),使人对工具附近的刺激的反应快于较远处的刺激。然而,以往研究使用的是用于推拨附近物体的工具。在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运动中,球拍用于击打从远处快速向人运动的物体,其对空间注意分配产生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探讨握持乒乓球拍对空间注意分配的影响,以及球拍这种击打工具与以往采用推拨工具的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的差异。方法:17名没有相关乒乓球经验的普通大学生参与了本研究,均为右利手,其中男性16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21.71±1.14岁。采用共100试次的Go/No Go任务进行实验,屏幕中心有一注视点,其两侧各有一灰色方框,注视点距离方框中心3cm。研究参与者右手横握球拍放在距右框中心3cm处,在灰色方框变为开口向上的黄色方框时为有效目标尽快反应,开口向下时为无效目标不做反应。每个测试中有效、无效目标出现的次数相同,出现在左右的次数也相同。练习20试次之后,开始正式实验。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对左侧方框的反应时(M=584.07±111.45ms)显着快于对右侧方框的反应时(M=627.85±140.64ms), p=.022, t (16)=-2.54, d=0.35。结论:对距离乒乓球拍较远目标的反应显着快于距乒乓球拍较近目标的反应。乒乓球拍作为一种用于击打的手持工具,它对注意分配的影响在这一方面与以往用推拨的工具得出的空间注意分配优势不同。在进行乒乓球运动时需要对距球拍更远的球做出预期反应。握持球拍时可能激活了这种效应,使得对距球拍更远的目标反应更快。(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谢瑜,陈莹[4](2019)在《空间注意机制下的自适应目标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分层卷积特征跟踪算法在遭遇多种复杂环境时会发生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空间注意机制下的自适应目标跟踪算法。在跟踪的过程中,根据当前帧的颜色直方图基于贝叶斯分类器建立空间注意机制,在提取VGGNet19中多层卷积特征后分别与空间注意图进行融合,从而构建稳健的目标表观模型。之后利用学习到的相关滤波器得到各响应值,通过加权求和准则求出最终响应,同时利用帧差法调整学习速率,最终实现自适应的目标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大多数复杂环境下的跟踪准确度和鲁棒性均优于现有的跟踪算法。(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岩峰[5](2019)在《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空间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是一个特异性群体,在粗大和精细运动技能中存在一种或者两种困难,特别是在平衡、球技和手的灵巧性方面发育迟缓,这种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日常自我照顾能力。以往研究针对障碍组儿童进行诸多行为学研究,发现障碍组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智力低下或神经方面的障碍,推测障碍组儿童在视空间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领域可能存在缺陷。因此,本研究使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结合中心提示范式和双任务范式,研究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空间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特点,探究加工过程中的神经电生理学相关机制。研究一采用Wilson等人编制的DCDQ问卷对1110名学生进行较为准确的评定,筛选出68名总分低于48分的儿童作为发展性协调障碍组儿童和总分高于58分的68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并采用M-ABC测试对选出的儿童进行二次评估。结果显示,DCDQ问卷的17个项目总Cronbachα系数较高,表明DCDQ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同时与筛选出的136名儿童的M-ABC测试结果对比,结果显示,使用DCDQ问卷和M-ABC测试均能有效筛选出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研究二采用中心提示范式考察16名发展性协调障碍组儿童和16名对照组儿童视空间注意转移的特点在行为和大脑活动方面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在一致条件下反应时明显快于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且发展性协调障碍组儿童在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慢于对照组儿童的反应时。两组儿童在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下的波幅更大,且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比对照组儿童在两种条件下产生的波幅更小。这些结果显示,发展性协调障碍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空间注意转移能力的缺陷。研究叁采用双任务范式考察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和对照组儿童注意分配特点的行为和大脑活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在简单任务下反应时明显快于复杂双任务条件下的反应时,发展性协调障碍组儿童在两种任务难度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慢于对照组儿童的反应时。两组儿童在简单任务比复杂双任务的波幅更大,且不论在简单任务还是复杂双任务下,对照组儿童均比障碍组儿童的P3波幅更大。这些结果显示,发展性协调障碍组儿童表现出抑制能力和注意分配能力的缺陷。本研究通过DCDQ问卷、M-ABC测试、行为及脑电测试多方面多手段的针对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视空间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特点进行探究,揭示出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空间注意能力的不足,存在视空间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能力的缺陷,该结论与皮亚杰的行为和认知发展理论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晓杰[6](2019)在《游戏玩家空间注意资源分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注意资源分配有许多的模型和理论解释,本研究共有两个子研究,通过将线索化范式和变化觉察范式结合的方式,分别从线索呈现方式、反应过程以及注意焦点个数叁个方面对比了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的空间注意资源分配。研究一:探究单注意焦点下游戏玩家与非游戏玩家空间注意资源分配。研究一a中线索与探测刺激同时呈现,纳入游戏玩家14人,非玩家16人。采用2×3×6混合实验设计,以人群(游戏玩家、非游戏玩家)为组间变量,反应过程(觉察、定位、识别)和位置关系(位置1至位置6)为组内变量,以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人群、反应过程和位置关系的交互作用显着。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在正确率最高的觉察反应中,正确率从位置1到位置6逐渐递减;在正确率最低的定位反应中位置3、4、5正确率低于位置1、2和6;在识别反应中位置4和5正确率低于剩余位置。游戏玩家正确率最低的定位反应在位置1、位置2和位置6上高于非游戏玩家正确率最高的觉察反应。在研究一b中将线索先于探测刺激呈现,纳入游戏玩家14人,非玩家15人。结果:1)反应过程和位置关系的交互作用显着,叁个反应过程的正确率从位置1到位置6逐渐降低,但不同阶段正确率降低的幅度大小存在差异,正确率最高的觉察反应降低程度最小,正确率最低的定位反应降低程度最大;觉察反应与识别反应位置4至位置6正确率无显着差异但低于位置1至位置3,定位反应位置4和位置5正确率低于剩余位置。2)位置关系与人群的交互作用显着,从位置1到位置6游戏玩家的成绩与非玩家任务成绩差值逐渐增大;游戏玩家位置5正确率显着低于剩余位置,非游戏玩家位置4和位置5正确率显着低于剩余位置。3)反应过程和人群交互作用显着,在正确率最低的定位反应上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的差值最小。研究一结果发现当线索和探测刺激同时呈现时,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的觉察反应成绩支持了梯度模型,定位反应和识别反应支持了周围抑制模型;当线索先于探测刺激呈现时,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觉察反应和识别反应成绩均支持了梯度模型,定位反应支持周围抑制模型,但游戏玩家的抑制区域小于非游戏玩家。研究二:探究双注意焦点下游戏玩家与非游戏玩家空间注意资源分配。研究二中两个线索和探测刺激同时呈现,纳入研究参与者共23人,采用2×3×9的混合实验设计,以人群(游戏玩家、非游戏玩家)为组间变量,反应过程(觉察、定位、识别)和位置关系(位置1至位置9)为组内变量,以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位置关系和人群交互作用显着,正确率更高的游戏玩家在9个位置上正确率无显着差异,正确率较低的非游戏玩家在位置5的正确率最低。2)反应过程主效应显着,觉察反应和定位反应成绩无显着差异,均显着高于识别反应。研究二结果发现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注意资源分配差异较大,游戏玩家在觉察反应和识别反应注意资源均匀分配在两个注意焦点的9个位置之上,支持了变焦镜模型,非游戏玩家在觉察反应和识别反应注意资源在两个注意焦点中心位置5的资源最少,支持了梯度模型。结论:游戏玩家与非游戏玩家空间注意资源分配存在差异;线索呈现方式、注意过程和注意焦点个数会影响注意资源分配;游戏玩家在叁个注意过程中任务成绩均好于非游戏玩家,甚至表现出跨越注意过程的注意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周文洁[7](2019)在《暗示性运动线索有效性影响空间注意转移及其加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暗示性运动线索的本质是一种带有动作信息的静止图片,个体能在这种图片中知觉到运动。作为生物运动中的类别之一,暗示性运动线索也能成为运动对视觉注意影响研究中的直接研究对象。本研究中,暗示性运动线索是由一个静止的模拟“投掷”的运动组成,主要考察线索提示范式下不同提示比例对个体注意转移效果的影响,并探讨暗示性运动线索引起空间注意转移的加工机制。本文包含叁个研究,都以对有效提示位置和无效提示位置的目标的按键反应时间作为测量注意转移效果的客观指标。研究一分别考察探测任务和辨别任务下,无预测性线索提示范式中(50%有效提示)参与者对目标出现在线索提示有效或无效位置的反应是否有差异,及是否出现自下而上的注意转移。研究二探究在两种任务下,提高线索提示比例(75%有效提示),是否发生自上而下的对注意的调控和分配。研究叁在两种任务中,考察与研究二提示比例相反的情况下(25%有效提示),参与者是否能主动将注意转移到与线索指向相反的一侧,并出现线索预期效应,进一步探究该注意转移过程的发生是自下而上的注意结果还是由上而下的主动控制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一为50%提示有效的线索提示范式,探测任务中的叁种SOA(100ms,300ms,600ms)下都没有出现线索提示效应,而在辨别任务下,参与者对线索提示有效一侧目标的反应快于线索提示无效一侧的目标,说明50%提示有效条件下,暗示性运动线索可能自下而上的引发空间注意转移,并且这种注意转移的强度是比较弱的,只在难度较大的辨别任务中表现出来。2.研究二为75%提示有效的线索提示范式,两种任务中线索都引发线索提示效应,参与者能主动地将注意转移到刺激提示为有效的一侧空间,表明暗示性运动线索引导空间注意转移的过程可能是自上而下的加工。3.研究叁为25%提示有效的线索提示范式,在两种任务下都发现参与者能主动的将注意转移到与线索指向相反的位置,在叁种SOA中都出现显着的线索预期效应。并且研究二与研究叁在相反的提示比例下的线索效应值没有显着的差异,说明当出现自上而下的因素影响时,个体的注意转移更多地受到大脑自上而下的调控。综上,在无预测性的线索提示范式中,暗示性运动线索能引发注意转移;正向和反向高预测性的线索提示比例中,个体的空间注意转移在其相应的方向上都得到进一步增强,辨别任务比探测任务能引发出更大的线索效应值。在线索提示比例为50%时,暗示性运动线索能自下而上的引发空间注意转移,这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可能是由个体的知觉经验产生的,但其作用是较弱的,当增加或降低线索提示比例后,则会对更可能出现目标的位置产生预期,个体的注意转移更多地受到大脑自上而下的调控。(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黄倩[8](2019)在《阅读障碍小学生词汇的视觉空间注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是获取书面信息的关键途径,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是一切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汉语学习中,已有研究发现汉语学习者也存在阅读障碍现象,可能受到视觉空间注意的影响。因此,关注阅读障碍小学生的视觉空间注意特点有利于教育者尽早地发现学生在汉语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减少阅读障碍发生机率。本研究以词汇为基础,采用不同词汇刺激条件为材料,设置上、下、左、右四种视觉空间位置,探讨阅读障碍小学生的视觉空间注意特征。旨在为小学阅读教学提供更具体的实验依据,帮助小学教育者因材施教,为汉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共包含五个部分。研究一为小学生阅读障碍程度的现状,分析小学生阅读障碍程度以及检出特征。研究二为阅读障碍小学生词素刺激的视觉空间注意,采用视觉搜索范式,设计2(组别:障碍组、普通组)×4(视觉空间注意位置:上、下、左、右)的两因素混合实验。研究叁为阅读障碍小学生真假词汇刺激的视觉空间注意,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设计2(组别:障碍组、普通组)×2(视觉空间注意位置:左、右)×2(提示线索:有效、无效)的叁因素混合实验。研究四为阅读障碍小学生相同语音词汇刺激的视觉空间注意,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设计2(组别:障碍组、普通组)×2(提示线索:有效、无效)×2(视觉空间注意位置:左、右)的叁因素混合实验。研究五位阅读障碍小学生词汇性质刺激的视觉空间注意,采用视觉搜索范式,设计2(组别:障碍组、普通组)×4(视觉空间注意位置:上、下、左、右)×3(词汇性质: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叁因素混合实验。通过对阅读障碍小学生在不同词汇刺激条件下的视觉空间注意的初步探讨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发现以下结果:(1)小学生阅读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部分中小学生具有阅读障碍现象,不同性别、学段、年级、家庭情况的小学生在阅读水平量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阅读障碍多发生在9-12岁阶段,数据还显示进入叁年级初期的儿童阅读障碍检出率比较高,高年级总体阅读能力比较稳定,阅读障碍检出情况比低年级乐观。(3)在不同位置的词素、真假词汇、相同语音词汇以及不同性质词汇的刺激条件下,阅读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视觉空间注意特征都存在显着差异,另外在不同的视觉空间位置上不同学生的注意表现也不同。(4)阅读障碍学生的视觉空间注意在词素、真假词汇以及相同语音词汇的刺激条件下,表现出左视野忽视的视觉空间注意特征,对于左侧空间位置的刺激比较难以把握。(5)阅读障碍学生的视觉空间注意特征也随词汇的任务难度变化而变化,复杂任务刺激条件下,阅读障碍小学生的视觉空间注意与普通组表现出很小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方娴[9](2019)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注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空间注意缺陷是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非语言层面的解释理论之一,为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叁项实验,均为眼动实验,使用Tobii x120眼动仪,记录两组被试(发展性阅读障组碍儿童和生理年龄匹配组儿童)实验过程中的眼动情况。实验材料均使用图形刺激,设置5°、10°和15°叁种偏心距水平(左右视野均有叁个位置水平)。实验1采用预测性眼跳实验,实验2采用反向眼跳实验,实验3采用视觉导向眼跳实验。结果显示:(1)在预测性眼跳实验中,与生理年龄控制组儿童相比,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的预测性眼跳率较低,规则性眼跳率和错误延迟眼跳率较高,整体眼跳潜伏期较长。而且,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预测性眼跳维持能力较差。(2)在反向眼跳实验中,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的反向眼跳正确率显着低于生理年龄控制组,而修正反向眼跳率显着高于生理年龄控制组,且修正反向眼跳潜伏期较长。基于视野主效应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在左侧视野下的反向眼跳正确率高于在右侧视野下,而生理年龄控制组儿童正好相反,生理年龄控制组儿童在左侧视野下的反向眼跳正确率低于早右侧视野下;但两组儿童的修正反向眼跳率的左右侧视野主效应不显着。(3)在视觉导向眼跳实验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的视觉导向眼跳整体潜伏期差异不显着,但两组儿童在偏心距类型上的眼跳潜伏期差异显着,都表现出随着目标刺激的偏心距越大,视觉导向眼跳潜伏期越长的趋势。然而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未表现出显着的外侧视野优势。本研究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支持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视觉空间注意缺陷的理论。(2)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预测性学习和视觉动作适应能力较差。(3)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眼跳抑制能力较差。正常发展儿童容易产生正确的右侧反向眼跳,可能受阅读习惯的影响;而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更容易产生正确的左侧反向眼跳,可能是由于“左视野忽略”现象,或存在右视野注意抑制缺陷(right attention inhibitory mechanism deficit,RAI)。(4)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对中央视野的视觉加工不敏感,而外侧视野加工的优势微弱的几乎不存在,这可能是影响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付婉鹭[10](2019)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注意转移缺陷的认知和脑电生理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揭示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对这类儿童的干预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注意转移缺陷是导致阅读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注意转移包括两个过程——早期的注意捕获和后期的注意脱离。但是,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注意转移缺陷发生在哪个过程却尚不清楚。进一步地,这一注意转移缺陷背后的神经基础也有待研究。研究一通过设置多种线索目标间隔时间的空间线索任务,从时间进程上考察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注意转移过程。实验一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较早的间隔时间表现出注意促进效应,表明他们可以顺利捕获线索出现的空间位置。然而,与同等年龄和同等阅读水平的控制组儿童相比,阅读障碍儿童没有表现出注意返回抑制效应,表明注意在从当前位置脱离时存在困难。实验二增加了促进被试注意脱离过程的第二个线索,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表现出正常的注意返回抑制效应,进一步表明阅读障碍的注意转移缺陷发生在注意脱离过程。为了探究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脱离缺陷的神经基础,研究二采用空间线索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记录了阅读障碍儿童与同等年龄对照组儿童在注意转移过程中的脑电活动。地形图的方差分析(TANOVA)结果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阅读障碍儿童线索目标位置是否一致诱发的脑电活动的差异出现在较晚的时间窗口。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这一脑电活动的差异出现的时间窗随着线索目标间隔时间的延长而提前。这些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的注意脱离缺陷可能源于迟缓的大脑对线索目标位置是否一致的觉察。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为理解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转移缺陷的认知和神经基础提供了新证据,而且为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转移训练与评估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空间注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阈下情绪启动是指个体先在无意识参与的情况下对具有情绪意义的启动刺激进行加工,之后对目标刺激的情绪进行判断时会受到启动刺激情绪色彩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对字母、单词等词语信息的阈下启动依赖注意的参与,与词语信息相比,阈下情绪信息的加工是否依赖注意的参与还未有定论。本研究使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注意对阈下情绪启动的影响,每一试次中,启动和目标刺激会在上、下两个不同的空间位置呈现,在刺激呈现前,会有空间位置的线索提示。实验采用2(空间线索位置:启动刺激前、目标刺激前)×2(目标刺激效价:高效价、低效价)×2(启动目标效价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被试内设计。实验一、二分别使用面孔和带有情绪色彩的图片作为刺激材料。结果发现,实验一:目标为高效价时,效价一致试次与不一致试次正确率上没有显着差异;线索在目标刺激前时被试对效价一致试次的反应比不一致试次更快,线索在启动刺激前时效价一致和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目标为低效价时,线索在启动刺激前,被试对效价一致试次的判断比不一致试次更准确,线索在目标刺激前时正确率差异不显着;无论线索位置,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时无显着差异。实验二:目标为高效价时,无论线索位置,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无显着差异。目标为低效价时,无论线索在何位置,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的正确率无显着差异;当线索位于目标刺激前时,被试对效价一致试次的反应慢于不一致试次,当线索位于启动刺激前时,效价一致、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时无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对于面孔和图片都出现了阈下情绪启动。当材料为面孔时,高效价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在注意参与时受到抑制,低效价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依赖于注意;当材料为图片且目标为低效价时,出现了负启动且注意对其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注意论文参考文献

[1].车翔,郑超,李杰,张禹.空间注意近手分配优势的来源:近刺激手还是反应手?[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姜路遥,李兵兵.空间注意对阈下情绪启动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郑超,车翔,张禹,李杰.握持乒乓球拍对空间注意分配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谢瑜,陈莹.空间注意机制下的自适应目标跟踪[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5].王岩峰.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空间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的ERP研究[D].河南大学.2019

[6].陈晓杰.游戏玩家空间注意资源分配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19

[7].周文洁.暗示性运动线索有效性影响空间注意转移及其加工机制[D].广州大学.2019

[8].黄倩.阅读障碍小学生词汇的视觉空间注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9].方娴.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注意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9

[10].付婉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注意转移缺陷的认知和脑电生理基础[D].杭州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  

空间注意论文-车翔,郑超,李杰,张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