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关系推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间关系推理,周期性时间推理,初中生,心理模型理论
时间关系推理论文文献综述
廖维[1](2018)在《初中生时间关系推理的特点及人格特征上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时间感知、记忆及推理,以此来认知时间。时间推理的研究主要有周期性时间推理和时间关系推理两个研究视角。根据对事件发生顺序进行时间判断的过程,即为本文要研究的主题——日常生活事件的时间关系推理。周期性时间推理的研究颇多,但时间关系推理的研究国内才刚起步。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实验一主要对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特点及其策略进行探讨。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之上,对被试的人格特征(时间维度上)——时间管理倾向作了测量,然后分析时间管理倾向高、低分组的被试在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表现上的差异。根据本研究两个部分的结果,对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探究得到以下结论:(1)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在反应时上存在年龄和方向的主效应,在准确性上不存在年龄和方向的主效应。(2)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对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反应时和准确性的影响均不显着,是否有肯定答案对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反应时和准确性的影响显着。(3)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问题类型和方向存在交互作用。(4)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更倾向使用“前提-提问”顺序策略。(5)初中生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表现在不同人格特征上存在一定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梦怡[2](2015)在《时间压力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推理过程中,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对当前推理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推理的全过程,使其反应和结论产生偏差的一种现象叫做信念偏差效应。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范式和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范式是范畴叁段论推理,方法为E-prime电脑编程,因此缺乏对推理过程的实施监控。本实验采用结论评价任务,借助眼动记录与分析技术对关系推理叁段论的信念偏差进行研究,以此来进一步探究信念偏差效应的内在机制。采取自编的空间推理24题,时间推理32题为实验材料。两个实验均采用2x4两因素实验设计。被试间和被试内变量分别为时间压力条件(无时间压力、有时间压力)和试题的推理类型,即前提逻辑有效-结论可信(VB)、前提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VU)、前提逻辑无效-结论可信(IB)、前提逻辑无效-结论不可信(IU);因变量有:结论接受数量、总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各兴趣区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结果显示:第一:时间压力条件、推理类型和兴趣区主效应显着,叁者均存在交互作用。第二:时间压力影响关系推理信念偏差效应。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前提注视时间和次数多于结论;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前提注视时间和次数少于结论。第叁: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前提逻辑有效性试题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多于前提逻辑无效性试题。得出以下结论:(1)在关系推理中,前提有效性和结论可信性均具有普遍影响,反映信念偏差效应普遍存在;(2)当材料的前提逻辑和结论信念相互冲突时,结果的输出是由启发加工和分析加工相互竞争的结果,因此结果更支持双重加工理论。(3)时间压力条件增加了信念偏差效应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陆小英,方格[3](2007)在《时间序列关系推理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序列关系推理是对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关系的推理,是日常生活思维的重要方面。已有的研究关注3类推理问题,探查了不同任务变式下成人时间序列关系推理过程和推理策略,研究结果多支持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应探明3类问题的性质,从心理逻辑理论的角度深化策略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推理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阮昆良,黄希庭[4](2006)在《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时间推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和时间关系推理。以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上,而时间关系推理研究则相对薄弱。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时间关系推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考虑了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以及有无肯定答案等因素,形成了六类推理任务。研究发现: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是否有肯定答案以及推理者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时间关系推理;被试一般是以呈现的前提顺序来表征推理任务的。但是,当被试意识到无关信息时,可以从整体上表征问题。(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6年01期)
阮昆良,黄希庭[5](2005)在《时间关系推理特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推理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时间推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和时间关系推理。以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上,而时间关系推理研究则相对薄弱。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41名大学生位被试,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时间关系推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对四前提传递性单模型、带无关前提的单模型、四前提多模型、四前提没有肯定答案、二前提单模型、二前提没有肯定(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阮昆良[6](2005)在《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推理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时间推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和时间关系推理。以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上,而时间关系推理研究则相对薄弱。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时间关系推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考虑了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以及有无肯定答案等因素,形成了六类推理任务。以大学生为被试,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对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1) 个体对四前提传递性单模型、带无关前提的单模型、四前提多模型、四前提没有肯定答案、二前提单模型、二前提没有肯定答案等六类任务的时间关系推理有显着的差异。 (2) 个体的时间关系推理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也没有“前提-提问”的呈现顺序差异。但是,当被试意识到推理任务中存在无关前提时,前提-提问顺序的反应时显着的长于提问-前提顺序的反应时。 (3) 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是否有肯定答案以及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时间关系推理。 (4) 被试一般是以呈现的前提顺序来表征推理任务的。但是,当被试意识到无关信息时,可以从整体上表征问题,动态地将四前提多模型问题简化为单模型问题。 (5) 被试的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不能仅仅用心理模型理论或者形式规则理论来解释,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方格,田学红[7](2002)在《小学儿童对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能力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查小学儿童对含有“在什么之前”“同时”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的推理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被试为 7岁、9岁、11岁 3个年龄组共 5 4名小学儿童 ,每个年龄组 18人。 4种问题模式分别为带有传递关系的单模型问题、带有无关前提的单模型问题、含两个前提的单模型问题、有肯定答案的多模型问题。每种问题模式含 3种具体探察任务。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1)儿童对事件时间顺序关系的推理从 7岁到 9岁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2 )单模型和多模型任务无显着差异 ,模型数量似乎不是影响儿童推理成绩的关键因素 ;(3)儿童能够主动采用 5种策略解决问题。逆向关系传递策略是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时间关系推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们在推理过程中,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对当前推理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推理的全过程,使其反应和结论产生偏差的一种现象叫做信念偏差效应。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范式和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范式是范畴叁段论推理,方法为E-prime电脑编程,因此缺乏对推理过程的实施监控。本实验采用结论评价任务,借助眼动记录与分析技术对关系推理叁段论的信念偏差进行研究,以此来进一步探究信念偏差效应的内在机制。采取自编的空间推理24题,时间推理32题为实验材料。两个实验均采用2x4两因素实验设计。被试间和被试内变量分别为时间压力条件(无时间压力、有时间压力)和试题的推理类型,即前提逻辑有效-结论可信(VB)、前提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VU)、前提逻辑无效-结论可信(IB)、前提逻辑无效-结论不可信(IU);因变量有:结论接受数量、总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各兴趣区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结果显示:第一:时间压力条件、推理类型和兴趣区主效应显着,叁者均存在交互作用。第二:时间压力影响关系推理信念偏差效应。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前提注视时间和次数多于结论;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前提注视时间和次数少于结论。第叁: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前提逻辑有效性试题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多于前提逻辑无效性试题。得出以下结论:(1)在关系推理中,前提有效性和结论可信性均具有普遍影响,反映信念偏差效应普遍存在;(2)当材料的前提逻辑和结论信念相互冲突时,结果的输出是由启发加工和分析加工相互竞争的结果,因此结果更支持双重加工理论。(3)时间压力条件增加了信念偏差效应发生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关系推理论文参考文献
[1].廖维.初中生时间关系推理的特点及人格特征上的差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王梦怡.时间压力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眼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陆小英,方格.时间序列关系推理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7
[4].阮昆良,黄希庭.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
[5].阮昆良,黄希庭.时间关系推理特点的研究[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6].阮昆良.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7].方格,田学红.小学儿童对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能力的初探[J].心理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