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激发小学语文的兴趣

试论如何激发小学语文的兴趣

贺莉娜张润梅(延安市宝塔区北关小学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和谐、平等、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学、乐学,轻松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兴趣;零距离感;竞争意识;积极引导;融洽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追求发展的源泉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实践证明: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兴趣则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越感兴趣,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越好。因此,能否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征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是教师备课、上课成败的关键,也是广大教育界人士努力探索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着重从四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创设情境,让小学生零距离感受语文课的魅力

小学生处于六至十二岁这一年龄段,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和抽象性,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语文课由于知识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视觉情境、思维情境、生活情境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就能牢牢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小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使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和信息载体。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对新鲜稀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则特别敏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视觉情境或动态情境,从视觉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新版小学语文教材越来越体现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这些都比较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选择更多与小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图片、动画、漫画甚至影像资料,通过演示幻灯片,展示实物、图片,播放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直观形象的视觉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小小的船》一文时,在导入新课时,可通过大量形象的图片直接展示月亮的不同形状,出示圆月高照的优美画面,问学生:“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学生答:“这是圆的月亮”;再出示弯弯的月亮,学生答:“弯弯的月亮”。然后接着说: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月亮呢?你们看小小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有时候圆圆的像个盘盘,有时候弯弯的像什么呀?学生答:“像小船”。对啊,多么美丽的月亮,像一个弯弯的小船,好多好多人都看到了,有位老爷爷就把小朋友看月亮的美丽情景写成了一首歌,题目就是《小小的船》。借助生动的图片设置的情景引出题目,不但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使用丰富多样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境,以此激起小学生的求知兴趣。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营救落水小孩的办法?这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起来,纷纷献言献策:有的说那么大的水缸砸破了怪可惜的,可以拿根长棍子伸到水缸里,让孩子爬上来;有的提出可以向水缸里扔一块木头,让小孩扶着等待大人来救;有的提出让其他孩子踩在司马光肩膀上,把小孩拉上来;还有人提出可以向水里扔些石头,让小孩踩在石头上,头露出水面,等待大人来营救……学生们的答案是不是行得通可另当别论,重要的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既领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又锻炼了思维和想象能力。

联系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蓝色的树叶》一课时,可以先设问:“你喜欢课文中的李丽和林园园吗?如果你是李丽或林园园,你会怎么做?”由于课文的情节是小学生也常常会遇到生活情境,学生们体验和感受不同,回答也可能五花八门,甚至出人意料:林园园也有值得人喜欢的地方,因为她“脸红了”;李丽也有缺点,她粗心大意忘记带绿色笔;李丽还可以画秋天黄颜色的树叶呀……通过这类情境的设置,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较多的日常生活经验,很多内容都可以联系到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若能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把实际的情境融入教学的环节中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竞赛,用小学生的好胜天性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单凭教师语言讲述的刺激,小学生的大脑极易产生疲劳,不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采取丰富多彩的辅助性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参与小竞赛、小游戏等活动,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生动活泼,甚至乐而忘返。

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赛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因此,教师如能恰当地利用小学生的争当优胜者、喜欢老师表扬的心理特征,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就能大大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枯燥的灌输式学习为生动有趣的体验式学习,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开火车”——让全班学生轮流读生字卡片;“夺小红旗”、“戴小红花”——抢答问题或比赛做课堂作业,看谁做的又快又正确;“接龙比赛”——调动全班同学串接成语、词语或典故,看谁接的又快又妙;“当当小老师”——让同学们相互检查作业,看谁能找到同学作业中的错误等等。通过恰当地开展一系列有益的趣味比赛活动,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其接受失败的能力,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感,又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引导小学生形成积极的竞争意识之后,还可以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例如建立“语文学习竞赛小组”,可以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把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课外作业完成质量以及考试成绩等都纳入竞赛的范围,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滚动推选组长人选。通过这一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长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探索教法,以灵活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应深刻地理解、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调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尤其如此,小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比较分散的特点,要求教师要适当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接受状况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多种方法,才能持续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讲授法是最传统的授课方法,但同样是讲授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程序。比如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穿插设问法,讲课之前先提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完之后根据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在作以评论和总结;再如,也可以采取层层递进的思路进行讲述,开始引导学生先了解课文内容的大概,知道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接着再进一步深入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结果怎么样,最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从中我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甚至可以设想几个“如果”,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导以及导的效果如何。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尤其如此,教师如能根据小学生爱新奇、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借助图片、漫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加以诱导,并灵活使用讲授、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就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强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名人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提出若干问题让大家讨论,讨论中教师可以从旁引导、点拨,调动同学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不时地做出点评指导以避免讨论脱离主题,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该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启示。通过讨论,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再如,还可以发挥语文课的特长,积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评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文章的思想主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可以从旁积极引导,而学生则是主体,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学生喜欢学、愿意学、乐于学,营造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出学习的活力和兴趣。

4.融洽关系,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和保持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保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尤其如此,小学生身心发育都不完全,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其他人和事,感性直观的体验远远大于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小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回答问题;教师可以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生动的形体动作、变化多样的课堂节奏,给学生以新颖刺激,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教师也应该适时地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给与表扬,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振作起来,激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实践证明,教师如能合理恰当地把握自己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辅之以正确的引导方法、良好的师范作用,就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成为广受欢迎的老师。爱屋及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授课程产生热爱的心理,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组织纪律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兴趣。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也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语言的优势和多重功能,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养成适度的竞争与良好的合作风气,形成融洽、轻松、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形成良性人际互动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动力,充分发掘出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求知热情高涨,形成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机械地去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满怀兴致地去求知,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积极的心里倾向,达到好学、乐学境界,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对知识充满乐趣,带着乐趣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标签:;  ;  ;  

试论如何激发小学语文的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