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正侵彻,金属靶,弹体偏转特性,数值模拟
弹体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航[1](2019)在《弹体撞击金属靶板偏转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海洋战争中,弹道导弹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导弹在击中目标时多数情况下与撞击面存在一定角度,使导弹在侵彻过程中发生姿态偏转现象,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研究非正侵彻金属靶板过程中弹体的姿态偏转问题成为热点。本文采用高速撞击实验与数值模拟手段,针对尖卵形弹体在撞击速度为400~800m/s速度范围内非正侵彻金属靶板过程中姿态偏转问题,探究尖卵形弹体在倾角侵彻、攻角侵彻以及攻角和倾角在同一平面内时,攻角-倾角联合侵彻金属靶板过程中的偏转机理,分析各个因素对弹体偏转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弹体倾角侵彻多层金属靶板有限元模型,针对弹体倾角侵彻多层金属靶板过程中引起的弹道偏移,提取实验中靶板弹道偏移量并获得靶板损伤形貌,采用二级轻气炮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对弹体侵彻金属靶板进行了主控参量分析,并研究弹体倾角侵彻金属靶板偏转机理,分析各个因素对弹体偏转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弹体侵彻金属靶板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为弹头形状、撞击速度、撞击倾角、撞击攻角、靶板厚度、弹体材料、靶板材料;尖卵形弹体在倾角侵彻金属靶板过程中,撞击速度存在某一临界值,当速度低于该值时弹体发生叁次偏转,当速度高于该值时弹体发生两次偏转;在撞击速度较低时,由于初始倾角的存在,在侵彻初期弹体头部曲面其中一侧首先接触靶板,弹体发生第一次偏转;随着弹体继续向下侵彻,金属靶板被逐步击穿,弹体头部曲面另一侧与靶板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不段增大,弹体发生第二次偏转;在侵彻后期弹体尾部一侧与金属靶板逐渐脱离,另一侧与金属靶板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逐渐增大,弹体发生第叁次偏转;当弹体撞击速度高于该临界值时,弹体尾部在侵彻后期受到的弹靶作用力幅值较小且作用时间较短,不足以使弹体角速度方向再次改变,只能发生两次偏转;即使撞击倾角相同,弹体侵出靶板后的偏转方向也依赖于弹体撞击速度,在撞击速度较低时弹体侵出靶板后逆时针旋转而在撞击速度较高时弹体侵出靶板后顺时针旋转。对弹体攻角侵彻金属靶板偏转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各个参数对弹体偏转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体攻角侵彻金属靶板过程中,在侵彻前期初始攻角的存在导致弹体头部曲面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引起弹体第一次偏转;弹体尾部在侵彻后期受到不对称的弹靶接触力使弹体发生第二次偏转;在攻角较小时,弹体侵出靶板后角速度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不断增大,在攻角较大时,弹体侵出靶板后角速度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不断减小。当攻角、倾角在同一平面内时,对弹体倾角-攻角联合侵彻金属靶板偏转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各个参数对弹体偏转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攻角与倾角方向相同时,联合侵彻金属靶板过程中,弹体头部曲面其中一侧首先接触靶板,导致弹体头部曲面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弹体发生第一次偏转;随着弹体继续向下侵彻,金属靶板背面鼓包被击穿,弹体头部曲面一侧与靶板逐渐脱离,另一侧与靶板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不段增大,弹体发生第二次偏转;由于攻角的存在,在侵彻后期弹体只有一侧与金属靶板接触受力,弹体发生第叁次偏转;在攻角与倾角方向不同时,侵彻初期弹体头部曲面其中一侧首先接触靶板,弹体发生第一次偏转;侵彻后期由于弹尾与金属靶板接触,弹体发生第二次偏转;弹体侵出靶板后偏转方向依赖于攻角,攻角为负时,弹体侵出靶板后顺时针旋转,攻角为正时,弹体侵出靶板后逆时针旋转。(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耀羚[2](2019)在《平头弹体低速超低速侵彻铝靶板过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弹体结构和弹体材料力学性能达到侵彻要求,以及追求弹体在理想深度起爆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对弹体侵彻的过程量越来越重视。分析弹体的过载信号能够有效研究弹体在侵彻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与力学性能等。此外,目前研究主要思路是对过载信号进行一次与二次积分,从而分析弹体侵彻历程。但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发现:过载信号本身非常复杂且信号通过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所得结果与实际的速度和位移偏差较大。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平头弹体撞击与侵彻数值模拟、弹体侵彻实验、加速度传感器数值模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撞击刚性靶板数值模拟,讨论了弹体节点过载特性,利用理论公式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弹体超低速侵彻单层铝合金靶板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方法,处理侵彻阶段加速度数据集的可行性,验证了超低速下侵彻铝合金靶板过程中,二次积分加速度信号得出侵彻深度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低速下弹体侵彻多层铝合金靶板,讨论了侵彻速度、靶板层数、靶板厚度对弹体过载特性的影响,其中靶板厚度对弹体过载特性影响较大,通过加速度二次积分能实现对侵彻深度的预测;提取弹体侵彻单层铝合金靶板模型计算结果中,传感器安装位置节点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作为载荷边界条件,施加到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上。基于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加速度传感器的过载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子涛,陈拓,郭钊,张伟[3](2019)在《弹体水平入水的空泡扩展相关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轻气炮设备对平头、半球型、截卵形柱形弹以及圆球形弹进行了速度在100~300 m/s的水平入水试验。利用高速相机记录了弹体入水和空泡扩展的详细过程,用能量守恒的观点间接考察了空泡内外压差Δp随入水侵彻位移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入水弹道上不同截面处的空泡扩展速度特性及空泡半径达到最大时的平均扩展速度。结果表明空泡内外压差Δp沿侵彻深度总体上有两种变化模式,同一工况下,侵彻轨迹上不同截面处的空泡壁扩展平均速度基本一致;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4期)
刘子豪,武海军,高旭东,皮爱国,黄风雷[4](2019)在《椭圆截面弹体侵彻混凝土阻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椭圆截面异构型弹体侵彻混凝土过程中的弹体头部受力特性,开展圆形及等截面积不同长短轴之比的椭圆截面弹体侵彻混凝土过程数值模拟计算,对不同弹体侵彻过程中头部表面所受法向应力与法向速度关系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不同长短轴之比情况下的椭圆截面弹体头部表面所受法向应力与法向侵彻速度、单元所在位置角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进一步得到了椭圆截面弹体侵深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与等截面积的圆形截面弹体相比,在相同法向速度情况下,椭圆截面弹体表面所受法向应力大小随着头部表面单元位置到椭圆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侵彻速度相同时,弹体侵深随着截面长短轴之比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晏艺翡,苏军海[5](2018)在《一种对自旋弹体表面群密布散射点回波特性的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所有针对目标微动特征的分析方法以往均是用目标上一个散射点表征一种微动形式来建模。以该建模方法为基础对目标回波的时频分布、RCS序列等特征进行分析。该种建模方法与工程实际中的弹体表层曲面各个散射点均会有回波且各散射点散射系数不同的物理事实相差甚远。本文建立了一种考虑观测角度遮挡及弹体后向散射分布的弹体表面密集群散射点的回波模型,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单一散射点及密级散射点回波的频谱特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通用的微多普勒展宽重聚算法,从工程实际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了自旋弹体的回波特征并优化了雷达速度跟踪的处理流程。(本文来源于《火控雷达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钱秉文,周刚,李进,张德志,张向荣[6](2018)在《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成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的成坑直径和成坑体积随动能变化的规律,采用二级轻气炮开展了钨合金弹体以1.97~3.66km/s的速度撞击混凝土靶实验,利用CT图像诊断方法得到了实验后的成坑特性实验数据,并基于点源假设进行了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成坑特性的量纲归—化分析。结果表明:超高速撞击条件下靶板成坑为"弹坑+弹洞"型;成坑直径和成坑体积随动能增加而单调递增,通过量纲分析得到成坑直径3次方和成坑体积都与弹体动能近似成正比,拟合指数μ接近动能主导的指数2/3,说明成坑过程主要受动能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雨曦,任鹏,拾路[7](2018)在《弹体低速撞击下蓄液结构毁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蓄液结构在弹体低速侵彻作用下的损伤失效特性,利用轻气炮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对蓄液结构进行了两种不同形状弹头的低速撞击实验。对两种弹体入水后的速度衰减及空泡扩展分别进行了分析,进而获得了蓄液结构内空泡扩展及溃灭的典型作用过程及蓄液结构前后面板的典型失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弹速及弹头形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速度条件下,半球形弹在水中的速度衰减及产生的空泡半径均弱于平头弹,平头弹对蓄液结构造成的毁伤程度更大,在该研究速度范围内,靶板的局部变形量与弹速成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5期)
王力[8](2018)在《ANSYS精细/简化建模下弹体动态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弹体动态特性分析时,理论计算是将弹体进行质点等效后作为梁结构简化,但所得结果精度比较低。实际现场试验时通常采用试验敲击弹体产生激励的有限元模态分析,但一定要有实体弹体结构才能开展测试动态特性,本文针对飞行速度、长径比都在不断增加的弹体在进行ANSYS动态特性仿真分析时采用的建模方式提出比较优化,倡导在进行复杂弹体结构建模时采用合理简化,用壳体的假密度、等效质量模拟复杂的除弹体外的复杂结构,使复杂弹体结构模型的极大简化和所耗求解时间大大降低,同时又能使求解精度足够。(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4期)
胡静,路明建,张永,张银波[9](2018)在《弹体头部形状对铝蜂窝夹芯板侵彻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级气炮系统分别发射半球形头弹与钝头弹进行铝蜂窝夹芯板的冲击试验,分析弹体头部形状对弹道极限、夹芯板失效模式和能量吸收率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钝头弹冲击铝蜂窝夹芯板的弹道极限高于半球形头弹;弹体头部形状对铝蜂窝夹芯板的失效模式存在显着影响;夹芯板受钝头弹冲击的能量吸收率明显高于半球形头弹,但随着弹体初动能的增加,二者间的差异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8年04期)
秦业志,姚熊亮,王志凯,王莹[10](2018)在《基于物质点法的弹体侵彻靶板破甲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有限元法处理弹体侵彻船用钢板时因网格畸变而无法准确模拟破口破坏形态及其形成的动态过程的问题,[方法]采用基于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构建弹体侵彻舰船板壳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模拟弹体在侵彻过程中的破甲特性。将在不同初速度下侵彻5和10 mm厚靶板后的破口及塑性变形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物质点法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弹体侵彻靶板的破口以及塑性变形区基本保持不变,且破口略大于弹体直径;弹体对靶板的破坏属于冲塞形式的穿甲破坏;半球形弹体以低、中、高的速度侵彻舰船外壳的靶板破坏形式属于冲塞破坏模式,速度大小对靶板的破口影响不大,而对靶板破口处隆起的高度影响较大。[结论]所提数值方法可为研究导弹侵彻舰船板壳提供新的有效途径,计算结果可为舰船结构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弹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使弹体结构和弹体材料力学性能达到侵彻要求,以及追求弹体在理想深度起爆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对弹体侵彻的过程量越来越重视。分析弹体的过载信号能够有效研究弹体在侵彻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与力学性能等。此外,目前研究主要思路是对过载信号进行一次与二次积分,从而分析弹体侵彻历程。但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发现:过载信号本身非常复杂且信号通过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所得结果与实际的速度和位移偏差较大。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平头弹体撞击与侵彻数值模拟、弹体侵彻实验、加速度传感器数值模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撞击刚性靶板数值模拟,讨论了弹体节点过载特性,利用理论公式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弹体超低速侵彻单层铝合金靶板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方法,处理侵彻阶段加速度数据集的可行性,验证了超低速下侵彻铝合金靶板过程中,二次积分加速度信号得出侵彻深度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低速下弹体侵彻多层铝合金靶板,讨论了侵彻速度、靶板层数、靶板厚度对弹体过载特性的影响,其中靶板厚度对弹体过载特性影响较大,通过加速度二次积分能实现对侵彻深度的预测;提取弹体侵彻单层铝合金靶板模型计算结果中,传感器安装位置节点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作为载荷边界条件,施加到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上。基于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加速度传感器的过载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体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航.弹体撞击金属靶板偏转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王耀羚.平头弹体低速超低速侵彻铝靶板过载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3].郭子涛,陈拓,郭钊,张伟.弹体水平入水的空泡扩展相关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4].刘子豪,武海军,高旭东,皮爱国,黄风雷.椭圆截面弹体侵彻混凝土阻力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5].晏艺翡,苏军海.一种对自旋弹体表面群密布散射点回波特性的分析方法[J].火控雷达技术.2018
[6].钱秉文,周刚,李进,张德志,张向荣.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成坑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7].刘雨曦,任鹏,拾路.弹体低速撞击下蓄液结构毁伤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8].王力.ANSYS精细/简化建模下弹体动态特性比较[J].科技风.2018
[9].胡静,路明建,张永,张银波.弹体头部形状对铝蜂窝夹芯板侵彻特性的影响[J].机械强度.2018
[10].秦业志,姚熊亮,王志凯,王莹.基于物质点法的弹体侵彻靶板破甲特性数值模拟[J].中国舰船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