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娇[1](2021)在《基于物联网服务与智能合约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将推动物联网进行第三次迭代,进入物联网3.0时代。本课题将物联网背景下事件驱动特性以及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与传统工作流系统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服务与智能合约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构建方案,具体工作如下:(1)对事件驱动流程引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部分对事件驱动引擎的设计原理、复杂逻辑事件关系的构建及计算以及引擎与智能合约的集成进行研究。其中,在事件驱动流程引擎的设计原理中研究了基于事件驱动的相关流程模型的分解、事件消息驱动机制和流程实例节点状态及状态之间的转化。(2)在对事件驱动流程引擎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设计与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服务与智能合约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基于EPC(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事件驱动过程链)规范的流程模型建模:本文采用EPC事件过程驱动链建模规范对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进行抽象建模,构建出具有事件驱动语义的流程模型。集成智能合约的工作流引擎:本文自主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集成智能合约的工作流引擎。该引擎可对采用EPC规范建模的流程模型进行形式化验证,包括语法验证和结构验证,避免不符合规范的流程模型脏数据进入系统。引擎实现了对完成建模的流程模型的解析与部署。针对驱动流程执行的事件消息,引擎提供针对特定schema格式进行解析及计算的能力,引擎通过特定算法抽取函数与复杂逻辑事件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构建复杂逻辑事件表达式完成对复杂事件消息的逻辑计算。引擎通过任务调度模块实现对任务的正确调度执行。同时,本工作流引擎通过引入智能合约技术,拓展了传统工作流引擎的特性,将智能合约用作中介程序控制业务流程实例执行过程中决策点的执行。引擎还将流程实例的执行操作记录上链,由区块链特性保证流程实例执行操作记录可跟踪、透明、不可攥改。本工作流引擎通过与智能合约相结合,解决业务流程协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任不足问题。可视化后台管理系统:本部分设计与实现了对系统资源、流程模型进行可视化操作管理以及对流程执行过程中的任务进行管理与监控跟踪的后台管理系统。本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目前已部署、应用于国家发改委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贾婉华[2](2020)在《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当代社会,硕士研究生的扩招给院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机遇与考验,“研招”工作信息化中招生系统的规范性、公平性、灵活性、全面性、易用性等方面都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国内硕士招生政策、招生流程、现有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研究合理地授权与校、院协同配合为起点,以研究招生工作流引擎为手段,设计并实现了具有普适性的“研招”信息化系统。依据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依托“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依靠BRAC授权机制,结合高校实际,综合分析招生工作中出现的多种分支流程、授权要素,论文依据工作流引擎原理与设计实践方法,深入研究与分析了研招工作流,规范地完成了2个审核阶段的工作流BPMN建模,采用Activiti予以实现。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数据的权限控制,采用面对向象的系统分析方法,基于UML设计、实现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考生与招生资料准备、计划招生缺额统计、接收调剂学科确认、调剂生接收、复试资格审核、复试、拟录取审核等阶段性功能,具备各级审核流程可配置、审核流程容错性高、对权限管理严格且相对灵活等特点。在系统设计与实现上,采用瀑布流的开发模式,分析设计阶段使用UML语言进行建模;开发阶段采用基于Java语言的Spring系列框架:Spring MVC、Spring Boot。后端结合Mysql数据库和Mybatis来进行数据交互,前端则使用j Query函数库和Bootstrap框架来简化设计;测试阶段使用JMeter测试工具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
张兆宇[3](2020)在《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工作流技术是多年来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热点,如何利用、处理工作流中的时间与资源信息则是工作流领域内的热门研究分支。虽然在此领域内已经存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在工作流产品方面,市面上现有的工作流引擎与相关软件系统对时间信息处理的支持并不完善。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流程定义阶段缺乏对与流程时态信息与资源信息建模、描述的支持,相关配套工具和功能也并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时间资源约束信息的建模、分析与处理进行研究与扩展,研究并实现了一种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TRFlow。本文首先对BPMN流程定义语言进行时态扩展。基于BPMN2.0的元模型,将业务流程中的时态约束与时态依赖这两种时间约束类型扩展到BPMN流程定义语言中。同时通过分析,对遵循BPMN流程建模规范的开源流程设计器BPMN.js进行同步的扩展,使其具备对工作流中时间资源约束进行描述与定义的能力,为TRFlow提供了支持时间资源约束建模的可视化流程设计器。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了一种R/NTWFG有向图模型。使用此模型对受时间资源双重约束的工作流进行时间属性计算与分析,为系统中在资源约束下的流程时间属性处理与监控提供了方法基础。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使用Django Web框架,整合以有限状态机为内核的Viewflow开源工作流库,实现了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TRFlow。最后以公司企业人员出境流程为应用示例,展示了系统的功能与运行情况;通过与其他主流工作流产品和软件的对比,总结了 TRFlow的特点和创新性。
杨莉[4](2020)在《基于工作流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可优化人事管理的业务流程,实时、准确、高效的把控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人事数据的实时准确更新,保证人事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办理。本研究来源于某市某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项目的实际应用需求。本项目目标是实现该局下所有事业单位、人、岗位及工资的统一管理及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流转。在对实际需求以及业务的分析中可知,人事管理系统业务纷繁,业务流程复杂,主流程中嵌套子流程,子流程中嵌套审批流程,审批流程中的流程节点数动态变化,且流程流向无法预计。当前大部分人事管理系统虽在信息管理方面做得较好,但在业务流程处理方面并不能完全满足该人社局人事管理日常工作所需。因此,本论文结合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支持审批流程循环化的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分析梳理人事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对于业务流程流转既需人机交互又需自动流转的问题,采用工作流技术来解决,使得业务流程流转自动化。由于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以及审批流程的不确定性,采用了主流程与子流程结合以及循环流程节点的方法进行建模,解决了流程嵌套的问题,以及不同业务流程或不同部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不同的问题,并对人事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为用户交互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采用分层设计,将业务流程的实现放置于业务逻辑层,当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或需增加新的业务模块时,支持动态替换或增加服务,能更好的满足业务的变化。目前,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某市某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试运行状况良好。
陈媛媛[5](2019)在《基于动态需求的工作流引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完善,智能政务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提高智能政务速度而产生的工作流技术,更是作为智能政务的核心在不停地创新以适应更高速发展的社会。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开源工作流引擎,例如JBPM、Activiti等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难以适应国内业务流程中的任务回退需求,另一方面运行在服务器端时会占用过多的内存。这两点导致了它们难以适应国内计算机设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因此基于国内工作流业务处理的动态性需求,论文提出了一种更为适应国内现状的工作流引擎,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大多数引擎在运行过程中业务数据和流程数据分离程度较低、跨区域跨部门无法进行工作流转的问题,论文提出的引擎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框架设计中将服务层和引擎内核层结合在service中,而外设层、对外接口层、交互代理层等进行详细分层,这样做可以实现业务数据与流程数据更大程度上的分离,促进引擎能够更好地适应动态变换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需求。第二,在模型设计中增加跨主体流程处理层,使得不同的主体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也可以提高实际工作流程中的业务流转速度和信息整合共享程度。(2)为保证工作任务能够及时高效地处理,引擎设计实现了以下两点:一是基于多准则的自动任务分配策略,即通过对角色、预测负载、用户距离等方面的测算,选取最符合工作处理需求的用户进行任务分配;二是基于多处理人的任务回退方案,通过多重选择的方式精确选取上一任务处理人进行任务回退,满足实际中的任务回退需求。(3)针对实际工作流程中会出现的数据安全隐患,经常需要为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数据操作权限,因此引擎设计实现了基于RBAC的授权粒度到表单域的权限控制模型,并辅以基于数据表解析的动态表单来显示,保证了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权限对工作流程中的数据进行合法的访问。(4)基于动态需求的工作流引擎目前已投入使用。实践数据表明,在架构设计上,本引擎具有明确清晰的分层,能够更好地处理动态需求和跨主体业务流转;同时性能数据表明,本引擎核心内容在运行过程中占内存少,处理业务速度更快。综上,本引擎更适应于国内计算机设备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刘秉辉[6](2018)在《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求,暴露出各种弊端。需要通过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包括市容环境、园林绿化、设施部件、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房屋地产等方面的内容,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把握全局,统筹整体,既做到统一性,又能够实现专门性、特殊性,给予城市最为严密、规范的指挥和管理、监督,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针对上述问题,分析研究了领域驱动模型设计、混合架构、工作流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精细化管理系统架构的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和统一消息平台的设计以及领域模型设计。本文工作要点如下:(1)精细化管理系统架构的设计。采用领域驱动的设计,分为基础设施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交互层。通过ORM框架、WebService等标准协议进行封装,主要实现4个业务功能和5个系统功能,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实现,应用了尽可能多的响应式设计方式,实现了不同平台无痛访问。(2)工作流管理系统和统一消息平台的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包含工作流定义、工作流引擎、工作流管理和监控三大部分,能够支持大并发用户、海量数据处理,能够支持异构系统流程整合,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抽象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组成部件和接口,为实现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提供公共的基础。统一消息平台为用户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消息传输通道,提供与其他系统集成的接口,待办提醒、订阅信息、通知等消息,可以通过统一消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多种客户端,包括协作客户端、邮箱、手机等。(3)领域模型设计。制定了业务系统领域模型主要功能目标,设计了业务系统领域模型的逻辑、主要的业务系统领域模型和业务系统领域模型与其他数据环境的关系。设计了主题领域模型的信息加工模型和主要的主题领域模型,阐述了主题领域模型与其他领域模型的关系。在系统测试阶段,选取了系统主要功能用例375个,全部测试通过,可准确完成用户操作。系统性能的测试方面,当平台中并发的用户大于100的时候,平台操作反应时长少于5秒,并且平台里面资源的使用比率少于65%,通过测试论证了该系统的各项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目前系统已接入13个职能部门、3个街道和3个国有企业,处理各类案件65000余件,显着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使市民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王平[7](2014)在《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节约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和应用基于工作流的管理系统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刚性需求。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员工间协同、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有助于人员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工作流程执行过程的监控。用于开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软件的广阔的市场需求,使得各种软件开发公司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软件产品。但在研发这些软件时,由于工作人员流动大,且工作协调制度不完善,导致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长、复用性不高、灵活性差等问题大量存在。现在软件开发技术中的组件技术是研究的热点,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可以显着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效率,大大缩短提交上市周期,便于软件后期的维护。因此本文以实际应用的风能公司运维管理系统项目为实践背景,研究探讨基于组件技术的工作流定义工具,它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效能。本文研究分析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流程定义的元模型和建模方法以及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设计了基于组件的集成工作流定义工具,实现流程定义相关的各种模型的可视化管理,有效的简化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课题构建了一个基于增强型活动网络图的工作流过程定义模型,通过添加“状态”和“条件”属性,提高其对企业复杂业务流程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效的弥补了基本活动流程图建模方法在实际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与流程模型相关联的组织机构模型、权限模型和表单模型。最终基于.NET框架实现了相关的模块组件,并在此基础上组装实现了C/S模式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结合相应的工作流引擎和B/S模式的协同办公平台搭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并通过系统的运行测试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侯堃[8](2012)在《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企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不断扩展,企业的业务流程日趋复杂,呈现出流程规模大、易变动、涉及部门多、业务参与者跨企业、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等特点,这就要求工作流管理系统需要支持异构环境、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且能满足高并发的业务需求。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耦合程度高、灵活性差、智能性弱,已不能满足当今企业业务流程的需求。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和智能性,将Agent技术应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中,利用Agent自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等特征,实现一个支持异构环境、稳定性高、具有较灵活流程配置能力和较强流程处理能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目前,将Agent技术应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研究虽较为广泛,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诸如工作流模型描述不够充分、映射机制不够完善、系统结构划分不够合理、实际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Agent-WfMS)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具体工作内容如下:第一,对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具有五个层次的系统结构,包括流程建模层、流程解析层、业务执行层、组织结构管理层和基础信息管理层,给出了每个层次的功能,描述了组成系统的流程定义Agent、流程解析Agent、过程执行Agent、组织结构Agent、基础信息Agent、数据Agent和资源Agent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第二,提出了一个基于AOV网和ECA规则的工作流模型(WfM-AOV&ECA),给出了模型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包括WfM-AOV&ECA的三元组定义、活动的十元组定义等,并将模型应用于Agent-WfMS系统中,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第三,设计实现了Agent-WfMS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ECA规则解析机制、WfM-AOV&ECA模型映射机制、任务分配机制等;第四,基于JADE平台和Agent开发技术,实现了一个具有业务流程可视化建模、流程执行与监控等功能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某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本文提出的WfM-AOV&ECA模型提高了对工作流图、工作流图中活动、活动间时序关系及迁移规则等的描述能力;设计的系统层次结构和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可作为同类系统设计的参考;开发的Agent-WfMS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灵活性和一定的智能性,应用于某企业的项目管理中,达到了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各部门协同工作等目的;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开发技术可用于同类系统的开发,系统本身也具有较高复用性,可在做小范围的调整后,应用到其它领域的业务流程管理中。
王海杰[9](2011)在《基于组织机构的工作流建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事业单位彼此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改变传统的低效缓慢的工作模式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种社会需要下,工作流技术应运而生,使企事业单位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办公来提高效率成为可能。经过不断的发展,工作流技术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实现和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要包括过程定义工具,工作流服务执行,客户端和管理平台。模型建立工具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定义是整个工作流程的起点,能否快速有效的建立正确的模型至关重要。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工作流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过程建模方法。大部分工作流建模是基于任务的,主要描述任务及其执行的时间逻辑,但是对于描述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角色所执行活动的整体概念比较弱。本文扩展了传统的组织机构模型,实现了组织机构的可视化定义,给出了一种基于组织机构的工作流过程定义方法,该方法把组织机构中角色与职责关联起来,把职责变为具体的任务集合,以组织机构的人员为基本要素进行建模,具有基于活动网络图建模方法简单、直观便于理解的优点,并且可以清楚地描述组织机构中人员的主要活动及与其他角色的交互,在过程定义时不需要不断查找组织机构表,从而减少了过程定义的建立时间,降低了模型建立的难度,增加了过程模型的健壮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组织机构的工作流定义工具OBWFDT,扩展了传统的组织机构模型,以组织机构中的人员为基本要素进行过程定义。为了便于与其他的工作流系统进行互协作,实现了流程定义信息与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提出的XPDL格式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实现了组织机构的可视化定义,以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VG)技术来显示界面,保证在网络环境下的流畅的通信,最后本文通过实例展示了流程定义工具的有效性。
汤象峰[10](2010)在《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工作流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它广泛应用在业务流程管理领域。工作流是专门为实现流程自动化有效管理的信息技术,它能够对实际应用中的业务流程进行抽象,专注于流程处理。一些情况下,在进行流定义时,工作流程不能完全确定。工作流中的任务对应的任务参与者在流程定义时难以确定或者不需要确定,工作流执行时对任务动态指定执行者,这就产生了动态工作流。动态工作流能够实现灵活的业务逻辑,快速响应具体业务流程变化。本文从工作流中的组织/用户模型入手,重点分析任务与任务执行者关系,详细讨论工作流中涉及到的组织结构,将RBAC模型进行扩展,并应用在工作流系统中的用户授权,产生了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对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给出了系统架构,并对系统组件做了具体探讨,然后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很好的应用。首先,分析和研究工作流技术。本文分析了工作流和工作流管理系统,讨论了工作流原理。重点讨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和体系结构,对主要组成部件做了深入剖析,阐述了工作运行机制。对RBAC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工作流特征进行了扩展。从访问控制入手,重点讨论访问控制策略,主要讨论基本RBAC模型。在RBAC基本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工作流组织/用户模型的特点,对RBAC进行了向上和向下扩展,给出了扩展模型。然后,重点探讨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本文详细分析工作流系统的动态性,给出了动态工作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深入讨论工作流中的任务和任务执行者、组织结构,委托授权机制;采用RBAC模型实现组织/用户管理,给出了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总体架构、用例、运行过程,采用B/S模式和三层架构思想给出了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将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划分为两个主要组件:工作流组件和RBAC权限管理组件,利用开源工作流引擎JBPM实现工作流组件,重点分析了JBPM如何实现工作流系统;对RBAC权限管理组件,给出了组件中的数据模型,采用XML技术对权限资源进行动态配置。最后,结合实际项目实现工作流系统,将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理论应用在湖北移动网络分析系统中。重点对系统中的工单处理模块和RBAC权限管理模块进行介绍。
二、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服务与智能合约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工作流相关技术概述 |
2.1.1 工作流技术 |
2.1.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1.3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 基于EPC的流程模型建模方法概述 |
2.3 区块链技术概述 |
2.3.1 链式区块存储 |
2.3.2 Merkle树 |
2.3.3 共识机制 |
2.3.4 智能合约 |
2.4 超级账本Hyperledger技术概述 |
2.4.1 Hyperledger Fabric |
2.4.2 Hyperledger Fabric CA |
2.5 发布订阅系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事件驱动流程引擎关键技术研究 |
3.1 事件驱动流程引擎设计原理 |
3.1.1 研究动机 |
3.1.2 基于事件驱动的流程模型分解 |
3.1.3 事件消息驱动机制 |
3.1.4 流程实例节点状态设计 |
3.1.5 流程实例节点状态变迁 |
3.2 复杂逻辑事件关系的构建及计算 |
3.2.1 逻辑事件表达式构建 |
3.2.2 逻辑事件表达式更新计算 |
3.3 集成智能合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4.1.2 流程模型建模需求分析 |
4.1.3 工作流引擎需求分析 |
4.1.4 后台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设计 |
4.2.1 流程模型建模模块设计 |
4.2.2 工作流引擎模块设计 |
4.2.3 后台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
4.2.4 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
4.3 系统实现 |
4.3.1 流程模型建模实现 |
4.3.2 工作流引擎实现 |
4.3.3 后台管理系统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环境 |
5.2 系统测试 |
5.2.1 流程模型建模测试 |
5.2.2 工作流引擎测试 |
5.2.3 后台管理系统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各部分结构 |
2 相关研究及技术发展现状 |
2.1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1.1 国外硕士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1.2 国内硕士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2 研究生招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硕士招生信息化理论研究 |
2.2.2 研究生招生系统研究现状 |
2.3 工作流引擎发展现状 |
2.3.1 工作流及工作流引擎 |
2.3.2 第三方工作流引擎Activiti |
2.4 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2.4.1 软件开发方法与模式 |
2.4.2 前端技术和框架 |
2.4.3 后端技术及框架 |
2.4.4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3 研招系统工作流引擎的研究 |
3.1 工作流引擎主要技术路线 |
3.2 工作流引擎工作与实现原理 |
3.2.1 数据管理 |
3.2.2 流程解析 |
3.2.3 流程实例化及流转 |
3.3 BPMN标准 |
3.3.1 BPMN标记语言 |
3.3.2 BPMN的存储、交换和执行 |
3.4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建模 |
3.4.1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 |
3.4.2 硕士研究生招生审核流程建模及存储 |
3.4.3 工作流引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招生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4.1.2 功能模块分析 |
4.1.3 非功能性需求 |
4.2 系统概要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3.1 基础信息模块 |
4.3.2 学生模块 |
4.3.3 审核模块 |
4.3.4 复试模块 |
4.3.5 系统管理模块 |
4.3.6 用户模块 |
4.4 基于数据的权限控制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逻辑设计 |
4.5.2 物理设计 |
4.5.3 数据表设计结果示例 |
4.6 前端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代码文件及其含义 |
5.3 用户模块 |
5.3.1 登录 |
5.3.2 注销 |
5.4 基础信息模块 |
5.4.1 导入数据文件 |
5.4.2 设置各级负责人 |
5.4.3 录入初试国家分数线 |
5.4.4 调剂缺额管理 |
5.5 学生模块 |
5.5.1 调剂生注册 |
5.5.2 调剂生填写基础信息 |
5.5.3 查看学生详细信息 |
5.5.4 学生查看审核进度 |
5.5.5 教师查看学生列表 |
5.6 审核模块 |
5.6.1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5.6.2 审核流程管理 |
5.6.3 审核学生 |
5.6.4 拟录取学生导师分配 |
5.7 复试模块 |
5.7.1 复试成绩管理 |
5.7.2 学生及教师查看复试成绩 |
5.8 系统管理模块 |
5.8.1 短信与邮件定向发送 |
5.8.2 数据备份与清除 |
5.9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目标与方法 |
6.1.1 测试目标 |
6.1.2 测试方法 |
6.2 功能测试实例 |
6.2.1 测试环境 |
6.2.2 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结果展示 |
6.2.3 测试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3)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作流的时间研究现状 |
1.2.2 工作流的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
1.2.3 工作流产品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工作流相关理论 |
2.1.1 工作流介绍 |
2.1.2 WfMC模型与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 时间资源约束下的工作流相关模型 |
2.2.1 双重约束下的工作流模型介绍 |
2.2.2 R/NT_ WF_Net模型介绍 |
2.3 BPMN建模语言相关理论与技术 |
2.3.1 BPMN流程建模语言与规范 |
2.3.2 BPMN.js流程设计器介绍 |
2.4 Viewflow工作流开源库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3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时间资源约束处理的扩展 |
3.1 BPMN流程建模语言的扩展 |
3.1.1 业务流程中的时间约束分类 |
3.1.2 BPMN的时间建模扩展 |
3.1.3 时间资源约束下的流程建模实例 |
3.2 BPMN.js流程设计器的扩展 |
3.2.1 BPMN.js结构扩展说明 |
3.2.2 渲染器扩展 |
3.2.3 属性面板扩展 |
3.3 资源约束下的工作流时间分析方法 |
3.3.1 R/NT_WF_G模型图及其构建算法 |
3.3.2 资源约束下的任务时间属性计算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功能性需求 |
4.1.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4.1.3 系统用户与角色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2 系统架构设计 |
4.2.3 系统设计时序图 |
4.2.4 系统设计类图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4.3.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4.4 工作流详细运行过程设计 |
4.4.1 流程定义与解析 |
4.4.2 时间计算与时间约束检查 |
4.4.3 流程执行与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5 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
5.2 实验示例流程 |
5.3 系统运行界面 |
5.3.1 流程建模与定义 |
5.3.2 流程管理与监控 |
5.3.3 工单办理与运转 |
5.3.4 组织机构与角色权限管理 |
5.4 系统功能测试 |
5.5 TRFlow与其他工作流产品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工作流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人事管理系统发展历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作流技术概述 |
2.1 工作流 |
2.1.1 工作流定义 |
2.1.2 工作流相关定义 |
2.2 工作流引擎 |
2.3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4 工作流管理系统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工作流的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1.1 基础数据 |
3.1.2 公开招聘 |
3.1.3 人员管理 |
3.1.4 工资管理 |
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 系统权限分析 |
3.4 系统实现目标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模型设计 |
4.1 工作流建模方法 |
4.1.1 子流程建模 |
4.1.2 循环审批建模 |
4.1.3 循环组合工作流建模 |
4.2 公开招聘业务流程与建模分析 |
4.3 员工管理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4.3.1 系统内交流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4.3.2 跨系统交流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4.3.3 奖惩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4.3.4 离职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4.3.5 年度考核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4.4 工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
5.2 用户交互层设计与实现 |
5.2.1 界面总体设计与实现 |
5.2.2 菜单栏模块设计与实现 |
5.2.3 标题栏模块设计与实现 |
5.2.4 页面展示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 业务逻辑层的设计与实现 |
5.3.1 总体设计与实现 |
5.3.2 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
5.3.3 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5.3.4 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 数据访问层的设计与实现 |
5.4.1 总体设计与实现 |
5.4.2 数据访问层详细实现 |
5.5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5.5.1 E-R图分析 |
5.5.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5.5.3 数据库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运行展示 |
6.1 主界面运行展示 |
6.2 基础数据运行展示 |
6.2.1 机构管理运行展示 |
6.2.2 岗位管理运行展示 |
6.2.3 员工管理运行展示 |
6.3 公开招聘运行展示 |
6.3.1 招聘计划运行展示 |
6.3.2 招聘报名运行展示 |
6.3.3 招聘笔试运行展示 |
6.3.4 招聘定岗运行展示 |
6.4 招聘计划流程运行展示 |
6.5 角色权限运行展示 |
6.6 系统配置运行展示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动态需求的工作流引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工作流引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定义 |
2.1.2 工作流模型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 工作流引擎 |
2.4 Spring MVC介绍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基于动态需求的工作流引擎 |
3.1 基于动态需求的工作流引擎模型 |
3.1.1 分层框架 |
3.1.2 跨主体模型 |
3.2 基于多准则的自动任务分配策略 |
3.2.1 任务分配准则 |
3.2.2 基于多准则的自动任务分配 |
3.3 基于多处理人的任务回退方案 |
3.3.1 需求分析 |
3.3.2 任务回退解决方案 |
3.4 基于RBAC的权限控制模型 |
3.5 基于数据表解析的动态表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作流引擎在计量平台中的应用 |
4.1 计量平台架构 |
4.1.1 需求分析 |
4.1.2 概要设计 |
4.2 新方案在计量平台中的应用 |
4.2.1 计量平台中的任务分配应用 |
4.2.2 计量平台中的任务回退方案 |
4.2.3 计量平台中的权限控制和动态表单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流引擎的应用结果分析 |
5.1 定性分析 |
5.2 定量分析 |
5.2.1 系统测试结果 |
5.2.2 吞吐量及响应时间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国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 |
1.2.2 国内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系统的相关技术 |
2.1 混合架构 |
2.2 Java语言 |
2.3 领域驱动设计 |
2.4 地理信息系统(GIS)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背景分析 |
3.2 功能需求 |
3.3 系统用户用例分析 |
3.4 系统的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概要设计 |
4.2 技术架构设计 |
4.3 业务功能模块的设计 |
4.3.1 人口基础信息管理 |
4.3.2 城市民事功能 |
4.3.3 平安建设功能 |
4.3.4 人员布置管理 |
4.3.5 辅助应用管理 |
4.3.6 地理信息管理 |
4.4 系统管理功能的设计 |
4.4.1 机构用户管理 |
4.4.2 资源管理 |
4.4.3 授权管理 |
4.4.4 工作流管理 |
4.4.5 统一消息管理 |
4.5 领域模型的设计 |
4.5.1 领域模型架构设计 |
4.5.2 业务领域模型设计 |
4.5.3 主题领域模型设计 |
4.6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4.6.1 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 |
4.6.2 居民信息管理的实现 |
4.6.3 平安建设管理的实现 |
4.6.4 辅助应用管理的实现 |
4.6.5 地理信息管理的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的测试 |
5.1 系统的测试方法 |
5.2 功能测试用例 |
5.3 性能测试用例 |
5.4 测试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作流技术发展现状 |
1.2.2 工作流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研究基础 |
2.1 工作流基本理论概述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
2.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 |
2.3 工作流过程建模基础 |
2.3.1 元模型 |
2.3.2 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
2.3.3 XML 和 XPDL |
2.4 组件技术概述 |
2.5 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开发环境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的设计 |
3.1 工作流定义工具的结构设计 |
3.1.1 工作流管理系统 |
3.1.2 过程定义工具设计原则 |
3.1.3 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体系结构设计 |
3.1.4 工作流定义工具的组件层次体系机构 |
3.2 工作流定义工具中的相关模型设计 |
3.2.1 过程模型设计原则 |
3.2.2 过程模型 |
3.2.3 组织模型 |
3.2.4 权限模型 |
3.2.5 表单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的实现 |
4.1 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的整体设计 |
4.1.1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 |
4.1.2 工作流定义工具的功能模块 |
4.2 工作流定义工具的实现 |
4.2.1 组织机构管理模块的实现 |
4.2.2 权限管理模块的实现 |
4.2.3 流程管理模块的实现 |
4.2.4 数据访问控制组件的实现 |
4.2.5 工作流定义工具的组装实现 |
4.3 应用实例 |
4.4 实例运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于 Agent 的工作流管理相关技术研究 |
2.1 Agent 技术 |
2.1.1 Agent 定义和特征 |
2.1.2 Agent 基本体系结构 |
2.1.3 Agent 通信 |
2.1.4 多 Agent 系统 |
2.2 工作流技术 |
2.2.1 工作流定义 |
2.2.2 相关术语 |
2.2.3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2.4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 Agent 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设计目标 |
3.1.2 功能分析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相关理论 |
3.2.2 层次结构设计 |
3.2.3 体系结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 AOV 网和 ECA 规则的工作流模型设计 |
4.1 AOV 网和 ECA 规则 |
4.1.1 AOV 网 |
4.1.2 ECA 规则 |
4.2 WfM-AOV&ECA 模型定义与应用 |
4.2.1 模型定义 |
4.2.2 模型在 Agent-WfMS 系统中的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Agnet-WfMS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5.1 ECA 规则解析机制 |
5.2 WfM-AOV&ECA 模型映射机制 |
5.3 任务分配机制 |
5.4 活动状态转换机制 |
5.5 预警提醒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Agent-WfMS 系统开发与实现 |
6.1 系统开发 |
6.1.1 开发环境 |
6.1.2 JADE 平台 |
6.1.3 Agent 与 JSP/Servlet 的集成 |
6.1.4 开发思路 |
6.2 系统实现 |
6.2.1 工作流可视化建模 |
6.2.2 活动及子任务定义 |
6.2.3 活动迁移规则定义 |
6.2.4 任务分配规则定义 |
6.2.5 预警提醒定义 |
6.2.6 工作流的执行与监控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9)基于组织机构的工作流建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1.5 论文的组织框架 |
2 工作流与工作流过程模型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的发展历史 |
2.1.2 工作流的定义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 |
2.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职能 |
2.2.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类 |
2.2.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 |
2.3 工作流过程模型 |
2.3.1 工作流主要的建模方法 |
2.3.2 工作流定义语言 |
3 基于组织机构的工作流过程建模 |
3.1 工作流模型的概述 |
3.2 组织机构模型 |
3.2.1 组织机构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
3.2.2 组织机构模型与后台数据的转化 |
3.2.3 组织机构模型的实现 |
3.3 基于组织机构的过程模型 |
3.3.1 过程模型定义 |
3.3.2 过程的基本控制机构 |
3.3.3 过程模型推进规则 |
3.3.4 过程建模的约束和步骤 |
3.4 资源模型 |
4 OBWFDT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需求 |
4.1.1 系统背景 |
4.1.2 设计目标 |
4.2 系统设计 |
4.2.1 系统总体设计 |
4.2.2 B/S结构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的系统架构 |
4.3 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视图模块 |
4.3.2 数据模型 |
4.3.3 应用实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工作流概述 |
2.1 工作流的发展 |
2.2 工作流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
2.2.1 工作流的定义 |
2.2.2 工作流的相关概念 |
2.3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1 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 |
2.3.2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第3章 RBAC模型及其扩展 |
3.1 访问控制 |
3.1.1 访问控制的含义 |
3.1.2 访问控制策略 |
3.2 RBAC模型 |
3.2.1 RBAC0模型 |
3.2.2 RBAC1模型 |
3.2.3 RBAC2模型 |
3.2.4 RBAC3模型 |
3.3 扩展RBAC模型 |
第4章 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研究 |
4.1 动态工作流 |
4.1.1 任务和任务执行者 |
4.1.2 组织/用户结构模型 |
4.2 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 |
4.2.1 工作流中的委托授权 |
4.2.2 任务和任务权限 |
4.2.3 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总体设计 |
4.2.4 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技术框架 |
4.3 工作流服务组件 |
4.3.1 基于JBPM的工作流服务组件架构 |
4.3.2 基于JBPM工作流组件设计 |
4.4 RBAC用户权限管理组件 |
4.4.1 用户权限管理数据模型 |
4.4.2 基于XML的权限配置 |
第5章 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应用 |
5.1 项目背景 |
5.2 需求分析 |
5.3 设计思想和开发环境 |
5.4 故障工单模块 |
5.4.1 故障工单功能需求 |
5.4.2 故障工单模块软件架构 |
5.4.3 故障工单流程设计 |
5.4.4 故障工单处理模块界面 |
5.5 RBAC权限管理模块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
四、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服务与智能合约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刘美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贾婉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D]. 张兆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基于工作流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动态需求的工作流引擎研究[D]. 陈媛媛.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6]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刘秉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7]基于组件的工作流定义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 王平. 沈阳工业大学, 2014(02)
- [8]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D]. 侯堃. 北京工商大学, 2012(05)
- [9]基于组织机构的工作流建模的研究与实现[D]. 王海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 [10]基于RBAC的动态工作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汤象峰.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