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丽(贵州省晴隆县妇幼保健站贵州黔西南561400)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11-01
【摘要】目的研究对产妇实施新式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两组产妇分别实施新式剖宫产术和标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5±5.5min,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2.5±4.5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约为250.3±50ml,实验组约为201±30ml,对照组术后粘连73.2%,实验组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具有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标准子宫下段剖宫产临床观察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对母婴二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孕妇出现难产时正确的选择剖宫产术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产科医学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剖宫产术,以色列医生Mr.stark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改良,也就是新式剖宫产,手术安全快捷,本研究对新式剖宫产术与标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具体实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处2000-2011年间98例足月妊娠难产孕妇行新式剖宫产术(实验组),与50例行标准下段剖宫产术的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孕妇平均年龄27.5岁,孕周平均为40周,所有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等手术指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等指征。
1.2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取平卧位,开放静脉通道,保留尿管通畅,取耻骨联合上2+cm作一横弧形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入腹,钳夹膀胱腹膜反折,向两侧弧形剪开约12cm,钝性分离并下推膀胱充分暴露子宫下段,于子宫下段正中作一2cm大小横形切口,刺破羊膜,吸尽羊水,钝性弧形向两侧延长切口,娩出胎儿胎盘;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先后用干纱布及碘甘油涂擦宫腔,见无特殊,用1﹟微乔线锁边连续缝合子宫下段切口,逐层关腹,皮肤缝合2-3针。对照组采用标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3观察指标
盆腹腔粘连:进腹腔容易为无粘连;腹壁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粘连为轻度粘连;大网膜粘连于切口为中度粘连;膀胱与子宫粘连或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肠管与子宫粘连为重度粘连。
子宫切口愈合:子宫切口处瘢痕与子宫肌层均一致属于愈合良好;较正常肌层变薄为愈合不良;只有浆膜层、肌层及内膜裂开但不出血为窗式愈合;肌层及内膜裂开且有出血为不完全破裂;肌层及内膜浆膜层全裂为完全破裂。
2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0.5±5.5min,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2.5±4.5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约为250.3±50ml,实验组约为201±30ml,对照组术后粘连73.2%,实验组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术后疼痛的时间短、程度轻,一般很少肌肉注射镇痛剂,且肛门排气的时间和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子宫切口严重撕延和子宫血管损伤引起产时大出血;实验组住院3~5d,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共1例出院后因缝线不吸收而再次缝合。对照组常规术后7d拆线,其中2例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产褥病率的发生实验组为4.3%,对照组为9.7%,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讨论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剖宫产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母婴平安,减少并发症,实施手术前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麻醉条件等综合分析后决定最佳术式,术前全面了解孕妇分娩条件、胎儿大小、胎头位置高低及临产时间长短等情况,务必保证术前心中有数,术时处理得当及时。
新式剖宫产的优势:术中应用钝性分离,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组织的损伤,能够较为完整的保留两侧腹壁皮下脂肪中的浅层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为术后血液循环的通畅提供保障;腹部横切口与身体人体躯干轴线垂直,切口张力小,与腹壁皮纹一致,瘢痕较浅,切口愈合情况理想;肌层切口上下缘厚度一致,在缝合皮肤时要注意用左手压合切口,使之恢复切开前的生理解剖位置再缝合,这样有利于切口在生理解剖复位,术后易于愈合;缝合子宫时不需要将子宫取出腹腔外,减少术中的牵拉不适,简化手术操作;切口疼痛较轻,很少使用镇痛药物,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早,术后排气早,恢复较快,乳汁分泌正常。新式剖宫产手术方法简便,便于学习,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亚君.改良新式剖宫产术29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35).
[2]朱大萍.剖宫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7).
[3]周顺清.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