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小城镇过境交通优化分析

西部小城镇过境交通优化分析

吴媛媛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当前,小城镇交通系统是一个庞杂的课题,而交通系统中的过境交通与城镇发展息息相关,且不能忽视。本文主要以西部山区小城镇为立足点,研究在地域环境中小城镇过境交通的现状并归纳出现有的乡镇道路模式。分析其利弊关系,提出优化路径,总结真正适合小城镇发展的过境道路交通模式。

关键词:西部小城镇;过境交通;优化策略

小城镇过境交通是不以本城镇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镇的交通流。但是,由于自然地形或者其他历史原因目前有很多地区的小城镇对外交通穿镇而过。随着近几年小城镇快速的发展,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过境交通与小城镇用地布局及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这种矛盾的出现将给小城镇本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1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所研究的是秦岭河谷型西部乡镇,其大部分乡镇是沿过境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过境交通成为乡镇交通运输的通道,同时也承担着镇区街道的双重职能。

本研究调研了位于天水市的数10个乡镇。整个研究区呈“带状-组团状”分布,代表着我国河谷型城市的空间形态,形成“两山夹一川”的河谷地形。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2道路交通系统与小城镇空间布局

2.1道路与城镇模式

通过调研小城镇目前的道路交通系统,发现城镇的道路主要为过境路,具体形态有以下几种模式:过境路贯穿镇区,大多河谷型小城镇的发展依托于过境路,穿镇而过的“马路经济”,这种形态易造成交通与镇区相互干扰,但也不可盲目的改变过境路的位置,所以对交通量不大的城镇可以适当拓宽道路路面,增加道路功能。过境路沿镇区边缘经过,过境路绕小城镇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过境路为国道;另一种过境路为高速公路。

2.2小城镇道路系统布局方式

镇区道路过境方式根据过境道路穿镇方式与城镇用地规模可划分为棋盘式、带状、放射状、自由式、混合式。

棋盘式易于辨识、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感较好,有利于城镇用地合理划分和建筑布置。带状是城镇发展有效的利用了现状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其土地利用布局主要沿交通轴线方向延伸。放射状有利于镇区中心的吸引力,保持镇中心繁荣。自由式为了结合地形的变化将路线形成曲折多变的几何图案,交通道路依山就势,较好的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

3过境交通对小城镇发展的积极作用

小城镇围绕过境交通发展,对于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依托产品集散发展的小城镇,越来越需要依靠优越的交通条件来维持。因此,小城镇可借力于过境交通来实现这一目的。小城镇依托过境交通发展,有效推动了小城镇与周边城镇的联系。小城镇围绕过境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了产品的流通。依托过境交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镇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业的发展,这对活跃小城镇的经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依托过境交通发展的小城镇,在发展初期由于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等)已建成,可节省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于城镇的建设开发。对于有着优越交通条件的小城镇来说,盲目的利用其交通优势去发展城镇也将面临着很多问题。

4秦岭河谷型地区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

(1)过境交通与小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干扰。过境的国道、省道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脉,是省市交通运输主干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必须保证它们的通畅、便捷。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建制镇90%以上是过境公路穿城而过的布局。在经过对河谷型地区小城镇调研发现,其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过境交通成为城镇主要的对外交通。早在其发展的最初期,机动化水平较低,过境公路穿镇而过为此类城镇带来了产业的繁荣,为城镇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以及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境公路穿镇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逐渐下降,过境交通与城镇用地布局的矛盾越显突出,这对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2)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就有着过境公路优势的城镇编制规划时,过于利用交通优势向其周边发展,并且过多把镇内商业、服务业等设施布置于过境交通干道两侧,沿路盲目建门面房,造成城镇商业及服务业盲目扩大,但由于城镇人流稀少,出现“有街无人”的现象。

(3)小城镇建设用地盲目地沿过境公路两侧发展,导致纵深不足,完善城镇内部路网的同时导致与对外交通干道交叉口过多,内部配套设施不能集中配置,给小城镇居民的日程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然而,小城镇沿过境公路呈带状发展后,这将大大增加了市政基础设施(电力、电讯、给排水管网)等的建设和维护费用,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给小城镇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5小城镇过境交通优化基本要求

对沿过境交通发展的小城镇编制规划时,规划设计人员的思想要有所转变,不应像对待大中型城市的规划一样,将过境交通完全与城区分离开。规划设计人员在规划过程中应深入调查、尊重现状,进行切实可靠的分析,预测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真正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1)对于上位规划已经确定的交通线路,在镇区总体规划编制时要对上位规划确定的线路进行落实,镇区道路网规划布局时要与其有机衔接,以促进小城镇的有机发展。然而,对于尚在规划之中但未经确定的交通线路,规划设计人员需要统筹考虑,从有利于小城镇多维度发展的方面提出镇区线路布局方案。

(2)构建合理的城镇布局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充分分析交通需求源,确保规划使其分布实现最优。用地条件和资金条件充足的小城镇,可考虑外迁过境公路或者将过境公路高架通过镇区的方式优化交通。这种方法可将对外交通和城镇内部交通彻底分离,但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对于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的城镇,可利用在过境公路两侧设置辅道的方法优化城镇交通,这种方法在道路交叉口处尽量让主道下穿,保证城镇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互不干扰。

(3)对小城镇受过境交通干扰的问题,道路系统规划应依据交通流量及城镇规模,在规划过境交通道路断面时,要留有足够的弹性,并在过境交通道路两侧设立辅道,尽可能减少交通干扰。

同时,为了减少交通干扰问题,规划需减少小城镇内部道路与过境道路形成过多的交叉口,在必要交叉口处设立红绿灯等设施,长远可设过街天桥。大型公共服务建筑在沿过境道路规划布置时,主出入口尽量不要朝向过境道路,如出入口必须设在过境道路上时,规划则应预留好缓冲场地和停车场。

(4)小城镇用地规模较城市而言较小,人们日常出行距离较短。因此,应该大力鼓励小城镇居民日常使用自行车或步行出行方式,并在编制规划时提出增设自行车和步道慢行系统。小城镇中的公共交通一般是作为镇—村、镇—镇、镇—县之间联系所用,属于远距离出行方式,但也需要合理发展城镇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网。另外,调研发现摩托车出行方式在各个城镇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其产生的噪声、废气对环境污染较大,事故发生率也较高,这需要严格限制摩托车出行,鼓励人们绿色出行。

6结语

小城镇过境交通与小城镇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基于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及背景,对西部秦岭河谷型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与上位规划衔接、外迁改造过境公路,到逐步完善城镇道路网络等方面提出小城镇过境交通优化方法,希望能对类似情况的小城镇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标签:;  ;  ;  

西部小城镇过境交通优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