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游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游记》,西游戏曲,刘全进瓜,隐逸之风
西游戏论文文献综述
车瑞[1](2019)在《西游戏·西游记·西游宝卷——“刘全进瓜”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游小说与戏曲、宝卷及民间说唱文学关系密切。作为《西游记》中常被忽略的"刘全进瓜"故事,与汉魏志怪小说、唐传奇具有内在关联,展现出人类对死亡的否定性思考。故事中张稍和李定的渔樵问答是刘全形象产生和发展的铺垫,也表现出吴承恩父子所追求的逍遥之乐和隐逸之风。刘全与李翠莲的结局表现出市井阶层的普遍俗欲与心理趋同,即与皇室结缘发迹变泰一劳永逸的俗世理想,而西游宝卷中则转为对宗教理念的阐发与劝善之功的凸显,既扩大西游传播的路径又丰富了西游接受史。(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4期)
赵毓龙,胡胜[2](2018)在《清代“西游戏”重构故事的独异性——以牛魔王家族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百回本时代的"西游戏"在重述故事时,不一定步武原着,而往往基于戏曲文本系统自身的艺术传统和经验轨迹,表现出异于小说案头经验的独立自足性。"牛魔王家族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清代戏曲作品对该故事的独异性重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重心偏移、承袭旧制、渲染局部和重新架构。而这是与戏曲的"曲本位"和"脚色制"等艺术成规以及世情化的时代审美风尚密不可分的。以往将这类戏曲作品笼统归入小说"影响"范畴,以百回本案头经验为准绳,作预设性判断的研究,是有失偏颇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何弦[3](2018)在《德彪西《游戏》与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与《春之祭》是着名舞蹈家、编舞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编导的两部舞剧,其配乐分别由德彪西与斯特拉文斯基担任。这两部舞剧在1913年5月先后首演,是两位作曲家在20世纪初的美学追求与创作特征的代表之作,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后人的创作道路。本文选取德彪西与斯特拉文斯基,这两位具有求新精神的作曲家。通过涉略舞蹈与戏剧相关知识、研究作曲家创作理念、深入分析作曲技法、探究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来比较研究两位作曲家在同一时期创作相同体裁(舞剧作品)的情况下所体现的不同创作理念和特征。本文的最终目的也是对现代音乐创作发展的一次溯源。(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8-04-04)
胡胜[4](2016)在《一“山”一世界——由两种《平顶山》剧本看宫廷与民间“西游戏”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清车王府藏曲本》所收民间昆腔折子戏《平顶山》,与张照所编《升平宝筏》丁集第二十至二十四出,同样演述百回本《西游记》(第叁十二至叁十五回)"平顶山逢魔"事。两者一为民间剧本,一为宫廷剧本,比勘之下,两剧相似度极高,但又同中有异,即情节结构相同,所用曲牌基本一致,但演唱内容及宾白多有差异,尤其是演出阵容、规模、舞台设置大为不同。通过对二者的审视可见,不同阶层的审美趣味决定了剧本文本的雅与俗;对剧本的依赖性决定了演员表演的自由度;不同的舞台设施,则为演员提供了不同的发挥空间,决定了不同的演出效果,这种差异是演员自身无法弥缝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唐大林[5](2015)在《德彪西《游戏》的音高结构逻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结构是一个由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诸多元素按照一定的逻辑法则建构起来的具有多维度的系统,其各结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了对其系统、深入地认知,研究者通常将构建结构的各元素进行分别观察。文章拟从德彪西的晚期作品——舞蹈交响诗《游戏》中音高元素的结构逻辑特点入手,通过对文本的音高形态及建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深入分析,将德彪西音乐创作观念中音高结构手法做一梳理与阐述,来探究该作品在音高结构逻辑形式上的特殊性及其结构生成与构建等方面的路径及意义。(本文来源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蕊芹,许勇强[6](2013)在《“西游戏”传播特征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游戏"传播研究中,学者往往夸大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对"西游戏"的影响。通过对历代"西游戏"文献的分析发现,在传播过程中,受小说影响"西游戏"剧目虽然呈阶段性演进,但剧本并未严守小说窠臼,而是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在传承选择上,因艺术特质相同,更倾向于向同题材戏曲剧本而非小说中吸收养份。而官方意志的介入,则使得戏曲改编完全沦为官方意识形态的载体。因此可以说与"西游故事"文本传播相并立,戏曲传播也具有自己独立的传播体系和传播特征。(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张净秋[7](2011)在《明代西游戏叙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西游戏,前辈学者已有涉猎,然多语焉不详。笔者以庋集之资料撰此叙录,期能有所增益。所述作品共10部,包括产生于元明时期,年代不可确考之作品。1《.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存。撰者阙名。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也是园书目》、《也是园藏书古今杂剧目录》、《今乐考证》、《曲录》(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1年08期)
竺洪波[8](2010)在《从“西游戏”到《西游记》——关于《西游记》戏曲阶段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论题的由来小说《西游记》在漫长的演进、发展中,受到戏曲艺术的培育、催生,这是公认的事实,然而,由于现存《西游记》戏曲作品相对稀少,主要代表作杨景贤《西游记》杂剧成就相对低下,故而对于这种培育和催生作用,也即《西游记》戏曲对(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陈霞,庞安超[9](2010)在《西游小说与西游戏在思想内涵上的渗透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游故事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大量的说唱文学将玄奘取经故事以及附会于其中的神异奇幻情节流播到民间,为取经故事的流布、演化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西游故事在小说与戏曲这两种体裁领域中不断地扭结发展,共同丰富和完善着取经故事的框架和思想内涵。对西游小说与西游戏在思想内涵上渗透互动进行比较研究,力求探索出西游故事发展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黄来明[10](2009)在《从童话美学视角探析现代“西游戏”的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僧取经故事"历代传播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之后,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西游戏"可谓是层出不穷。而本文所探讨的现代"西游戏"是指现代社会根据小说《西游记》的情(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09年07期)
西游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后百回本时代的"西游戏"在重述故事时,不一定步武原着,而往往基于戏曲文本系统自身的艺术传统和经验轨迹,表现出异于小说案头经验的独立自足性。"牛魔王家族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清代戏曲作品对该故事的独异性重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重心偏移、承袭旧制、渲染局部和重新架构。而这是与戏曲的"曲本位"和"脚色制"等艺术成规以及世情化的时代审美风尚密不可分的。以往将这类戏曲作品笼统归入小说"影响"范畴,以百回本案头经验为准绳,作预设性判断的研究,是有失偏颇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1].车瑞.西游戏·西游记·西游宝卷——“刘全进瓜”故事研究[J].戏剧之家.2019
[2].赵毓龙,胡胜.清代“西游戏”重构故事的独异性——以牛魔王家族故事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3].何弦.德彪西《游戏》与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比较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8
[4].胡胜.一“山”一世界——由两种《平顶山》剧本看宫廷与民间“西游戏”的差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5].唐大林.德彪西《游戏》的音高结构逻辑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
[6].李蕊芹,许勇强.“西游戏”传播特征论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张净秋.明代西游戏叙录[J].文艺评论.2011
[8].竺洪波.从“西游戏”到《西游记》——关于《西游记》戏曲阶段的再认识[J].戏曲研究.2010
[9].陈霞,庞安超.西游小说与西游戏在思想内涵上的渗透互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黄来明.从童话美学视角探析现代“西游戏”的魅力[J].戏剧文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