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到时论文-李稳,张元生,何斌

地震波到时论文-李稳,张元生,何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波到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震波到时,视出射角,联合定位

地震波到时论文文献综述

李稳,张元生,何斌[1](2009)在《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地震波到时和P波初动视出射角联合定位的新方法。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分析,显示该方法对震源深度分辨有较好的改善,从而提高了地震的定位精度。该方法适合于现代数字化地震观测定位,其地震定位结果对研究地震断层性质和断层的空间展布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稳[2](2009)在《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定位是指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准确的地震定位结果对地震活动性分析、震源机制求解及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等问题非常重要。地震定位精度除受台网分布、到时读数精度、速度模型准确性、可用定位震相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定位方法密切相关。研究地震定位方法是地震学中一个基本和常新的课题。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地震学家发展了多种定位方法,如交切法、Geiger法、SSH法、双差法等。这些定位方法侧重点不同,应用环境不同,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这些有利条件,在深入学习传统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联合利用地震波到时和视出射角参数进行地震定位的方法——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通过充分挖掘地震波所携带的丰富信息,增加独立的观测参数以减轻地震定位反问题的多解性是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提高地震定位结果中震源深度的精确度是本论文的创新点。针对EVT格式的波形数据,编写了专用的可视化波形处理分析软件,可确保求取视出射角参数的准确和高效。建立了联合定位方法的目标函数,使用蒙特卡洛法作为反演方法实现最优化计算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通过定位结果分析,证实了利用联合定位方法可以提高地震定位对震源深度的分辨,从而提高地震定位精度。联合定位结果所展现出的地震深度分布和地震空间分布能更有效地反映出发震断层的深部信息,更有利于对断层要素的研究勾画。地震定位精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增加对地震波视出射角、尤其是震中附近台站监测到的地震波视出射角的利用,提高地震定位精度,获取更准确的地震深度信息,对研究发震断层的性质及其空间展布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联合定位方法在现代数字化地震监测定位中具有广泛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期刊2009-06-25)

叶根喜,姜福兴,杨淑华[3](2008)在《时窗能量特征法拾取微地震波初始到时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地震(MS)波初始到时的自动拾取是MS监测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MS震源自动定位的技术难点.本文在MS震源定位结果反演与推断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类型MS波的到时点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并对不同时窗长度下能量特征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时窗移动范围和确定时窗长度自适应参数的具体方法,利用建立的MS波初始到时点特征的模式识别库,对拾取的到时进行模式归类、定量评价和匹配,提高了自动拾取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典型的信噪比高的MS波,到时自动拾取的结果与手工拾取的结果基本一致;对无量纲大振幅的MS波,到时自动拾取结果的可靠性要高于手工拾取,对信噪比低和到时点不清晰的MS波自动拾取的可靠性较低.(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宋晋东[4](2007)在《地震预警中地震波到时自动识别和震级快速估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手段之一,本文围绕地震预警中的震级快速估算开展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国内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现状以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2.在长短项比法识别震相的基础上,研究了应用线性拟合法由阈值触发点到时回推地震波真实到时的方法。有限地震记录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3.在详细介绍地震预警研究中常用的瞬时特征周期方法和平均周期方法估算地震震级的基础上,应用实际地震记录对两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周期方法优于瞬时特征周期方法、带通滤波后的估算结果比未滤波的估算结果更精确。4.在日本学者Odaka的B-Δ方法基础上,提出将平均周期作为一个参数引入到B-Δ方法中,从而发展了一种由幅值与周期联合估算震级的新方法。实际地震记录的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较原有方法提高了估算震级与实际震级间的拟合相关系数,降低了拟合标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震级处的饱和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07-06-01)

钟国平[5](1993)在《近场地震波最大反应到时的统计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地震反应谱的数值计算,以各种不同频率的最大反应到时为样本进行概率统计,给出了近场地震波不同频率的最大反应到时谱。为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抗震计算时持续时间的选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1993年01期)

地震波到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定位是指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准确的地震定位结果对地震活动性分析、震源机制求解及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等问题非常重要。地震定位精度除受台网分布、到时读数精度、速度模型准确性、可用定位震相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定位方法密切相关。研究地震定位方法是地震学中一个基本和常新的课题。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地震学家发展了多种定位方法,如交切法、Geiger法、SSH法、双差法等。这些定位方法侧重点不同,应用环境不同,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这些有利条件,在深入学习传统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联合利用地震波到时和视出射角参数进行地震定位的方法——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通过充分挖掘地震波所携带的丰富信息,增加独立的观测参数以减轻地震定位反问题的多解性是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提高地震定位结果中震源深度的精确度是本论文的创新点。针对EVT格式的波形数据,编写了专用的可视化波形处理分析软件,可确保求取视出射角参数的准确和高效。建立了联合定位方法的目标函数,使用蒙特卡洛法作为反演方法实现最优化计算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通过定位结果分析,证实了利用联合定位方法可以提高地震定位对震源深度的分辨,从而提高地震定位精度。联合定位结果所展现出的地震深度分布和地震空间分布能更有效地反映出发震断层的深部信息,更有利于对断层要素的研究勾画。地震定位精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增加对地震波视出射角、尤其是震中附近台站监测到的地震波视出射角的利用,提高地震定位精度,获取更准确的地震深度信息,对研究发震断层的性质及其空间展布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联合定位方法在现代数字化地震监测定位中具有广泛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波到时论文参考文献

[1].李稳,张元生,何斌.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9

[2].李稳.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9

[3].叶根喜,姜福兴,杨淑华.时窗能量特征法拾取微地震波初始到时的可行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

[4].宋晋东.地震预警中地震波到时自动识别和震级快速估算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

[5].钟国平.近场地震波最大反应到时的统计性研究[J].四川地震.1993

标签:;  ;  ;  

地震波到时论文-李稳,张元生,何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