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缓冲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本植物缓冲带,铜,铅,净化能力
植物缓冲带论文文献综述
孙昶,刘宏伟,龚丽芳,曹希鹏,沈海龙[1](2019)在《叁种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选择早熟禾(Poapretens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叁种草本植物在哈尔滨市某内河河段构建滨岸缓冲带试验样地。结果表明,以单种种植的方式构建的草本植物缓冲带均对重金属铜和铅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在叁种植物的生长各阶段,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重金属铜和铅始终保持最佳的净化效果;并且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4.75%和88.20%;对铅离子的径流、渗流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4.95%和96.13%;叁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铜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83.07 mg)>黑麦草(157.14 mg)>早熟禾(57.39 mg);叁种植物体内重金属铅总积累量由高到低为:紫花苜蓿(20.32 mg)>黑麦草(16.64 mg)>早熟禾(4.53 mg),紫花苜蓿对重金属铜和铅表现出较好的积累能力。因此,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净化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宋思铭[2](2018)在《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河岸缓冲带挺水植物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适应性、净化能力、景观性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从花叶芦竹、芦苇、美人蕉、千屈菜、水芹、水葱、菖蒲、香蒲、雨久花、黄花鸢尾、德国鸢尾、泽泻、再力花共13种有利于河岸带恢复和构建的挺水植物中,筛选出高度适宜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河岸缓冲带栽种的挺水植物,最终确定叶芦竹、美人蕉、千屈菜、德国鸢尾、再力花5种挺水植物为高度适宜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河岸缓冲带栽植的挺水植物。(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宋思铭,张亚梅,高青峰[3](2018)在《哈尔滨市河岸缓冲带挺水植物生长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地调查,选取了千屈菜、德国鸢尾、再力花、美人蕉、花叶芦竹共5种挺水植物,对其栽种后的成活率、生长周期、生长速率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成活率最大的为千屈菜,花期最长的为千屈菜,枯萎(凋落期)最短的为德国鸢尾和花叶芦竹,在相同的时间内花叶芦竹的植株生长率和根系生长率均大于另外4种植物,并建立了5种植物的植株高度和根系长度模型,分别为叁次曲线和二次曲线。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哈尔滨市挺水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河岸缓冲带的构建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9期)
佟斌,曾昭文,焉志远[4](2018)在《蚂蚁河河岸缓冲带湿地优势种植物群落构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蚂蚁河河岸缓冲带湿地生态调查划分3种湿地类型。调查各湿地类型的主要群落建群优势植物。通过人工培养水质净化试验,确定各种优势植物的氮磷吸收效果。进行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有效提高湿地群落生产力,增加对水体污染物吸收和阻控能力。(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杨帆,焉志远,韩辉,宫伟,刘赢男[5](2018)在《寒冷地区缓冲带植物筛选及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寒冷地区提高滨岸缓冲带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试验装置模拟缓冲带,选择东北地区常见耐寒植物早熟禾、白花叁叶草、紫羊茅,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农田径流水,进行不同草种、不同栽种方式以及不同坡度的缓冲带的净化效果试验研究。3种植物中白花叁叶草径流TN的去除率最高,早熟禾对渗流TN和径流渗流TP的去除率均最高;在不同的栽种方式下,叁种植物混栽对径流TN的去除率最高,两种植物混栽对渗流TN和径流渗流TP的去除率均最高;5%坡与35%的径流渗流去除率相差较小,可能与模拟试验坡长较短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熟禾或与其它植物搭配种植作为寒冷地区缓冲带较理想的植物。(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陈冬霞[6](2017)在《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城市内河滨岸缓冲带植物筛选及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内河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水资源的保护,使得大量的水资源被污染和浪费。城市内河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目前,如何修复城市被污染河流生态系统己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并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滨岸缓冲带水生态修复的一种手段,对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近年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对缓冲带的研究多集中在缓冲带对非点源污染的防治、坡度宽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和缓冲带的优化配置上,对植被选择和配置研究不够深入,而且所做的研究由主要集中在南方的水生植物上,对北方植物和陆生植物较少。本研究共分两部分,一部分为草本植物水培研究,研究黑麦草、紫花苜蓿、早熟禾对地表径流中氨氮、可溶性磷酸盐、COD、重金属(Cu、Cd、Pb)的去除效果;另一部分利用实验室的小型实验装置进行缓冲带不同植物配置研究,通过人工模拟地表径流,进行黑麦草、早熟禾、紫花苜蓿不同植被模式滨岸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氨氮、亚硝态氮、可溶性磷酸盐、COD、重金属(Cu、Cd、Pb)的净化效果研究。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草本植物对氨氮、可溶性磷酸盐、COD的去除效果不同。紫花苜蓿对氨氮的整体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 45.93%。黑麦草对可溶性磷酸盐和COD的整体平均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达到了 54.02%、56.52%。(2)不同草本植物重金属Cu、Cd、Pb的去除效果不同。对Cu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的强弱依次为:早熟禾>黑麦草>紫花苜蓿;对Cd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的强弱依次为:黑麦草>紫花苜蓿>早熟禾;对Pb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的强弱依次为紫花苜蓿>黑麦草>早熟禾。不同浓度下,植物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也不同。Cu的浓度越高,3种草本植物对Cu污染物的去除率越高,浓度越低,去除率相对也低;Cd的浓度越高,3种草本植物对Cd污染物的去除率就低,Cd的浓度高时,去除率相对较低;Pb的浓度高时,3种草本植物对Pb污染物的去除率就高,Pb的浓度低时,去除率相对也低。(3)不同植被配置的缓冲带对径流中氮、磷、COD的去除效果不同,且叁种混栽的去除率普遍高于两种混栽的缓冲带;不同植被模式缓冲带对渗流中氮、磷、COD的去除效果也不同,叁种混栽的去除率普遍高与两种混栽的缓冲带;同种植被模式缓冲带对径流中氮、磷、COD的去除效果随着水槽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随着缓冲带的去除效果受缓冲带宽度的影响。(4)叁种混栽的滨岸缓冲带对径流重金属Cu的去除效果随水槽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渗流中的Cu去除率普遍比1.5m径流处的去除率低,这是由于土壤中的溶解态的铜离子被淋洗出来进入了渗流中,从而导致渗流中Cu浓度增高;叁种混栽的滨岸缓冲带对径流重金属Cd的去除效果随水槽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渗流中的Cd去除率普遍比1.5 m径流处的去除率低;叁种混栽的滨岸缓冲带对径流重金属Pb的去除效果随水槽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渗流中的Pb去除率普遍比1.5m径流处的去除率高。(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马放,梁雄伟,王立,李哲,姜晓峰[7](2017)在《寒冷地区滨岸缓冲带植物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寒冷地区建立高效的滨岸缓冲带水体工程,选择早熟禾、高羊茅、3种本地耐寒性植物,研究剪股颖构建河流滨岸缓冲带植物的经济性、生长特性、光合作用及其对悬浮物、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经济性方面高羊茅与早熟禾差别不大,远低于剪股颖;在生长特性方面,早熟禾与高羊茅的表现相近,高羊茅略好,但比剪股颖表现优秀,早熟禾在净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比高羊茅及剪股颖出色;在面源污染物去除率方面,地表径流悬浮物的去除中,早熟禾表现突出;在溶解性磷与总氮的净化中,3种植物表现差异不大,早熟禾略有优势。综合比较各项指标,早熟禾可作为寒冷地区构建滨岸缓冲带较为理想的备选植物。(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赵斌,卢少勇,吴献花,黄季超,张治[8](2016)在《水生植物缓冲带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中氮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洱海入湖地表径流中,部分水质受到一定污染,但主要水质指标又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无法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相对于湖泊水体来讲,仍然为污染源,不经处理直接入湖又不能满足湖泊水质保护的要求,这部分总氮浓度、总磷浓度、COD_(Cr)浓度相对较低的入湖水称为"低污染水"~([1])。据白献宇等~([2])的研究,目前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期刊2016-04-22)
许嫚,刘晓收,刘清河,黄德铭,叶春[9](2014)在《太湖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太湖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区域内湿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进行了4次现场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12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4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8.4%,其次是硅藻门,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5.7%。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360.0×104~54627.4×104cells/L之间,从季节变化上来看,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浮游植物季节相似性指数在0.37~0.71之间,夏季和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小,春季和夏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大。优势度分析显示,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区域内湿地各个季节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3种以上,优势种种数较多且优势度不高,变化范围在0.02~0.06之间。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在0.85~1.58和0.14~0.29之间,表明调查期间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基于绿藻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的水质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域可能属于重富营养型,冬季为重度污染,春夏秋为中度污染。(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4年04期)
刘燕,夏品华,郑钧宁,张俊美,林陶[10](2014)在《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择适合喀斯特山区河岸带修复的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模式,构建了白花叁叶草、高羊茅、金叶女贞3种植物及其不同配置模式的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农田径流总氮(TN)、总磷(TP)、固体颗粒悬浮物(SS)的截留净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及配置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不同。混合草本(高羊茅+白花叁叶草)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9.35%和50.89%;混合草本+灌木(高羊茅+金叶女贞+白花叁叶草)对SS的截流效果明显,去除率为86.71%;高羊茅对SS、TN、TP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分别为72.33%、26.49%和26.98%。应加强河岸缓冲带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污染物的截留转化机理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植物缓冲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适应性、净化能力、景观性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从花叶芦竹、芦苇、美人蕉、千屈菜、水芹、水葱、菖蒲、香蒲、雨久花、黄花鸢尾、德国鸢尾、泽泻、再力花共13种有利于河岸带恢复和构建的挺水植物中,筛选出高度适宜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河岸缓冲带栽种的挺水植物,最终确定叶芦竹、美人蕉、千屈菜、德国鸢尾、再力花5种挺水植物为高度适宜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河岸缓冲带栽植的挺水植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缓冲带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昶,刘宏伟,龚丽芳,曹希鹏,沈海龙.叁种草本植物缓冲带对铜和铅面源污染的净化效果[J].土壤通报.2019
[2].宋思铭.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河岸缓冲带挺水植物筛选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
[3].宋思铭,张亚梅,高青峰.哈尔滨市河岸缓冲带挺水植物生长特性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
[4].佟斌,曾昭文,焉志远.蚂蚁河河岸缓冲带湿地优势种植物群落构建技术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
[5].杨帆,焉志远,韩辉,宫伟,刘赢男.寒冷地区缓冲带植物筛选及配置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
[6].陈冬霞.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城市内河滨岸缓冲带植物筛选及配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7].马放,梁雄伟,王立,李哲,姜晓峰.寒冷地区滨岸缓冲带植物筛选[J].环境保护科学.2017
[8].赵斌,卢少勇,吴献花,黄季超,张治.水生植物缓冲带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水中氮的净化效果[C].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2016
[9].许嫚,刘晓收,刘清河,黄德铭,叶春.太湖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季节变化[J].海洋湖沼通报.2014
[10].刘燕,夏品华,郑钧宁,张俊美,林陶.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