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差数据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密星历,拉格朗日插值,线性插值,卫星导航
非差数据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曹可劲,马恒超,朱银兵,李豹[1](2019)在《多项式插值算法处理GNSS精密钟差数据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格朗日等插值算法是处理GNSS精密钟差数据的常用方法,但通过实际计算发现,在目前卫星原子钟性能和钟差产品精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统多项式插值法并未比简单线性插值法更好,在分析其原因后,提出了基于对插值样本进行线性评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插值模型,才能更好提高GNSS精密钟差数插值精度。(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汪登辉[2](2017)在《GNSS地基增强系统非差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卫星定位是精密测绘、位置服务和未来智能导航等应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以RTK(Real-time Kinematic)和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技术为代表的GNSS载波定位技术可提供厘米级的位置信息,有效推进了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运行,Galileo、IRNSS等建设推进和GPS、GLONASS提升完善,卫星导航已进入多星座系统并存的崭新时代,强调定位过程的连续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已成为高精度GNSS定位技术的创新和变革的迫切需求,发展融合RTK和PPP优势,兼容全星座全频段的GNSS数据处理方法已成为卫星导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上述需求及问题,本文基于全星座全频段地基增强系统网络,致力于实现网络RTK、PPP增强的统一地基增强系统GNSS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从“星间站间差分组合”到“观测值域深度融合、全网状态空间误差估计”的技术转变创新,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1.发展了非差与差分等价处理理论与GNSS多频数据处理方法从GNSS原始观测值出发,定义了影响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各项时延偏差,建立了GNSS数据处理中的非差、差分及多频的统一数学模型表达,针对非差观测模型的秩亏问题,论证了引入基准实现待估参数去相关方法,并基于新的差分算子设计实现了非差和差分观测方程的等价变换。2.建立了接收机间时延偏差估计和多路径误差消除模型顾及模糊度的时不变特性,引入初始历元参考卫星模糊度基准,建立了站间单差滤波模型,基于零基线数据分析了不同接收机间、不同频率间、不同星座间的各项时延偏差的时域变化特性,为时延偏差的全网估计提供参数随机模型验证;基于残差结果采用小波降噪及傅里叶变换分析提取了多路径延迟值,验证了多路径延迟的时间、空间重复特性,并建立了多路径空间误差改正图实现了多径误差消除补偿,结果表明使用多路径模型可明显减弱多路径延迟对模糊度浮点偏差的影响,定位精度提升30%-45%。3.提出了基于非差非组合的单站大气误差提取和长基线模糊度解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站的实时非差大气估计算法,采用非差非组合模型,针对电离层延迟值建立单站电离层参数化模型,分离接收机端及卫星端硬件延迟偏差影响,并利用单、双频PPP用户验证了提取的非差大气误差精度。结果表明,分离的卫星硬件延迟产品精度大部分优于0.2ns,对于单频静态用户,30-40分钟平面定位精度可达到10cm以内;双频静态用户可以稳定保障10分钟内平面精度优于10厘米。同时,利用单站非差实数模糊度,通过加入IGS实时卫星钟差产品作为伪观测值,并增加卫星钟的随机游走和模糊度的时不变约束,验证了采用非差处理方法可达到同等甚至更优的双差模糊度固定效果,利用8条平均长度为150km的基线的基础模糊度固定进行统计,非差方法L1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为98.40%,且具有更为集中的浮点解偏差收敛效果。4.提出了全星座PPP-RTK整网数据处理新方法态空间误差估值模型,解决了全网待估参数秩亏问题,恢复了非差模糊度的整数特性,针对全星座全频段数据,在服务端,提出了附加ISB参数的全星座全网估计模型,建立了基于卫星钟差、星端载波偏差及非差电离层延迟的全网状完善了地基增强系统的服务体系。在用户端,提出了基于区域增强信息的用户端非差固定解滤波解算模型,通过弱化用户与区域基准站网的几何分布关系,实现了广域非差增强定位新模式,实验验证了各类偏差参数的时域变化特点,并基于不同精度的增强信息产品,分析了其对定位结果和模糊度精度的影响。5.整合上述算法研发了地基增强系统软件利用上述算法研究内容,开发了 GNSS网络服务地基增强系统软件EarthNet V3.0,引入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总线技术,采用多核心业务层实现软件的分布式处理,实现了基于PPP/RTK/RTD的各类增强信息统一播发。利用南京区域北斗叁频测试站点数据,通过对网内22km站点和网外99.8km的流动站解算验证了区域网网解产品的可靠性。单天统计结果表明,北斗叁频观测环境下附加大气约束可实现网内站点的非差单历元快速固定,动态条件下可实现平面1.76cm,高程2.22cm精度结果。对于网外站点,受限于增强产品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需1-2分钟以实现模糊度可靠固定,各历元平均定位精度为平面9.03cm,高程9.88cm。(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11-09)
王印彤,杨昕浩,辜声峰,郑福,施闯[3](2017)在《非差非组合数据处理中的电离层效应分析及参数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离层延迟是目前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应用的主要误差源。目前已有一些模型化或者随机的电离层延迟的参数化方法,但仅极少数探究了高精度电离层延迟参数化方法用于提高原始GNSS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基于傅里叶变换和随机游走分析,一种新的兼顾电离层结构特性和随机特性的模型被提出,并且利用2010年全球IGS跟踪站的数据验证了该模型模拟电离层延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7卫星导航增强技术》期刊2017-05-23)
苗元欣[4](2016)在《一个经典测量平差数据处理问题的解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对于控制点的计算等常常采用黑箱式进行,对于内部的很多公式原理往往模糊不清。本文中,作者针对测量平差问题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利用Excel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同时,在计算中,作者采用了不同的网形(测角网、测边网和边角网)进行了数据处理,通过结果验证,边角网的精度要高于其余两者。(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22期)
党金涛,郭东晓,李建文,张锦军[5](2015)在《多模GNSS非差精密定轨快速数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GS、MGEX和iGMAS的超大观测网数据,提出一种多模GNSS非差精密定轨的快速数据处理方法,分析超快速轨道产品的精度以及数据处理耗时。结果表明,4系统超快速轨道产品的数据处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由于解算时间缩短,给数据准备和下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全天的观测数据能够全部参与定轨解算,各系统的定轨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5年05期)
郭军武,邓荣成[6](2015)在《基于Visual C#语言的柴油机臂距差数据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曲轴臂距差与轴线状态关系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C#语言,以柴油机曲轴臂距差为研究对象,开发一个基于臂距差法的船舶主机曲轴轴线状态评估软件,软件实现了计算曲轴在垂直平面与水平平面内的臂距差值和绘制曲轴轴线状态图等功能,以便于轮机人员快速、准确而直观地判断船舶柴油机曲轴轴线状态。(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李海文,江思义,安仲文[7](2014)在《基于demy小波函数的GPS双差数据处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取GPS实验控制网观测数据中的原始载波信号,对提取的原始载波双差观测值采用demy小波函数进行小波分析,研究不同小波函数及阀值条件下小波去噪的效果。并在评价去噪效果指标均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的基础上加入平滑度指标,通过综合考虑叁种指标后得到的小波去除噪声后的数据,较好的提高了GPS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而提高了商用软件解算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4年10期)
崔阳,吕志平,陈正生,王宇谱,吕浩[8](2013)在《多核环境下的GNSS网平差数据并行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当前多核环境下多时段或者多测站的GNSS网平差数据处理所涉及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并行算法进行研究。分析GNSS网平差数据处理涉及的热点计算任务,提出基于分块理论的矩阵乘法运算、矩阵分解运算等数值计算并行方法,对比了单核和多核环境下的计算时间。通过多个算例验证多核并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利用.NET4.0框架下的Parallel Extensions实现相关并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大型GNSS网平差数据处理的多核并行计算能充分发挥多核体系带来的性能优势,极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GNSS数据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辜声峰[9](2013)在《多频GNSS非差非组合精密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BDS系统的运行服务、GPS与GLONASS系统的现代化,多导航系统(GPS、 GLONASS、Galileo、 BDS等)、多频率(两个以上)、多类型(P码、C码等)观测信号是GNSS系统发展的重要特征与优势。更为丰富的观测信号、更多类型的地面跟踪站网资源,需要相应的高精度数据处理理论方法作为支撑,才能充分发挥多频GNSS的优势。然而,现有以GPS双频观测为基础建立的高精度数据处理理论、算法模型以及软件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多系统多频高精度数据处理的需求,包括IGS组织在内的国内外研究机构都尚未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多系统多频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已成为卫星导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北斗系统是第一个提供服务的具有全星座叁频信号调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如何充分发挥叁频观测的优势,是提升北斗系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多系统多频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开展研究,不仅促进北斗系统的应用优势,同时将进一步发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理论方法的贡献。本文围绕实现融合各类导航系统、涵盖不同频率信号、兼顾多样化应用需求的高精度数据处理的研究目标。提出了采用非差非组合观测量的GNSS多频高精度数据处理理论,建立非差非组合卫星钟差与时延偏差处理方法、非差非组合电离层延迟处理方法、非差非组合整数模糊度固定方法。研制了多频GNSS数据处理软件,实现GPS/BDS多系统多频高精度数据处理应用。通过对信号时延偏差、钟差、电离层等网解处理分析以及单站定位精度比较,验证了非差非组合处理算法模型的灵活性与正确性。本文具体工作和主要贡献包括:1.从GNSS原始观测信号出发,提出定义信号特征性时延偏差,形成时间基准统一的非差非组合观测方程,建立了多频GNSS处理统一数学模型表达,论证通过参数转换与基准引入实现新模型的特定应用,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方法的普适性与灵活性。2.建立了非差非组合卫星钟差与时延偏差处理方法,针对非差非组合模型中钟差与时延参数相关性,提出了满足最小约束解的模型正则化方法,实现了钟差与时延偏差去相关。分析给出了不同频率观测值数据处理中钟差与时延偏差产品的组合应用方法。比较了基于传统无几何距离组合的硬件延迟估计以及基于无电离层组合的卫星钟差估计模型中隐含的基准条件,论证了其与本文最小约束解基准条件的兼容性。3.提出了非差非组合电离层延迟处理方法,该方法综合顾及电离层频间约束、时空变化约束以及电离层延迟先验改正信息,建立单站电离层参数化模型。基于空间统计学理论确定了单站电离层时空相关约束的水平梯度与随机模型,采用虚拟观测值形式引入先验电离层模型延迟改正量。从模型上论证了附加电离层先验信息的非差非组合模型是现有无电离层组合模型的扩展。结合精密单点定位算例分析,验证了新模型能显着提高单/双频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与无电离层组合算法相比,NEU方向精度提高分别为:单频47.8%、53.7%以及52.5%;双频:16.5%、13.9%以及16.8%;结合电离层建模算例分析,验证了中国陆态与省级CORS网电离层模型,与IGS全球电离层图比较,精度分别提高50.3%、70.7%。4.通过对非差非组合模型中UPD和模糊度参数解空间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处理策略的基准引入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获得了非差非组合模糊度。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将其转换为宽巷/窄巷模糊度以避免电离层残余误差对模糊度取整及UPD分离影响,推导了叁频/双频条件下非差非组合模糊度(UPD)与超宽巷/宽巷/窄巷模糊度(UPD)的相互转换关系。通过覆盖中国区域的GPS UPD估计与非差非组合模糊度固定算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其中相对于浮点解,固定解NEU方向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5.6%,8.6%以及11%。5.实现采用非差非组合数据处理模型的GPS、BDS实测数据处理应用,通过基于网解处理模式的未校正偏差估计、高精度卫星钟差解算、区域电离层建模以及基于单站处理模式的单/双/叁频浮点解、固定解算例分析,进一步比较验证了多频GNSS统一解算模型的优越性以及处理软件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10-01)
宋会杰,屈俐俐[10](2012)在《自适应Kalman滤波在钟差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Kalman滤波算法作为一种最优预测算法,在原子钟的钟差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自适应滤波是一种具有抑制滤波器发散作用的滤波方法,在算例中采用铯原子钟提供的钟差数据进行预报,结果表明,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同时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对奇异值无需处理的优点,将减少人为对数据处理过程的干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期刊2012-05-16)
非差数据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精度卫星定位是精密测绘、位置服务和未来智能导航等应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以RTK(Real-time Kinematic)和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技术为代表的GNSS载波定位技术可提供厘米级的位置信息,有效推进了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运行,Galileo、IRNSS等建设推进和GPS、GLONASS提升完善,卫星导航已进入多星座系统并存的崭新时代,强调定位过程的连续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已成为高精度GNSS定位技术的创新和变革的迫切需求,发展融合RTK和PPP优势,兼容全星座全频段的GNSS数据处理方法已成为卫星导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上述需求及问题,本文基于全星座全频段地基增强系统网络,致力于实现网络RTK、PPP增强的统一地基增强系统GNSS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从“星间站间差分组合”到“观测值域深度融合、全网状态空间误差估计”的技术转变创新,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1.发展了非差与差分等价处理理论与GNSS多频数据处理方法从GNSS原始观测值出发,定义了影响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各项时延偏差,建立了GNSS数据处理中的非差、差分及多频的统一数学模型表达,针对非差观测模型的秩亏问题,论证了引入基准实现待估参数去相关方法,并基于新的差分算子设计实现了非差和差分观测方程的等价变换。2.建立了接收机间时延偏差估计和多路径误差消除模型顾及模糊度的时不变特性,引入初始历元参考卫星模糊度基准,建立了站间单差滤波模型,基于零基线数据分析了不同接收机间、不同频率间、不同星座间的各项时延偏差的时域变化特性,为时延偏差的全网估计提供参数随机模型验证;基于残差结果采用小波降噪及傅里叶变换分析提取了多路径延迟值,验证了多路径延迟的时间、空间重复特性,并建立了多路径空间误差改正图实现了多径误差消除补偿,结果表明使用多路径模型可明显减弱多路径延迟对模糊度浮点偏差的影响,定位精度提升30%-45%。3.提出了基于非差非组合的单站大气误差提取和长基线模糊度解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站的实时非差大气估计算法,采用非差非组合模型,针对电离层延迟值建立单站电离层参数化模型,分离接收机端及卫星端硬件延迟偏差影响,并利用单、双频PPP用户验证了提取的非差大气误差精度。结果表明,分离的卫星硬件延迟产品精度大部分优于0.2ns,对于单频静态用户,30-40分钟平面定位精度可达到10cm以内;双频静态用户可以稳定保障10分钟内平面精度优于10厘米。同时,利用单站非差实数模糊度,通过加入IGS实时卫星钟差产品作为伪观测值,并增加卫星钟的随机游走和模糊度的时不变约束,验证了采用非差处理方法可达到同等甚至更优的双差模糊度固定效果,利用8条平均长度为150km的基线的基础模糊度固定进行统计,非差方法L1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为98.40%,且具有更为集中的浮点解偏差收敛效果。4.提出了全星座PPP-RTK整网数据处理新方法态空间误差估值模型,解决了全网待估参数秩亏问题,恢复了非差模糊度的整数特性,针对全星座全频段数据,在服务端,提出了附加ISB参数的全星座全网估计模型,建立了基于卫星钟差、星端载波偏差及非差电离层延迟的全网状完善了地基增强系统的服务体系。在用户端,提出了基于区域增强信息的用户端非差固定解滤波解算模型,通过弱化用户与区域基准站网的几何分布关系,实现了广域非差增强定位新模式,实验验证了各类偏差参数的时域变化特点,并基于不同精度的增强信息产品,分析了其对定位结果和模糊度精度的影响。5.整合上述算法研发了地基增强系统软件利用上述算法研究内容,开发了 GNSS网络服务地基增强系统软件EarthNet V3.0,引入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总线技术,采用多核心业务层实现软件的分布式处理,实现了基于PPP/RTK/RTD的各类增强信息统一播发。利用南京区域北斗叁频测试站点数据,通过对网内22km站点和网外99.8km的流动站解算验证了区域网网解产品的可靠性。单天统计结果表明,北斗叁频观测环境下附加大气约束可实现网内站点的非差单历元快速固定,动态条件下可实现平面1.76cm,高程2.22cm精度结果。对于网外站点,受限于增强产品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需1-2分钟以实现模糊度可靠固定,各历元平均定位精度为平面9.03cm,高程9.88c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差数据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曹可劲,马恒超,朱银兵,李豹.多项式插值算法处理GNSS精密钟差数据适应性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2].汪登辉.GNSS地基增强系统非差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7
[3].王印彤,杨昕浩,辜声峰,郑福,施闯.非差非组合数据处理中的电离层效应分析及参数化方法[C].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7卫星导航增强技术.2017
[4].苗元欣.一个经典测量平差数据处理问题的解算[J].科技视界.2016
[5].党金涛,郭东晓,李建文,张锦军.多模GNSS非差精密定轨快速数据处理方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
[6].郭军武,邓荣成.基于VisualC#语言的柴油机臂距差数据处理系统[J].舰船科学技术.2015
[7].李海文,江思义,安仲文.基于demy小波函数的GPS双差数据处理探讨[J].福建建材.2014
[8].崔阳,吕志平,陈正生,王宇谱,吕浩.多核环境下的GNSS网平差数据并行处理研究[J].测绘学报.2013
[9].辜声峰.多频GNSS非差非组合精密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3
[10].宋会杰,屈俐俐.自适应Kalman滤波在钟差数据处理中的应用[C].第叁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