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脑灌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脉弓离断,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护理配合
选择性脑灌注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谢庆,欧阳淑怡,陈思,黄晶[1](2018)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婴幼儿主动脉弓离断手术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30例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下主动脉弓离断矫治术患者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重建。手术组护士术前查阅相关文献及参与术前讨论,提前准备手术特殊器械及用物,术中做好温度管理与患儿皮肤护理,配合外科医生,术后安全转运患儿。结果 27例存活出院,3例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洗手护士应明确手术的解剖及流程,充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及用物,术中精准传递,配合术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巡回护士充分利用充气式暖风机做好温度管理,积极预防难免性压疮是本组手术护理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韶鹏,陈彤云,姜楠,陈庆良[2](2018)在《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中低温停循环在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中低温(鼻咽温度28℃)停循环下急诊行经典孙氏手术,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分析手术时间、停循环时间等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术中停循环时间(8.75±1.48)min,转机时间(153.25±15.27)min,阻断时间(94.62±12.24)min,手术时间(377.62±32.71)min。自体血回输(800.0±86.6)m L,未输注异体红细胞等成分血。1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典孙氏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可以明显缩短停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复苏时间短,神经系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刘畅,陈杨,朱悉煜,王东进[3](2017)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最小安全流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深低温停循环(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流量的选择,探讨选择性脑灌注流量的最小安全范围,从而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107例,全组患者均在DHCA+ASCP体外循环方式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和/或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病史被排除研究之外。根据术中不同的ASCP流量分为3 ml/(kg·min)小流量组(M组)、5 ml/(kg·min)低流量组(D组)。术中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仪连续监测DHCA+ASCP流量下5个时间点。分别为: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后(T2)、恢复循环10 min(T3)、开放升主动脉10 min(T4)和停体外循环后5 min(T5)。记录双侧局部大脑氧饱和度(r SO2)数值、静脉血乳酸含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无术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ASC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手术时间、转中最低温度、术中输血量、各个时间点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3、T4两个时间点r SO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M组低于D组(P<0.05)但M组的r SO2仍在安全范围内,可维持患者脑氧代谢,其余各时间点r S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二次开胸止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夹层行DHCA+ASCP,在一定时间内3~5ml/(kg·min)的脑灌注流量时r SO2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够为大脑提供足够的血流,满足大脑氧代谢所需,均能获得满意的脑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李芳,王儒蓉[4](2016)在《成人主动脉弓手术中脑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成人主动脉弓手术中的脑保护策略有由深低温停循环向中低温停循环的转变趋势,并且后者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本文主要对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作为成人主动脉弓手术中的脑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加以综述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广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我国成人主动脉弓手术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5](2016)在《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7例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施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SCP技术:年龄1个月~6岁,平均(12.1±8.1)个月,体质量3.5~23.0(5.7±4.9)kg,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等心内畸形5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右室双出口1例,合并肌部VSD同期行镶嵌治疗2例。术中体外循环采用弹簧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靠近无名动脉根部处插管,转流降温至肛温20~22℃,将动脉插管顺延置入无名动脉内进行SCP。结果全组患儿SCP时间为19~32(20.3±5.8)min,均顺利停体外循环,56例痊愈出院,临床中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征,死亡病例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无脑损伤证据。结论适当中低灌注流量、温度,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可以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陈健,曹辛,吴骏,洪伟,张鸿[6](2015)在《选择性脑灌注在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弓缩窄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较低,以往心胸外科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的方法,一期主动脉弓形成加心内畸形矫治术~[1],但此方法术后易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且与停循环的时间呈正相关~[2]。昆明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在2013-2015年在行一期主动脉弓形成加心内畸形矫治术的例婴幼儿应用SCP技术,减少或避免深低温停循环造成的术后脑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医药》期刊2015年06期)
程光存,严中亚,李建华,卢中,吴一军[7](2015)在《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Ⅰ型Standford A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急性Ⅰ型Standford A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者按照开始停循环的最低温度分为5组:A组(10例,鼻咽温16~18℃)、B组(10例,18~20℃)、C组(10例,20~22℃)、D组(10例,22~24℃)、E组(10例,24~26℃)。观察5组患者手术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出现1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患者放弃治疗,5例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4例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出院。50例患者中,49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各组开始选择性脑灌注鼻咽温和直肠温度如下:A组(17.1±1.8)℃、(20.5±1.2)℃;B组(18.9±3.1)℃、(22.4±1.2)℃;C组(21.2±1.1)℃、(24.4±1.9)℃;D组(23±1.2)℃、(26.2±1.8)℃;E组(25±1.1)℃、(27.2±1.7)℃。5组患者复温时间比较:体外循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72,P<0.05),5组患者术后1例PND发生率为2%,TND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3,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35,P>0.05)。结论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在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用于手术,可以明确减少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并未增加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在中低温下行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盛炜,陆江阳[8](2015)在《单/双侧选择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脑保护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USCP)和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B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主动脉弓替换术的24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脑灌注方式不同,分为USCP组(n=16)和BSCP组(n=8),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分别采用单泵单管(USCP组)或单泵双管(BSCP组)灌注进行脑保护。两组均于术前和术后行头颅CT检查。术中常规连续监测脑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的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术后早期死亡,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USCP组有3例出现TND,BSCP组1例出现TND;术前及术后两组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体外循环中各阶段两组脑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使用单泵单管行单侧选择性脑灌注操作简便、切实可行,能取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临床预后满意。(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刘子由,梁孟亚,陈光献,唐志贤,荣健[9](2015)在《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在猪深低温停循环模型中的脑保护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TLR4/NF-κB信号通路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脑损伤中的机制及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ACP)对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12只小猪随机分成18℃停循环组(D组,n=6)和18℃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组(S组,n=6),处理80 min。ELISA测定血清IL-6,荧光TUNEL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NF-κB蛋白,q 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TLR4 m RNA及蛋白。结果:S组血清IL-6水平在停循环末和实验终点明显低于D组(P<0.05)。凋亡指数和NF-κB蛋白表达在S组显着降低(P<0.05)。TLR4m RNA和NF-κB/P65蛋白在S组动物的表达较D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TLR4/NF-κB通路在DHCA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抑制TLR4/NF-κB通路表达可能是SACP的保护机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可作为DHCA脑保护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赵小宁[10](2015)在《选择性单侧与双侧脑灌注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矫治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致死性主动脉疾病[1],目前全球的发病率是2.95/100000,其中美国的发病率为0.2/100000~0,8/100000,发达国家平均年发病率为5/100万~10/100万。但这些数据仅仅是估计:由于这些数据来源于专业化的医疗机构,可能没有将那些入院前就已死亡的病例统计在内。一组尸检报告显示,大约只有15%的患者生前得到确诊[2]。近年来,随着我国诊断水平的提高,加上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发病率增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预期寿命延长等原因,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s(IRAD)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西方国家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3岁[3],而我国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整体较年轻。这是因为高血压和马方综合征是主动脉夹层的两个主要病因,而我国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均居世界首位[4]。目前临床上多采用De 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两种分类法[5],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更为常见,约占主动脉疾病的60%~70%,由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凶险,一旦确诊,均应采取紧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在发病48 h内的每小时病死率高达1%[6],即使发病早期及时得到了正确合理的诊疗,也会因各种潜在并发症而导致患者病死率较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技术复杂,手术死亡率仍较高,尤其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球范围内其住院死亡率达20%~30%[7]。因此,应尽一切努力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包括进一步改善脑和脊髓的保护、体外循环的方案、人工血管技术的提高、提高保留主动脉瓣的技术等,其中插管策略的选择对手术效果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疾病,尤其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必须应用DHCA(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技术才能得以顺利进行[8],因其能提供无血的良好视野,同时对全身脏器包括颅脑在内提供低温保护。但是停循环期间无血流状态会对脏器造成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比较敏感的器官和组织如颅脑和心肌等,单独行DHCA只能提供25~30 min的有效保护,而这个时间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不够的,超过此时限,会造成神经功能损害,而目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主要死因就包括心脏衰竭和神经功能障碍,长期的经验表明:行脑灌注要好于不灌注。随着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和逆行性脑灌注(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RCP)的成功使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停循环时间。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主要有单侧脑灌注和双侧脑灌注两种[9]。目前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特殊病例如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等外,大多数均采用顺行性脑灌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单侧脑灌注和双侧脑灌注的选择仍有争议。本研究对比分析选择性单侧与双侧脑灌注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矫治术的临床效果,为手术选择合适的脑灌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术前行256排螺旋CT确诊,并行心脏及胸腔彩超了解主动脉瓣及心包积液情况,监测心电图了解有无心肌缺血表现,术前均给于镇静、控制心率及血压等药物治疗,术前判断意识状态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均给予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行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其中32例行单侧脑灌注,28例行双侧脑灌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比较相关手术参数,包括:DHCA时间、CPB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清醒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双侧脑灌注组DHCA时间及CPB时间均小于单侧脑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脑灌注组的术后清醒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小于单侧脑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停循环联合双侧脑灌注术中能提供更长时间的脑保护,较单侧脑灌注有着较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恢复清醒较快。对于脑内Willis环发育异常、腋动脉夹层、腋动脉过细及显露不佳等患者,可选用双侧脑灌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3-01)
选择性脑灌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中低温(鼻咽温度28℃)停循环下急诊行经典孙氏手术,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分析手术时间、停循环时间等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术中停循环时间(8.75±1.48)min,转机时间(153.25±15.27)min,阻断时间(94.62±12.24)min,手术时间(377.62±32.71)min。自体血回输(800.0±86.6)m L,未输注异体红细胞等成分血。1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典孙氏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可以明显缩短停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复苏时间短,神经系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脑灌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欣,谢庆,欧阳淑怡,陈思,黄晶.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婴幼儿主动脉弓离断手术的护理配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
[2].张韶鹏,陈彤云,姜楠,陈庆良.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中低温停循环在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初探[J].天津医药.2018
[3].刘畅,陈杨,朱悉煜,王东进.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最小安全流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7
[4].李芳,王儒蓉.成人主动脉弓手术中脑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
[5].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
[6].陈健,曹辛,吴骏,洪伟,张鸿.选择性脑灌注在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云南医药.2015
[7].程光存,严中亚,李建华,卢中,吴一军.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Ⅰ型StandfordA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
[8].盛炜,陆江阳.单/双侧选择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脑保护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
[9].刘子由,梁孟亚,陈光献,唐志贤,荣健.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在猪深低温停循环模型中的脑保护机制[J].实用医学杂志.2015
[10].赵小宁.选择性单侧与双侧脑灌注应用于急性StanfordA型夹层矫治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