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器件论文-王芳

磷光器件论文-王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光器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双极性主体材料,1,2,4-叁氮唑

磷光器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1](2019)在《1,2,4-叁氮唑基双极性主体材料的激发态性质以及在低roll-off磷光器件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light emitting devices,OLEDs)因响应速度、高分辨率、轻薄和柔性显示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照明和显示的新宠。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Phosphorescent organic-light emitting devices,PhOLEDs)由于可以同时捕获单线态和叁线态激子,其理论内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IQE)可达100%,而备受人们青睐。但是PhOLEDs高电流密度、高亮度下时严重的效率滚降(roll-off)问题已成为制约其产业化的瓶颈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叁线态激子淬灭(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TTA)。基于此,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1,2,4-叁氮唑为受体,通过改变给体结构、给体个数以及连接方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激发态性质的双极性主体材料,通过改变主体材料中叁线态激子的跃迁途径,降低磷光主体材料上的叁线态激子密度,提高叁线态激子利用率,最终改善PhOLEDs的稳定性及发光效率,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叁部分:首先,以1,2,4-叁氮唑为受体,吩噻嗪(PTZ)、吩恶嗪(PXZ)、9,9-二甲基吖啶(DMAC)作为给体,通过改变给体的给电子能力,设计并合成了具有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特性的D-π-A型双极性主体材料,即10-(4-(1-苯基-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3-基)苯基)-10H-吩噻嗪(TAZ-PTZ)、10-(4-(1-苯基-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3-基)苯基)-10H-吩恶嗪(TAZ-PXZ)和9,9-二甲基-10-(4-(1-苯基-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3-基)苯基)-9,10-吖啶(TAZ-DMAC)。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TAZ-PTZ和TAZ-PXZ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分别为79和83℃,高于常用的主体材料4,4?-二(9H-咔唑-9基)联苯(CBP,T_g=62℃)。TAZ-PTZ、TAZ-PXZ和TAZ-DMAC的E_T分别为2.51、2.75和2.82 eV。TAZ-PTZ、TAZ-PXZ和TAZ-DMAC的最高占据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最低未占据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的能级分别为-5.53/-2.68、-5.43/-2.57和-5.67/-2.42 eV。以TAZ-PTZ、TAZ-PXZ和TAZ-DMAC为主体,以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铱(III)(Ir(piq)_2acac)、fac-叁(2-苯基吡啶)合铱(Ir(ppy)_3)为客体,分别制备了绿色、红色PhOLEDs。其中TAZ-PXZ为主体的绿色PhOLED具有较低的启亮电压(V_(on)),为2.9 V,器件的最大亮度(L_(max))、最大电流效率(η_(c,max))、最大功率效率(η_(p,max))和最大外量子效率(EQE_(max))分别为57590 cd/m~2、41.6 cd/A、37.8 lm/W和12.1%,在1000 cd/m~2和10000 cd/m~2下的效率滚降值分别为1.4%和14.1%,低于最近报道的以Ir(ppy)_3作为客体的磷光器件的效率滚降值。其次,为了进一步改善TADF主体材料的载流子传输特性,设计并合成了以1,2,4-叁氮唑为受体,PTZ、PXZ、DMAC为给体具有对称结构的D-π-A-π-D型TADF双极性主体材料,即10,10'-((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1,3-二基)双(4,1-亚苯基))二(10H-吩噻嗪)(TAZ-2PTZ)、10,10'-((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1,3-二基)双(4,1-亚苯基))二(10H-吩恶嗪)(TAZ-2PXZ)和10,10'-((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1,3-二基)双(4,1-亚苯基))二(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TAZ-2DMAC)。TAZ-2PTZ、TAZ-2PXZ和TAZ-2DMAC的E_T分别为2.33、2.35和2.62 eV。以其为主体,以Ir(ppy)_3和Ir(piq)_2acac为客体,制备绿光和红光PhOLEDs。以TAZ-2PXZ为主体掺杂的绿光PhOLED有较好的器件性能,η_(c,max)、η_(p,max)和EQE_(max)分别为40.3 cd/A、37.6 lm/W和11.6%,在1000 cd/m~2和10000 cd/m~2下的效率滚降值分别为0.86%和23.27%。以TAZ-2PTZ为主体制备的红色PhOLED的最大EQE达到13.0%,并且在1000 cd/m~2下仍然保持在11.9%,对应的效率滚降值为8.2%。针对于绿光和蓝光PhOLEDs来说,红光由于其高的分子极性、窄的光学带隙以及长的激子寿命,其器件roll-off更为严重。基于此,以1,2,4-叁氮唑为受体,咔唑为给体,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具有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激发态(Hybrid locally-electron and charge-transfer,HLCT)性质的双极性主体材料,受体1,2,4-叁氮唑与给体咔唑的C2-位相连得到2,2'-((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1,3-二基)双(4,1-亚苯基))二(9-苯基-9H-二咔唑)(2Cz-TAZ-2Cz),受体1,2,4-叁氮唑与给体咔唑的C3-位相连得到3,3'-((5(吡啶-2-基)-1H-1,2,4-叁氮唑-1,3-二基)双(4,1-亚苯基))二(9-苯基-9H-二咔唑)(3Cz-TAZ-3Cz)。2Cz-TAZ-2Cz和3Cz-TAZ-3Cz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热分解温度(T_d)分别为457和432℃。与典型的主体材料CBP相比,2Cz-TAZ-2Cz具有更好的双极性载流子传输特性。2Cz-TAZ-2Cz和3Cz-TAZ-3Cz的E_T分别为2.66和2.65 eV。以2Cz-TAZ-2Cz或3Cz-TAZ-3Cz主体和Ir(piq)_2acac为客体制备的红色磷光器件实现了高的性能。基于2Cz-TAZ-2Cz的优化器件同时实现了高效率和非常小的效率滚降。最大电流效率和EQE分别达到12.4 cd/A和16.6%,在亮度为1000 cd/m~2和10000 cd/m~2时EQE分别仅下降了12.0%和29.4%,优于基于CBP的器件及近期报道的以Ir(piq)_2acac为客体的红光器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汪静静[2](2017)在《基于FIrpic的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由于具有高效率、响应快、自发光等优点,被称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固态照明光源和平板显示技术。全彩显示技术和大面积照明器件的研究随着单色发光显示的日趋成熟而蓬勃兴起。蓝色光是全彩显示的叁基色之一,必不可少。相较于红光、绿光器件,蓝色光器件的性能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彩色OLED显示的发展。因此,研发高性能蓝色磷光材料、设计优化合理的器件结构,提高器件效率及改善色度,已成为发展磷光OLED的首要任务。本论文研制了高效双发射层和超薄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器件的光电特性和器件中的物理过程,研究工作加深了我们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物理过程的理解,研究结果对于研制新型高效器件及开发其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高效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本章采用典型的蓝色有机磷光材料FIrpic作为发光材料,同时掺杂电子传输层Tm PyPb和空穴传输层TCTA作为器件的双发射层。并研究了其光电性能。研究发现,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超过20.5 cd/A,远远超过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单层器件。2.超薄非掺杂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第一,研究了单层超薄非掺杂蓝色OLEDs器件,研究表明,随着FIrpic厚度增加,发光峰蓝移,出现FIrpic的发光峰并逐渐增强,黄光成分下降,光谱逐渐变窄,形成典型的蓝光发射。然而器件的效率不高,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发光区域太窄,TPBi与TCTA之间的HOMO能级和LUMO能级之间的差均为0.4 eV,电子和空穴要克服很高的势垒才能复合产生激子,因此在TPBi/TCTA界面出现大量的载流子积累,内量子效率很低。二是随着FIrpic厚度的增加,相当于FIrpic浓度越来越大,出现了大量的浓度淬灭中心而发生淬灭。第二,研究了多层超薄非掺杂蓝色OLEDs器件的性能,研究发现,当FIrpic层数为3层,FIrpic厚度为1 nm,主体层厚度为5 nm时,器件的性能最优,最大效率为9.86 cd/A,器件最大效率比单层器件的最大效率提高了大约80%,和相同发光厚度的掺杂型器件的性能相比拟。超薄非掺杂避免了浓度的精确控制,简化工艺。(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4-11)

甘林[3](2017)在《新型有机电致白色磷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由于具有自发光、响应快、高效率、宽视角和可柔性等显着特点,被誉为下一代显示与固态光源。白光OLED器件在平板显示、固态照明和液晶显示器背光源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不论是结构、材料还是制备工艺,白光OLED器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白光OLED器件中还存在着发光效率不高和发光颜色易漂移等缺点。本论文以白光OLED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器件效率及色稳定性的因素作了深入研究,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善白光性能,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色稳定性的白光发射。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叁部分:1.首先是对多发光层白光OLED的研究。将FIrpic分别掺杂在TCTA和TmPyPB中形成双蓝光层,再在双蓝光发光层之间插入较薄的红光层Ir(MDQ)2(acac):TmPyPB,并结合TCTA和TmPyPB对发光层内载流子和激子的有效阻挡作用,混合实现白光。研究了红光层在不同厚度和掺杂浓度下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当红光发光层厚度为2 nm,掺杂浓度为5%时,实现了最大发光效率为11.50 cd/A,色坐标为(0.339,0.337)的白光发射。2.研究了FIrpic掺杂在不同主体材料对蓝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当主体材料为TCTA时,器件显示出更良好的载流子平衡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器件的客体掺杂浓度及发光层厚度来提高器件的性能,当FIrpic的掺杂浓度为8%,发光层厚度为25 nm时,蓝光OLED的发光性能最佳,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9.34 cd/A,发光亮度在16 V达到了1230 cd/m~2。3.采用旋涂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DCJTB色转换膜,并结合优化所得的高效蓝光OLED器件,实现白光发射。当DCJTB的浓度为1%时,获得了光电性能较好的白光器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5.66 cd/A。在电压为11 V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30,0.339),与纯正的白光(0.333,0.333)非常接近。且驱动电压从11 V逐渐增长到17 V时,色坐标变化范围为(±0.007,±0.026),表现出良好的色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4-10)

丁军桥,王淑萌,王利祥[4](2016)在《基于Self-Host型树枝状铱配合物的全溶液加工型多层磷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Self-host型树枝状铱配合物,是一种分子水平上的主/客体一体化体系,即在单一的树枝状分子中,外围咔唑树枝能够作为铱配合物中心核的自身主体,适合于非掺杂磷光器件的制备。早期,我们通过部分溶液加工的方式(发光层溶液加工+电子传输层真空蒸镀),组装了高性能的蓝光、绿光、红光和白光磷光器件。最近,我们发现,对于这类self-host型树枝状铱配合物,外围树枝除了起到主体材料的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耐醇溶剂能力。也就是说,随着树枝代数的增加,self-host型树枝状铱配合物所形成的薄膜,可以很好的抵御醇类溶剂的侵蚀。因此,采用正交溶剂法,我们成功地组装了全溶液加工型多层磷光器件(发光层溶液加工+电子传输层溶液加工),实现了蓝光、绿光和红光的有效发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装了多发光层的溶液加工型白光器件,功率效率超过50 lm/W。(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期刊2016-07-01)

王淑萌,张保华,丁军桥,王利祥[5](2016)在《基于self-host树枝状铱配合物的溶液加工型多层非掺杂电磷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主客体共混体系相比,self-host树枝状材料可以有效解决溶液加工型有机发光器件主客体相分离导致器件性能不稳定的问题~([1])。然而,基于该类材料的高性能溶液加工型非掺杂器件都依赖于使用蒸镀电子传输层的多层器件结构~([1])。蒸镀电子传输层大幅度提高了器件制备成本,不利于有机发光器件的推广使用~([2])。因此,急需发展基于self-host树枝状材料的溶液加工型多层器件。本文采用self-host树枝状铱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并结合醇溶性的电子传输材料,通过交叉溶剂法,成功组装了高性能的溶液加工型多层磷光器件。研究发现,随着树枝代数的增加,树枝状铱配合物由于外围树枝对中心核的有效包裹,对常用醇类溶剂的抵抗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高代数的绿光、蓝光和红光树枝状铱配合物G2、B-G2和R2DCz3都对异丁醇表现出良好的耐侵蚀性,相应多层器件的发光效率分别达到了56.1、29.7和6.5cd A~(-1),色坐标分别为(0.41,0.57)、(0.15,0.31)和(0.67,0.32)。(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期刊2016-07-01)

梁洁,刘洋,徐斌,刘宇[6](2016)在《基于CELIV技术研究高性能磷光器件的载流子输运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一种重要研究方向,磷光材料以其高亮度、高效率的优势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此,对相应磷光器件中,特别是在高亮度、高电流密度下的载流子传输过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磷光器件内部基本物理过程和机制,同时为磷光材料的设计和器件优化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我们的实验主要是基于以一系列本课题组原创的、具有双载流子传输特性的磷光材料,在高掺杂浓度(5-30%)甚至是非掺杂的条件下,实现了以往传统磷光材料未曾实现的高效率、低效率滚降等实验事实,利用线性增压电荷抽取CELIV技术(Charge Extraction by Linearly Increasing Voltage)研究不同掺杂体系、不同掺杂浓度下,器件发光层内部载流子输运特性和过程,以及载流子浓度随延迟时间的变化等,深入、系统的探究不同磷光掺杂材料及器件体系中,载流子的实际存在状态对器件各项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期刊2016-07-01)

叶沐阳[7](2016)在《湿法电致磷光器件中醇溶主体和可交联空穴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受到了全球广泛的关注。OLEDs具有色域广,对比度高,能耗低等特点,符合未来显示器发展的方向,可用于柔性显示及可穿戴设备的制造。目前许多国际性的大公司都在致力于OLEDs设备的研究,主要适用于电视、手机屏幕。目前OLEDs器件主要是通过真空蒸镀方法制备的,成本比较高也不利于大面积的生产。相比较而言,像旋转涂布这类的湿法制备方法因为对制造环境的要求不像真空蒸镀那样苛刻,所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可以大面积的生产。因此,可湿法制备的OLEDs才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但到目前为止,湿法制备的OLEDs器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器件效率比较低,而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两种新颖的高叁线态醇溶双极主体材料9PhCz-BPO和3PhCz-BPO,两个分子具有高叁线态,并且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磷氧基团可以有效的提高它们的醇溶性。主体材料醇溶性的这一特征保证了在PEDOT:PSS和激发层之间插入高叁线态的空穴传输层,保护了叁线态激子。并且磷氧基团具有较高的叁线态(>3.0 eV)和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本文研究了这两个主体材料的热稳定性、电学、光学性质和电致发光性能。(2)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4'-双(N-咔唑)-1,1'-联苯(CBP)的可交联空穴传输材料。在传统空穴传输材料CBP的基础上,引入了氯甲基苯乙烯基团,使DV-CDBP分子具有热交联性质,可用于湿法制备OLEDs器件。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表明,由于DV-CDBP分子的刚性结构,保证了主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叁线态能级(ET=2.95 eV)。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分子结构对主体材料热力学、光学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由于DV-CDBP分子的电子共轭体系被破坏,提高了叁线态能级,从而有效提高了空穴传输效率。通过DSC测试可知,DV-CDBP的热交联温度大约为180℃,热稳定性能良好。以上研究证明了分子结构的优化对提高可湿法交联空穴传输材料性能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15)

王振,汪静静,甘林,柳菲,郑新[8](2016)在《新型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FIrpic的超薄非掺杂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改变超薄非掺杂FIrpic发光层以及其隔离层的厚度,可以调控FIrpic分子的聚集及激子相互作用强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TCTA 5nm/FIrpic 1nm/TCTA 5nm/FIrpic 1nm/TPBI 5nm/FIrpic 1nm多发光层结构的器件性能较优,最大发光效率为9.9cd/A,超薄非掺杂发光层结构避免了掺杂方法中共沉积磷光材料浓度的精确控制,有利于简化器件制备工艺。(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6年02期)

胡俊涛,宗艳凤,邓亚飞,程群[9](2015)在《溶液法制备SimCP:FIrpic掺杂的蓝色磷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小分子材料SimCP作为发光主体,通过溶液法制备了掺杂铱配合物FIrpic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并分别从发光层的溶剂和FIrpic掺杂浓度两方面研究了其对器件发光效率和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氯苯作为溶剂制作的器件,相比以二氯甲烷作溶剂的器件,开启电压降低到只有6V,且发光光谱的主峰位置由492nm处转移到468nm处,更偏蓝色;客体FIrpic掺杂浓度越小,492nm处的发光强度越弱,而468nm处的主峰相对增强;但浓度过小会使能量转移不充分,在400nm处出现新的发光峰,过大则造成浓度淬灭。当SimCP∶FIrpic比例为12∶1时,器件性能最佳,开启电压4.2V,最大亮度3060cd/m2。(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5年02期)

宗艳凤[10](2015)在《基于FIrpic掺杂的蓝色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发展,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在发光理论、功能型材料和器件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仍面临着效率低、寿命短、成本高的问题,尤其是蓝色磷光器件。因此,本文首先围绕蓝色磷光器件的内部结构,就提高内量子效率和改善载流子注入平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接着从OLED器件的外部结构出发,进行了微透镜阵列的制备和研究,以提高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围绕蓝色磷光器件的发光层SimCP:FIrpic,从溶剂、掺杂比例和热处理温度叁方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用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氯苯作为发光层溶剂,可提高器件亮度,降低开启电压;客体掺杂浓度过小时,载流子不能完全被客体捕获形成发光激子,过大时则会导致浓度淬灭;当热处理温度低于110℃时,发光层可形成致密均匀的薄膜,减少了界面影响。当发光层选取氯苯为溶剂,掺杂比例为12:1,退火温度110℃时,能量转移较充分,可获得的最高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4240cd/m2和24cd/A。然后,针对蓝色磷光器件的空穴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两功能层进行了工艺优化:(1)对PEDOT:PSS薄膜分别进行紫外光处理、有机溶剂处理,其中有机溶剂处理过的薄膜减少了界面影响,提高了载流子注入平衡。而紫外光处理过的薄膜粗糙度增大,界面影响增大。(2)增加TPBi厚度提高了器件的电子注入能力,平衡了载流子注入。当TPBi的厚度增加到45nm时,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都有提高,最高值分别是11000cd/m2和10.4cd/A。最后,为提高OLED器件外量子效率,制备了微米级和纳米级两种蜂窝状微透镜阵列,其中纳米级的微透镜阵列透过率高达89%,将其应用于绿光OLED器件中,电流效率提高了56%,获得的最高亮度为27500cd/m2,且不影响发光光谱的峰值位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磷光器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由于具有高效率、响应快、自发光等优点,被称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固态照明光源和平板显示技术。全彩显示技术和大面积照明器件的研究随着单色发光显示的日趋成熟而蓬勃兴起。蓝色光是全彩显示的叁基色之一,必不可少。相较于红光、绿光器件,蓝色光器件的性能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彩色OLED显示的发展。因此,研发高性能蓝色磷光材料、设计优化合理的器件结构,提高器件效率及改善色度,已成为发展磷光OLED的首要任务。本论文研制了高效双发射层和超薄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器件的光电特性和器件中的物理过程,研究工作加深了我们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物理过程的理解,研究结果对于研制新型高效器件及开发其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高效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本章采用典型的蓝色有机磷光材料FIrpic作为发光材料,同时掺杂电子传输层Tm PyPb和空穴传输层TCTA作为器件的双发射层。并研究了其光电性能。研究发现,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超过20.5 cd/A,远远超过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单层器件。2.超薄非掺杂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第一,研究了单层超薄非掺杂蓝色OLEDs器件,研究表明,随着FIrpic厚度增加,发光峰蓝移,出现FIrpic的发光峰并逐渐增强,黄光成分下降,光谱逐渐变窄,形成典型的蓝光发射。然而器件的效率不高,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发光区域太窄,TPBi与TCTA之间的HOMO能级和LUMO能级之间的差均为0.4 eV,电子和空穴要克服很高的势垒才能复合产生激子,因此在TPBi/TCTA界面出现大量的载流子积累,内量子效率很低。二是随着FIrpic厚度的增加,相当于FIrpic浓度越来越大,出现了大量的浓度淬灭中心而发生淬灭。第二,研究了多层超薄非掺杂蓝色OLEDs器件的性能,研究发现,当FIrpic层数为3层,FIrpic厚度为1 nm,主体层厚度为5 nm时,器件的性能最优,最大效率为9.86 cd/A,器件最大效率比单层器件的最大效率提高了大约80%,和相同发光厚度的掺杂型器件的性能相比拟。超薄非掺杂避免了浓度的精确控制,简化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光器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芳.1,2,4-叁氮唑基双极性主体材料的激发态性质以及在低roll-off磷光器件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汪静静.基于FIrpic的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3].甘林.新型有机电致白色磷光器件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4].丁军桥,王淑萌,王利祥.基于Self-Host型树枝状铱配合物的全溶液加工型多层磷光器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2016

[5].王淑萌,张保华,丁军桥,王利祥.基于self-host树枝状铱配合物的溶液加工型多层非掺杂电磷光器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2016

[6].梁洁,刘洋,徐斌,刘宇.基于CELIV技术研究高性能磷光器件的载流子输运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分会:光电功能器件.2016

[7].叶沐阳.湿法电致磷光器件中醇溶主体和可交联空穴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

[8].王振,汪静静,甘林,柳菲,郑新.新型有机电致蓝色磷光器件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6

[9].胡俊涛,宗艳凤,邓亚飞,程群.溶液法制备SimCP:FIrpic掺杂的蓝色磷光器件[J].液晶与显示.2015

[10].宗艳凤.基于FIrpic掺杂的蓝色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标签:;  ;  ;  ;  ;  ;  

磷光器件论文-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