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论文-高赵英,郑素平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论文-高赵英,郑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高赵英,郑素平[1](2019)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WBC、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WBC及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4期)

巩德成,冯少彬,郭发瑞,宁宇,孔瑞锋[2](2019)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4例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如吸氧、化痰、止咳及肺部理疗等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鲍曼不动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PCT、WBC、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温、咳痰、咳嗽、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鲍曼不动杆菌完全清除率(75.68%)显着高于对照组(37.8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CT、WBC、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WBC、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稍高于对照组(5.41%)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疗效较为确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复常,有效提高了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5期)

谭坪海,陈利达,郭鹏豪,廖康,伍众文[3](2019)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收集2011至2014年间1 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IRAB 1 360株。随机选取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分为耐药组(66株)及对照(敏感)组(14株),用PCR方法进行A~D类β-内酰胺酶、外膜孔通道蛋白和主动外排泵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 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由84.0%降至71.8%。同时,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下降。耐药组耐药基因TEM、AMPC、OXA-51的阳性率分别为95.45%、98.48%、96.97%,对照组分别为35.71%、64.29%、71.43%,耐药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XA23、OXA58仅在耐药组中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45%和1.52%。其余耐药基因在2组中均未检出。8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A~W共23个型别,耐药组主要为P1型(16株),R1型(4株)和R2(12株)型,对照组分布分散,其中R4型同时存在于耐药组和对照组。2012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9月-11月)(MICU、SICU),R2型(9月-11月)(MICU);2013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4月-6月)(MICU、SICU、神经科),R1型(2013年12月-2014年2月)(MICU、神经科);2014年一次暴发流行,流行菌株为R2型(2月-4月)(MICU、SICU、神经科)。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OXA23基因,产生D类β-内酰胺酶水解亚胺培南。MICU、SICU和神经科是暴发流行监控的重点科室。(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黎一,曹旭华,史利克,王悦[4](2019)在《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易感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影响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患者对亚胺培南(Imipenem,IPM)、美罗培南(Meropenem,MEM)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efperazone-Sulbactam,SCF)耐药的易感因素。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944株,其中931株进行了IPM药物敏感试验,712株进行了MEM药物敏感试验,887株进行了SCF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比较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的检出率,比较不同性别、是否侵入性操作、是否泌尿道插管、是否气管插管、是否气管切开、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是否手术、是否入住外科、是否入住ICU、住院次数、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季节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药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耐药组IPM、MEM和SCF的MDRAB检出率远高于不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IPM组、MEM组还是SCF组,男性、有侵入性操作、有泌尿道插管、有气管插管、有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行中心静脉插管、行手术、入住外科、入住ICU者均较女性、无侵入性操作、无泌尿道插管、无气管插管、无气管切开、未使用呼吸机、未行中心静脉插管、未行手术、未入住外科、未入住ICU者耐药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使用呼吸机是促进AB对3种药物耐药概率升高的共同院内感染防控因素(P<0.05);男性、入住ICU、感染前使用抗生素≥5d和冬春季均是增加AB对IPM和MEM 2种药物耐药概率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入住外科和住院1次均是增加AB对IPM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各种抗生素耐药发生的高危人群、高发季节和高发时段设计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缩短使用抗生素时间,重视早期细菌学检测,提高入院早期送检率,有效控制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侯盼飞,祝丽晶,潘艳[5](2018)在《碳青霉烯酶在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碳青霉烯酶在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00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和敏感各50株,琼脂稀释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改良霍奇(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技术检测10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均敏感,亚胺培南耐药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32%)和米诺环素(30%)耐药率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而亚胺培南敏感菌对多数抗生素均较敏感。Hodge试验亚胺培南耐药菌阳性率82%,敏感菌全部阴性。PCR扩增显示亚胺培南耐药菌中SHV、PER、TEM、OXA-23阳性率分别为70%、56%、34%和9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到KPC、NDM、IMP、VIM、SIM和OXA-24基因。结论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碳青霉烯酶在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11期)

曹丽,姚炳[6](2018)在《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应用亚胺培南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将亚胺培南,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患者静脉滴注亚胺培南的时间加长联合替加环素对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名患者,1组给予亚胺培南进行治疗;2组给予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3组给予静脉滴注亚胺培南的时间加长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对这叁组细菌学疗效,临床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1和2细菌的总清除率分别是16.7%和41.7%,低于试验3组的58.3%;组1和组2临床疗效的总效率分别是50.0%和58.3%,低于3组6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 0.05)。结论患者静脉滴注亚胺培南3.5小时联合替加环素1小时对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治疗的疗效最好,适合临床治疗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9期)

樊莉,李聃丹,田竞,孙凤军,冯伟[7](2018)在《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通过影响Ⅳ型菌毛增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ub-MIC)亚胺培南(imipenem,IMP)的作用下,IMP耐药和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IMP耐药和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PCR扩增鉴定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在给予sub-MIC IMP干预后,以微孔法检测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菌落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粘附能力的改变,泳动实验观察细菌的运动性,定量RT-PCR检测细菌Ⅳ型菌毛基因的表达。结果 10株IMP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扩增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含有OXA-51基因,9株含有OXA-23基因,只有3株携带IMP-4基因。sub-MIC IMP对IMP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粘附性和运动性均有显着的诱导作用,而对IMP敏感菌株的生物膜形成、粘附性和运动性未发现一致性的作用(5株抑制,3株无作用,2株诱导)。sub-MIC IMP诱导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菌株中均出现了Ⅳ型菌毛基因表达的增加。结论 sub-MIC IMP可能通过影响Ⅳ型菌毛介导的粘附运动能力,使耐药菌株的生物膜形成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高春艳,侯盼飞[8](2018)在《膜孔蛋白改变在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探索膜孔蛋白在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非重复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3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21株,用K-B纸片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技术检测carO和oprD膜孔蛋白基因携带情况,并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对CarO蛋白叁维结构建模。结果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3.2%)、头孢哌酮/舒巴坦(28.6%)和米诺环素(30.2%)耐药率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而亚胺培南敏感菌对多数抗生素均较敏感。PCR扩增显示所检测菌株carO和oprD基因均阳性。进一步系列比对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较敏感株carO基因存在有意义突变,蛋白质分子立体结构有明显差别。结论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carO膜孔蛋白基因突变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崔广懿,田象阁,李永明,马晓驰,麻彤辉[9](2018)在《天然药物体外抗亚胺培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天然药物连翘和甘草层层分离,并随之进行多次亚胺培南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筛选。最终得到具有抑菌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将连翘和甘草通过萃取的方法按极性大小分为石油醚(PE)、氯仿(CF)、乙酸乙酯(EA)、正丁醇(BA)和水(WT)共计五层提取物,接着在96孔板上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继续将具有活性的乙酸乙酯(EA)萃取提取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后测定抑菌活性。经过多次分离和活性筛选后,得到单体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色谱(NMR)和质谱(MS)分析确定结构。参照美国临床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单体化合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数据显示连翘中分离得到的氢醌和甘草中获得的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具有显着地抑菌活性。氢醌的MIC为20μM,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的MIC为10μM。结论:我们研究发现,连翘和甘草含有可体外抑制亚胺培南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活性天然成分。其主要活性物质都存在于乙酸乙酯层萃取物中,连翘和甘草中分离得到的氢醌和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活性突出,对抑制耐药菌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体外模型并可能会成为临床上对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新药物。(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期刊2018-05-25)

宋晓旭[10](2018)在《延边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型分布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延边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型分布,检测其gyrA、parC突变情况,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情况,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为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控制寻找新的线索。方法:收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09月-2017年12月临床各科室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85株,通过BD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42℃细菌培养筛选鲍曼不动杆菌,EDTA协同实验鉴定细菌是否产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细菌是否产碳青霉烯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gyrA、parC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情况;统计细菌药敏数据,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分布情况。结果:1.细菌菌种初步鉴定:细菌鉴定药敏和42℃细菌培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28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EDTA试验均阴性,提示细菌不产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提示细菌产碳青霉烯酶。2.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几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左氧氟沙星为100%、阿米卡星70.2%、庆大霉素96.1%、头孢他啶100%、头孢吡肟98.2%、青霉素类100%,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5株有76.5%来源于痰标本,74.4%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3.喹诺酮系列药物耐药基因检测结果:285株菌株均存在gyrA和parC基因,gyrA基因83位氨基酸均存在Ser-Leu的突变。另外71位和162位氨基酸分别存在Gly和Arg的同义突变。parC基因80位均存在Ser-Leu的突变。另外,52.3%的菌株在109位氨基酸存在脯氨酸的同义突变,47.7%的菌株在124位、126位氨基酸分别存在赖氨酸及色氨酸的同义突变。4.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检测结果:16s rRNA中153株检测出armA基因,检出率为53.7%,未检测到rmtA、rmtB、rmtC、rmtD、rmtE和npmA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a、aac(6')-Ib、aph(3')-Ia的检出率分别为81(28.4%)、101(31.4%)、28(9.2%)。同一菌株常有多种耐药基因的合并存在。结论: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较为流行,应加强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的控制。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较为敏感。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gyrA和parC突变率较高,为本院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原因。16s rRNA以armA检出为主,氨基糖苷修饰酶的存在增加了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同一耐药菌株可有多种耐药基因的同时存在,共同介导了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6)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4例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如吸氧、化痰、止咳及肺部理疗等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鲍曼不动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PCT、WBC、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温、咳痰、咳嗽、肺部湿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鲍曼不动杆菌完全清除率(75.68%)显着高于对照组(37.8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CT、WBC、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WBC、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稍高于对照组(5.41%)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疗效较为确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复常,有效提高了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且安全性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高赵英,郑素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9

[2].巩德成,冯少彬,郭发瑞,宁宇,孔瑞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9

[3].谭坪海,陈利达,郭鹏豪,廖康,伍众文.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同源性分析[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4].王黎一,曹旭华,史利克,王悦.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易感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5].侯盼飞,祝丽晶,潘艳.碳青霉烯酶在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6].曹丽,姚炳.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应用亚胺培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樊莉,李聃丹,田竞,孙凤军,冯伟.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通过影响Ⅳ型菌毛增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8

[8].高春艳,侯盼飞.膜孔蛋白改变在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

[9].崔广懿,田象阁,李永明,马晓驰,麻彤辉.天然药物体外抗亚胺培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会议资料.2018

[10].宋晓旭.延边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型分布的分析[D].延边大学.2018

标签:;  ;  ;  ;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论文-高赵英,郑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