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时期论文-余焜

弘治时期论文-余焜

导读:本文包含了弘治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代,异象,政治气象,社会风气

弘治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余焜[1](2019)在《明中叶异象频发及其因素探微——以成化、弘治时期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异象的出现通常与时下社会文化的变迁息息相关,由此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文化内涵。处于承平时代的成化、弘治两朝,是明代历史上各类异象最为频发的时期,各类天变、物异、神鬼论调纷然杂出。这些异象的出现是天气变异和社会文化变动产生的结果,反之又是明中叶政治气象、时人心态和社会文化变迁最明显的表征。对异象频繁滋生及其促成因素进行探讨,除了自然因素外,我们亦可从中窥见处于明代社会变迁重要时期的成化、弘治两朝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其转变。(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纪海龙[2](2019)在《《明弘治正德时期首辅刘健研究》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翟爱玲所着《明弘治正德时期首辅刘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以刘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考察,深化了学界对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且有助推动相关政治史研究。其一,对明代人物研究有所推进。由于与刘健相关的史料零散且不成系统,学界一直未对其展开系统研究。翟教授钩沉索隐,形成《明代名臣刘健系年纪事及资料列编》《刘健仕政中主要人际交往关系简表》《刘健着述类目及资料索引汇编》等资料性成果。本书从社会、地域、家风、师(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9年01期)

余焜[3](2018)在《敬天恤民:明成化弘治时期修省弭灾探研》一文中研究指出“修省弭灾”属于一个政治文化范畴,是有关为政者自身躬行俭节以及时政缺失,甚或利涉国计民生的一种思想,同时也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由君臣主导而进行的一项旨在祈福消灾的活动。“修省弭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中国古代君臣所奉行。明代处于我国传统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经济领域也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文化繁荣,市民生活异彩纷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君臣之间的“修省弭灾”就在政治体制正常运转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轨范作用。明代君臣的“修省弭灾”,尤其是处于相对承平时代的成化和弘治时期,与明前期和中后期时代相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而以这一时期为研究的中心,更具学术价值。本文从政治文化视角探析明代成化弘治时期的“修省弭灾”活动,有助于深化对明代政治史的认识。在“忠于事君,孝于事亲”的儒家思想文化渗透下的明代社会,各种社会变动随着意识形态领域内程朱理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也在不断出现。随着明前期建国和开拓的结束,到成化、弘治时期,明朝已经进入中期守成阶段。宪宗和孝宗治下的明代社会,距正统年间土木之变不远,在这一守成阶段的初期,虽然不时出现内忧外患,但总体上政治趋于承平,经济、文化也不断发展,这与成化、弘治时期的时代特征大有关联。在成化、弘治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带有浓厚政治意味的“修省弭灾”活动也与明代其他时期多所迥异。这一时期,来自自然和人事两方面的灾变共同成为“修省弭灾”活动的导因。以皇室和文武群臣为施行主体的为消弭灾变而实行的诸多政策调整和行为措施,对成化和弘治时期的朝廷大政、经济文化政策以及军事防御策略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修省弭灾”活动作为制度外的一种隐性规范机制在明代国家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成化和弘治时期的“修省弭灾”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这一隐性调节机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以“敬天恤民”为旨归的“修省弭灾”活动,在体现“敬天法祖”的儒家周礼核心信仰的同时,还饱含“天人合一”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延续了千年的儒家思想对帝王的轨范与这种修省思想完美契合,共同推动了明代国家的不断发展,同时良好的君臣关系和士大夫勇于担当的精神世界也在“修省弭灾”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正体现了“修省弭灾”活动中一系列措施对明王朝政治制度建设的多所规范和对生民百姓的深刻关切。明代成化和弘治时期君臣的“修省弭灾”,植根于明中期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中,通过分析探讨这一时期君臣对于各种灾变而采取的诸多举措,深入挖掘这一政治文化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意义,无疑对研究明代政治文化发展史以及窥探明代世风百态大有助益。(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唐百成[4](2016)在《明弘治时期的整军与治边》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自正统以来,军事武备逐渐走向衰落,京军疲惫,边防松弛。为振兴军备,明孝宗依靠以马文升为主要代表的朝臣,在京军整顿与边备守御上做了种种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多少改变了边备空虚的弱态,为"弘治中兴"赢得了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但因积弊年深日久,弘治一朝的军队和边防问题依旧百弊丛生,这些小修小补更加难以扭转明朝军事力量日益衰落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李庆宏,黄渊[5](2015)在《弘治时期朝鲜的社会风俗——以董越《朝鲜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弘治元年(公元1488)春,董越奉命颁诏朝鲜,夏五月回明朝。根据见闻,撰写《朝鲜赋》。《朝鲜赋》内容丰富可信,为研究明弘治时期中朝关系与朝鲜王朝社会风俗提供了珍贵史料。特别是从饮食、服饰、建筑叁方面可见明弘治时期朝鲜社会风俗。王室与官员、官员与平民、良人与贱民、贫与富之间在饮食、服饰、建筑方面差异明显,由此可认知朝鲜王朝等级分野与社会格局。(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刘旭东[6](2013)在《明代弘治时期治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京师给养大部分依靠京杭大运河供给。但是黄河恰好流经大运河中段,并且时常决口,冲毁运道,因此明廷在治水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弘治时期正好处于明代中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白昂、刘大夏两位治水名臣,他们都在黄陵岗地段有所建树。其中刘大夏筑断黄陵岗,使北流黄河断绝,在治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吴启琳[7](2012)在《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地方豪强作为地方社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傅衣凌即曾提出:"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这里所称"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指的是"乡绅阶层",它的范围"既包括在乡的缙绅,也包(本文来源于《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期刊2012-03-01)

林冬梅[8](2011)在《“格调说”与弘治时期前七子个体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左东岭先生《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指出,弘治时期形成的中兴的政治理想与进取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前七子的理论与创作。①因(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1年04期)

刘婷玉[9](2010)在《成弘之际的“盛”与“变”——作为转折时期的成化、弘治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明史在中国史上地位的研究与争论,《明代政治史》中有这样一段中肯的总结:"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明代是这个过程的开端,其最突出的标志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或者说发生了重大的新变化。"至于这个新变化的开端,则可追溯到成(化)、弘(治)时代。李洵先生也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新的也是重大的变化大约在15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变化是伴随着明王朝的衰弱开始的。"而15世纪中叶,正是成化、弘治的时代。翻检明清以来的史料,也常常会看到将成化、弘治时期作为一个带有转折性质的坐标点加以追忆,不吝冠之以"盛世"之(本文来源于《明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期刊2010-06-24)

林冬梅[10](2010)在《论李东阳弘治时期的文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东阳弘治时期的文学思想主要有叁方面内容,典雅脱俗之风格追求与"兼综互出"的师法理论、追求诗歌体貌之盛大与强调诗歌表现个人情感的思想、和谐盛大的审美理想。这叁个方面都是弘治时期政治上的盛世气象影响诗学思想的结果,也是弘治时期审美主义回升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0年03期)

弘治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翟爱玲所着《明弘治正德时期首辅刘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以刘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考察,深化了学界对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且有助推动相关政治史研究。其一,对明代人物研究有所推进。由于与刘健相关的史料零散且不成系统,学界一直未对其展开系统研究。翟教授钩沉索隐,形成《明代名臣刘健系年纪事及资料列编》《刘健仕政中主要人际交往关系简表》《刘健着述类目及资料索引汇编》等资料性成果。本书从社会、地域、家风、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弘治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余焜.明中叶异象频发及其因素探微——以成化、弘治时期为中心的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纪海龙.《明弘治正德时期首辅刘健研究》介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

[3].余焜.敬天恤民:明成化弘治时期修省弭灾探研[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唐百成.明弘治时期的整军与治边[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李庆宏,黄渊.弘治时期朝鲜的社会风俗——以董越《朝鲜赋》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5

[6].刘旭东.明代弘治时期治水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

[7].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C].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2012

[8].林冬梅.“格调说”与弘治时期前七子个体意识的觉醒[J].文艺评论.2011

[9].刘婷玉.成弘之际的“盛”与“变”——作为转折时期的成化、弘治时代[C].明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2010

[10].林冬梅.论李东阳弘治时期的文学思想[J].北方论丛.2010

标签:;  ;  ;  ;  

弘治时期论文-余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