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路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含气砂土,常剪应力路径,叁轴试验
应力路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孔亮,刘文卓,袁庆盟,董彤[1](2019)在《常剪应力路径下含气砂土的叁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水合物完全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使得能源土孔隙压力急速增加,有效应力减小,进而引起土体液化破坏。此时深海能源土斜坡的应力状态与静力液化失稳过程可简化为含气土在常剪应力排水(或不排水)应力路径下的破坏问题。以此为背景,提出了制备含气砂土试样的改进充气管法,并开展了含气砂土的常剪应力路径叁轴试验。22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孔隙比的含气密砂在不同围压与常剪应力下具有相同的失稳线;含气砂土试样失稳时的应力比和体变均随初始相对密实度的增大而增大;含气密砂在常剪应力路径下饱和度对失稳特征影响的规律性在排水与不排水条件下均不明显,但在不排水条件下含气砂土的孔压(或体变)对变形的敏感性降低;含气密砂在常剪应力路径到达失稳点之后,排水条件下是瞬变的液化鼓胀破坏,不排水条件下是渐变的剪切破坏。(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云涛,叶万军,杨更社,段钊[2](2019)在《考虑应力路径的土体微观孔隙及宏观变形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工程建设中岩土体遭受复杂应力路径从而呈现出不同变形破坏模式的机制,以银西高铁早胜叁号隧道典型古土壤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应力路径叁轴仪对试验土样进行不同应力路径的叁轴剪切试验,同时通过低场扫描核磁共振得到试验土体的孔径分布特征。宏细观结合,明确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变形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轴向加载及侧向卸载两种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初始围压直接影响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根据归一化曲线,2种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均符合双曲线模型;同时,土体的p-q(平均剪应力–广义剪应力)曲线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同应力路径下,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空间位置表现出两两平行的关系。而初始固结围压直接决定了p-q曲线的位置。从土体剪切强度来看,初始围压对提高土体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当轴向加载时,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均大于相同条件侧向卸载时的量值,尤其在黏聚力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最后,土体初始围压与变形呈现出良好的相关关系。初始围压越小,相同偏应力条件下,土体产生得变形越大。T_2谱峰值强度较大,驰豫时间范围较大。同时,试验土样中小孔隙含量较少,而大孔径含量较多。相同初始围压条件时,土体经历侧向卸载时,T_2谱峰值较大、驰豫时间较长,即土体中大孔隙含量较多。相同偏应力条件下,变形更大。另外,试样虽然达到相同轴向应变条件,但不同应力路径、不同初始围压会使得土体蕴含着不同的孔隙信息。(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佳岩,王荣[3](2019)在《砂土应力路径试验及橡皮膜嵌入修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石坝堆筑和蓄水时,土体真实应力路径是一个等主应力比(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增量比是常数)的加载过程。橡皮膜刺入是等主应力比试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开展系统的等压固结试验,研究了橡皮膜刺入量与围压的关系,建立了橡皮膜刺入量的预测公式。通过开展等主应力比叁轴试验,研究了砂土的变形特性。采用橡皮膜嵌入量公式对等应力比叁轴试验的体积变形进行修正。与常规叁轴试验结果相比,等应力比叁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反弯段、直线段和转折段。应力路径偏转后,球应力持续增长,偏应力递减,但体积变形始终增长,剪切应变逐渐减低。表明试样的体积应变和剪切应变分别与球应力和偏应力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蔡有庆[4](2019)在《复杂应力路径下含细粒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关于纯砂动力特性已有较多研究,但工程中的砂土时常含有细粒,其在波浪荷载等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动力特性还不清楚,为加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本文使用空心扭剪仪(HCA)研究了动叁轴、动扭剪以及圆耦合叁种应力路径下含细粒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应力路径对孔压增长规律、液化周次(Nf)有着明显的影响。其中,动叁轴、动扭剪应力路径试验的孔压发展曲线可以分成叁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较快,第二阶段平稳增长,第叁阶段急速增长至液化;圆耦合应力路径加载试验的孔压发展曲线在破坏前直线增长,临近破坏时孔压增长迅速。圆耦合应力路径试验的Nf要小于动叁轴和动扭剪。(2)在圆耦合应力路径加载试验中,主应力轴的旋转会引起塑性应变的累积;当试样应力状态接近叁轴拉伸时,塑性应变增加的更明显。(3)细粒含量(FC)和液化周次的关系曲线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抛物线最低点对应的FC为阀值FCm。当FC<FCm时,Nf随着细粒含量FC的增加而减小;而FC>FCm时,Nf随着细粒含量FC的增加而增加,本次试验所用砂土材料的FCm=10%。在圆耦合应力路径加载试验中,当FC小于10%时,砂土的孔压归一化规律类似纯砂;当FC大于10%时,随着FC的增大,砂土的孔压归一化曲线表现出趋近于粘土孔压的规律。(4)动叁轴和动扭剪应力路径加载试验的孔压归一化曲线可以用同一条拟合曲线进行拟合;而圆耦合的拟合参数和细粒含量、循环应力比以及相对密实度有关,无法使用同一条拟合曲线。(5)初始有效围压越大,对应的动模量越大;FC越大,对应的动模量越小;FC和初始有效围压对动模量归一化曲线的影响可以忽略;初始有效围压越大,归一化阻尼比越小,其中含细粒砂土的归一化阻尼比受初始有效围压的影响要大于纯砂。(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20)
杨国生,左双英,莫云川,刘小川,杨浩[5](2019)在《不同应力路径下贵阳红黏土固结不排水试验及微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贵阳红黏土不同应力路径、固结不排水试验条件下宏观力学特性及微观作用机理,通过分别施加300 kPa、400 kPa、500 kPa不同围压,在增P、减P、等P加载路径下,研究其应力-应变关系。结合SEM电镜扫描测试结果,分析了贵阳红黏土颗粒形态和孔隙结构等对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叁种应力路径下贵阳红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同,应变速率也具有较大差异,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应变软化现象。不同围压下,红黏土发生剪切破坏的峰值应力与围压呈正相关关系。SEM扫描电镜下,贵阳红黏土内部为片状黏土矿物、少量针状分散矿物及微小不定形物质,按一定的分布规律,进行接触、联结与排列组合形成特殊的微观结构,直接影响着宏观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高彬[6](2019)在《贵阳红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互通高速公路项目基坑红黏土为研究对象,结合红黏土基坑、边坡等实际工况中的土体特征及受力特点,考虑应力路径、含水率、排水方式、土体结构完整性(原状或扰动红黏土)、固结方式等开展贵阳红黏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并引用卸荷比的概念对开挖卸荷状态下的红黏土进行卸荷比与变形破坏关系的研究。同时,从土力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结构性参数的概念对红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受外部荷载时红黏土细观结构性变化与宏观稳定变形破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探讨了宏观变形与细观结构性参数之间的关联性。主要结论简要概括如下:(1)不同应力路径下红黏土的宏观力学特征:不同应力路径下,无论是原状红黏土还是重塑红黏土,其应力应变关系、孔隙水压力特征都对应力路径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且整体上结构未被破坏保持完整的原状红黏土对应力路径的敏感性大于结构遭到破坏的重塑红黏土。同时,含水率、固结方式、初始固结围压值的不同对各个应力路径下的红黏土的力学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开挖卸荷情况下红黏土的卸荷比与变形的关系:通过引用卸荷比R和初始卸荷比R_0的概念对贵阳原状和重塑侧向卸荷红黏土进行卸荷比-应变关系研究,发现侧向卸荷红黏土并不是立即表现出卸荷变形,而是在一定的卸荷比时出现明显的变形,侧向卸荷红黏土的卸荷变形可以分为缓慢变形阶段和变形破坏阶段,两个阶段之间卸荷比有明显拐点。应力路径、固结方式、固结围压终值大小、含水率等对卸荷比-应变关系都有明显影响,不同条件下的初始卸荷比R_0值不同,通过初始卸荷比可以对红黏土的变形破坏定量分析,初始卸荷比与红黏土的稳定与变形破坏有密切的关联性。(3)细观结构性参数与宏观变形关系:对贵阳红黏土进行结构性变化特征与对应的力学行为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呈动态变化能定量化表示的应力比结构性参数适用于对红黏土的结构性与力学行为进行描述,其与红黏土受外部荷载时的力学行为可以建立联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具备一定的灵敏性、合理性和规律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董金梅,朱华,叶明鸽[7](2019)在《应力路径对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力路径是影响土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GDSTAS全自动叁轴仪对苏北地区的粉土开展常规叁轴压缩、减压叁轴压缩、等压压缩3种应力路径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粉土应力-应变特性影响显着,常规叁轴压缩应力路径下应力-应变特性因围压大小而不同,等压压缩应力路径和减压压缩应力路径下粉土应力-应变特性都为应变软化型,但软化程度不同;不同应力路径下粉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可采用应变软化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较好;相同围压下,常规叁轴压缩应力路径下粉土强度最大,轴向应变的变化速率最快,等压压缩应力路径粉土强度次之,减压压缩应力路径强度最低,轴向应变的变化速率最慢。研究结果能为工程中不同应力路径下粉土地基设计计算提供较为可靠的力学指标。(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乐华,牛草原,张冰祎,马云彪,尹思杰[8](2019)在《不同应力路径下深埋软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深埋软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力学性质的差异,对取自丹巴水电站右岸平硐深埋软岩分别进行室内叁轴加载试验和不同围压等级、不同卸荷应力水平、不同卸荷速率的恒轴压卸围压试验,并对岩样卸荷破坏面进行微观形貌扫描,分别探讨不同条件下岩样的变形、强度及破坏特征,结果发现:(1)相比叁轴加载试验,同等级围压的软岩在卸荷条件下的强度、峰值应变及力学参数都有减小,应力–应变曲线从延性向脆性转换;(2)软岩峰值轴向应变、极限强度、残余强度与卸荷应力水平、卸荷速率均呈正相关性;(3)相比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Mohr-Coulomb强度准则能更好地描述软岩强度特性,不同应力路径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有差异性,卸荷速率对c值的影响更为显着,而卸荷应力水平对?值的影响更为显着;(4)软岩加、卸载条件下都发生剪切破坏,加载时除主裂纹外基本没有衍生微裂纹,卸载时,低卸荷应力水平下岩样破坏后的次生裂纹更发育,且卸荷速率越大岩样破坏程度越强烈;低围压下卸荷破坏时,岩石断面微观形貌演化自由度较高,破坏面粗糙度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伟文,刘乐,陈志波[9](2019)在《考虑坑侧堆载基坑开挖土体应力路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坑侧各区域土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卸荷或堆载作用,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应力路径。因此,开展了常规叁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K_0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K_0固结侧向卸荷试验和K_0固结侧向卸荷轴向加荷试验等不同的应力路径试验,来研究基坑开挖前后基坑坑侧土体的不同应力路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了各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归纳了基坑开挖前后复杂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应力变形及强度特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所对应的应力变形及强度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软黏土在不同的侧向卸荷应力路径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应变软化型,且侧向卸荷对土体强度影响较大,坑侧堆载引起的轴向加荷对土体强度变化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蒋邦友,顾士坦,王连国,张广超,李文帅[10](2019)在《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隧道开挖应力路径下大理岩应变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变型岩爆常发生于深埋隧道中,是岩爆的基本类型之一。本文利用自主研制的真叁轴试验系统对大理岩试样开展隧道开挖应力路径下应变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种试验路径,一种是常用的真叁轴卸载岩爆试验路径,另一种是考虑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中间主应力变化的新试验路径。试验过程中,应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岩样卸载临空面应变型岩爆破坏过程,并应用声发射监测系统监测岩样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路径下岩样均发生了应变型岩爆破坏现象,但新试验路径下岩样应变型岩爆过程更剧烈,表明中间主应力对大理岩的岩爆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卸载前中间主应力越大,岩样内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越多,破坏过程中累计声发射能量越大,即岩样破坏时释放的弹性应变能越多,岩样发生岩爆破坏时弹射碎屑的总质量越大、粒度越大,破坏过程越剧烈。(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4期)
应力路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工程建设中岩土体遭受复杂应力路径从而呈现出不同变形破坏模式的机制,以银西高铁早胜叁号隧道典型古土壤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应力路径叁轴仪对试验土样进行不同应力路径的叁轴剪切试验,同时通过低场扫描核磁共振得到试验土体的孔径分布特征。宏细观结合,明确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变形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轴向加载及侧向卸载两种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初始围压直接影响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根据归一化曲线,2种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均符合双曲线模型;同时,土体的p-q(平均剪应力–广义剪应力)曲线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同应力路径下,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空间位置表现出两两平行的关系。而初始固结围压直接决定了p-q曲线的位置。从土体剪切强度来看,初始围压对提高土体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当轴向加载时,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均大于相同条件侧向卸载时的量值,尤其在黏聚力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最后,土体初始围压与变形呈现出良好的相关关系。初始围压越小,相同偏应力条件下,土体产生得变形越大。T_2谱峰值强度较大,驰豫时间范围较大。同时,试验土样中小孔隙含量较少,而大孔径含量较多。相同初始围压条件时,土体经历侧向卸载时,T_2谱峰值较大、驰豫时间较长,即土体中大孔隙含量较多。相同偏应力条件下,变形更大。另外,试样虽然达到相同轴向应变条件,但不同应力路径、不同初始围压会使得土体蕴含着不同的孔隙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路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孔亮,刘文卓,袁庆盟,董彤.常剪应力路径下含气砂土的叁轴试验[J].岩土力学.2019
[2].吴云涛,叶万军,杨更社,段钊.考虑应力路径的土体微观孔隙及宏观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3].杨佳岩,王荣.砂土应力路径试验及橡皮膜嵌入修正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
[4].蔡有庆.复杂应力路径下含细粒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9
[5].杨国生,左双英,莫云川,刘小川,杨浩.不同应力路径下贵阳红黏土固结不排水试验及微观机理研究[J].贵州科学.2019
[6].高彬.贵阳红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董金梅,朱华,叶明鸽.应力路径对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乐华,牛草原,张冰祎,马云彪,尹思杰.不同应力路径下深埋软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9].陈伟文,刘乐,陈志波.考虑坑侧堆载基坑开挖土体应力路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10].蒋邦友,顾士坦,王连国,张广超,李文帅.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隧道开挖应力路径下大理岩应变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