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孤独恐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孤独症儿童,恐惧剪头发,行为干预
孤独恐惧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欢[1](2019)在《一例孤独症儿童恐惧剪头发的行为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纯真可爱,犹如天上的星星,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他们有着特别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模式,感知觉异常,有时他们会突然发脾气,令家长和教师摸不着头脑,但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便会知道孤独症儿童行为的发生都是有因有果的。(本文来源于《知识窗(教师版)》期刊2019年07期)
朵朵[2](2019)在《爱上了孤独,还是患上了社交恐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初,在上海嘉定,民警接到群众报案称出租屋惊现男尸,疑是猝死。民警迅速赶往现场,通过房间的玻璃,民警看到床上似乎是有一个人形物体,"腐败了吗?看起来!"另一名民警询问。在窗户上观察的民警表示,好像房间里没有什么臭味。房东称自己拿竹竿在窗户上捅过了,人没有反应这才报的警。民警询问房东,租户平时有什么毛病吗?吃不吃药什么的。当事人朋友也赶往现场,称朋友平时不吃药,感冒都没有,就是晚上经常熬夜打打游戏什么的。(本文来源于《分忧》期刊2019年06期)
张珂雪[3](2019)在《“单身、孤独与恐惧”——《单身男子》人物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知名时装设计师汤姆·福特在其处女作电影《单身男子》中,展现了他在作为一个导演时所拥有的感性一面。该片除了是一部时装电影,汤姆还将原着中唯美而伤感的气氛完美地再现,并且通过对人生的认真思索,刻画出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邓涵[4](2018)在《你的孤独和恐惧,只有我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Dear hang:见字如面。今天我整理杂物时,翻到一张旧照片。两个白白净净的小娃娃,我穿着红裙子,你穿着绿衬衫,活脱脱一幅"绿叶与红花"。那时候我用女孩子早期的身高优势来欺负你,零食、玩具、遥控器要归谁,都是我说了算,完全没有一点儿当姐姐的自觉,天天在家里作威作福,很任性。(本文来源于《时代青年(悦读)》期刊2018年02期)
邓涵[5](2018)在《你的孤独和恐惧,只有我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忆不断倒带,我清晰地意识到,当年那个总是跟在我身后的小屁孩,正在以一种决然的姿态,走出我的世界。Dear hang:见字如面。我有太多话想和你说,却羞涩于当面吐露,不如写信吧。今天我整理杂物时,翻到一张旧照片。两个白白净净的小娃娃,我穿着红裙,你穿着绿衬衫,活脱脱一出"绿叶与红花"。那时候我还经常占着女孩子早期的身高优势欺负你,零食、玩具、遥控器归谁,都得我(本文来源于《文苑》期刊2018年01期)
邹典育[6](2017)在《孤独症幼儿对目光接触的回避:直视恐惧还是动机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光接触回避作为孤独症者最常见的社会交往缺陷,是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之一。历年来,关于其机制的探讨一直是热点。有研究者从先天认知缺陷角度提出快通道调节模型与沟通意图探查模型对其进行解释,亦有研究者从后天的情绪与动机角度提出目光转移假说与社会动机假说对其进行说明。本研究以孤独症幼儿为研究对象,站在后天情绪与动机的角度,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孤独症幼儿目光接触回避的原因,是因为直视恐惧还是动机缺失。实验一:采用2(被试类型:孤独症、典型发展)X2(注视方向:直视、斜视)的混合实验设计,选用静态的眼睛区域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仔细观看图片并进行一个2选1的识别任务。以辨别图片的正确率和观看图片时的皮电反应作为统计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于斜视目光图片,孤独症幼儿在观看直视目光图片时会伴随着高度的生理唤醒,且这种高度的生理唤醒会影响到其图片辨别的正确率。实验二:采用2(被试类型:孤独症、典型发展)X3(注视条件:直视、斜视、闭眼)的混合实验设计,选用动态的推进视频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观看视频并回答视频中人物的注视状态。以判断状态的正确率和观看视频时的皮电反应作为统计指标。结果表明:两组幼儿在行为的判断指标上均达到了 98%以上的正确率。与典型发展幼儿相比,孤独症幼儿在观看直视目光人物的推进视频时,会伴随着高度的生理唤醒,且这种高度的生理唤醒只发生在直视目光之中,即在斜视和闭眼条件下并不会出现。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支持目光转移假说,认为孤独症幼儿对于目光接触的回避可能是因为其将直视目光视为一种“恐怖的”刺激,因为恐惧而造成的回避。(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郝师傅[7](2017)在《社交恐惧:在孤独中期待爱?》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是所有情感关系中最常见到"伤害"的。但有没有爱情,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又并不那么重要。从脱离了母体那一刻起,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换句话说,如果站在历史的纵轴上去看,人生而孤单,无不是独来独往于天地之间。而社交恐惧者,则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群落之一。这是病,得治社恐者小郑的孤独人生,就是在"恐惧"和疏离中一路跌跌撞撞(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期刊2017年03期)
王晓萱,李玉杰[8](2017)在《浅谈逃离孤独和恐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通过五章来具体论述"逃离孤独和恐惧:寻找城市生活的‘幸福门’——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教育发展性状的一种思考"。五个章节层层递进,紧扣主题,先是通过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之火"引入人们对于智慧以及本性的思考,进一步阐述关于城市的概念。再谈在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扮演的角色——"文化现象"。紧接着,通过教育的发展,分析当下社会现状——社会阶层的分化,城市精英的出现。然后,再通过分析学校、教师在城市化教育发展中理念,指出难以操作的教育公平现状。最后,作者不可否认地指出了教育的伟大之处——为人类创作幸福。每一章都提到了对于孤独与恐惧的理解,随着现象分析的深入,作者也在不断地尝试提出更切实有效的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要逃离孤独和恐惧?教育对于这种观念的影响体现在哪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我们又需要怎样的老师?(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7年03期)
江南[9](2016)在《读书令我安静,不再恐惧孤独》一文中研究指出时至今日,读书已是件奢侈的爱好,时间、心境缺一不可,更遗憾的是好书难得。有时手握一本好书,读到最后几页就会恋恋不舍,因为读完了这本,不知下本去哪里找。世上大概真的没有什么比读书更便宜和有益的爱好了。偏偏是这种爱好在逐渐衰落,每年公布中国人平均读了几本书的调查数据,都觉得有点丢人。大概(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6年08期)
乐颖[10](2016)在《我恐惧的不是宇宙,是孤独》一文中研究指出活着或死去,快乐或悲伤,没有人知晓那时候,暗恋大学同系的系草。因为明知道暗恋他的女生有很多,自己又自认平凡,压根儿没有想过去告白。有一天,在学校的报刊亭按惯例买《科幻世界》,追阿西莫夫的连载,却意外地发现最后一本刚刚被系草买下了。他意外地看着我,问:"你也是科幻迷?",我却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也来不及解释其实我更喜欢的是文学,而不是科幻。从借那本杂志开始,我和超开始了交往。后来我问过他为什么选我,(本文来源于《花样盛年》期刊2016年07期)
孤独恐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3月初,在上海嘉定,民警接到群众报案称出租屋惊现男尸,疑是猝死。民警迅速赶往现场,通过房间的玻璃,民警看到床上似乎是有一个人形物体,"腐败了吗?看起来!"另一名民警询问。在窗户上观察的民警表示,好像房间里没有什么臭味。房东称自己拿竹竿在窗户上捅过了,人没有反应这才报的警。民警询问房东,租户平时有什么毛病吗?吃不吃药什么的。当事人朋友也赶往现场,称朋友平时不吃药,感冒都没有,就是晚上经常熬夜打打游戏什么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孤独恐惧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小欢.一例孤独症儿童恐惧剪头发的行为干预[J].知识窗(教师版).2019
[2].朵朵.爱上了孤独,还是患上了社交恐惧[J].分忧.2019
[3].张珂雪.“单身、孤独与恐惧”——《单身男子》人物赏析[J].传播力研究.2019
[4].邓涵.你的孤独和恐惧,只有我知道[J].时代青年(悦读).2018
[5].邓涵.你的孤独和恐惧,只有我知道[J].文苑.2018
[6].邹典育.孤独症幼儿对目光接触的回避:直视恐惧还是动机缺失[D].辽宁师范大学.2017
[7].郝师傅.社交恐惧:在孤独中期待爱?[J].中国青年.2017
[8].王晓萱,李玉杰.浅谈逃离孤独和恐惧[J].中华少年.2017
[9].江南.读书令我安静,不再恐惧孤独[J].观察.2016
[10].乐颖.我恐惧的不是宇宙,是孤独[J].花样盛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