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音接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晋方言,语音,语言接触
语音接触论文文献综述
乔全生[1](2019)在《语言接触视域下晋方言语音的几点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晋方言语音的变化除了内部结构要素的影响、自身引起的变化外,外部语言接触引起的语音变化也不容小觑。本文立足晋方言语音事实,从与历史上阿尔泰诸民族语言接触视域,对晋方言语音调类减少、舌尖塞擦音和擦音声母只有一套、咸山摄舒声字鼻音韵尾脱落叁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从与普通话接触视域,对晋方言呼和浩特方言山摄一二等字音的变化、晋城方言知庄章精组声母读音的变化、晋方言上党片长治等方言日母字读音的变化叁方面进行了考察。这六个方面的变化均是晋方言与历史上阿尔泰诸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深度接触所引起的语音变化。(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吕军伟,何雨婷[2](2019)在《汉、泰语语音接触与习得研究:现状、关系与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接触是两种语言有规则地彼此适应、趋同并形成系统语音对应关系的互协过程。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接触,并非语言的直接接触,存在于双语者个人的语言能力及目的语使用中,而双语者的混合接触则会形成特定言语社区,二语习得本质上可视为语言接触发展的前期阶段。已有对汉、泰语学习者语音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目前学界鲜有立足于语言接触视角探究汉、泰语学习者语音习得问题,更无全面系统的汉、泰语语音接触研究现状及相关两大理论视角之关系分析。探析汉、泰语学习者语音的互协过程可减少语音习得偏误研究的局限,进而从接触视角提出更为系统且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非凡[3](2019)在《汉字和主观词频对接触引发语音变异的影响——以新派上海市区方言匣母细音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派上海市区方言匣母细音字为例,针对这种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所引发的变异,重点考察汉字与主观词频对变异的影响。通过对比有汉字参与的读词调查和无汉字参与的上海话对话问答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有汉字参与时,被试倾向于选择受普通话接触所引发的变式。同时,基于样本模型理论,我们发现在对话问答调查时被试反映的变异情况和被试主观认知的上海话与普通话词频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在读词调查结果中却并没有发现。(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9年04期)
苏培[4](2019)在《周村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语言接触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会涉及到包含在语言接触中的人类文化进程的研究。但是传统的语言接触研究多集中在类型学差异较大的系统之间,对于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接触研究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语言接触的研究就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尤其是普通话和方言这种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之间的接触,日益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以笔者的家乡淄博市周村区为方言调研点,以语音为切入点,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第一手语料,基于共时角度研究在普通话影响下的周村方言的变化。周村方言属于与普通话差异较小的语音系统,同时与普通话有着频繁的接触,是较为典型的类型学上差异小的语言之间的接触。本文以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为例,探讨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规律和特点。本文研究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语言接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传统的语言接触的重心主要是在语言类型学上差异较大的语言或方言之间,而对于同一语言内部不同方言之间接触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而本文就属于此领域的研究。通过对在普通话影响下的新派周村方言进行分析,从而对与普通话差异较小的语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进行研究。二是在实践上,以变异后的周村方言为典型,为今后的周村方言的研究提供了较新的语料。本文从周村方言的语音切入,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对于保护周村文化、探讨方言在当今社会与普通话的协同共生、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价值。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形式,这些独特的表达蕴藏、记录着该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因此对周村方言语音的研究,可以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同时本文从方言新老差异动态地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能够对语音识别,尤其是方言区人说普通话的识别提供参考,让年轻的周村人在掌握自己家乡话的基础上更容易的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一种方言的推普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语料,借鉴前人在语言接触和普通话和方言接触领域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以《方言调查字表》3412单字作为认读材料,采集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一手语音材料,通过叁者的分析对比,进行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力求较为系统科学地研究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以及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同时浅析这种变异产生的原因。全文一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概况、研究缘起(选题原因)、淄博市周村区相关情况以及调查概况进行了简要说明。研究概况包括选题缘由、国内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叁个部分。本文以淄博市周村区为方言调查点,因此系统介绍了周村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文背景和周村区的方言概况。调查概况部分则对本文的发音人信息、调查程序和研究方法等田野调查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周村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现状进行了概述。主要围绕以下叁个层面:一是周村方言和普通话接触的主要类型,二是涉及周村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接触和新派周村方言发生变化的相关理论,叁是周村方言在和普通话接触过程中产生变异的情况这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叁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则对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第一手语音材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对比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和普通话叁者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探索新派周村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并浅析这种变异产生的原因,从而丰富在语言类型学上差异较小的语言之间接触的研究。第六部分,在对上文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周村方言和普通话语音接触的新思考。第七部分是结语,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反思总结了本文有待改进之处。本文研究发现,在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周村方言语音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异。从静态角度来看,周村方言在声母、韵母和声调叁个层面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声调的变化最为直观,其次是声母、韵母。但是周村方言作为独立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仍保持了自身的稳定性,发生变异的字数占总字数的比重并不大,大部分新派周村方言的单字音与老派读音一致,或者在声母、韵母、声调的某几个层面带有了普通话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连全塔[5](2019)在《基于语音合成的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各式各样温度计不断涌现,原来接触式的水银温度计使用不方便,而且人为读数精确度不准,数字化温度计通过LCD屏读取数据,精确度较高,为了适合大多数人的使用方便,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音合成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方式,采用远距离小角度红外测温传感器,液晶显示读数并通过语音合成播报读数,达到视听效果,让人使用耳目一新。(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9年04期)
雷雨[6](2017)在《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唐汪话的语音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汪人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经历了从汉人到穆斯林的自然转化,族群的互动以语言为沟通手段并发生语言接触。唐汪话作为一种混合语,其语音演变和《中原音韵》《切韵》密切相连,在接触中变异简化,母语对目标语的干扰引起语言的匹配和回归。以语音为切入点,结合族群交往历史和语言演变历程,对唐汪话进行语言调查,可为西北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一种范例。(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秋红[7](2017)在《移民方言接触与回族方言语音变迁探析——以宁夏红寺堡开元村关中方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为多方言移民聚居区,语言接触与竞争在所难免。原本操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的宁夏泾源人搬迁到红寺堡后,受普通话和兰银官话影响,语言变异逐渐显现。红寺堡大河乡开元村关中片回族方言的案例研究,主要探讨宁夏生态移民对关中方言带来的影响,不断跟踪语言在接触中的演变,通过语言变迁了解移民的语言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王惠敏[8](2017)在《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湖北监利方言语音内部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监利地处湘鄂交界地带,在鄂东南与西南官话的长期接触过程中,监利方言内部分化情况严重,形成了监东南、监西南、监中及监北四种不同类型的方言。鉴于监东南内部进一步发生了分化,故本文选取了监东南(2个)、监西南(1个)、监中(1个)、监北(1个)四区的五个代表点,进行声韵调全方位的系统性比较,结合监利方言人称代词语音特征的内外分化情况,进一步探讨监利方言过渡地带的方言归属与方言接触的发展趋势。文章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 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监利地理、方言概况,汉语方言接触研究概况,以及与本文相关的已有研究,并简要说明方言代表点与发音人情况。第二章 监利方言的五大方言代表点音系本章主要分析和归纳了柘木、桥市、尺八、容城、新沟五个代表点的音系。第叁章 声母的比较本章主要比较古声母在今监利五个代表点中的语音特征,分析声母文白异读现象分布情况,归纳监利方言声母分化的区别特征,并比较与典型赣语和西南官话的声母差异。第四章 韵母的比较本章主要比较古韵母在今监利五个代表点中的语音特征,分析韵母文白异读现象分布情况,归纳监利方言韵母分化情况的区别特征,并比较与典型赣语和西南官话的韵母差异。第五章 声调的比较本章主要比较古声调在今监利五个代表点中分化情况,分析监利方言声调分化的区别特征,并比较与典型赣语和西南官话的声调差异。第六章 以人称代词语音特征为例看监利方言语言接触的层次本章主要比较监利方言与外部方言(邻区与鄂东南赣语大通片)以及内部方言自身人称代词的分布情况,探讨监利方言的内部分化情况。第七章 结论及余论本章主要依据比较结果讨论监利方言声韵调以及以及人称代词语音特征的归属,并对监利方言接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顾亮[9](2017)在《嵌入式在铁路接触网参数语音装置的实现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基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参数检测语音装置的设计实现、研制过程与应用效果,针对在现场实际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天窗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参数修前修后反复测量确认、地面测量人员劳动安全难以保证、检修效率低下等问题;研制开发了参数语音读数装置,使铁路接触网工区检修人员可以在参数检测语音播报贯穿整个修前修后过程中执行检修任务,取消了地面测量人员,提高了接触网天窗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检修效率的目的,推进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专业修制修程的改革。(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曾春燕[10](2017)在《化州方言和高州方言语音接触研究——以同庆山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州同庆山口下江话受高州话的接触影响产生了一些与下江话不同的语音变异,包括古精组声母读成t?、t?~h、很多古效摄一等豪韵字"~uαu"读成"?u"、一些阳平字由升降调231读成低降调21。化州话和高州话的接触属于强弱相类的对等方言接触。(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语音接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接触是两种语言有规则地彼此适应、趋同并形成系统语音对应关系的互协过程。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接触,并非语言的直接接触,存在于双语者个人的语言能力及目的语使用中,而双语者的混合接触则会形成特定言语社区,二语习得本质上可视为语言接触发展的前期阶段。已有对汉、泰语学习者语音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目前学界鲜有立足于语言接触视角探究汉、泰语学习者语音习得问题,更无全面系统的汉、泰语语音接触研究现状及相关两大理论视角之关系分析。探析汉、泰语学习者语音的互协过程可减少语音习得偏误研究的局限,进而从接触视角提出更为系统且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音接触论文参考文献
[1].乔全生.语言接触视域下晋方言语音的几点变化[J].汉语学报.2019
[2].吕军伟,何雨婷.汉、泰语语音接触与习得研究:现状、关系与问题[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
[3].王非凡.汉字和主观词频对接触引发语音变异的影响——以新派上海市区方言匣母细音字为例[J].中国语文.2019
[4].苏培.周村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连全塔.基于语音合成的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J].电子质量.2019
[6].雷雨.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唐汪话的语音特点[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张秋红.移民方言接触与回族方言语音变迁探析——以宁夏红寺堡开元村关中方言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王惠敏.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湖北监利方言语音内部分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7
[9].顾亮.嵌入式在铁路接触网参数语音装置的实现与应用[J].甘肃科技.2017
[10].曾春燕.化州方言和高州方言语音接触研究——以同庆山口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