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论文-郑峥

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论文-郑峥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真,铁路快运,综合交通枢纽,通车运营

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论文文献综述

郑峥[1](2017)在《宁夏高铁梦 明年可成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郑峥)8月6日,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银西高铁、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目前进展顺利,2018年银川至中卫段高铁将通车运营,宁夏人盼望已久的高铁梦将提前实现。2020年银西高铁等将全线建成通车,届时,我区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今(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7-08-07)

胡海鸥,毛佩玲[2](2016)在《厦门北站高速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中的交通流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客运站的交通量预测,客流量预测和车流量预测以及停车位的预测分析数据作为依据,预测时以项目可行性分析及招标文件作为预测基础,根据1999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现代铁路旅客车站规划设计》中对各项数据的计算方式及验证手段,得出客运站在设计中建筑空间,道路交通规模,以及停车位数量等相关数据,为客运站的规划设计提供合理有效的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6年01期)

夏胜利,杨浩[3](2015)在《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线设计在铁路客站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铁路客站流线设计实践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明确流线设计是在设计中具有非独立性以及分阶段、分交通主体、分区域、分专业设计等特征的创造工作。对基于单一运输模式铁路客站背景下建立的传统流线设计理论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指出既有的流线设计理论体系中流线的概念及内涵、流线设计的对象范围及实现手段不明确,以及流线设计与运营管理、客站其它要素设计之间的关联研究不足。提出了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设计理论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明确流线的本质是交通流的通行空间,是具有一定交通流承载量和叁维空间形态的交通流运行空间轨迹;明确流线设计工作的实质是新建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设计阶段的交通规划工作;将流线设计工作抽象为一类具有典型特征的特殊形态交通网络的构造工作;将流线设计的对象与范围进行扩展;将流线设计方案的网络特征归纳为"多交通主体复合立体虚拟网络"。(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5年09期)

孙雪松[4](2015)在《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布置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是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同时具有对外和对内交通功能的大型铁路换乘枢纽,其规划建设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阐述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枢纽功能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典型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实例,分析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特点,即选址尽量靠近城区、采用立体化多层布置格局、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标准、充分利用各层空间、综合开发新建枢纽、加大车站公众开放度,为我国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5年08期)

肖泽鑫[5](2014)在《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适应性及换乘系统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大城市铁路客运站逐步向综合型和立体、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建设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设计高效快捷、换乘便捷的大型客运综合枢纽,是近年来铁路发展的热点问题。分析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适应性和铁路客站换乘客流特征及其组织原则,结合上海虹桥站和深圳北站对铁路客站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系统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统筹原则。(本文来源于《铁道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韩超[6](2013)在《宝鸡南站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成后的宝鸡南站将成为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通过宝鸡南站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设计实践,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及与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方案进行分析,结合站型旅客流线特点及周边用地条件进行分析,统筹站区道路系统规划、各种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换乘设计,使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为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流线组织、换乘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2013年06期)

刘赫[7](2012)在《北京市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区域划分日益明确,交通需求也随之加快增长,拥挤现象与事故频发。应该注意到,铁路客运交通枢纽是铁路运输网的心脏,也是铁路与城市的衔接点,它对保障铁路运输网的畅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空间建设及运营情况会对周边区域产生经济效应。对于北京特定的交通环境,应制定适应北京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本文首先在对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空间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分析基础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以北京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发展的客观事实为出发点,运用空间经济理论和运输发展理论对北京市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对空间经济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接着,本文具体分析了北京市主要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空间经济效应的表现,并借鉴德国柏林中央车站和日本京都车站空间经济效应的成功经验,启迪北京市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未来发展。在定量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加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空间经济效应的分析模型,运用Geoda软件进行Moran's I检验,并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这一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北京市铁路客运交通枢纽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综合水平,由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空间经济外溢效应所导致的北京市经济增长为0.00097个百分点。最后,本文提出北京市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空间建设与规划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01)

庄轲[8](2012)在《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设备规模测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以铁路客运为主导交通方式,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等多种集散交通方式参与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枢纽呈现出大型化、综合化、立体化、功能多元化的演变趋势,除基本的集散换乘功能外,同时集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功能于一体,是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也是铁路与城市的结合点。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是涉及专业面广、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交通理念,为旅客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换乘服务,需要保证枢纽内各设备高效、平稳地运转,其前提之一是在枢纽的规划阶段对设备规模进行合理的设计。论文基于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模块化设计及软件系统开发》(2010X009-E),对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设备的规模测算方法展开研究。首先,论文通过对枢纽功能、枢纽内各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枢纽换乘类型以及换乘流程的分析,明确了集散换乘是枢纽的主体功能、铁路客运是枢纽的主导交通方式、有铁路参与的换乘是枢纽的研究重点。其次,论文在介绍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设备组成的基础上,以面向旅客、为旅客提供交通服务为条件对服务设备进行界定,并根据设备的服务形式将其划分为等候类、排队类、集散类、通道类、信息诱导类以及无障碍设备。最后,论文对微观和宏观层面枢纽旅客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旅客特性和服务水平的各类服务设备的规模测算方法,并对等候类、排队类、集散类、通道类设备的仿真建模方法以及仿真软件进行了介绍。论文采用Qt软件设计平台对规模测算方法应用进行了实践,设计了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设备规模测算软件,并通过算例对服务设备规模测算方法和软件进行了应用及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田苗[9](2012)在《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以铁路客运站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我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枢纽不但承担对外交通功能,还承担了城市对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换乘转换功能。我国近年来新建的很多新型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由于规模较大、功能日趋复杂,旅客的换乘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内及对外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旅客对出行要求速度快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流畅性。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流线设计将直接影响旅客换乘的走行距离、走行时间等,进而影响旅客的出行质量。部分己建成的铁路客运站在设计时,仅考虑了建筑一般功能,对交通功能的考虑不够充分,未将交通功能与建筑本身功能联系起来,以致枢纽建筑虽规模大,但换乘流线复杂,产生换乘流线过长、交叉等问题,旅客的换乘效率受到制约。本文结合铁道部科研项目“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模块化设计及软件系统开发”,研究了以铁路客运站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流线,从流线网络设计、流线个体设计两个主要层面对流线设计和仿真评价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本文分析了换乘流线的研究对象,换乘流线的交通特性,提出了流线网络和流线个体的设计原则,分析了流线设计的需求。本文从流线网络和流线个体两个主要层面研究了流线设计,重点研究了流线个体的设计步骤,针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流线进行了的设计,介绍了流线重要节点设计和流线信息指导系统的设计。重点提出了应用VISSIM软件行人模块及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流线设计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及方案的比选方法。最后,以成都东客站为例分析了该枢纽的网络流线设计及铁路—地铁换乘流线的设计,并应用VISSIM软件对该换乘流线进行了仿真,应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不同流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得到案例仿真结论。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以铁路客站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与规划提供建筑的交通功能设计参考依据,并为改建已有枢纽的换乘流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马擎,欧雯[10](2012)在《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布局方案的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铁路为单一主导方式,综合其它各种交通方式的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内,其它各种交通方式的设施以铁路为中心进行布局的合理性。在对换乘流线系统性分析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系数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对指标和采用灰色关联度系数评价方法的适应性进行检验。(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客运站的交通量预测,客流量预测和车流量预测以及停车位的预测分析数据作为依据,预测时以项目可行性分析及招标文件作为预测基础,根据1999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现代铁路旅客车站规划设计》中对各项数据的计算方式及验证手段,得出客运站在设计中建筑空间,道路交通规模,以及停车位数量等相关数据,为客运站的规划设计提供合理有效的设计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论文参考文献

[1].郑峥.宁夏高铁梦明年可成真[N].宁夏日报.2017

[2].胡海鸥,毛佩玲.厦门北站高速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中的交通流量预测[J].华中建筑.2016

[3].夏胜利,杨浩.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流线设计理论研究[J].综合运输.2015

[4].孙雪松.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布置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

[5].肖泽鑫.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适应性及换乘系统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2014

[6].韩超.宝鸡南站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J].中国铁路.2013

[7].刘赫.北京市铁路客运交通枢纽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8].庄轲.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设备规模测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9].田苗.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10].马擎,欧雯.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布局方案的优选[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铁路客运交通枢纽论文-郑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