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贾樟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贾樟柯,电影,人文关怀
贾樟柯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胡昌平[1](2019)在《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关怀——以《小武》《天注定》《江湖儿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贾樟柯的电影以强烈的纪实风格将镜头对准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底层,忠实地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关注普通人、小人物乃至边缘群体以表达独特的人文关怀,这是不同时期贾樟柯电影的一个共同主题。《小武》《天注定》《江湖儿女》叁部影片都体现出贾樟柯独特的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韦亮节[2](2019)在《大陆影像里的香港想象——以贾樟柯电影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接受香港文艺作品后,大陆文艺工作者们便对香港展开各种想象,其中贾樟柯的香港想象别具一格。在贾樟柯电影的"地下"时期,香港想象中包含着现代化、流行文化和价值观等的崇拜;而在"地上"时期,香港想象则蕴含着怀旧的情结。香港想象的转变与全球化语境的介入、两地在经济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有关。(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卉[3](2019)在《《江湖儿女》:贾樟柯电影的文化之维与美学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8年的中国现实主义美学潮流的电影版图中,《江湖儿女》以鲜明的贾樟柯特色,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通过讲述一对江湖儿女之间跨越17年的情感故事,影片观照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与中国人情感结构的变化,延续了贾樟柯的平民立场与底层视角,并以纪实与虚构交织的"真实美学"观念,打造出独特而意蕴丰富的影像文本,呈现出对电影媒介属性的本体反思。(本文来源于《长江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李彤彤[4](2019)在《人性与救赎——浅谈贾樟柯电影《天注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英文名为a touch of sin,意为原罪。所谓有罪就会有罚,有惩罚就会有救赎。《天注定》在通过讨论救赎的过程中探讨人性,利用无数荒诞感的拍摄手法将目标对准当代社会。探讨了在面对社会的压迫与他人的欺压,在面对善与恶,我们究竟能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又能够做些什么。(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尹爱群,李佩遥[5](2019)在《新生代导演创作的特质与转变——以贾樟柯电影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继第五代导演之后我国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生代年轻导演,这批新生代导演以颠覆性的拍摄理念和独创的"民族寓言"而被观众接受。本文以其中典型的代表贾樟柯为例,对新时代的导演创作特质和转变进行讨论,尝试对新生代导演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欲望展开剖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1期)
罗娜[6](2019)在《从概念隐喻理论阐释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他们的研究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1])。他们研究隐喻的出发点从"表象"变成"概念",提出了"概念隐喻"。《青红》《我11》《闯入者》是王小帅"叁线建(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1期)
李乐萌[7](2019)在《浅析贾樟柯电影的符号化——以影片《任逍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的电影具有个人主义的风格。"草根""民族性""归属感""边缘人物""年代感""低成本制作""群众演员"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构成了贾樟柯独特的电影风格。本文以《任逍遥》为例,从民族文化、色彩、音乐、背景角度阐释贾樟柯电影的符号化。(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9期)
王烨[8](2019)在《贾樟柯电影中的纪实与虚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贾樟柯以纪实性的电影风格而闻名,但不可忽略影片中的虚构成分。纯粹的纪实性叙述是不存在的,在贾樟柯的电影中纪实与虚构相辅相成。本文将在主题构建、镜头应用以及心理纪实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中的纪实与虚构。(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7期)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蒋肖斌[9](2019)在《贾樟柯:电影与文学,都从故乡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28岁的贾樟柯参加了人生中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上,一部《小武》让世界影坛知道了中国小城汾阳。电影节还没结束,一家法国公司就买下了《小武》版权,在法国放映。20年过去了,贾樟柯已经成了着名导演,在家乡办起了平遥国际电影展,今年6月还把电(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7-03)
陈山青,李健[10](2019)在《贾樟柯电影中的方言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故乡叁部曲到《天注定》《世界》,再到《山河故人》,贾樟柯一直使用方言讲述故乡山西普通而真实的故事,演绎小人物平凡而苍白的命运。在其电影中,方言不仅是角色的身份符号和精神符号,更是山西地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表征。他运用方言符号将人物命运与地域文化以及时代精神相缝合,呈现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让观众在角色狭窄的生存状态和逐渐走向毁灭过程中领悟影片的主题与意蕴。(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贾樟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接受香港文艺作品后,大陆文艺工作者们便对香港展开各种想象,其中贾樟柯的香港想象别具一格。在贾樟柯电影的"地下"时期,香港想象中包含着现代化、流行文化和价值观等的崇拜;而在"地上"时期,香港想象则蕴含着怀旧的情结。香港想象的转变与全球化语境的介入、两地在经济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贾樟柯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宁,胡昌平.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关怀——以《小武》《天注定》《江湖儿女》为例[J].视听.2019
[2].韦亮节.大陆影像里的香港想象——以贾樟柯电影为中心[J].惠州学院学报.2019
[3].李卉.《江湖儿女》:贾樟柯电影的文化之维与美学之思[J].长江文艺评论.2019
[4].李彤彤.人性与救赎——浅谈贾樟柯电影《天注定》[J].鸭绿江(下半月).2019
[5].尹爱群,李佩遥.新生代导演创作的特质与转变——以贾樟柯电影作品为例[J].戏剧之家.2019
[6].罗娜.从概念隐喻理论阐释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系统[J].电影评介.2019
[7].李乐萌.浅析贾樟柯电影的符号化——以影片《任逍遥》为例[J].视听.2019
[8].王烨.贾樟柯电影中的纪实与虚构[J].视听.2019
[9].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蒋肖斌.贾樟柯:电影与文学,都从故乡出发[N].中国青年报.2019
[10].陈山青,李健.贾樟柯电影中的方言符号[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