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培训品牌创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洪[1](2018)在《围棋在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经营中的作用——以杭州天元大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绪论一、研究背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和创新发展政策的扶持下,随着文化传承、文化融合系列政策的实施,旅游者对文化体验、特色体验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建设致力于倡导"贵在特色,贵在文化,贵在主题",在此背景下,棋文化在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经营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借力全域旅游黄金契机,以棋为文化之睛,推动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建设加速提升,走出中国特色文化主题饭店,走向"一带一路"使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主题饭店顺应文化旅游发展趋势,是"旅游+"的充分体现。
俞灵灵[2](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指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吴本[3](2012)在《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饭店业是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在走过的30余年历程中,以三星级饭店为代表的中档饭店群体,作为饭店业的中流砥柱,为中国的旅游接待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已被打破,中档饭店要抓住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再创昔日的辉煌,就必须建立动态的竞争反应机制。本文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理论,结合中档饭店外部竞争环境,从中档饭店企业能力、资源及动态能力机制如何匹配的视角下对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中档饭店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中档饭店是以舒适的客房和物有所值的服务吸引中端消费人群的介于高档饭店和经济型酒店两者之间的一类饭店。在当今中国,包括传统的三星级标准的综合型饭店和部分较为高端的有限服务型饭店,日平均客房价格在200~400元人民币之间。本文第二章对中国中档饭店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从中档饭店增长趋势、投资主体类型、经营效益情况、营业收入构成以及客源结构变化等方面总结了以三星级饭店为代表的传统中档饭店的发展轨迹。之后,对近年来新兴的中档有限服务型饭店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们在业态、品牌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设计风格与理念上的创新。在对中档饭店的新、旧业态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企业成长中过度的路径依赖、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并存现象以及企业能力低下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是中档饭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本文第三章对国内外中档饭店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研究灵感。本文第四章重点对中国中档饭店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理论研究。认为,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构成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三大决定性因素,外部环境则是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确定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对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动态能力机制和外部环境的构成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之后,笔者构建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制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在第五章,笔者对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获取了足够样本的情况下,采用SPSS16.0软件和AMOS18.0软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取了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中的主要竞争力影响因子,验证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现状,笔者展开了第二轮问卷调研,之后将调研结果运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中三者关系的路径模型。在第六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影响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研究。宏观环境主要从制度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环境研究中,笔者采用了波特的“五力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分别从新进入企业、替代品企业、购买者、供应商、中档饭店同行之间这五个角度对中档饭店企业面对的压力进行了剖析。如何提升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在第七章,基于之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本文结合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现状,对以下迫切需要变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不同类型中档饭店企业绩效的比较分析,指出中档饭店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其次,结合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指出中档饭店应该细分市场、精准定位,进行多渠道的营销;再次,从改进动态能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中档饭店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及创新模式;第四,为了与强大的连锁品牌进行抗衡,单体中档饭店必须基于网络进行企业资源整合,可以构建以提升营销能力、提高获取资源能力、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等为主要目的的多种网络联盟方式;最后,笔者对国有三星级饭店的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洪文艺[4](2011)在《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文中提出在世界饭店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下,有两大问题困扰着我国饭店业的未来发展:①饭店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②饭店业的未来发展缺乏先进理论的支撑。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饭店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一直被世界饭店业所关注;饭店业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支撑理论。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的环保饭店、节约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等,就是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进行的有益探索。然而,近30年的实践证明,“绿色饭店”所依托的主体理论越来越表现出局限与不足;“循环饭店”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层面强大的循环体系的支撑;“低碳饭店”的发展则离不开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碳”交易平台的支撑。因此,在现有条件之下,中国饭店业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走“生态饭店”之路。论文以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对生态饭店的理论构建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从饭店的产品、行业、功能、管理等饭店的属性变化,分析了中国饭店从业态形式到产品内涵的深刻变化,并通过饭店的本质属性、主体、功能、组成结构及特征的分析,对饭店的概念进行了再定义,即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2)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提出饭店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本性、复合性、消费性、污染性、依赖性、开放性和高度敏感性的特征,其中,消费(消耗)是饭店系统的生态本质。(3)通过对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提出饭店生态系统中所有影响到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稳定平衡、互惠共生的和谐关系问题都是饭店生态问题。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具体表现在:饭店自身、饭店对人、人对饭店、饭店对环境和环境对饭店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4)基于绿色饭店的分析,重新修订了生态饭店的概念,即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5)探讨了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特征,指出人、饭店、环境三大因子共同组成了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逐步递进的五个层次构成了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是生态饭店的四大功能;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是生态饭店的本质特征;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饭店生态系统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6)提出了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三要素: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其中生态设计是关键,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问题;系统管理是基础,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系统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问题;社会支撑是保障,它解决的是各种环境为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的问题。(7)以江西景德镇紫晶宾馆为案例,通过对宾馆室内外环境质量的检测,分析了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和生态问题;建立了生态饭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饭店等级划分导向,评价结果表明紫晶宾馆属于EEE级(中级)生态宾馆;最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紫晶宾馆达到更高等级的生态宾馆的实现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对饭店和生态饭店进行了再定义,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2)初步建立了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从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角度提出“人、饭店、环境”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大功能。生态饭店具有自然、经济和文化的综合特征,而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生态饭店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3)提出了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是实现生态饭店三条途径,生态设计可解决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系统管理能满足生态饭店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社会支撑是维持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4)探索性地构建了生态饭店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导向,并以景德镇紫晶宾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饭店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总结,运用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理论对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生态饭店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李旬立[5](2010)在《基于品牌的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饭店集团的发展始于1984年锦江集团的成立。经过二十六年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饭店集团。但是,与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饭店集团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在品牌建设方面差距更加明显。品质决定品牌,品牌建设从根本上看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标准化体系。饭店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硬件质量标准体系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而言,我国已有一批饭店集团进行了有效地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硬件质量标准体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国内饭店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饭店硬件标准化建设来提升品牌竞争力是我国饭店集团行之有效的渠道。因此,对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以品牌理论及标准化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建设的若干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硬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案例分析,旨在为我国饭店集团在硬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提供参考。首先对饭店品牌、饭店标准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饭店品牌与饭店标准化的关系,分析了构建我国饭店硬件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接下来深入剖析了我国饭店集团通过构建硬件运营标准体系和管控标准体系来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途径。由于,硬件在饭店投资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所以如何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对饭店的基础质量保证、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饭店集团在品牌建设和硬件标准化方面需要大胆借鉴国际饭店集团的成功经验。
冯冬明[6](2008)在《职业培训品牌创建:一个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北京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为案例,剖析职业培训品牌创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和阐释职业培训品牌在创建中的障碍及问题,在深入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冯冬明[7](2008)在《职业培训品牌创建:一个案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北京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为案例,剖析职业培训品牌创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阐释职业培训品牌在创建中的障碍、问题,在深入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与办法。
胡建伟[8](2008)在《跨国饭店扩张:特征、基础条件与运行机制》文中指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饭店行业开始进行跨国扩张,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跨国饭店也进入快速扩张时期。本论文第一章,分析了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背景和论文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意义。随着世界跨国饭店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跨国饭店这种特殊的跨国公司形式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深度挖掘,有必要对跨国饭店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快速扩张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即跨国饭店公司扩张的基础条件是什么,跨国饭店公司世界扩张的主导形式是什么,与一般的跨国公司相比有什么特殊规律,这种扩张的基础条件是如何形成和并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利用和继续发展的。经过对有关跨国公司理论或者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梳理,发现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跨国饭店世界扩张活动,但无法全面、系统的解释跨国饭店的世界扩张的内在规律。本论文结合要素流动、国际分工、跨国公司知识资本模型等理论,沿着跨国公司“非股权扩张为主导模式——跨国饭店体系的国际分工分析——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基础条件(与制造业跨国公司不同)——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运行机制——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规律对中国饭店集团的启示”的研究思路,发现:非股权扩张其实就是跨国饭店总部控制知识、技术、管理和信息等要素,对跨国饭店体系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和营销等环节进行控制,这表明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基础条件是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的积累、国际流动、国际控制又构成了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主线。第二章,本论文对国内外相关跨国公司理论、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跨国饭店公司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了跨国饭店相关文献中跨国饭店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第三章,分析了跨国饭店扩张的主导形式是非股权模式,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结合国际分工理论和产品价值链理论,对跨国饭店国际分工进行了分析,跨国公司总部主要是控制与知识相关的环节;第五章,对跨国饭店的扩张规律进行了分析,推导出:知识资本的国际流动是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基础条件,并具体分析了跨国饭店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之后,作者拟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饭店行业职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对研究中推导出的跨国饭店公司知识资本进行验证。第六章,由于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基础条件是知识资本的国际流动,那么跨国饭店世界扩张的区位演进过程也是其知识资本的流动过程,然后本论文对跨国饭店的世界扩张的知识资本的积累、流动与控制过程进行了分析。第七章,结合中国饭店集团在跨国经营中的现状、问题,借鉴世界着名跨国饭店的扩张规律,对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刘艳丽[9](2008)在《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及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业的发展依赖当地的环境状况,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对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所做的努力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并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旅游饭店”是国际饭店服务业广泛采用的一种环境标志。是从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饭店竞争力的双重目的出发,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环境管理,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所以,饭店的环境管理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创建“绿色旅游饭店”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绿色饭店”的评定经过8年的发展,现行绿色酒店标准既有国家旅游局标准,又有行业标准及各地方标准,存在几种标准并行、评定单位多头、评定等级不一等情况,造成使用上的混乱,让饭店感到无所适从,标准和实施方法不统一,影响了酒店的声誉和行业的发展。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配套政策的逐步出台,绿色饭店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一方面是环保技术、环保法规的不断进步和深化,要求标准的制定上要有前瞻性;另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环保配套政策和设施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性,要求标准的制定上要因地制宜,否则操作性就不强。本文通过对现代饭店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实地考察北京市实施绿色旅游饭店存在中的问题,对现行绿色饭店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旅游饭店”评定的组织、程序和方法的可行性建议,建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将“绿色旅游饭店”评审组织纳入国家合格评定体系范畴,对“绿色旅游饭店”评价和发证机构进行资格认可;对“绿色旅游饭店”评审组织的评审行为,按第三方认证要求进行规范,完善“绿色旅游饭店”评定程序、评定方法。将有效地保证“绿色旅游饭店”标志和证书的权威性,促进“绿色旅游饭店”健康发展。
陈晓佳[10](2007)在《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构建》文中提出中国饭店业经过20余年的迅猛发展,其竞争已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经营管理也由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从加入国际知名品牌到建立自己独立的品牌,整体管理水平在竞争中逐步趋于成熟。但是,目前,实践中饭店对于品牌经营所做的还只是一些片面的、补漏式的努力,涉及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面对国外着名饭店集团的进入和未来我国饭店业越发激烈的竞争,许多学者提出了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对待饭店品牌经营的思想,但相关文献的研究仍局限于借用一般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品牌战略的相关理论,缺乏真正结合饭店特点的品牌经营战略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创新空间。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本文构建了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的架构。该架构不仅包含了饭店品牌经营战略的构成要素、逻辑思想,更包含了在实际运作中的实施步骤。围绕“建立品牌资产,提升饭店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饭店品牌经营经历:品牌创建、实施传播和品牌长线管理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若干不同的实施步骤。所有的步骤循序渐进,同时又紧密相连,共同为实现饭店品牌资产的可持续积累而服务。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角度对饭店品牌经营进行了分析论证,使现有品牌理论在饭店领域更具有适用性,以期对饭店品牌的实际运作给予理论上的指导。
二、北京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培训品牌创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培训品牌创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围棋在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经营中的作用——以杭州天元大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一)围棋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与促进 |
1.围棋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突破 |
2.围棋成为城市建设新名片 |
(二)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的发展研究 |
1.文化主题饭店的定义 |
2.文化主题饭店的产生 |
3.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发展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主题应是所在区域地域文化的结晶与体现 |
(二)主题应符合主题饭店的特性要求 |
(三)以主题为核心应能够构筑起主题饭店协调的整体系统 |
(四)以主题为基础便于实施全方位差异化优势 |
1. 棋文化主题内涵具有吸引力,能够引发人们的高度兴趣,形成“注意力经济”。 |
2. 棋文化主题内涵具有无限张力,可以被不断挖掘与开发,有利于饭店产品的持续创新。 |
3. 棋文化主题之于天元大厦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它难以被其他任何饭店复制,具有持续的差异性优势。 |
四、建议与思考 |
(一)明确饭店基调形成统一整体 |
1.整体设计中的棋文化体现 |
2.饭店餐饮中的棋文化内涵 |
(二)品牌叠加效应优化资源整合 |
1.品牌叠加产生放大效应 |
2.文商结合优化资源整合 |
(三)棋文化塑造天元大厦差异化竞争力 |
1.棋文化主题为饭店明确目标客群 |
2.棋文化主题帮助天元大厦摆脱传统竞争局面 |
3.棋文化有利于丰富产品项目优化营收结构 |
4. 打造棋文化特色主题饭店2.0模式 |
五、结语 |
(2)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3)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念界定 |
1.1.1 住宿业和旅游饭店的概念 |
1.1.2 国内外对中档饭店的界定 |
1.1.3 本文的中档饭店概念 |
1.1.4 饭店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4.1 给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国中档饭店的概念 |
1.4.2 首次基于动态能力观视角来研究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 |
1.4.3 确立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各决定因素及其构成体系 |
1.4.4 构建了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 |
1.4.5 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本章注释 |
2 中国中档饭店发展进程研究 |
2.1 中国传统中档饭店的发展轨迹 |
2.1.1 饭店增长趋势明显放缓 |
2.1.2 饭店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本土化发展 |
2.1.3 饭店经营效益日渐下滑 |
2.1.4 饭店收入来源日渐集中于客房和餐饮 |
2.1.5 饭店的国际客源比重日益下降 |
2.2 中国新型中档饭店的创新行为 |
2.2.1 业态的创新 |
2.2.2 品牌发展战略的创新 |
2.2.3 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
2.2.4 设计风格与理念的创新 |
2.3 中国中档饭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企业成长中过度的路径依赖 |
2.3.2 过度竞争中存在着竞争不足现象 |
2.3.3 企业能力低下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3 中档饭店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3.1 中国的中档饭店研究 |
3.1.1 中国中档饭店研究概况 |
3.1.2 中国中档饭店专题研究成果评述 |
3.1.3 其他与中国中档饭店相关的研究成果评述 |
3.2 国外的中档饭店研究 |
3.2.1 研究概况 |
3.2.2 研究内容 |
3.2.3 研究特点与启示 |
3.3 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
3.3.1 重视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3.3.2 重视企业内部资源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3.3.3 重视企业内部能力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3.3.4 动态能力理论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4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
4.1 中档饭店企业资源与能力体系的结构 |
4.1.1 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概念 |
4.1.2 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关系 |
4.1.3 中档饭店企业资源体系的结构 |
4.1.4 中档饭店企业能力体系的结构 |
4.2 中档饭店的企业动态能力机制 |
4.2.1 中档饭店企业动态能力机制的构建 |
4.2.2 中档饭店的企业动力机制 |
4.2.3 中档饭店的企业学习机制 |
4.2.4 中档饭店的企业匹配机制 |
4.3 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的模型与假设 |
4.3.1 资源、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
4.3.2 资源、能力与动态能力机制的关系 |
4.3.3 外部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
4.3.4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5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
5.1 问卷设计、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
5.1.1 问卷设计 |
5.1.2 变量测量 |
5.1.3 数据收集 |
5.1.4 分析方法 |
5.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2.3 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的检验 |
5.3.1 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模型检验 |
5.3.2 模型参数值分析 |
5.3.3 变量影响程度排序与均值排序的比对分析 |
5.4 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间相关关系的假设检验 |
5.4.1 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
5.4.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与动态能力机制的相关分析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6 提升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分析 |
6.1 影响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宏观环境 |
6.1.1 制度环境 |
6.1.2 经济环境 |
6.1.3 市场环境 |
6.1.4 社会文化环境 |
6.1.5 技术环境 |
6.2 影响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微观环境 |
6.2.1 中档饭店微观环境分析框架 |
6.2.2 潜在进入者的入侵威胁 |
6.2.3 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
6.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6.2.5 供应商的议价压力 |
6.2.6 现有中档饭店企业间的竞争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7 提升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
7.1 基于企业绩效的中档饭店发展方向判定 |
7.1.1 基于投资动因和资源特征的中档饭店分类 |
7.1.2 不同类型中档饭店的企业绩效分析 |
7.1.3 中档饭店未来的市场定位与路径选择 |
7.2 基于环境变化的中档饭店产品与营销创新 |
7.2.1 基于顾客需求的中档饭店产品创新 |
7.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档饭店营销能力的提升 |
7.3 基于动态能力机制的中档饭店组织变革 |
7.3.1 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 |
7.3.2 组织结构的柔性化 |
7.3.3 多类型团队的组建 |
7.3.4 创建学习型组织 |
7.4 基于网络视角的中档饭店企业资源整合创新 |
7.4.1 中档饭店企业网络关系资源的构成 |
7.4.2 构建中档饭店网络联盟的多种设想 |
7.5 国有三星级饭店管理体制创新的再思考 |
7.5.1 国有三星级饭店的现状及问题 |
7.5.2 国有三星级饭店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思路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1.1 关于中国中档饭店的相关概念 |
8.1.2 关于中国中档饭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8.1.3 关于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 |
8.1.4 关于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
8.1.5 关于提升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三星级饭店必备项目检查表 |
附录2 饭店访谈提纲 |
附录3 问卷一 |
附录4 问卷二 |
附录5 2011年上海三星级饭店基本情况一览 |
后记 |
(4)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生态饭店的研究进展 |
1.2.2 饭店生态系统及管理研究 |
1.2.3 饭店环境管理研究进展 |
1.2.4 生态建筑研究进展 |
1.2.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3 生态饭店的理论支撑 |
1.3.1 基础生态学理论 |
1.3.2 应用生态学理论 |
1.3.3 现代饭店管理理论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饭店与饭店生态系统 |
2.1 饭店的属性变化与再定义 |
2.1.1 饭店的属性变化 |
2.1.2 饭店定义的再研究 |
2.2 饭店生态系统分析 |
2.2.1 饭店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
2.2.2 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 |
2.2.3 饭店生态系统的结构 |
2.2.4 饭店生态系统的功能 |
2.2.5 饭店生态系统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3 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 |
3.1 关于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 |
3.1.1 饭店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生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3.1.2 饭店环境管理理论将被饭店生态思想所取代 |
3.2 饭店生态问题的系统分析 |
3.2.1 饭店自身的生态问题 |
3.2.2 饭店对人的生态问题 |
3.2.3 人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
3.2.4 饭店对环境的生态问题 |
3.2.5 环境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4 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架 |
4.1 生态饭店的定义与内涵 |
4.1.1 绿色与生态的辨析 |
4.1.2 生态饭店的内涵理解 |
4.2 生态饭店的组成 |
4.2.1 生态饭店中人的因子 |
4.2.2 生态饭店中的环境因子 |
4.3 生态饭店的结构 |
4.3.1 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 |
4.3.2 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 |
4.4 生态饭店的功能 |
4.4.1 功能一:经济高效运行 |
4.4.2 功能二:安全健康舒适 |
4.4.3 功能三:环境友好持续 |
4.4.4 功能四:社会和谐稳定 |
4.5 生态饭店的特征 |
4.5.1 生态饭店的自然特征 |
4.5.2 生态饭店的经济特征 |
4.5.3 生态饭店的文化特征 |
4.6 生态饭店的生态伦理 |
4.6.1 人和饭店在系统中的道德规范 |
4.6.2 饭店"以人为本"的生态准则 |
4.6.3 鉴别饭店生态行为的基本原则 |
4.6.4 生态饭店产品的道德伦理尺度 |
4.6.5 环境责任与市场结合的饭店伦理 |
4.6.6 生态饭店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
4.7 生态饭店的分类 |
4.8 本章小结 |
5 生态饭店的实现途径 |
5.1 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关键 |
5.1.1 传统环境措施的局限性 |
5.1.2 构建生态饭店的三要素 |
5.2 生态饭店的设计建设 |
5.2.1 饭店设计的生态化 |
5.2.2 饭店建设的生态化 |
5.2.3 饭店改扩建的生态化 |
5.3 生态饭店的系统管理 |
5.3.1 饭店系统管理理论的创新 |
5.3.2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优势 |
5.3.3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原则 |
5.3.4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内容 |
5.4 生态饭店的社会支撑 |
5.4.1 政策体制的支撑 |
5.4.2 生态技术的支撑 |
5.4.3 生态人才的支撑 |
5.5 本章小结 |
6 生态饭店的案例研究——江西景德镇市紫晶宾馆 |
6.1 景德镇与紫晶宾馆概况 |
6.1.1 作为案例研究的理由 |
6.1.2 景德镇市概况 |
6.1.3 紫晶宾馆简介 |
6.2 紫晶宾馆的生态现状分析 |
6.2.1 重要生态指标检测分析 |
6.2.2 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 |
6.2.3 紫晶宾馆的生态问题 |
6.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
6.3.1 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
6.3.2 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
6.3.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
6.4 紫晶宾馆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
6.4.1 硬件途径 |
6.4.2 软件途径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几点建议 |
7.4 尚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品牌的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饭店品牌研究综述 |
1.2.2 标准化、饭店标准化研究综述 |
1.2.3 小结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2章 饭店品牌与饭店标准化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饭店品牌创建 |
2.2.1 品牌创建理论 |
2.2.2 饭店品牌创建途径 |
2.3 饭店品牌与标准化 |
2.3.1 质量是饭店品牌的基础 |
2.3.2 标准化是饭店质量的保证 |
第3章 构建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 |
3.1 中外品牌饭店硬件对比 |
3.2 饭店硬件质量影响顾客服务质量 |
3.3 硬件标准化是保证饭店基础质量的主要手段 |
第4章 基于品牌的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构建 |
4.1 品牌导向的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构建目标 |
4.2 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构成 |
4.3 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运营标准的构建 |
4.3.1 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运营标准总体框架 |
4.3.2 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运营标准 |
4.4 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管控标准的构建 |
4.4.1 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管控组织构成 |
4.4.2 饭店集团的管控 |
4.4.3 成员饭店的责任 |
4.4.4 实行维修合约制度 |
4.4.5 外部顾客监督和内部审查相结合 |
4.4.6 构建集团内部交流平台 |
4.5 案例分析—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硬件标准化体系为例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跨国饭店扩张:特征、基础条件与运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世界跨国饭店发展现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经典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第二节 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 |
第三节 跨国饭店相关文献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跨国饭店扩张的特征 |
第一节 跨国饭店世界范围内的扩张特征分析 |
第二节 跨国饭店海外扩张的动因分析 |
第三节 非股权控制形式主导跨国饭店扩张的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跨国饭店体系的国际分工 |
第一节 跨国饭店体系地理分布规律分析 |
第二节 跨国饭店体系的国际分工分析 |
第三节 跨国饭店体系国际分工的案例分析 |
第四节 服务业价值链与跨国饭店国际分工 |
第五节 跨国饭店体系国际分工的意义 |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跨国饭店扩张的基础条件 |
第一节 要素流动理论与跨国公司发展 |
第二节 知识资本基本概念 |
第三节 跨国饭店与知识资本 |
第四节 跨国饭店知识资本的国际流动的经济学意义 |
第五节 跨国饭店扩张的基础条件是知识资本的国际流动 |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跨国饭店扩张的运行机制 |
第一节 跨国饭店扩张的运行机制模型 |
第二节 跨国饭店知识资本的构成与积累 |
第三节 跨国饭店知识资本的国际流动机制 |
第四节 跨国饭店知识资本国际流动过程中控制机制 |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对中国本土饭店跨国扩张的启示 |
第一节 中国饭店集团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 |
第二节 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的战略方向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结论与发现 |
第二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的拓展与启示 |
第四节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感恩的心 |
(9)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及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理论依据和方法 |
1.2.1 基础理论应用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过程与内容 |
1.3.1 调研及数据与材料整理收集过程 |
1.3.2 分析过程 |
2 现代饭店的发展历程 |
2.1 现代饭店发展进程 |
2.1.1 古代客栈时期(12世纪—18世纪) |
2.1.2 豪华饭店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 |
2.1.3 商业饭店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
2.1.4 现代新型饭店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 |
2.2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 |
2.2.1 中国古代的饭店业 |
2.2.2 中国近代的饭店业 |
2.2.3 中国现代的饭店业 |
2.3 现代饭店的发展趋势 |
2.3.1 服务个性化 |
2.3.2 顾客多元化 |
2.3.3 经营管理集团化 |
2.3.4 广泛应用高新技术 |
2.3.5 创建“绿色饭店” |
3 国内外绿色饭店发展现状 |
3.1 绿色饭店提出的背景 |
3.2 国外绿色饭店的发展 |
3.2.1 国外绿色饭店发展概况 |
3.2.2 丹麦“绿色饭店”经验 |
3.3 国内绿色饭店发展 |
3.3.1 国内绿色饭店发展概况 |
3.3.2 国内绿色饭店数据库 |
4 绿色饭店标准对比分析 |
4.1 我国“绿色饭店”标准现状 |
4.1.1 浙江省地方标准《绿色饭店》(DB33/T326-2001) |
4.1.2 国家经贸委行业标准《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SB/T10356—2002) |
4.1.3 国家旅游局行业标准《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 |
4.1.4 我国国家标准《绿色饭店》(征求意见稿) |
4.2 绿色饭店标准对比 |
4.2.1 浙江省地方标准和国家旅游局行业标准的条款结构 |
4.2.2 国家经贸委行业标准的条款结构 |
4.2.3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条款结构 |
4.3 我国“绿色饭店”相关标准的主要内容分析 |
4.3.1 相同内容 |
4.3.2 差异内容 |
4.4 绿色饭店标准结构对比表 |
4.5 我国“绿色饭店”标准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及意见 |
4.5.1 标准名称 |
4.5.2 标准适用范围和使用目的 |
4.5.3 等级划分 |
4.5.4 “绿色饭店”评定 |
4.5.5 管理体制问题 |
5 北京市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案例分析 |
5.1 北京市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概况 |
5.2 北京市实施“绿色旅游饭店”中存在的问题 |
5.2.1 节电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规定需要进一步改进 |
5.2.2 节水的技术措施和相关经济政策不协调 |
5.2.3 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
5.2.4 室内空气质量及中央空调系统定期清理问题严重 |
5.2.5 饭店噪声没有进行定期检测 |
5.2.6 饭店环境卫生整治与周围社区不配合 |
5.2.7 饭店垃圾分类与社会垃圾分类及处置不配套 |
5.2.8 一次性消耗品导致的浪费和垃圾有待解决 |
5.2.9 饭店特色食品经营遇到执法不一致的问题 |
5.2.10 饭店业务外包出现失控 |
5.2.11 “绿色旅游饭店”评定存在不够客观公正的问题 |
5.3 促进北京市实施“绿色旅游饭店”的建议 |
5.3.1 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的监督行为 |
5.3.2 对北京市奥运签约饭店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
5.3.3 加强对饭店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置的管理 |
5.3.4 建立专业化饭店洗涤厂 |
5.3.5 对使用中水处理系统的饭店给予适当补贴 |
5.3.6 对直接把自来水过滤消毒作为饮用水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 |
5.3.7 进一步完善“绿色旅游饭店”评定的组织、程序和方法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绿色旅游饭店调研提纲 |
附录 B: 绿色旅游饭店调研记录 |
详细摘要 |
(10)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2 概念梳理及相关研究 |
2.1 品牌、品牌经营战略及相关研究 |
2.2 饭店品牌、饭店品牌经营战略及相关研究 |
3 饭店品牌经营实践研究 |
3.1 国际饭店品牌经营实践的发展 |
3.2 我国饭店品牌经营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 |
3.3 我国饭店品牌经营的环境与趋势 |
4 构建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的必要性与特殊性研究 |
4.1 构建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4.2 我国构建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的特殊性分析 |
5 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构建 |
5.1 饭店品牌经营战略的目标 |
5.2 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构思 |
5.3 品牌创建阶段 |
5.4 品牌实施传播阶段 |
5.5 品牌长线管理 |
6 结论与不足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北京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培训品牌创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围棋在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经营中的作用——以杭州天元大厦为例[A]. 朱洪. 中国围棋论丛(第3辑), 2018
- [2]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3]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D]. 吴本. 复旦大学, 2012(02)
- [4]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D]. 洪文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 [5]基于品牌的我国饭店集团硬件标准化研究[D]. 李旬立. 青岛大学, 2010(03)
- [6]职业培训品牌创建:一个案例研究[J]. 冯冬明. 成人教育, 2008(07)
- [7]职业培训品牌创建:一个案例研究[J]. 冯冬明. 继续教育, 2008(07)
- [8]跨国饭店扩张:特征、基础条件与运行机制[D]. 胡建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8(09)
- [9]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及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刘艳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9)
- [10]饭店品牌经营战略体系构建[D]. 陈晓佳. 暨南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