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透送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喷射渗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孔口射流,紊流系数
渗透送风论文文献综述
刘雷明,李浩,黄晨[1](2017)在《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孔口送风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3种不同孔口类型的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测试了其在不同风量下的出风速度和射程,并利用射流理论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孔口紊流系数。结果表明送风量对同一类型孔口的紊流系数影响不大,3种孔口类型在不同风量下的紊流系数分别为0.068、0.145、0.158。孔口结构对紊流系数有较大影响。同一风量下,18 mm带导流环的孔口送风射程大约是18 mm无导流环孔口送风射程的2倍。(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7年04期)
张勤,周小红[2](2015)在《二种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布风管送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设计适合室内舒适送风的布风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尾部封闭不透风与尾部渗透通风2种模式下的布风管,研究对比内部流场的速度与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尾部封闭式布风管中心速度变化从4 m/s降到0,尾部形成涡流;尾部渗透式布风管中心速度变化从4 m/s降到2.5 m/s,尾部中心风速较大;沿着布风管轴向前进,尾部封闭式布风管的纤维壁面出风速度逐渐减小,出风速度范围为0.15~0.4 m/s;尾部渗透式布风管的纤维壁面出风速度比较均匀,出风速度范围为0.28~0.4 m/s。纤维壁面出风方面,尾部渗透式布风管比尾部封闭式布风管更均匀,二者均无吹风感,满足室内人体舒适性要求。(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陈孚江,王金良,陈建芳,赵鹏程,孙维栋[3](2014)在《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时表面空气流速和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空腔内部轴向空气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对空气的"自整流"作用影响较小,与空气渗透流速大小成线形关系。随着送风量的增加,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空腔内部空气总压和静压值逐渐增加,静压增加梯度和动压衰减梯度越来越大,末端处静压复得现象愈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相应的数值模拟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4年07期)
刘刚,寇野,王杏[4](2014)在《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建筑送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送风由渗透送风和射流送风两部分构成。渗透送分和射流送风两部分风量的存在比例关系,并受到风管本身材料特性、开孔面积、射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4年07期)
邢夏琼[5](2014)在《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特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是以一种由阻燃涤纶织物制成的风管替代传统风道,集空气输送与分配于一体的新型柔性送风末端,因具有空气分布均匀、送风量大而无吹风感、质量轻、易清洗、防凝露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通风领域工程师的首选。风管内流场的性质与送风质量有密切关系,对于渗透式纤维风管,风管纤维层结构特征和性能会影响风管内流场特征。论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纤维风管内和纤维层内气体流动模型的建立及微分方程的离散处理、划分纤维风管的网格,并确定边界条件及风管纤维层结构特征和性能参数,数值计算纤维风管内的流体压力分布和气体流动速度分布,并实验进行验证。(1)风管纤维层设为多孔介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纤维风管内和纤维层内气体流动的微分控制方程,在纤维层内气体流动控制方程中增加多孔介质的阻尼系数,该模型根据纤维风管内流场的湍流特征,引入标准的二方程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将该微分方程处理得到离散方程。(2)论文研究的两种纤维风管用织物,实验确定孔隙率分别为26.7%和70.6%,并得到两种织物的粘性阻力系数和惯性阻力系数。(3)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纤维风管中心的气体流动速度大,并呈辐射状向四周管壁均匀递减,以渗透方式从管壁面向环境送风。纤维风管中心的气体流动速度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在封闭的风管尾部产生回流,形成漩涡。纤维风管内的压力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降低,在封闭的风管尾部因空气回流压力增大。(4)孔隙率26.7%的织物适宜制作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风管,数值计算风管内壁气体流动速度和压力沿风管轴向较均匀;而孔隙率70.6%的织物制作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风管,数值计算风管外壁气体流动速度和压力在离入口0-1.5m迅速下降,尾部气体流动速度和压力接近0。(5)实验测试孔隙率26.7%的织物制作的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风管外表面送风速度,结果与数值计算的风管内壁的气体流动速度一致。(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4-02-26)
陈孚江,陈焕新,王金良[6](2013)在《送风量对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了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性能测试实验台,研究了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时表面空气流速和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空腔内部轴向空气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对空气的"自整流"作用影响较小,与空气渗透流速大小成线形关系。随着送风量的增加,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空腔内部空气总压和静压值逐渐增加,静压增加梯度和动压衰减梯度越来越大,末端处静压复得现象愈明显。(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05)
李浩,黄晨,王昕,邹志军,王非[7](2012)在《喷射渗透式布袋风管送风系统送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能量守恒及质量守恒方程构建了喷射渗透式布袋风管送风系统内部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及不同送风量下布袋风管内部压力及送风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沿着气流方向,风管内部全压、动压呈下降趋势,静压逐渐增加;各送风参数中布袋风管的管径及送风量对喷射和渗透出风都有较大影响,布袋渗透率对喷射送风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2年02期)
陈孚江,陈焕新,谢军龙,舒朝晖,董媛媛[8](2010)在《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干冰对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时空气流动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定量分析了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内部空气压力沿径向和流动方向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空气充满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空腔后,以极低的流速从四周纤维壁面向外扩散,然后向下方流动,扩散四周有明显的涡流产生;沿着半径增加的方向,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内部空气静压逐渐减小,幅度缓慢,全压值基本不变;沿着流动方向,空气全压均逐渐减小,静压则逐渐增大,但增幅不大,末端处静压复得现象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0年S2期)
陈孚江,陈焕新,谢军龙,舒朝晖,刘小琳[9](2010)在《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纯渗透送风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空气分布系统,也称织物纤维风管或布袋风管,是一种由特殊聚酯纤维制成的集空气分布与传输于一体的末端装置。新鲜空气通过纤维表面的微空隙或开设的不同形式送风口均匀输送到需要的场合。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最早应用于食品冷冻冷餐,目前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已在多种大型公共场合,如商(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期刊2010-11-09)
陈孚江,陈焕新,谢军龙,舒朝晖,胡云鹏[10](2010)在《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对室内舒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房间为研究对象,采用K-ε三维湍流模型模拟分析了夏季工况下3种上送下回方式(热壁侧送热壁侧排、热壁侧送冷壁侧排、冷壁侧送热壁侧排)下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空气速度受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布局方式的影响较小;异侧送排风时室内空气平均温度梯度小,人体舒适感强;在同等送风量情况下,冷壁侧送热壁侧排的送风方式能承担更大的负荷。(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0年08期)
渗透送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设计适合室内舒适送风的布风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尾部封闭不透风与尾部渗透通风2种模式下的布风管,研究对比内部流场的速度与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尾部封闭式布风管中心速度变化从4 m/s降到0,尾部形成涡流;尾部渗透式布风管中心速度变化从4 m/s降到2.5 m/s,尾部中心风速较大;沿着布风管轴向前进,尾部封闭式布风管的纤维壁面出风速度逐渐减小,出风速度范围为0.15~0.4 m/s;尾部渗透式布风管的纤维壁面出风速度比较均匀,出风速度范围为0.28~0.4 m/s。纤维壁面出风方面,尾部渗透式布风管比尾部封闭式布风管更均匀,二者均无吹风感,满足室内人体舒适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透送风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雷明,李浩,黄晨.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孔口送风特性的实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7
[2].张勤,周小红.二种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布风管送风特征[J].纺织学报.2015
[3].陈孚江,王金良,陈建芳,赵鹏程,孙维栋.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4
[4].刘刚,寇野,王杏.喷射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建筑送风实验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
[5].邢夏琼.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特征模拟[D].浙江理工大学.2014
[6].陈孚江,陈焕新,王金良.送风量对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C].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7].李浩,黄晨,王昕,邹志军,王非.喷射渗透式布袋风管送风系统送风特性分析[J].暖通空调.2012
[8].陈孚江,陈焕新,谢军龙,舒朝晖,董媛媛.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性能[J].化工学报.2010
[9].陈孚江,陈焕新,谢军龙,舒朝晖,刘小琳.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纯渗透送风特性数值模拟[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2010
[10].陈孚江,陈焕新,谢军龙,舒朝晖,胡云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渗透送风对室内舒适性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