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作品论文-张颖

复调作品论文-张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调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谢德林,《二首复调作品》,固定低音

复调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1](2019)在《谢德林《二首复调作品》op.20中《固定低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谢德林是当代苏联-俄罗斯作曲家,《二首复调作品》op.20创作于1961年,共有二部创意曲与固定低音两首作品,是谢德林以自己最喜爱的小型套曲形式写作的作品。固定低音这首作品相较于二部创意曲更广为人知,对固定低音的演奏也较多。本文将对这首固定低音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固定低音的写作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4期)

杜牧天[2](2019)在《精确与灵感的融合 莫扎特的复调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你聆听莫扎特时,是否会被他的幽默诙谐打动?是否会震撼于《唐璜》中描写魔鬼的黑暗?抑或是被他充满歌唱性的旋律所吸引?这,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莫扎特的一面。当你聆听他的《安魂曲》时,是否又会为他精湛的复调技巧而惊叹?甚至有那么一刻,你会觉得如此准确的赋格,并不像随时会灵光乍现的莫扎特的风格。但是,当你听到这张唱片,欣赏过那些贯穿莫扎特创作生涯的复调作品,你(本文来源于《音乐爱好者》期刊2019年03期)

蔺睿[3](2019)在《探析巴赫键盘复调作品的演奏——以《平均律BWV846》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J.S.巴赫生平及其键盘复调作品的了解、熟知,以及对《平均律BWV846》的研习,不仅提高了对巴洛克时期及巴赫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而且也增加了我们对巴赫和巴洛克时期作曲理论知识的学习经验。因此,巴赫作品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特征对我们在音乐上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2期)

张颖[4](2019)在《谢德林《二首复调作品》op.20中《二部创意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意曲是一种以各种模仿写法为主的复调小曲,不像赋格那般严谨,是赋格曲的自由化小型化;谢德林是当代苏联-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二首复调作品》op.20创作于1961年,这两首作品分别为二部创意曲与固定低音,是谢德林以自己最喜爱的小型套曲形式写作的作品。固定低音这首作品相较于二部创意曲更广为人知,对固定低音的演奏也较多;而二部创意曲却无人问津。本文将对这部作品中的二部创意曲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3期)

李想[5](2019)在《电子管风琴教学中的管风琴复调作品改编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作为同宗乐器有很多共同之处,无论在演奏形式还是外形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都有多层手键盘、一层脚键盘;都具备音量踏板;不同键盘上的音色可以迭加;演奏时都需要手脚并用;可以同时演奏出不同音色的多声部音乐等。因此,管风琴复调作品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改编研究也是电子管风琴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管风琴复调作品的研究,探究了电子管风琴改编的技巧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2期)

邹润楠[6](2019)在《浅谈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的作曲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作曲技巧的发展历史,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在教育教学中当属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发展,并在多声部音乐写作方面起到了引领性的积极作用,对我们学好复调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想要写好《十二平均律》,要同时兼顾好声部、节奏、力度变化、速度、装饰等几个方面,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深深抓住巴赫作品的核心要义。(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1期)

刘苑[7](2018)在《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钢琴教学中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作了相关的阐述。同时针对中国21世纪学生演奏巴赫作品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应该如何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并针对学生演奏巴赫作品存在的基本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去做进行了指导。以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为例。(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22期)

李雅琨[8](2018)在《齐心协力与一心多用——论同乐器的多人合奏与独奏者复调作品独奏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音乐院校为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经历,提高他们的独奏能力和合作演奏能力,为西洋管弦专业和民族管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齐奏、重奏等课程。在本文中,作者将针对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和本科的小提琴专业教学,结合专业教学中的独奏、重奏乃至交响乐演奏的培养目标主线,开展的"同乐器之间的合作项目"和"单一乐器的复调训练",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例,对专业院校中小提琴教学方法进行的几点论述。(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21期)

付渝涛[9](2018)在《谈巴赫复调作品的演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赫复调作品的结构及其音色处理需要严谨分析、理性理解,本文通过详述其钢琴演奏风格、触键力度、指法设计、踏板运用来阐述巴赫复调作品不同于其他风格作品的演奏方式,借以提高学琴者的复调作品演奏意识。(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8期)

吴榆[10](2018)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比如让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懂得音乐的魅力等,可以说学习钢琴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比学习数学、语文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带给他们的好处更多。但是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孩子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高校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阐述了多声部思维模式的音乐特点,传统教学对学生的不利因素,多声部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积极性作用,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变这些问题。(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6期)

复调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你聆听莫扎特时,是否会被他的幽默诙谐打动?是否会震撼于《唐璜》中描写魔鬼的黑暗?抑或是被他充满歌唱性的旋律所吸引?这,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莫扎特的一面。当你聆听他的《安魂曲》时,是否又会为他精湛的复调技巧而惊叹?甚至有那么一刻,你会觉得如此准确的赋格,并不像随时会灵光乍现的莫扎特的风格。但是,当你听到这张唱片,欣赏过那些贯穿莫扎特创作生涯的复调作品,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调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颖.谢德林《二首复调作品》op.20中《固定低音》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9

[2].杜牧天.精确与灵感的融合莫扎特的复调作品[J].音乐爱好者.2019

[3].蔺睿.探析巴赫键盘复调作品的演奏——以《平均律BWV846》为例[J].黄河之声.2019

[4].张颖.谢德林《二首复调作品》op.20中《二部创意曲》分析[J].北方音乐.2019

[5].李想.电子管风琴教学中的管风琴复调作品改编探索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9

[6].邹润楠.浅谈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的作曲技巧[J].北极光.2019

[7].刘苑.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8

[8].李雅琨.齐心协力与一心多用——论同乐器的多人合奏与独奏者复调作品独奏训练[J].北方音乐.2018

[9].付渝涛.谈巴赫复调作品的演奏[J].艺术评鉴.2018

[10].吴榆.高校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J].艺术评鉴.2018

标签:;  ;  ;  

复调作品论文-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