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方证相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肝郁证,凝血状态,血液流变学
方证相关论文文献综述
岳晨[1](2019)在《基于“方证相关”探查肝郁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状态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调节、收摄血液的功能,“肝藏血”不仅与血液的循环功能有关,也与肝主疏泄的功能相关。肝之疏泄不及,气机不畅,郁滞不通时,血行也随之不畅或受阻,甚则留而成瘀。肝郁证的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肝郁证存在血流变及凝血功能的异常。基于肝藏血与肝郁的关系,本文试从血液流变及凝血的角度,在探查中医肝郁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方证相关”的理论,观察疏肝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及其血液流变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一:肝郁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状态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每天束缚3小时,上午8:00-11:00,连续造模28天;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实验第二周末(第15天)和第四周末(第29天)从正常组和模型组中随机选10只大鼠,给予1%戊巴比妥经腹腔注射麻醉,经腹主动脉取血,并取下丘脑及肝脏等组织。观测指标:(1)肝郁证相关指标:①外观表征及行为学指标:每周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外观表征(活动状态、情绪睡眠、饮食大便、皮肤毛发的状态)及体质量的变化。并于造模的第2周末(第15天)和第4周末(第29天)进行糖水实验、旷场实验。②肝郁证实验室指标:血浆5-羟色胺(5-HT)、皮质酮(CORT),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2)凝血状态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浆粘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1)肝郁证相关指标:①外观表征及行为学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1周至第4周活动状态、情绪睡眠、皮肤毛发、饮食大便积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第2周和第4周糖水偏嗜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第2周爬行总距离及穿格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央区停留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第4周中央区停留时间、爬行里程数及爬格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②肝郁证实验室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2周和第4周的血浆5-HT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第2周的血浆CORT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的血浆COR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下丘脑NE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4周下丘脑N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液流变状态相关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2周全血粘度低、中、高切、血浆粘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全血粘度中切、高切、血浆粘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PT、APTT、T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PT和APT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3min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的1min、3min、5min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慢性束缚应激造模的肝郁证模型大鼠第2周时即呈现出类似临床中医肝郁证症状的外观表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异常,开始出现血液流变学和部分凝血指标的异常,第4周时血液流变、PT、APTT、FIB、血小板聚集率异常明显加重,呈现出明显的高凝状态。提示随着慢性束缚刺激时间的延长,肝郁证逐渐加重并影响到肝的“藏血”功能,表现出血液流变学异常和高凝状态。研究二: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血液流变功能异常的调节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210-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低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大鼠每天束缚3小时,上午8:00-11:00,连续造模4周。造模2周后,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分别按1.24g/kg·d和0.62g/kg·d(高、低剂量分别按成人70kg体质量给药量的2和等效量折算)给予柴胡疏肝散溶液灌胃,氟西汀组给予0.18mg/kg·d(按成人70kg体质量给药量折算)氟西汀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4天。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实验4周末(即第29天)用戊巴比妥(0.30ml/10g体重)腹腔麻醉,经腹主动脉采血并取肝脏及下丘脑组织,待测。结果:(1)肝郁证相关指标:①外观表征及行为学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1-4周的活动状态、情绪睡眠、饮食大便、皮肤毛发积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1),体质量均降低(P<0.01);第4周糖水偏嗜度降低(P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小组、柴大组、氟西汀组第4周的活动状态、情绪睡眠、饮食大便、皮肤毛发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第3周仅柴大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第4周柴小组、柴大组的体质量增加(P<0.01或0.05),氟西汀组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第4周柴大组、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嗜度升高(P<0.05),柴小组糖水偏嗜度无明显变化(P>0.05)。②肝郁证实验室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5-HT、下丘脑NE水平明显降低(P<0.01),下丘脑CRH、血浆COR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D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肝脏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柴小组血浆5-HT、下丘脑DA水平升高(P<0.05),肝脏病理损伤减轻;柴大组血浆5-HT、下丘脑NE水平升高(P<0.05),下丘脑CRH、血浆CORT水平降低(P<0.01或0.05),肝脏病理损伤减轻;氟西汀组血浆5-HT水平升高(P<0.01),血浆CORT水平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减轻。(2)血液流变功能相关指标: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低、中、高切、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0.01),高中低不同切下的全血还原粘度均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小组大鼠高中低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柴大组低、中切变率下的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西药组大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升高(P<0.05),TT无明显变化(P>0.05),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小组大鼠PT、APTT明显升高(P<0.01),FIB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柴大组大鼠PT、APTT明显升高(P<0.01),FIB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氟西汀组大鼠PT、APTT、TT均升高(P<0.01或0.05),FIB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②凝血机制相关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6-keto-PGF1α、PC、FPS、AT-III、t-PA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PAI-I、D-D仅有升高作用趋势;血小板5-HT2A、SERT、tGase、Ca~(2+),血浆Ps、TXB2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小组大鼠血浆6-keto-PGF1αα、PC、FPS、AT-III、t-PA、D-D均明显升高(PP<0.01),血浆TXB2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SERT、tGase降低(P<0.05);柴大组大鼠血浆6-keto-PGF1α、FPS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5-HT2A、SERT、tGase、Ca~(2+),血浆Ps、TXB2降低(P<0.01或0.05);氟西汀组大鼠血浆FPS升高(P<0.05),血小板5-HT2A、SERT、tGase、Ca~(2+),血浆Ps、TXB2降低(P<0.0101或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大、小剂量和氟西汀对肝郁模型大鼠的肝郁证中医证候外观表征、实验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柴胡疏肝散大剂量的改善作用最为显着。各给药组对于血液流变状态均有改善作用,其中柴胡疏肝散小剂量在抗凝纤溶辅助因子方面有较好改善作用,柴胡疏肝散大剂量、氟西汀组对5-HT通路的作用效果较优。柴胡疏肝散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抑制模型大鼠血小板5-HT富集及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促进肝脏及内皮纤溶、抗凝辅助因子的活化。结果提示柴胡疏肝散不同剂量存在不同的效用的选择性,柴胡疏肝散大剂量在改善肝郁症状和血液血流变功能方面较氟西汀作用范围广泛。本研究为丰富肝郁证内涵,特别是从血液循环功能的角度,为肝郁证与肝“藏血”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现代病理生理学理解;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伴随的血流变及凝血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其临床用于肝郁证高凝血相关的疾病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基础;柴胡疏肝散调节肝郁证状态下凝血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也为认识肝郁证与柴胡疏肝散相关(方证相关)提供了一定的医学生物学证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许乐思,岳滢滢,王梦莎,明浩,周贤[2](2019)在《《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因机证治,及后世医家对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论述,总结归纳其辨治规律为: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均因情志不舒发病,或思虑过多,或惊恐刺激,或七情郁结所致,可致肝郁失疏、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气郁化火、火热伤阴等病机变化;病变部位涉及肝、心、脾、胃等脏腑;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解枢机为主,或清泄肝胆养血和胃、或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或顺气开结化痰、或养阴清热。该规律的总结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颖姝[3](2018)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系疾病的方证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在“方证相关”的理论指导下,将李晓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系疾病的病案进行统计分析,解析其中的方证规律和配伍规律,扩大潜阳封髓丹的适用范围,对传统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传承与创新。方法:资料来源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潜阳封髓丹治疗心系疾病的诊断和纳入标准,整理病案资料并有效录入Excel表格。医案数据分析主要采用Excel频数统计,SPSS modeler关联规则分析和SPSS因子分析。将潜阳封髓丹治疗心系疾病医案的性别、年龄、体重、诊断、症状、舌脉、使用药物、配伍方剂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将频数分析得出的高频症状、舌脉用SPSS modeler14.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得关键症状、舌脉,将高频药物用SPSS 21.0进行因子分析提取除去原方药物获得常用药物加味。结果:1.潜阳封髓丹的方证: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畏寒肢冷,口干口苦,肩痛背痛,汗出,耳鸣耳聋,纳少,四肢麻木,水肿,大便稀溏,舌暗,苔薄黄,脉弦或脉沉细。潜阳封髓丹治疗心系疾病的典型方证:乏力倦怠,畏寒肢冷,口干口苦,失眠多梦,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2.潜阳封髓丹治疗心系疾病的疾病谱: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各种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等在内的15种常见心系疾病。3.常用的加味药对有:益气升阳药:黄芪、柴胡、升麻。健脾药:陈皮、白术。滋阴潜阳药:龙骨、牡蛎。养血宁心药:川芎、酸枣仁、当归。补肾药:桑寄生、巴戟天。4.常用的配伍方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沙参麦冬汤,桂枝茯苓丸,桂枝汤。胸闷、乏力、气短重者,以潜阳封髓丹合升陷汤加减使用。纳少,疲乏无力重者,以潜阳封髓丹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使用。心悸心慌重者,以潜阳封髓丹合炙甘草汤加减使用。失眠重者,以潜阳封髓丹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使用。自汗重者,以潜阳封髓丹合桂枝汤加减使用。心烦、失眠重者,以潜阳封髓丹合酸枣仁汤加减使用。舌暗重者,以潜阳封髓丹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腰膝酸软重者,加用补肾药物桑寄生、巴戟天。结论:通过古代文献及当今医家使用潜阳封髓丹的规律分析,结合导师使用经验,对使用该方的病例采用统计学分析,本文认为潜阳封髓丹方证的病机为:肾阳不足,心火亢盛,重则虚阳浮越。其关键症状及舌脉是:畏寒肢冷,口干口苦,乏力倦怠,失眠多梦,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15)
高强[4](2018)在《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证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在方证相应的理论指导下,对李晓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病案进行统计分析,解析其中的方证规律,扩大炙甘草汤的适用范围。方法:资料均来源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山东省中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利用“门诊及病房电子病历系统”,检索符合条件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案,整理病案资料并有效录入Word文档或Excel表格。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做频数分析、通过Clementine 12.0做关联规则分析、通过SPSS19.0做聚类分析、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做症状规律分析。结果:1.炙甘草汤的使用典型方证:心悸、胸闷痛、倦怠乏力、气短、头晕头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缓或结代。2.炙甘草汤的使用主治病症的主要病机:阴血阳气亏虚,心失所养。3.炙甘草汤的疾病谱:主要: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次要:病毒性心肌炎,窦性心动过缓,扩张型心肌病,心房扑动,心力衰竭,房性心动过速,低血压,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4.使用炙甘草汤药物加减:伴有气虚明显者酌情加入黄芪,阳虚明显者酌情配伍潜阳封髓丹。结论:本文认为炙甘草汤方证的病机为:阴血阳气亏虚,心失所养。其关键症状及舌脉是:心悸、胸闷痛、倦怠乏力、气短、头晕头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缓或结代。可用于心律失常、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15)
徐慧贤,孟瑜,邵傲凌,阮岩[5](2018)在《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方证相关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调查探讨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的方证相关。方法:形成"过敏性鼻炎痰饮证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分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40例10 d,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全身痰饮证和鼻部痰饮证的出现频率都超过30%,40例患者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有效率达到95%;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饮证证候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证的代表方,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方证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黄晓红,谢鸣[6](2017)在《基于“方证相关”学理构建方剂学教学模式——谢鸣方剂学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谢鸣教授在提出"方证相关"作为方剂学基本学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方剂学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方证相关"内涵为依据,以制方要素与方证病机及其二者紧密关联为核心,阐发方剂制方原理及其变化运用规律。该模式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且深入浅出,举一反叁,对于启发学生的专业思考,培养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及掌握方药运用规律,具有很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英哲[7](2017)在《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重症肌无力(痿证)方证相关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项目采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iTRAQ技术),筛选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差异蛋白质,建立蛋白质数据库,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与患者临床体征、中医症状及疗效的相关性,从而挖掘药物作用的靶蛋白,为中医药对重症肌无力疗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浆标本12例,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混合后标记为113),未治疗组(T1,混合后标记为114),常规治疗组(T2,混合后标记为115),常规治疗+中药组(T3,混合后标记为116),每组各3例。未治疗组为初次确诊为MG,尚未用药者;常规治疗组为服用溴比斯的明片或溴比斯的明片+激素治疗者;常规治疗+中药组为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早晚各一次治疗者,疗程为2个月。取样结束后对样品依次进行蛋白质质控、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分析,最终进行差异蛋白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本项目共鉴定到618个蛋白(按照叁个批次并集来计算),其中447个蛋白在(114:113、115:113、115:114、116:113、116:114、116:115)中有定量结果,定量结果中发现的存在显着差异的蛋白数分别相应为110、117、143、115、86、158,其上调蛋白数量分别相应为67、229、191、64、38、82,下调蛋白数量为44、252、242、51、48、76。着重比较T3较T2组临床疗效更好同时,对T2与T3组进行差异蛋白的细胞组分显着富集分析,得出差异蛋白质的17个不同GO功能细胞组分富集条目(胞外区、胞外区部分、细胞外细胞器等)。对T3与T2组进行差异蛋白的Pathway富集,得出最主要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为补体系统(溶解靶细胞、促进吞噬、中和溶解病毒、炎症介质作用)、FcγR介导吞噬(导致肌动蛋白聚合和吞噬体形成)等功能上调,代谢途径下调等。结论:1、正常对照组(C),未治疗组(T1),常规治疗组(T2),常规治疗+中药组(T3)四组血浆蛋白质组蛋白定量、差异蛋白质及其蛋白的功能注释均存在明显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结合各组临床疗效,T3组疗效明显,对比T3与T2共158个差异蛋白的GO功能富集分析,得出与胞外区、高密度脂蛋白粒子、脂蛋白复合物、整合素、神经肌肉节点、细胞外间隙等功能密切相关。对比http://www.uniprot.org/数据库,对应其158个差异蛋白质(Protein AMBP,Integrin alpha-IIb等)为药物作用的靶蛋白,为加味补中益气汤在蛋白水平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2、由于iTRAQ技术限制、病例较难收集、入组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研究病例依从性问题及临床治疗安全性,未进行纯中药组对比统计分析,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30)
严志祎,焦海燕,马庆宇,李晓娟,潘秋霞[8](2017)在《基于分子机制的逍遥散方证相关研究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所涉及的肝郁脾虚证之中,长久以来也进行了大量关于逍遥散调节作用与肝郁脾虚证发病机制内在联系与规律的研究。文章从分子机制研究的侧面着手,探讨了逍遥散方证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今后包括逍遥散与肝郁脾虚证在内的方证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7年03期)
王阶,熊兴江,廖江铨,姜文睿,董艳[9](2017)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关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7年03期)
旺建伟,胥风华,殷越,张洁玉,匡海学[10](2017)在《痛泻要方对多因素复制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作用的方证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依据"方证相关"理论,以"同方异模"观察角度,通过痛泻要方对多因素复制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干预效应的评价以获得与方剂适配的最佳模型。方法:分别采用乳鼠直肠扩张刺激法结合母婴分离法、乙酸肠道感染刺激法、束缚刺激法复制IBS模型。通过选择体质量、便数变化等指标评价扶脾之功,以精神状态、内脏高敏性等指标评价抑肝之功,以HE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结肠、脑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c-fos的表达变化。结果:痛泻要方对3种IBS模型的症状及脑肠肽表达指标均具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以乳鼠直肠扩张刺激法结合母婴分离组最优。结论:痛泻要方对3种IBS模型均有一定干预作用及关联性,其中乳鼠直肠扩张刺激法结合母婴分离动物模型与痛泻要方效应最佳,关联性最大,病机为肝旺脾虚证,为痛泻要方适配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方证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因机证治,及后世医家对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论述,总结归纳其辨治规律为: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均因情志不舒发病,或思虑过多,或惊恐刺激,或七情郁结所致,可致肝郁失疏、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气郁化火、火热伤阴等病机变化;病变部位涉及肝、心、脾、胃等脏腑;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解枢机为主,或清泄肝胆养血和胃、或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或顺气开结化痰、或养阴清热。该规律的总结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证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1].岳晨.基于“方证相关”探查肝郁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状态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许乐思,岳滢滢,王梦莎,明浩,周贤.《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辨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9
[3].张颖姝.潜阳封髓丹治疗心系疾病的方证相关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4].高强.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证相关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5].徐慧贤,孟瑜,邵傲凌,阮岩.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方证相关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
[6].黄晓红,谢鸣.基于“方证相关”学理构建方剂学教学模式——谢鸣方剂学教学模式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7].陈英哲.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重症肌无力(痿证)方证相关蛋白[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8].严志祎,焦海燕,马庆宇,李晓娟,潘秋霞.基于分子机制的逍遥散方证相关研究思路[J].世界中医药.2017
[9].王阶,熊兴江,廖江铨,姜文睿,董艳.病证结合方证相关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
[10].旺建伟,胥风华,殷越,张洁玉,匡海学.痛泻要方对多因素复制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作用的方证相关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