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论文-李雪,张辉

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论文-李雪,张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文学,身份认同,文化归属,无根边缘人

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张辉[1](2010)在《奈保尔对后殖民文化身份的解析——以《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无根边缘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殖民主义作家奈保尔受多重文化的影响,身份混杂,处于"无根"的生存状态。奈保尔既对前殖民地国家的文化历史进行无情的批判,同时又对宗主国文化不能完全地认同。奈保尔的这种后殖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使他创作出许多渴求寻找家园的无根边缘人形象,《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比斯瓦斯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奈保尔认为作为边缘人的殖民地人民追求身份、社会地位的努力以及对"中心"的渴望都是徒劳的。无根边缘人对家园的寻找,实际上就是奈保尔对文化归属的不断追求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吴业凤[2](2008)在《小人物背后的大历史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V.S.奈保尔(1932-)是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同时也颇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一方面因卓越的文学功力而备受推崇,另一方面也因对第叁世界国家的轻蔑而臭名昭着。五十年来,奈保尔创作了叁十多部作品,题材广泛,但主要都是关于前殖民地社会的,加上他的西印度群岛印度裔英国人的身份,使得众多的评论分析都集中在后殖民的视角,阐释后殖民个体及社会的身份的缺失和无根性等。这样的解读无可厚非,但却难免将奈保尔局限于后殖民作家的一隅。事实上,奈保尔作为一个作家,尤其是小说家,最卓越之处是其作品的世界性,即通过刻画特定时空的独特个体和社会,真实地描绘了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共性。同时他还以一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传达了他对人类寻求自我实现的积极态度和对固步自封的衰朽文化的鞭笞。这些都体现在了奈保尔早期的具有浓厚自传性色彩的小说《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本文第一章描述奈保尔如何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这样一个卑微琐屑的小人物的刻画,生动地表达了人类在追寻自我价值、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其中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印度文化禁锢人类个性的批判。第二章将关注小说中长期受到忽视的众多次要角色,尤其是几位女性,阐明小说中印度小社会内部无形的变化。第叁章论述特立尼达印度文化走向衰败的由来和必然性。奈保尔不仅表现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印度社区文化传统面临威胁、意识形态受到不断渗透的生存压力,还表现了这种文化中的个体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自身文化的摒弃。本文认为奈保尔对个体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即一生平庸的小人物,只要不忽视心中追求自由的声音,便能实现真正独立的自我获得生存的尊严。本文同时希望阐明奈保尔对小说中印度小社会的悲观态度:一个封闭自守的文化无法满足其成员的社会精神需求且缺乏寻找出路的勇气和能力,必将在内力外力的侵袭下解体。(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12-01)

颜治强[3](2003)在《比斯瓦斯先生的孤独——解读V.S.奈保尔《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一文中研究指出V.S.奈保尔着作有两个基本的主题:缺乏民族归属感的人的孤独和殖民地独立后的出路。本书是对第一个主题的代表作《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的分析。与此同时作者指出,为了真正弄懂后殖民批评理论,中国从事新独立国家文学批评的人应该走从个案到规律的研究道路。(本文来源于《英语研究》期刊2003年02期)

李雪[4](2003)在《奈保尔《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的后殖民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1年诺贝尔奖得主V·S·奈保尔的作品《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塑造了边缘人形象 ,揭示了殖民主义造成的边缘人的无家园感 ,无归属感 ,并通过这个人物来透视文化、社会 ,甚至政治问题。同时 ,也展现了边缘人的反抗与追求。(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03年03期)

V.S.奈保尔,黄灿然[5](2002)在《我写《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一文中研究指出$T维·苏·奈保尔(V·S·Naipaul),英国作家,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他的小说和非小说,着力探讨流亡者,以及后殖民社会的困境与痛苦。着名作品有《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抵达之谜》《半生》等。(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02-09-24)

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V.S.奈保尔(1932-)是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同时也颇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一方面因卓越的文学功力而备受推崇,另一方面也因对第叁世界国家的轻蔑而臭名昭着。五十年来,奈保尔创作了叁十多部作品,题材广泛,但主要都是关于前殖民地社会的,加上他的西印度群岛印度裔英国人的身份,使得众多的评论分析都集中在后殖民的视角,阐释后殖民个体及社会的身份的缺失和无根性等。这样的解读无可厚非,但却难免将奈保尔局限于后殖民作家的一隅。事实上,奈保尔作为一个作家,尤其是小说家,最卓越之处是其作品的世界性,即通过刻画特定时空的独特个体和社会,真实地描绘了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共性。同时他还以一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传达了他对人类寻求自我实现的积极态度和对固步自封的衰朽文化的鞭笞。这些都体现在了奈保尔早期的具有浓厚自传性色彩的小说《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本文第一章描述奈保尔如何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这样一个卑微琐屑的小人物的刻画,生动地表达了人类在追寻自我价值、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其中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印度文化禁锢人类个性的批判。第二章将关注小说中长期受到忽视的众多次要角色,尤其是几位女性,阐明小说中印度小社会内部无形的变化。第叁章论述特立尼达印度文化走向衰败的由来和必然性。奈保尔不仅表现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印度社区文化传统面临威胁、意识形态受到不断渗透的生存压力,还表现了这种文化中的个体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自身文化的摒弃。本文认为奈保尔对个体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即一生平庸的小人物,只要不忽视心中追求自由的声音,便能实现真正独立的自我获得生存的尊严。本文同时希望阐明奈保尔对小说中印度小社会的悲观态度:一个封闭自守的文化无法满足其成员的社会精神需求且缺乏寻找出路的勇气和能力,必将在内力外力的侵袭下解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张辉.奈保尔对后殖民文化身份的解析——以《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无根边缘人为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吴业凤.小人物背后的大历史命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3].颜治强.比斯瓦斯先生的孤独——解读V.S.奈保尔《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J].英语研究.2003

[4].李雪.奈保尔《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的后殖民解读[J].学术交流.2003

[5].V.S.奈保尔,黄灿然.我写《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N].文艺报.2002

标签:;  ;  ;  ;  

毕斯瓦斯先生的房子论文-李雪,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